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夫片的秘密:如何设计动作招式的戏剧性?


猛龙过江


  动作招式的戏剧性源于动作导演对某一具体动作的力量、速度、造型、效果等的艺术夸张,以对比、强调、戏仿等方式,实现动作招式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力量对比】


  力量是武术格斗的基本功,武术界历来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打斗双方技术相当的前提下,力大胜力小是常事;在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再高的技术也无济于事。因此,在武侠动作片中,对打斗人物的力量强调,是塑造角色英雄形象的常用手段。
  樊少皇主演的《力王》中就有许多力王与对手对拳的动作。比如:在监狱中,力王与泰山直拳相撞,结果泰山的拳头被击碎,鲜血喷涌;该片还在时装动作片中大胆开创以拳风伤人的情节,力王在监狱副所长办公室一记空拳打去,副所长鼻血流出。这两处动作设计为力王的拳头赋予了超乎寻常的威力,正好吻合他“半人半鬼”的角色身份。
  袁和平的《太极张三丰》中,董天宝(钱小豪饰)急于军营立功,以毒辣招式打败几员军中武将。这场武戏旨在表现董天宝急于求成的情绪,影片以他打斗中马步和踢腿法突出这一点:对手猛踢他的马步他毫无反应,横扫他的单腿他也纹丝不动,但他可以同样的招式将对手踢出数米之外。

  【速度对比】


  速度是武术格斗的基本功,也是提升格斗水平的关键。
  在《功夫》一片中,梁小龙说:“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在武侠动作片中,一般会以出拳、踢腿、出剑、出刀等进攻招式在速度上的强调,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和武打动作的戏剧性。
  《精武英雄》中陈真(李连杰饰)大败日本道馆一场,其中有一正蹬腿的设计,使该段打斗鲜活起来。陈真不断打退众人围打,一人突然从前方以腾空旋风脚袭来,陈真乱中定神,眼疾手快,上步正蹬,将空中的对手踹飞。动作幅度前大后小,剪辑一慢一快,使陈真这一脚的速度快如闪电。
  《猛龙过江》片尾,李小龙与空手道大胡子打斗,敌人先起腿,他后起腿,却以高鞭腿先击中对手。
  黑泽明的《用心棒》片尾,三船敏郎与对手持刀对峙,纹丝不动,此刻只有固定镜头加野外细微的风声。许久之后,对手正欲出刀,却被三船敏郎一刀划破胸膛,鲜血喷涌。这是导演在研究过日本武士刀法后的完美设计,真正的武士刀出刀必见血。

  以上都是武术格斗中“后发先至”的典型战例。当然,影片也有通过镜头语言对动作速度进行硬强调的。
  《精武门》中,李小龙与俄国大力士在院子中决斗,两人对峙,李小龙原地后摆,直接扫到对手面部,使对手摇头发晕。这是对动作本身速度的硬强调,符合截拳道的特点。
  张艺谋的《英雄》对无名(李连杰饰)“十步一杀”的速度与精度进行了极为夸张的强调,号称“十步之内,绝无偏差”。无名与长空过招,他可以穿透雨滴;他为残剑、飞雪展示时,可以在几百支黑毛笔中一剑刺破白毛笔。这种以高速摄影表现“十步一杀”的方式,赋予这一招式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招式反差】


  中国武术招式繁多、变幻莫测,但在武侠动作电影中,所有武功招式都要与人物性格吻合,与情节发展一致。
  在此,我们以袁和平做动作导演的《功夫》为案例,详加分析:

  ▲ 案例分析——


  周星驰“踩脚趾”解围
  《功夫》片尾,面对斧头砍下,周星驰不慌不忙,以“踩脚趾”出人意料地击退对手。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武侠动作片中打斗者面对敌人围攻时的几类反应:
  一是抱头挨打,呈蜗居状。这是冲突的解决,结局时常是情节转向。
  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里被众女人围打得鼻青脸肿,却是为了保护一只风筝;《破坏之王》中周星驰抱头趴在地上,被众人拳打脚踢,是为了将情节过渡到旁边的武馆。
  二是奋起反击,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和更强的破坏性击溃敌人。这是冲突的激化,结果是一场激烈打斗。


