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有绝招

中医大夫在临床过程中,总爱问一问患者,你好生气吗?月经失调的人好生气,更年期的人好生气。原来生气是肝气郁结的通俗说法,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人情志活动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带给我们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内心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那么心灵也会不堪重负而轰然坍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矛盾,必然会造成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中医重视人的情志活动对疾病的影响。所谓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所作出的生理反应。当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持久,人体不能调节适应时,即可导致神气失常的神志病证。《素问·举痛论》曰:“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原来过激的情绪活动会导致气机的运行的混乱,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家道中落寄人篱下,多愁善感郁郁寡欢,香消玉殒送了性命。然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突然中举,喜极发疯奔走狂笑,犯了癫狂病。看来愁苦可以伤身,开心过头,也不是好事。

中医对于情志不调导致的疾病,有很多干预措施。除了运用药物之外,还很重视利用不同情志相互之间的作用对情志病证进行干预。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是不是很神奇啊,下面就举几个有趣的例子,看看古代的中医是怎么治疗情志病的。

一、喜证

喜则气缓,过度喜乐,则心气弛缓,神气不敛,以喜笑不休、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以悲胜喜医案一则:明代农民李大谏,世为农家,突然考中了举人,其父闻之,以喜故,失声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谏又考中了进士,其父笑弥甚,历十年…遂成痼疾,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大谏甚忧之,从容与某太医相商,因得所授。令家人绐乃父云:“大谏已殁”。李父得悉后,哭得死去活来,十分悲伤,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接着又寄信告诉李父说:“大夫治大谏,绝而复苏”。李父听后,不再悲伤,历时十年的狂笑病,不药而愈。

二、怒证

怒则气上,暴怒或大怒不止,则肝气升发太过,阳气上亢,肝气横逆,以烦躁易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等为主要表现。

治怒既可用悲胜,也可以喜制。

以悲胜怒病案一则:明代医生杨贲享治疗一位突发性视力障碍患者,病人平日性情暴躁,自患眼疾后,心中忧愁,更加烦躁不安,病情越发加重。杨贲享对病人说:“你眼睛的毛病算不了什么,我倒担心毒气从你腿上发出来呢。”病人听后,天天都关心大腿的变化,过了些时候,眼睛的病竟然好了。事后,杨医生对他说:“你心火上炎致视物不清,我说毒气恐怕会从大腿上发出来,定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从而使心火下降,不再烧伤眼神,而使目疾好转。”

以喜制怒病案一则:《儒门事亲》中记载:项关县令的妻子得了一种发脾气的病,不思饮食,经常大呼小叫地骂人,脏话不断,还要杀左右侍从。后来一位姓戴的医生找了两名侍女,让她们脸涂了红粉逗病人大笑,次日又让她们装角斗,病人又大笑,再让两个饭量大的妇女在病人旁边边吃边夸食品味道鲜美,结果引得病也索要食物尝尝。不几天,她的怒气大减,食欲增加,病全好了。

三、忧思证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或过分忧愁,致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神气郁滞,以忧愁不乐、失眠多梦、纳食不馨、乏力倦怠等为主要表现。

怒可以治思。

以怒治思医案一则:张子和治一妇人失眠,认为是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医药无疗,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乎平。

以怒胜之以喜解之医案一则:一女新嫁后,其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不得,气结于脾,药独难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其父掌其面,呵责之。号泣大怒,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气虽姐,必得喜,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男归而愈。”(朱震亨《古今医案按》)。

四、悲恐证

悲则气消,惊则气下,悲伤过度,或过度惊骇,则神气涣散,意志消沉,以情绪悲衰或恐惧、胆怯易惊、神疲乏力等为主要表现。

喜可以胜悲,思可以治恐。

以喜胜悲医案一则:张子和《儒门事亲》: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旁,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乃以喜胜悲之治法。

五、惊证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惟习可以治惊。

以习治惊就是通过用惊恐的方法进行练习,使病人明白自己受惊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以习治惊医案一则: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摄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无效。张子和诊治时,乃命二侍女执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几。张说:”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张说:”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少定,又击之,惊也缓;又连击三五次,同时暗中遣人以杖击门和击背后之窗。妇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张子和说;”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复使人去击其门窗,自夕达曙,无惊状,不药而愈。嗣后,虽闻雷亦不惊。

(本文系广誉远医学博士团王勇文章,转载请联系qq2287619054)

想了解更多健康内容请关注健康医学微信号:jkyx01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可老中医
中医大家刘渡舟治疗心悸医案两则
糖尿病最好的治疗办法 +治疗糖尿病特效方
李可明老中医简介及理论
治病先会问诊,中医如何问诊?
朱丹溪“移情”巧治女子相思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