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峻极层巘 先秦书风研究展”高清扫描作品集

策展 /
谭振飞 彭作飚
特邀作者 /[按年龄排序]
刘彦湖 陈大中 杨涛 尹海龙
参展作者 /[按年龄排序]
蔡梦霞 彭作飚 朱友舟
王客 衣雪峰 萧庆祥
张目达 杨牧原 莫金龙 张彪

前言

杨涛

先秦是个辽阔的时空概念,神秘却让人遥想。

被我们称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后就在这个时段里,出现了一批影响世界千年格局的思想家,于中国而言,老子、庄子、孔子、佛陀便在其中,很难想象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品格彼时已被塑造并像施咒般的一直驻扎你我的心中,究其原因,我宁可相信是种安排。就像庄子《天运》开篇十数问般的那样,怀疑天地日月运行是有某个机关控制。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时段,书法也不例外,中国书法的本体指向、审美方向于此出场便是高峰。作为上古的先秦文字隶属篆书系统,无论甲骨刻辞、钟鼎彝器还是盟书简牍、缯帛之书等等,皆去造字之初不远,他们尽显“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法则下的生动、自然与合理,因此郁郁蓬勃,让人亲近感动。这是个重“质”的时代,他没有后来的各类繁缛“法”的制约。面对先秦的书迹,我总有一种中国书法千年来追逐风格的传统是否有跑偏之感,以至于众多书者忘记真正的书法根本是什么,总将“指”当“月”而志得意满。中国书法的灵魂和一切支撑的根本是来自于“质”的思考和阐释,不同的阐述手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所谓“风格”,而被历代孜孜以求和放大的风格系统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字法和笔法变化的“相”而已。面对先秦的文字遗迹,那些既有法则,比如隋唐以后所确立的字法系统、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章法模式,是否应该重新被审视而赋予新机呢?

十位优秀中青年书家的先秦书风研究创作让我感动和喜悦,他们都是我喜爱和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神往先秦,心驰高古,正是寻得正源,找到根本的书法之路的自觉表现。十位作者各有思路、才情并茂,每个人都是在努力寻求属于自己心性的那个线质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表达和宣扬,放飞自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对象,狂热也好,暗恋也罢,圣人如影,千年似梦,他们都愿心仪的那篇古迹变成心中最想要的自己而得意忘言,在诸体杂糅中,鲛珠落盘;于痛快淋漓时,沉翥飞扬;求图式巧构上,璀璨耀眼。他们都非常强调个人情感的充分释放,都是全力展现文字之初所应有的怒放生机。从这些优秀的书家笔下,我看到了他们难能可贵的自尊心和信心,这是成功必备的条件,也是自性发现过程中必要的前提。

佛陀涅槃前说“以戒为师”。

云门宗文偃大师说“乾坤大地,微尘诸佛,总在这里”。

“以戒为师”“总在这里”,我理解无论真谛俗谛抑或万事万物的认知皆应循求根本,于书法的根本,便是“质”的体悟和追寻。

    特邀作者     [按年龄排序]                     

    刘彦湖,1960年生,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兼攻读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班课程。1995年起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攻读埃及学,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篆刻院研究员。

虎踞天翻联
290cm×31.7cm×2 2024
释文: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润之先生名句,以楚金文意致作简帛书,拓而大之之法也。岁在甲辰夏热也,湖记。

秋花高栋联

290cm×31.7cm×2 2024

释文:秋花锦石谁能数,高栋层轩已自凉。尝见沈子培先生集此。秋花锦石谁能数,高栋层轩已自凉。岁在甲辰立秋后二日,以楚金文意致作篆,彦湖记。


墨戏
(附印面)

借山馆
(附印面)

    陈大中(本名陈建中),1962年5月出生,无锡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138cm×69cm 2024

释文:长忆泉(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长忆泉(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潘阆《酒泉子·泉(钱)塘》,自乙丑至辛丑,余来泉(钱)塘三十五年矣。陈大中记。

