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屡破票房纪录,开启暴力美学,真正带动港片热潮的划时代巨星

电影《精武门》(1972)美国蓝光版封套

电影《精武门》(1972)是1972年3月16日在香港公映,李小龙(1940-1973)和好友罗伯特·贝克Robert Baker(1940–1993)一起去影院看的。

李小龙后来在采访时回忆道:'罗伯特·贝克和我悄悄地坐在戏院的后排,观察《精武门》放映时观众的反应。'

罗伯特·贝克Robert Baker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起初,他们一声不响,静静的;后来,他们狂热地鼓起掌来,而且大声叫好,这说明他们真的被打动了。如果他们不喜欢这部电影,他们就会高声咒骂,或者干脆离场而去。完场时,罗伯特·贝克激动地流下泪来,他握着我的手说:'小龙,我真为你高兴!’”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当初为了拍《精武门》,李小龙一家迁到香港暂住。人们目睹到李国豪和李香凝这两个更像美国人的小孩时常在街上玩耍。

当时《精武门》的拍摄,嘉禾电影公司基本兑现了李小龙最初提的一些条件。

他在拍摄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力;他还把他的截拳道弟子,同时又是他武道朋友的美国空手道冠军罗伯特·贝克邀来香港,饰演片中的俄国拳师彼得罗夫。

电影《精武门》(1972)剧照,李小龙

《精武门》的编剧仍由倪匡和罗维(1918-1996-01-20)合作。倪匡拿出文学剧本,罗维再处理成电影脚本。这次他两选择了一个民族英雄陈真来由李小龙主演。

迷踪拳创始人武学大师霍元甲离奇逝世,他的大徒弟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仔细追查后果然发现疑点。

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

李小龙和苗可秀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霍元甲死后,他们便没有了顾忌,在上海武术界横行,甚至到精武门来踢场子,送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匾牌。陈真于是大战虹口道场,打败所有的日本人,并让他们吞下了“东亚病夫”的纸!

脚本出来后,李小龙大为不满,常指责临拍摄时连像样的大纲都没准备好。

其实不全是这么回事,而是李小龙喜欢自以为是,认为罗维构想的一切根本不行。

电影《精武门》(1972)片场内,导演罗维(左)正在给苗可秀(中)和李小龙讲戏

李小龙和罗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1927-2018)以大局出发,尽量为他们掩饰否认,但仍成为当年香港影坛公开的秘密。

其实《精武门》的武打场面比《唐山大兄》(1971)要精彩得多。李小龙首次在香港表演双节棍。

当时的人们,只是常在武侠小说中知道有这么一种武器,却少有人亲眼目睹。片中李小龙精湛的棍术,令观众莫不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到电影《精武门》(1972)片场探班李小龙

“连环三脚”是李小龙的成名绝技,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李小龙是凌空飞跃踢出脚。

现实中,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但他在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簧床才达到了那种让观众对其大为赞赏的效果。

李小龙始终反感这样做,后来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1972)中,他就没使用弹簧床,在他看来,实用和花架子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使用的双截棍的影像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腿功和拳头的影像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和日本传统的功夫柔道和空手道以及日本剑道进行了比试。当陈真独闯日本虹口道场,将一群空手道的练习者踢得东倒西歪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令所有人感到无比的振奋!

日本的武士刀也最终不敌李小龙的二截棍,李小龙总能在自己的影片中表达自己的武学思想,他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对中国功夫的热爱。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最后一幕

尤其是影片结尾,他纵身凌空迎击子弹那个凝住的定格镜头,更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令观众为之动容,成为功夫电影中不多见的悲情镜头。

《精武门》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经过李小龙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其中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40多年后重看这个片子,仍然使人血脉喷张!

电影《精武门》(1972)日本宣传册内页

影片在香港刚上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记录,总票房高达443万港元。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李小龙连续刷新了两次香港电影的票房。

在香港,每当《精武门》放映时,场内的观众几乎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激动地叫好,有些影迷喜爱这个影片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遍又一遍地看。

电影《精武门》(1972)上映时,人潮涌向影院,空前轰动

影片在新加坡公映时,电影票价居然在黄牛党手中把15元的票炒到27元,看电影的观众甚至引起了当地的交通堵塞。

当局被迫宣布《精武门》停映一星期,待重新部署后,影片才重映。一部影片引起交通阻塞,这在新加坡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用脚横扫日本人的影像

而在菲律宾,《精武门》在影院连续上映了半年,打破当地所有影片的纪录,掀起了港片的热潮。最后菲律宾政府都采取了行动,限制国外电影进口的量,以保护本国的电影。

更有意思的反应是在日本,《精武门》有强烈的反日情绪,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影片中痛揍日本人,要他们自己吞下“东亚病夫”的纸,剧中的日本人也几乎全部是反面角色,但该片在日本受到的狂热追捧,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日本影迷对李小龙也非常崇拜。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原本最该不喜欢《精武门》的日本人,偏偏不仅对他爱得发狂,更把李小龙奉为“武之圣者”。日本人为何会这番崇拜李小龙呢?

