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可不是简单的人文哲学,深奥的象数也许你从未听闻!


有一个名叫“短史记”的自媒体平台,发表过一篇文章:《易经》里的“高深知识”,你初中就学完了。作者何其自信,读完了《易经》,读懂了《易传》,读透了各类易学著作,竟然发表出如此精辟的观点,不愧是专业的媒体人,懂得如何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他的经典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更是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振宁


自媒体平台“短史记”否定《易经》本就是哗众取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世界顶尖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同样对《易经》持否定态度,就会让广大的民族同胞质疑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华夏先人们的智商有所担忧,更对我们自身的优秀与否也会失去信心,从而有靠近崇洋媚外的可能。


有一点须要说明的是,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甚至可以说还活着的搞理论物理学的那伙人里,他是最厉害的了。不过,术业有专攻,除了理论物理学,杨振宁在其他领域确实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更别提《易经》了。所以,首先还是要原谅杨振宁的无知,原谅他吧。


在孔子为《易经》作传后,由《易经》、《易传》构成的《周易》便是儒家群经之首了,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论古今,真正读懂、读透《周易》的就没有几个人,更别提什么“初中就学完《易经》里的高深知识”这样的天方夜谭了。


孔子


由于主流宣传的影响,多数人对《周易》的印象停留在朴素辩证法与人文哲学之类的范范认识,又或者认为它是一本充满思辨智慧的占卜的书籍。总之,这些粗浅的认识,简直是在侮辱周文王、孔子的智商。


周文王


《周易》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人文哲学,其占卜的依据是来源于数理,而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也不是什么朴素辩证法瞎写的,而是“无一字不根于象”,这就是所谓的周易象数学了。


每一卦有六个爻,在《周易》里有六十四卦,则共有三百八十四爻。也许是真的巧合,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这件事情对应着《大过》卦第二爻的爻辞“老夫得其女妻”,正好以此抛砖引玉,初示周易象数学之精微。


《大过》卦是《周易》第二十八卦。



过,失也。大过,即是大失,可以理解成大的过失。谓中四阳陷于阴中,失其用也。


其中,由下到上,六爻的顺序是这样的:初六、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六。



这里要讲的就是第二爻,也就是九二爻。看看《大过》卦九二爻辞是怎么说的: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白话大意:


九二,枯老的杨树发出新枝嫩芽,年迈的老夫娶了个年轻的小娇妻,没有什么不利的。



为什么九二爻辞这么写呢?这可是根据象数写出来的。


《大过》卦下卦为巽卦,上卦为兑卦。



巽为杨,为陨落,为枯。


乾为生,巽为木,巽柔,故曰“枯杨生稊”。


诸如“巽为杨、乾为生”这些,就是所谓的卦象了,而《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爻辞,都是根据卦爻象写出来的,可不是臆想的人文哲学创作。



下卦为巽卦,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就是震卦。像这样子,阴阳爻互变,巽卦变震卦,就可以说震卦是巽卦的伏卦,而巽卦也是震卦的伏卦。那么,单单巽卦,除了巽卦的卦象,还有这伏卦震卦的卦象,也就是巽卦的伏象是震卦的卦象。


因此,《大过》卦下卦巽卦伏震,伏震为老夫,巽为女妻。女妻者,少妻也。


二下孚于阴,故无不利。巽为利也。


周文王写《周易》,写的就是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也就是所谓的《易经》。孔子研读《易经》,并为之作传,就是《易传》。对于《大过》卦的九二爻辞,孔子写的《象传》是这么说的: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白话大意:


象传说:老夫少妻的组合,过分的不相当的匹配。



二爻是阳爻,而五爻也是阳爻,阳与阳不应。九二的阳爻要越过九五的阳爻,才能与上六的阴爻相应,本是强行为之。


“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老夫求色而的得色,又有年轻女人照顾,确实无不利。少妻得老夫之钱财,而老夫能娶少妻者,本就非凡品,对少妻而言,也是无不利。但是,“老夫少妻、过以相与”,本就是勉强为之,生理年龄差距过大,影响夫妻性生活,阴阳并不和谐。特别的,82岁的杨振宁娶28岁的翁帆,跟世俗的“老夫少妻”有着本质的不同,一般的老夫也不过五六十,而杨振宁可是82岁娶28岁的少妻啊。杨振宁的“过以相与”远远的超过了普通人的“老夫少妻、过以相与”了。


杨振宁说他读过《周易》,读懂了《大过》卦的“老夫少妻、过以相与”了吗?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杨振宁却在82岁的年纪得到“上帝给他最后的礼物”,难道不是放纵欲望的贪婪吗?学《周易》,玩占卜,帮助自己做决策,也是一个克己修身的过程,杨振宁领悟了多少呢?深奥的象数,“无一字不根于象”,《易经》的取象,杨振宁看出了几个呢?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振宁在公开场合发表这种骇人言论,声称《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阻碍科学发展,那么请问,杨振宁读懂《周易》了吗?在中国做科研的又有几个读过《周易》呢?对于广大的中国群众来说,又有多少是了解过《周易》的呢?



在古时候,朝廷有专门的卜官,是专门研究《周易》的。这么说吧,古往今来,真正搞《易经》的,都是极少数,而且这极少数里达到高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易学本就是一门小众化的高深的专业的学问。


一个是世界理论物理大师杨振宁,一个是颇有粉丝关注的自媒体平台“短史记”,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传播者。类似这样的群体,请不要拿自己对业余爱好的见解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好吗?


无知是可以原谅的,但传播无知,并把无知当作智慧,就要坚决严厉打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周易》之眼观世:人文的宇宙何以可能
“易”由占筮术转化为哲学
易经分为哪几部分?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查询
1.《实用周易指南——易传》——学习周易应先学习易传,学习易传的敲门砖是系辞
演讲 | 李学勤:《周易》与中国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