慎言
边款: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此慎字参见古玺印。丙申夏日大中刻石。

[左]且饮墨瀋一升
边款:缶老有此印语,豪迈动人。大中刻石。
[右]金石寿
边款:金石寿。大中制。

大富贵小神仙
边款:大富贵小神仙。大中刻石。

    杨涛,安徽宣城人。现供职于文化与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刘长卿《送上人》

180cm×97cm 2024

释文: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涛。

乘云气而御飞龙
边款:乘云气而御飞龙。语出《庄子》。涛刊。

天地一指也
边款:天地一指也。辛丑二月。宣城杨涛制。

以黄金注者殙
释文:以黄金注者殙。文出《庄子·达生篇》也。
辛丑二月。宣州杨涛。

    尹海龙,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与藏品推介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

曾在中国美术馆等地举办“象外寻真”——尹海龙书法篆刻展。出版个人专集多部。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收藏。

朱右《雩咏亭续兰亭会补馀杭令谢滕》

69cm×34.5cm 2024

释文:陟彼崇阿,游目遥岑。川云凌岫,林木蔽阴。

喈喈黄鸟,怀之好音。亦有良朋,载歌载吟。

甲辰夏月,融窠主人。

奇书赐茗联

234cm×53cm×2 2023

奇书窥鸟迹,赐茗出龙团。癸卯。海龙。

万化齐轨
边款:缶翁云,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
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余拟币文亦守此二语。
尹海龙于融窠。

[上]黄绮隐几

[下]心冥二奇
边款:心冥二奇,王徽之《兰亭诗》句。
癸卯六月于融窠尹海龙刻。

    参展作者       [按年龄排序]                   

    蔡梦霞,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书法专委会特聘研究员,京华印社副社长,中央美院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此次先秦书风研究的关注点我聚焦在西周《毛公鼎》与春秋晚期楚《王孙遗者钟》金文上,临写《毛公鼎》着重表现浑厚、拙朴与雄强之气,临写《王孙遗者钟》则想将楚文字浪漫妖娆纤细的形态夸张出来,并有意识地拉开两者的粗细关系,粗的更加润厚,细的更加流美,尽量从技法、风格上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差。创作亦从这角度出发,争取在视觉上有更多可能。


印稿

38cm×47.5cm 2024

释文:(略)

临《毛公鼎》
180cm×97cm 2024
释文:余唯肇经先王命,命汝薛我邦,我家内外懋于小大政。《毛公鼎》,甲辰,梦霞。
闲居至乐联
235cm×26.5cm×2 2024
释文:闲居正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甲辰,梦霞。
词近意浅联
138cm×17cm×2 2024
释文:词近愈远,意浅偏深。甲辰梦霞。
[左] 长毋相忘
180cm×32cm 2024
释文:长毋相忘。甲辰梦霞。
[右] 书来金石联
180cm×32cm×2 2024
释文:书来益寿,金石延年。甲辰梦霞。


无量寿
34cm×135cm 2024
释文:无量寿。甲辰梦霞。
节临《王孙遗者钟》
137cm×34cm 2024
释文:孝于我皇且,用祈眉寿。甲辰梦霞。
节临《公乘得守丘刻石》
320cm×48cm 2024
释文:监罟尤臣公乘得守丘,兀臼将曼敢谒后俶贤者。甲辰梦霞。


于事无亲
180cm×96cm 2024
释文:于事无亲。梦霞。

    彭作飚,祖籍山东沂水,1972年生于山东沂南。1993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陈振濂、祝遂之、陈大中诸先生。201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临沂大学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十余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国展,三次获得西泠印社相关奖项。专著《金薤琳琅——中国历代碑帖精品集》2021年10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先秦文字大都是小字,或书于竹帛、或铸刻于青铜。把本来微小的楚简、秦简文字放大到四五十厘米,其结构特征、用笔节奏、墨色变化等等如何把握,这都需要反复尝试。当今的书法创作特点一是字号变大,二是生纸居多,三是毛笔的羊毫、狼毫、兼毫等导致书写效果存在变数。我的书法创作着重考虑纸、墨、笔三者对先秦文字结构与章法的发挥协调,如何把握好“古奥”气息,这是无法绕过的问题。我的篆刻作品以新作为主,创作思路与书法一样,古与旧、刀与笔、线条与结构怎样能够“和谐”?“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梦想。


