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中张飞”大黄的药用药释

“药中张飞”中药大黄

  大黄,是一味中药,具有泻热毒、破淤血等功效,可治火眼赤痛、湿热黄疸等。大黄具有“药中张飞”之称,还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如今大黄的用途十分广泛,更是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品中。

  大黄,别名川军,将军,一味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我国历代中医对大黄都很重视,将它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推为“药中张飞”。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1、泻下

  大黄泻下作用确切,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后,6~8小时发生泻下作用。

  2、保肝、利胆

  大黄有保肝的作用,能明显降低CCl4等致肝损伤模型的ALT值,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其作用环节包括: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等。大黄利胆作用表现在疏通肝内毛细胆管,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促进胆囊收缩,松弛胆囊奥狄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

  3、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

  大黄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大黄鞣质减少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对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大黄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迅速可靠,其有效成分对多种胰酶,如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淀粉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治疗氮质血症的机理可能是:①大黄泻下作用使肠内氨基酸吸收减少。②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③大黄抑制体蛋白分解从而减少BUN的来源。④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⑤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止血大黄能缩短出血时间,作用确切,见效快。所含α-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止血作用环节为: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2)改善血液流变性大黄能改善血液流变性,使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大黄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3)降血脂大黄可使高脂模型动物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儿茶素等化合物。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1)抗病原体

  体外实验表明,大黄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尤以葡萄球菌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黄抑菌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2)抗炎

  大黄对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仍有抗炎作用。目前认为大黄抗炎作用机理主要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大黄可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并抑制自三烯B4的合成。

  (3)抗肿瘤

  大黄蒽酮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抗肿瘤机理是对癌细胞的代谢的多个环节有影响,既能抑制癌细胞的呼吸及氨基酸、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又能抑制癌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而对宿主正常组织无明显影响。

  (4)免疫调节

  大黄可显著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并在体内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但对内毒素血症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时内毒素诱生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大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一作用是随大黄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大黄治疗心梗的基本用方

  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元胡10克,川穹10克,藿香12-18克,佩兰12-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10克。

  清宫医案中使用大黄的频率非常高。作为“四大金刚”之一的大黄,除了泻下的功效强大外,针对现代人进食太多膏粱厚味,大黄还能帮助排毒解毒,特别是肝病,肾病病人,可以说大黄是攻补兼治,以泻为补,双向调节。针对肠道秘结的问题,可以选择熟大黄粉3-5克冲调服下。一旦有效,即应停止继续使用,同时用前还需咨询专业医生。

  熟大黄(3-5克)代茶饮,要点:中病即止。

  本期专家介绍

  张京春

  张京春,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著名老中医陈可冀院士师承人员及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获全国优秀继承人称号。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兼职副秘书长。曾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早搏、房颤、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支架及搭桥等术后调理、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头晕和胸痛症,同时运用清代宫廷方药调理亚健康、更年期等伴发心血管症状等。多次在全国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普讲座,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录制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专题节目。

  第一负责人主持在研或完成高血压、冠心病、清宫医案方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七项,传承岳美中、陈可冀两个全国名中医并为其北京市室站的负责人。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编名医经验《陈可冀学术思想及医案实录》及清宫医案专著《清宫医案精选》两部。 第一负责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二等奖各一项,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 并曾先后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同仁医院心脏介入中心进修心内科及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研究》编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药传奇---生地黄临门一脚治失眠
我最喜欢的四味药—三棱与莪术
中医肿瘤医案连接
这种果皮,清肠胃久年冷积,是爱吃生冷、脾胃寒人群的「看家良药」
脉诊实践录
小小蒲公英,救人无数:杀幽门、抑肿瘤、利胆保肝,一味药胜百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