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经方活用心法》

一、什么是六经八纲?

胡希恕将六经思辨步步落实在方证上(即六经八纲),六经即六证,表证表阳证表阴证/太阳证少阴证;半表半里证,少阳证偏阳证厥阴证偏阴证;里阳证里阴证/阳明证;太阴证有是证则用是方,有是证则用是药,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独特的六经辨证治疗体系。

临床实践说明,“病情必反映于病位,而病位亦必因有病情的反映而反应,故无病情亦无病位,无病位则亦无病情。是以故则所谓表、里、半表半里等证,同时都必伴有或阴或阳,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为证反应;同理,则所谓阴、阳、寒、热、虚、实等证,同时亦都必伴有或表或里,或半表半里的为证反应。

由于寒、热、虚、实从属于阴阳,故无论表、里,或半表半里的病位上,均有阴阳两类不同为证反应,这样三而二之为六,即病见之于证的六中基本类型,亦即所谓的六经者是也。”

——伤寒六经如江河,亘古不变,然其辨证不越八纲。《伤寒论》关于六经的实质源于八纲,而非脏腑经络之说,名虽相似,不可趋附《内经》。《伤寒论》的六经虽受内经有关“六经”理论的启发,但《伤寒论》的经方和阴阳辨治法则,却是承自《汤液经法》而有别于《内经》,故六经实质,不可攀附内经

二、六经病是什么?

六经(病)就是指疾病由浅入深的六个不同病理阶段。实践证明,病有自表传入于里或半表半里者(即由太阳传于阳明太阴少阴或少阳厥阴),亦有自半表半里传入于里者(即由少阳厥阴传入阳明太阴少阴),并亦有自表传入于半表半里而又传入于里者。

毛进军老师:无病则无所谓六经,所以也无所谓表、里、半表半里。只有生病时,才会因为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体与病邪作斗争时表现的六大状态,或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或胃家实;或口苦咽干,目眩;或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或脉微细,但欲寐;或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等,所以借表、里半表半里来定病位,即疾病表现的病位,而非病变部位,借阴阳二性分强弱,分进退,分补泻,三而二之即六经,如此整部《伤寒论》始能读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张仲景治病独具慧眼,观察入微,发现尽管外感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其证候及其演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一种阴阳动态的转化过程,即存在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转虚、由阳转阴的过程,存在着气血津液化生运转、升降出入的过程,存在着三阴三阳气化机转的规律。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从外感病入手,由浅入深,由外至内,一步一步地将疾病的演变如抽丝剥茧般层层剖析,示人以最简明扼要的道理,给人以最实用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四肢百骸、肌肉组织、经脉络道、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六大类证候。”

“因为,具体的疾病是个性的、特异性的,而一般的症状则大多是共性的、非特异性的,仲景独具慧眼,在头痛、身痛、恶寒、发热、咳嗽、口渴、心悸、小便不利、口苦、咽干等等缺乏特异性的共性症状之中,按六病(经)将几个相应症状组合,便成为有个性的、特异性的证,而针对这种病证所具有的特异性,创制了有针对性的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理、法思路缜密,而且组方法度谨严,药简效宏,不论是什么病,只要出现相应的方证即可选用,针对性强,久经临证考验而疗效不衰,且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是足堪师法的良方,这些方剂即为“经方”,亦即经典理论之方。”

三、六经辨证是什么?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但六经辨证涵盖了八纲——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辨证,是六个辨治(病证脉)层次和体系的集合。六经的实质即是表、里、半表半里、三阳、三阴的六经证型。六经辨证即病位和病情所涵盖的六证。其内涵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三阳证,为在表的阳证太阳病,在里的阳证阳明病,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少阳病。三阴证,为在表的阴证少阴病,在里的阴证太阴病,在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所谓表、里、半表半里三者,均属病位的反应。所谓阴、阳、寒、热、虚、实六者,均属病情反应。病位与病情相互体现,有表之阴证阳证(少阴、太阳);里之阴证阳证(太阴、阳明);半表半里之阴证阳证(厥阴、少阳)。

实践证明,胡老有关六经病位、病性的学术思想是非常切合临床实用的。三阳病属阳,三阳病多为表、热、实证:太阳病位于阳之表,为表实热;阳明病位于阳之里,为里实热;少阳病位于阳之半表半里,为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偏于阳者。三阴病属阴,三阴多为里、虚、寒证;少阴病位于阴之表,为表虚寒;太阴病位于阴之里,为里虚寒;厥阴病位于阴之半表半里,为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偏于阴者。六经病证的治疗原则:三阳病重在祛邪,三阴病重在扶正。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四、六经辨证所辨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胡希恕教授提出:“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在辨方证上,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研究最透彻,体会出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八纲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在方证上!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在伤寒辨证论治中,注重以表里定位,以阴阳为纲,以脉证合参为据,辨治病证特别强调疾病的兼证、类证与方相应,并将方证称为药证。

刘渡舟:“《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四个层次。在临床辨证时,应先抓主证。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所以主证是纲,纲举纲举目张,对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等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五、如何活用经方?

应用经方的要点实际上是以病机统病,不拘泥于病名概念,见病知源,方证对应。李大椿以方类证,方随证变,随其病之千变施,而应用不爽。

一是首先要深入学好《伤寒杂病论》,抛开历代注家之个人之见,熟读背诵原文,不仅要熟记条文,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伤寒论》之法度、经方之内涵,让《伤寒杂病论》彻底揉进你的头脑,直接领会和汲取仲景原汁原味的思维程式,这就牢牢掌握了活用经方的核心和灵魂。

二是临证要全面考量,谨守病机,造方用药既不离常规法度,又不要过于拘泥,套方套药。因为,经方治病,首先必须讲究原则性,即严格遵守《伤寒论》的经旨理法及原方药的基本配伍规则,但更重要的是讲究灵活性,即不能生搬硬套、固执一法。临证在谨守病机的前提下,知常达变,常中求变,圆机活法。

——即遵经方辨证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方证对应,重视两本,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汤液经法》到《伤寒杂病论》(二)
伤寒论深度讨论|360度伤寒训练营内部资料
六经辨证和其它辨证的关系
阳气是六经辨证的关键
伤寒论六经争论
从《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看六经实质及经方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