狂来怨去联

240cm×54cm×2 2024

释文:狂来说剑,怨去吹箫。语出龚自珍《湘月》,合《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书此,作飚。

凿天射日联
240cm×54cm×2 2024
释文:凿天不到牵牛处,射日非关后羿狂。作飚快意。

临战国文字四条屏
180cm×47cm×4 2024
释文:(略)


虚室生白
34cm×138cm 2024
释文:虚室生白。虚室生白,甲辰,彭作飚。

上 白马入芦花
34cm×138cm 2024
释文:白马入芦花。甲辰五月作飚。
下 开瓮勿逢陶谢
34cm×138cm 2024
释文:开瓮勿逢陶谢。赏心乐事之一,甲辰,作飚。
临《散氏盘》
248cm×129cm 2024
释文:(略)

朝为夕偃联
240cm×54cm×2 2024
释文:朝为灌园,夕偃蓬庐。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好,云胡以亲?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欢心孔洽,栋宇惟邻。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甲辰五月,彭作飚。

逸少献之联
180cm×47cm×2 2024
释文:逸少鼎能,献之冠世。袁昂《古今书评》云: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甲辰六月,拟楚简,彭作飚。
虚室良辰联
240cm×54cm×2 2024
释文:虚室绝尘想,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良辰入奇怀。甲辰五月,彭作飚。






百钧之弩发
边款: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略)
[上左]独角戏
[上右]养心一涧水
[下]入一切智藏
边款:(略)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书法系副主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团队带头人。

2014-2016年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与书法创作》、《江苏书法史》,并参与文化部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战国楚简书风研究》。2020年,主持江苏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一带一路”古诗创作》。2024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楚简楚辞创作》,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2012年《鸡距笔考》获全国第九届书学研讨会二等奖。2014年论著《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楚简文字的简化进一步改变殷周文字的描摹特征,但是由于书写群体以及载体等差异,形成了一些简率甚至讹误现象,使得楚简文字的简化变得更加迷离、复杂。这种因简化形成的简率而奇诡的字形结构,对于楚简书法风格影响十分直接,给人一种极为荒率、不经又鲜活流美的世俗新体印象。


屈原《招魂》

272cm×34.5cm×4 2024

释文: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兮!恐自遗贼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左]屈原《涉江》
272cm×34.5cm×5 2024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
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
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右]屈原《哀郢》
272cm×34.5cm×5 2024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之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壮思朗姿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壮思风飞逸情云上,朗姿玉畅蕙风兰披。壮思风飞逸情云上,朗姿玉畅蕙风兰披。迟庐友舟于石头城下。
闲情毕生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闲情自托亦不犹人,毕生所长岂在集古。闲情自托亦不犹人,毕生所长岂在集古。癸卯小雪,古林居士酒后,迟庐友舟于涵碧楼。

[左] 虎尾马蹄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虎尾春冰安乐法,马蹄秋水进修方。迟庐于金陵览江楼。
[中] 足以目喻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足以山引不作自骋,目喻水流以卧当游。迟庐于莫愁湖。
[右] 功冠才高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功冠凌烟纪纲文武,才高尽日损益古今。迟庐于秦淮河畔。

学以家从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学以精神通广大,家从清健足平安。迟庐友舟草。

今古人天联
272cm×34.5cm×2 2024
释文: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迟庐友舟于石头城。