《精武门》中以“圆心破圆周”


      最典型的要数李小龙的《精武门》中以“圆心破圆周”的阵势大败日本道馆、甄子丹在《江山美人》结尾的“一夫当关”和《功夫》中苦力强(行宇饰)大战斧头帮。
  三是奋起防守,但被众敌钳制,双方僵持。这是矛盾的激化,结果造成悬念,为下一个更有力的反击作铺垫。
   《醉拳2》中,成龙客栈大战斧头帮,他被方桌捆住,眼看被人砍中,片刻僵持,就被楼上的刘家良用长竿解救,化险为夷。《十面埋伏》中,众敌以大量竹箭将金捕头、小妹原地圈住,片刻僵持,又一支致命的竹箭飞来,气氛紧张,此刻飞刀门的几百把飞刀从天而降,壮观解围。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被一帮棍僧圈住,双方力量僵持许久,只听鲁智深大吼一声,将密密麻麻的棍棒全部挣断,爆炸式地突围。


    分析:第一种反应,主角动作幅度小,是强势力量的进一步张扬;后两种反应,主角动作幅度较大,画面动感强烈。
   《功夫》里周星驰对围攻者的“踩脚趾”,属于前两种反应招式的结合。主角原地站立,动作幅度小,众敌来势凶猛,从表面看,与第一种被动式反应类似,主角挨打成为必然,但他用“踩脚趾”的小动作反击,起到了第二种强势反击的效果,围敌被击溃,自己原地不动。于是,形式与内容、动作与效果形成了巨大的戏剧性反差,使该动作显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这一招式是阿星小市民性格在打斗中的绝妙体现。

《功夫》中不会武功的周星驰被梁小龙重拳打穿心脏,奄奄一息。


然而,快死的周星驰却摸起一把小棍,敲了梁小龙的脑袋,这是用反常动作对人物内省情绪的巧妙表白。

  【反常反应】
  在武侠动作片中,对攻击效果的强调大于对动作过程的表现,是动作导演的基本常识。一次有力的进攻,必须以被打者身体的位移、变形、撞击、残状等方式反映。
  艺术贵在创新。实际创作中,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性格魅力,我们会反其道而行:以主人公被打后的另类反应刻画这一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反应。这也是动作设计的巧妙手法。




  在程小东做动作导演的《投名状》中,三兄弟大战太平军,庞青云(李连杰饰)被敌兵长枪刺进胸膛。庞青云手持短刀,够不到对手,几番纠缠,他突然驻步,迎上去,枪头直穿胸膛,使自己靠近对手,一刀毙敌。这是此段战斗戏最大的亮点,有力地表现了庞青云的大将气概。
  元彬做动作导演的《两个只能活一个》将动作反应的反差融入剧情,成为表示人物关系的纽带。金城武3次刀刺大佬,次次被大佬用手抓住(刀刃),前两次金都以向上抽刀的方式削断大佬手指,大佬对此心有余悸。当第三次大佬再次抓住刀刃时,两人相视许久,金又要抽刀,大佬认输了,两人关系由此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化敌为友。
  《功夫》一片中(第77分34秒),周星驰被梁小龙一拳打入地下,他挣扎中摸到一根小木条,敲击梁小龙的脑袋。周星驰遭受重击后的反常反应,反衬出他坚定的意志和不灭的良心。


本文摘自选自《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修订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巨星李小龙风靡国际,盘点那些演绎和致敬李小龙的电影
李小龙“精武指”阐秘
经典陈真大盘点,梁小龙未进前三,李小龙屈居第二,第一名是他?
李连杰失败之作,上映16天就下映,票房才1000多万,如今却成经典
我是谁?--李小龙遗作
吕小龙动作经典:龙拳精武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