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山水诗再探:画境与禅意

诗人写诗,他的其它身份:画师,琴师,佛学者,都会影响到他的诗歌写作,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会成为一种习惯,无法抗拒与远离,其中诗歌中的画面感,或者绘画的感觉,还不算核心,灵魂的部分,或者还有诗句中的节奏感,韵律感也不算核心与灵魂的部分,思想与神灵的部分,才是诗歌核心与灵魂的部分,画师的才华促进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美感,比如取景,自然阴晴变化,色调(青绿或水墨),色彩的对比,虚实相生的运用,通过遣词造句达到绘画的艺术联想,获得梦幻般的美感。

但是这些画感里,应该包含更加深入的东西,就王维的山水诗来说,就是禅意。由画感引导禅意,欣赏者获得更为深入的体验,也就是心灵净化解脱的体验,这个也是十分奇妙的。二祖神光惠可需要安心,这也是红尘苦海众生所愿,这个就是"安禅制毒龙",什么是心,我们那个医学上跳动的心房不是心,那只是肉身的一部分,我们的心,其实也叫灵魂,它是不灭而会轮转的,所谓的安心,就是不起念,如如不动,念起即时熄灭,这样进入心之寂然,心之清凉之境,也就是禅意之境。心乱时如毒龙毒蛇在心室睡,心静时一切邪恶之念消逝,心境呈一片温馨清明。

王维的诸多山水诗,体现了这种美妙的画感转而进入禅的境界。史学家钱穆特别喜欢王维有禅意的诗句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他写道:

唐代诗人而兼画家的王维(西元六九九年至七五九年),他是宋元以下文人画派的始祖。人家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所在的辋川别业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便是他诗画的真本。王维又是耽于禅理的,他的诗句像"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一类都想把一切有情无情,自然与人生全融成一片。这里正可指出中国人如何把佛教出世的情味融化到日常人生而文学美术化了的一个例证,这一种境界,便全由中国的禅宗创始,所以这一境界,中国人有时竟称禅的境界。王维的辋川别业,是要把他的日常起居和他诗画的境界乃至全部哲理人生的境界融凝一致的。而王维正是一个禅味最深的人。中国唐以下佛寺禅院建筑,大半多选择名山胜地,大半都象王维辋川别业一般,有他们同样的用意。(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p200)

不仅其《中国文化史导论》提到此句,在他的其它文章中也提这一句禅诗句,反映钱先生独特的审美观。

说从画感引导禅意之前,我们先回过来深入地说一说王维山水诗的画感画境,以前我提到水墨山水与虚实相生两个部分,谈到他的色彩对比,境界的冲淡,与对雪景的偏爱,这里再说一下他的取景视角:门与窗中景。

在苏州园林里,我们从门与窗中,能看到户外窗中奇妙的景象,这个园林师的匠心有关,我们读王维的诗时,只否注意到门与窗之景的问题,想我初学西画时,老师教我们用两手叉着合成一个框,随意在户外向四周取固定的景致,然后定下来写生,这种框,就是画师定好的绘画之境,一切景致包含其中。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境中。(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我们看到云雾冲淡后的山泉之景,这个是窗含之境,而且不太清晰,有点朦朦胧胧的。这是云雾造成的艺术之隔,漂渺之景。

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窗外梅景,也是特定的视角,焦点在梅林梅树本身,诗人关注的梅花是否新发。

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家里的门与窗若成框,城外青山都借得来,你看近代的齐白石,是善借山的人,王维也是这样,这一借,就成了自己的一幅天然画,或天开图画,还如屋里,与室内融成一片,成了自家的一幅画。显然不仅有山,连不断流动的水也纳入了。

大壑随阶转,群山入室登。(给韦事山居)

阶,是户阶,门阶,群山大壑都纳于室,登山临水,不在身游,而在心运,心或灵魂是人之主宰,以心运之,自由自在,如佛威神力。

举了几个栗子说明王画师写诗善用门窗视角,善借山,也就是善借门与窗外景致,这个算是"空故纳万境",因为门与窗是空的,是屋墙空的部分,是连接空内与空外的媒介。

不过我这里借用杜子的名句来总结王维的绘画视角,也许更合于其诗中画境中最真实核心的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维多图秦岭山川,喜雪景,不就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吗,王维诗境广阔,如"连山到海隅",不就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吗,这种万里之遥归于一户之境,反映两个杰出诗人共同的心印。