    王方呈,又名王客。1976年10月生于浙江省台州市。

中国美术学院学士、硕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从墨迹出发还是从铭刻出发,这是我们切入先秦书法的不同角度。墨迹偏于日常,铭刻偏于庄重,在当时的功用如此,在今天的艺术转换也是如此。缘于这几年对于日常的、稿书、自然书写、非书法的状态的关心与思考,我也在篆书领域进行尝试。其中参考了陈淳、赵宧光、傅山、八大山人等人的篆书。将此间的“草篆”笔法去印证和解读先秦墨迹中的笔法,当然,这种溯源有合拍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毕竟局部的古今异态是必然的。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明人小篆中的“草意”如何匹配到先秦大篆书写之中。


《尚书》一则

26cm×49cm 2024

释文: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尚书,右文出《尚书·汤誓》,甲辰六月,王客。

彭泽襄阳联
170cm×21cm×2 2024
释文:彭泽黄花宜逸兴,襄阳名画会传神。曾见黄宾老有此联,甲辰六月,王客书之。

《诗经》节选
32cm×77cm 2024

释文: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右《诗经》节选,甲辰六月,王客。


王羲之《兰亭诗二首·其一》
245cm×56cm 2024
释文: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迤携齐契,散怀一丘。右军诗,王客。

鲍照《石帆铭》
245cm×145cm 2024
释文:应风剖流,息石横波,下潨地轴,上猎星罗。吐湘引汉,歙蠡吞沱,西历岷冢,北泻淮河。眇森宏蔼,积广连深,沦天测际,亘海穷阴。云旌未起,风柯不吟,崩涛山坠,郁浪雷沉。在昔鸿荒,刊启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瞻贞视悔,坎永巽木,乃剡乃铲,既刳既斫。飞深浮远,巢潭馆谷。涉川之利,谓易则难;临渊之戒,曰危乃安。泊潜轻济,冥表劝言。穆戎遂留,昭御不还。徒悲猿鹤,空驾沧烟。鲍照《石帆铭》二节,王客。

古玺藏书联
200cm×28cm×2 2024
释文:古玺旧传大司徒,藏书富有小诸侯。吴大澄(澂)有此联,意在书刻之间,甲辰,王客。
《世说新语》一则
51cm×16cm 2024
释文: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世说》一则,甲辰六月,王客。
《世说新语》一则
20cm×45cm 2024
释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甲辰六月,王客。
白玉蟾《卧云》
210cm×30cm 2024
释文: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古人诗,甲辰,王客。
[左]折一千叠
边款:折一千叠且藏之,
辛丑冬月王客于海上愚园。
[右]万象为宾客
边款:辛卯五月八日王客制于大罗山之西
[左]八荒为庭衢
边款:八荒为庭衢。
辛丑十二月,王客。
[右]庄严
边款:庄严自身令极殊绝。
庚子二月王客刊于海上平庐。

    衣雪峰,1977年4月生,山东栖霞人。1999—2012年,次第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王镛教授、薛永年教授、刘彦湖教授。曾参与创办并多年任教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论文有《从李阳冰到徐铉:小篆的唐宋变革》《安史之乱、古文运动与八世纪小篆风格的转变》《徐铉与宋人小篆的新标准》《敦煌所见唐代小篆的手写体》等。

念昔

先民事业高三代,(胡寅)

又引门生饮古台。(王仁裕)

钟鼎山林各天性,(杜甫)

无人解惜为谁开。(白居易)


止旅乃密

34cm×138cm 2024

释文:止旅乃密。公刘。甲辰六月,衣雪峰。

东门之杨

34cm×138cm 2024

释文:东门之杨。甲辰六月,衣雪峰。

[上] 临《东陲鼎》盖

34cm×138cm 2024

释文:东陲。《东陲鼎》盖。甲辰六月,衣雪峰。

[下] 我取其陈

34cm×138cm 2024

释文:我取其陈。《小雅·甫田》。甲辰六月徂暑,衣雪峰。

[上] 临《左使车工鼎》

34cm×69cm 2024

释文:左使车工显。《左使车工鼎》。甲辰六月,衣雪峰。

[下] 临《陵叔鼎》

34cm×69cm 2024

释文:陵叔作衣宝鼎。《陵叔鼎》。后一字,易为鼎,原为彝。甲辰六月,衣雪峰。

临《伯喜父簋》

179cm×96cm 2024

释文:伯喜父作洹饙簋,洹其万年永宝用。甲辰六月,《伯喜父簋》,衣雪峰。

临《叔山父簋》

179cm×96cm 2024

释文:叔山父作宜姬尊簋,其永宝用。临《叔山父簋》。甲辰六月,衣雪峰。

[左] 临《单光方鼎》

179cm×48.5cm 2024

释文:单光作从彝。《单光方鼎》。衣雪峰。甲辰六月。

[右] 临《伯作旅鼎》

179cm×48.5cm 2024

释文:伯作旅鼎。《伯作旅鼎》。衣雪峰,甲辰六月。

    萧庆祥,书法学博士,九三学社成员,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创作研修班导师。倡导以中西比较之视野,容纳新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根植诸体之汇通,发掘书法创造力与新时代的精神价值。

先秦文字是这样的源头:在一片无有之境里,“想办法”表达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因而首先不是字体、意趣,而是“想办法”,才是重拾先秦的意义所在。此种办法越是特立,便越接近“临在”状态。因而,所谓的风格,与其说是在传统中寻绎一条独到的路,还不如说,是穿过这片历史的丛林,去寻绎丢失的“临在”状态。“风格”是这件寻绎之事的结果,是自我“临在”的反面。因此我毫不怀疑的相信,在以“纪念碑性”为主要特质的金文书写之外,在自金文作为“语史”语境的书写之外,尚有广阔的空间有待发掘:一则,她作为源头有着诸体汇通的生发原境;二则,她的方法实则像极了电影的叙事性,以最单纯的时间性作为语言。她同样可以展现我们所处的这个鲜活世界,以至于表达我们的语汇、故事、心境,她尤其不应该只是文字学的、知识的、确定的,而应该是文艺的、心灵的、神秘的。


活泼泼地

34cm×136cm 2024

释文:活泼泼地。廿四六月。石。

息交寂寞联

136cm×34cm×2 2024

释文:息交以绝游,寂寞而赏音。廿四夏。石挥汗如雨。

听风吼

136cm×68cm 2024

释文:听风吼。石书。

陆子许君联

136cm×34cm×2 2024

释文:陆子成书作新语,许君集字述古文。尝见前贤此联也。廿四年。石。

书论一则

180cm×45cm 2024

释文:献之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 廿四。石书此耳。

右军襄阳联

136cm×34cm×2 2024

释文:右军临池今尚墨,襄阳拜石古有图。岁次廿四年夏,石挥汗书此并记。

大开收拾联

180cm×45cm 2024

释文:大开户牖吐真气,收拾光芒入小诗。2024.06石又书。

东壁南华联

136cm×23cm×2 2024

释文: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2024.6石书此并记。

无以对

70cm×21cm×2 2024

释文:唯黄昏华美而无上。海子句也,无以对耳,石书之。

70cm×15cm 2024

释文:垒。石。

    张目达,山东阳谷人。美术学博士,导师杨涛先生。文化与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个人对古典美、传统美充满崇敬,希望能在历史的沉淀中提取富有诗意的元素,创作出“怀旧”而又具有“现代性”的作品。

李瑞清讲“学篆必神游三代,目无二李,乃得佳耳”,本次展览的主题为“先秦书风研究展”,策展人也自有其深意。而在本次展览的创作过程中,我的部分作品往往第一字尚略保留有篆书的字形,但随之便是各种书体甚至是行草书的杂糅,可能这本就源于我对各书体之间界限的一贯不清晰,但不管如何,“篆隶为本”的基准始终在我心里。