诗中有绘画的感觉或有美术的感觉,也就是画师们读着时感受良深:

"右丞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右丞妙手能使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四表无穷。"(宗白华语)

我们深入地体会一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是如何的奇妙,气韵生动呢?就凭那个"圆"字吧,神来之笔啊,通常人生经验,谁都知道落日是圆的,这不是废话,其实不然,就是因为诗人强调了这个"圆"字,落日在余晖之下,比午中之日更大,更圆,更清晰,又不如日中耀眼,这种柔和而色彩浓郁(红黄紫色调)的画面,更能传达一种情境,也就使诗中的画境气韵生动,是活泼泼的一种人生的体验,也是一种人生向晚的诗思。写黄昏的诗句多,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得有点抽象,缺少绘画美术感,差距是明显的。

当画师的观察自然,还是有强烈的空间意识,同样会体现在其诗作中: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抄行。

山桥在树之上方,这个是透视原理带来的现像,从下方向上方看去的景象,也反映在山中的景致中,高低落差的奇异性的空间布局的变化。

画境完美能引导禅意禅境,这王画师又是资深的佛学者,那么他的妙句含有佛理,也成了自然的事。象"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就是"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言。(常建句),静中了群动的佛家清静空寂境界。

这类句子还有:

草间蛩响临秋意,山里蝉声薄暮悲。

这个画境,空境,情境皆包含。静中的动,动中的静,不生不灭的境界,从自然现实的画面揭示出来。

更多的是:

竹径从初地,莲花出化城。

佛者的起始地,化城未真的方便门,都是信手拈来。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句句不离禅,字字不少空,慈云法雨,不生不灭,如如不动,都融进字里行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无生法忍,禅的妙处,只禅师自知,出口成章也是禅。

人闲桂花落,雨中山果落,都是落,人生如落叶,总有谢幕时……

"欲问义中义,遥知空病空。"这个在玩文字游戏,游戏文字若游戏人生,人生一戏,戏过以后也是空,但"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佛法无边无际,是众生之所依托。

古人诗句中常常出现蝉,蝉又联想到禅,王维开绘画之南宗,发源于佛家之禅宗,是一种特别的门派,所有的禅理,包含在平常的生活中,参禅与生活融为一体,写诗又是唐人生活的一部分,禅意也就充满在他们的诗句里。

王维的名字源自佛经(《维摩诘经》)其实自佛学传中原,许多艺人文人之名号,源自佛经,智永(书法家),香光(董),佛印(宋,苏轼随身僧),(以上为《华严经》)阿长(《长阿含经》石涛)八大(《维摩诘经》老朱),太多了,从这取名方面看,可知佛学浸润中华后半文学艺术史,难以言说。

天下名山僧占多,唐以后的禅院建筑格局,钱先生认为始于王摩诘的辋川别业,也许有它的道理,反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早就无"长安少年游侠客"的边马心情与英雄豪气,完全陶醉在山水乐中,沉入禅学与佛理的世界:夜静春山空,数里入云中,独坐幽房里,明月松间照……美句也是禅句,不分彼此,不二法门。

首先还是先学画,转后读佛经,这样再读王维的诗,方可入三昧,品出诗中核心的东西,除了这样,再无其它途径。(雷家林稿于2023年8月7日)

作者雷家林(方雷大野迦陵),1964年生,1977年至1980年就学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从师李朋林,王新隆诸人,1981年入长沙西区文化馆学习半年从师朱辉,陆露音,1982年至1985年毕业于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王维山水诗画境浅探》。书法以自学为主,受湖南名家史穆,颜家龙诸人指导。

主要文章:《中国艺术散论》、《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张旭与怀素的草书展示的唐朝浪漫精神》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山水诗画境浅探》之[水墨山水]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优秀论文赏析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
吴大恺:中国雪景山水中的禅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