文廷式《夜坐向晓》

26cm×28cm 2024

释文:遥夜苦难明,他洲日方午。

一闻翰音啼,吾岂愁风雨。目达。

朱熹《观书有感》

8cm×125cm 2024

释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

八喜临门系列:致敬先秦

226cm×132cm 2024

释文:八喜临门

先秦纹样写意

176cm×108cm 2024

释文:(略)

闭门出户联

250cm×80cm×2 2024

释文:闭门造车,出户合辙。甲辰大暑后一日,目。

[上] 声色犬马

45cm×142cm 2024

释文:声色犬马。甲辰新正,目达书于魁楼。

[下] 斯文鼻祖

32cm×115cm 2024

释文:斯文鼻祖。仿萧娴先生,甲辰,目达。

曹邺《杂诫》

66cm×66cm 2024

释文:带香入鲍肆,香气同鲍鱼。

未入犹可悟,已入当何如。目达。

康宁肇造联

32cm×115cm 2024

释文:康宁内外,肇造邦家。目达。

先秦纹样写意

176cm×108cm 2024

释文:(略)

[上] 山水几万里

[下] 魁楼

[上] 归真

[下] 一茅茨

    杨牧原,山东淄博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传承与传播方向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专任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上城区书协理事。

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全国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篆书展等。

中国书法至今已绵延数千年,其中的竹帛笔墨、金石玺印等遗迹共同构筑成书法艺术的宝库。书法的表现基于文字,文字源于先民观察自然、描述宇宙、沟通彼此的活动,始于概括物象而后逐渐抽象,这种基于对事物的刻画并提炼形成的汉字架构中蕴含着华夏先民对造化世界最朴素的认知,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的结果。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表征,而由此开展的汉字艺术基因中恒定流淌着数千年来人类崇拜自然和改造自然所带来的依附与独立对立统一的神秘且世俗的血脉。 

      这些旧文字的呈现形式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在开展中演化,有笔墨,也有凿刻、铸造等,载体属性丰富多态,相应地承载柔软与艰涩、流淌与凝固的肌理和质感。伴随体势的能动,笔墨的沉积与生发,文字实现从“表述”到兼有“表现”的迁易,这种变化使书法更加趋向于一种自觉的艺术形式,在法度与情理、人文与自然的交织中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不懈追求的精神栖息之地。

屈原《天问》

246cm×28cm×3 2024

释文:(略)

临《大盂鼎》

256cm×135cm 2024

释文:(略)

临《曶鼎》

256cm×135cm 2024

释文:(略)

溪山松柏联

180cm×32cm×2 2024

释文:溪山共作窗中绿,松柏仍当雪后青。尝见莫友芝集宋人句以为联,杨牧原书。

《诗经·魏风·园有桃》

248cm×129cm 2024

释文: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甲辰春,杨牧原并记。

《诗经·唐风·绸缪》

180cm×97cm 2024

释文: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牧原。

180cm×97cm×3 2024

释文:献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边款:天问句,癸卯四月,穆。

[左]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边款:穆斋作。

[右]鳌戴山辥,何以安之

边款:癸卯立夏,牧原。

    莫金龙,号穆堂,河南永城人,文学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书法篆刻教研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永城市文联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书法工作室导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

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七届楹联展优秀奖,“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优秀奖;入展十届国展、二届青年展、首届小品展、首届手卷展、首届篆书展、三届隶书展、三届扇面展、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等省国家级展览六十余次。

商周时期,神秘的文化色彩,使得文字图像意识和符号意识非常强烈,加之青铜的广泛应用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字载体,范铸的青铜铭文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字形体,也是汉字结体规律与书写技法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西周金文,它虽承商而来,却走出了一条与商人不同的道路,它对象形性文字符号体系的图案化进行改造,使文字开始有了书写意味,特别是在礼乐文化的影响下,西周金文形体结构开始出现较为明确的秩序感和法度精神,书风愈发成熟,风格也丰富多样,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


铁马冰河入梦来

136cm×23cm 2024

释文:(略)

临西周《士上卣》《保卣》《商卣》

248cm×62cm×2 2024

释文:(略)

临《鸣士卿尊》《六祀邲其卣》

48cm×90cm×2 2024

释文:(略)

亚莫
132cm×68cm×2 2024

[左] 临西周《㚤理母簋》《廌爻孟征盨》
180cm×48cm 2024
释文:(略)
[右] 龙凤鼓钟联
248cm×31cm×2 2024
释文:龙凤威仪用敷文德,鼓钟和乐以宴嘉宾。此为《王孙钟铭》集联句也,作写意而为,岁次甲辰夏月于汉上汤逊湖畔,穆堂金龙。

作者好友联

248cm×31cm×2  2024

释文:作者为文易应手,好友献尊祈永年。作者为文易应手,好友献尊祈永年。集西周《羌伯簋》联句也,岁次甲辰夏月于汉上,穆堂金龙书。

才若辞非联

248cm×31cm×2 2024

释文:才若孙匡尚求益,辞非元白且休赓。岁在甲辰六月于汉上藏龙岛汤逊湖畔,夜小雨,穆堂金龙书。

[左]云海惊龙

边款:(略)

[右]文府书城纵古今

边款: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

清何绍基有此句也,

后有彭玉麟引此句题于薛福成故居。

壬寅秋金龙刊。

藏之深山一千重

边款:藏之深山一千重,

己亥金龙刊。

书以钟张为祖

    张彪,1990年生于章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师从杨涛先生。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兼任四川美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外聘教师。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文化报》《书画世界》《东方艺术·书法》《书法报》《青少年书法》《人文天下》等刊物。

先秦文字因其具备强烈的象形特征及图案化特点,令其相对于其他时代的文字而言有着较高的神秘感与可塑性。因而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先秦书迹时,我有意识地去寻求一些时代更早,且个性强烈的范本。我曾将目光放在《守丘刻石》中去,它虽然时代较早,但整体的文字呈现,却趋向于规矩、整饬,我尝试临摹数遍,很难从中找到我心目中先秦文字的那种浑莽与支离气象,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其后我又尝试临摹了几件甲骨文,发现《宰丰骨匕刻辞》很有特色,它虽为甲骨文,但却用双刀来刊刻,在较高程度上还原了彼时的书写状态,尤其是对墨迹中点画形态的还原,甚为精妙,如其横画的楷书式侧切起笔,与《侯马盟书》的用笔特点毫无二致,令人动容,且其所处时代,金文同样盛行,其双刀刊刻的方式,不排除作者对于金文圆浑厚实线条的模仿,但与金文不同的是,甲骨不会生锈,且因其制作环节的相对简便,这就更加直接地还原了其对于书写感的呈现,在临摹这件作品时,我一方面捕捉其本身的浑莽气象,一方面又着力强调其书写感,在多次临摹中,竟从中找到了一丝婀娜之意,也算奇事。在其后的临摹过程中,我便遵循着这一方法,继续推进下去,尤其是在《毛叔盘铭文》的临摹中,我对其金属质地的浑莽、支离面貌做到了近乎偏执的表达,但此时我又想到了之前临摹过的《守丘刻石》,或许,规矩、整饬,也同样是彼时文字书写的一大要求,甚至是主要的要求,我们所理解的支离、浑莽,是不是对其过度解读的产物?就算不是如此,那么我们能否将其他的先秦文字过度解读为规矩、整饬呢?我发现古人早已经在这样做了。……


临《作册大方鼎铭文》

284cm×129cm 2024

释文:公朿铸武王、成王异鼎,隹四月既生霸己丑,公赏作册大白马,大扬皇天尹大保休。《作册大方鼎》写意,甲辰夏夜,张彪记。


[左]一休《题点头石讶虎丘祖师》

284cm×129cm 2024

释文:不信道石点头,若点头非石流。石有灵是妖怪,吾祖师老虎丘。不信道石点头,若点头非石流。石有灵是妖怪,吾祖师老虎丘。一休题点头石讶虎丘祖师。甲辰夏夜,试纯羊毫,张彪挥汗。

[右]一休《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84cm×129cm 2024

释文:祖师禅不是如来,接物利生尤苦哉。明历历金刚正体,百花春到为谁开。祖师禅不是如来,接物利生尤苦哉。明历历金刚正体,百花春到为谁开。甲辰夏夜雷雨忽至,张彪挥汗。



[左] 临《毛叔盘铭文》

284cm×129cm 2024

释文:毛叔媵彪氏孟姬宝盘。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以支离意写毛叔盘铭文。甲辰夏夜雷雨忽至,张彪挥汗。

[中] 贾岛《题李凝幽居》

284cm×129cm 2024

释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拟赵寒山草法,甲辰夏月雷雨大作之时,张彪书。

[右] 临《宰丰骨匕刻辞》

284cm×129cm 2024

释文:壬午,王田于麥录(麓),隻(獲)商(異)兕,王易(鍚)宰丰,(寢)小兄(贶),才(在)五(月),唯王六祀肜日。宰丰骨匕多婀娜意,甲辰夏热于京华客次,张彪。


临《淳化阁帖》

284cm×64cm×4 2024

释文: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义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仓颉书。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夏禹书。乌延陵封邑有吴君子之墓呼。鲁司寇仲尼书。剔州裴易德系。史籀书。


临《禹王碑》

284cm×129cm 2024

释文: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禹王碑。


[左] 神龙猛虎联

284cm×129cm×2 2024

释文:神龙万变海天小,猛虎一声山月高。甲辰夏夜雷雨大作,张彪书于卧菴。

[右] 一休《文殊赞》

284cm×129cm 2024

释文:过去七佛师,现在菩萨身。宾中主,主中宾,水银无假,阿魏无真。游戏三昧,刹刹尘尘。拶!五台山上云蒸饭,好是龙尊谷精神。文殊赞,一休,张彪书。


谁缚汝

边款:谁缚汝,无人缚。

何更解脱乎。张彪刊。


[左]捋虎须

边款: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张彪。

[右]对朕者谁

边款:不识。壬寅长夏。张彪。




后记

谭振飞

2023年在筹备济宁“先秦书风研究提名展”的时候,我们便设想举办第二回展览。

这次展览增加了四位特邀作者,参展作者也作了调整,这是彭作飚、王客和我共同商定的结果。十四位作者从本科到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之后又在高等院校担任教学研究的工作。他们的学习、工作以至于人生都与书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名单确定后我们发现,作者年龄从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跨越四个年代,三十多年,这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重要的三十多年。“峻极层巘:先秦书风研究展”可以看作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

“先秦”时期,遥远而神秘;甲骨、钟鼎彝器的铸刻、简帛的墨书,与今天书写的工具、材料迥然有别,十四位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缩短了时空的距离,消解了工具、材料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展览是一个教学示范展,面对长达1800多年的“先秦”时期,每一位作者的感悟、理解和选取的范本、表达各不相同,每一位作者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思路各不相同——这一点在他们的“创作感言”中有清晰的陈述,这些陈述是他们对“先秦书风”的一个注解,也是对他们各自作品的一个注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石永寿、翰墨传情——国美、央美、西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书协,学术前沿精品汇聚!
沿着沙孟海、陆维钊的思想,看中国美院书法篆刻的创作风貌!
沉乐平篆刻西安绿,二十四诗品,原石高清印面印文附说明
【留青美术馆·艺易拍·推荐艺术家】沈乐平最新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当代善书者评刘宏宇近作 — 书房楹联(一)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左承祎辛丑篆刻欣赏—念依草堂第230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