这其实与日本崇尚强者,蔑视和欺凌弱者的文化有关,因此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带有强烈反日情绪的《精武门》,竟能在日本大行其道了。

如今,李小龙这一形象还是时常会出现在日本各种潮流文化之中。

电影《精武门》(1972)日本版海报

在《柯南》中,作者也向李小龙致敬了一次,剧情中高中女侦探世良真纯与他的哥哥赤井秀一都是截拳道的高手。

再来看看美国,首轮上映也引起轰动。所有的唐人街影院都上映了李小龙的《精武门》,在白人居住区的影院,此片也颇受欢迎。

《精武门》与《唐山大兄》合加一起,取得60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

电影《精武门》(1972)LP英文版封套

这是港产影片首次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今后港产影片输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小龙的《精武门》成为划时代的功夫片作品,开创了香港功夫片的一个新时代,一个真功夫的时代,一个动作片的“暴力美学”时代。

《精武门》获得这么巨大的成功,和李小龙的在影片中独具个性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怒踢招牌的一幕

台湾作家罗龙治著文分析《精武门》:

“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来吗?”

电影《精武门》(1972)剧照

在片中,李小龙在激烈的搏击中,还会发出独特的吼叫声。据武术行家分析,发力吼叫在打斗中的实际作用是:一、可以威慑对手;二、使身体坚实,以致受到意外打击时也不会过度损伤;三、可以借此激发体内的“气”,和外在的力相结合——即容易使力量爆发出来。

“狮吼虎啸”是武侠小说家常形容武士叫喊的字眼。人们在观看比武搏斗和体育竞技时,也常能听到对手和选手气冲霄汉的高喊咆哮。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而银幕中的李小龙,发力之声与众不同,象猫叫,或象鸟类攻敌时的激啼。这种声音,是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的提议,李小龙参与设计的。

目的就是要与众不同,显出李小龙带鲜明个性的银幕形象。

一开始,观众愕然且有些反感,但很快就习惯了,并且欣赏起来。因为在声音的背后,是力量的雷霆爆发,及排山倒海的攻势。

电影《精武门》(1972)剧照,李小龙和成龙

据李小龙的亲友及弟子回忆,李小龙在比武搏击中,从未发出过类似的鸟啼猫叫。

在练功中,李小龙常是保持平静,偶尔也喊出一些明确具体的字眼。

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二截棍这种原来一直不被人知的武器。

这种武器体积短小,携带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威力惊人,可以将人的头盖骨直接击碎。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用双截棍暴打日本人的影像

李小龙在虹口道场以一敌数十空手道武士,便是依靠这种武器的,他挥洒自如地在背后身前打击敌人,令观众大开眼界。

正是从这时候起,二截棍和李小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引发了全世界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对这种兵器的钟爱。

再次,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把原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招式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技术改进,让动作变得更有观赏性。

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熟练的使用双截棍的影像

在邹文怀的建议下,李小龙更加突出在打斗中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的运用。

李小龙经典的怪叫声就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也成为了后人模仿李小龙的经典符号。

另外,李小龙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他愤怒的眼神和杀气也令观众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电影《精武门》(1972)日本DVD版封套

李小龙在《精武门》打响后,接受了香港记者的采访,话题是从他电影的英雄主义开始的,李小龙说:

“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有所区别的。”

电影《精武门》(1972)剧照

“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行自我表现。所以,谁要是试图模仿我打斗时的叫喊和表情,那不过徒然使自己变得滑稽可笑罢了。”

李小龙的独立、不喜约束的性格使得他和嘉禾的导演罗维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

从《唐山大兄》起,媒体就传出李小龙和导演罗维的关系紧张,邹文怀一直努力居中调和。

罗维和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1972)中的影像

《精武门》上映后,罗李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李小龙的性格本来就有些自负,而罗维作为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导演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听从于李小龙。

一山难容二虎,李小龙便没有再出演嘉禾准备趁热打铁推出仍由罗维导演的《冷面虎》(1973),而是和邹文怀商量成立了和嘉禾电影公司合伙的“协和电影公司”。

李小龙便开始在自己的公司下,摆脱束缚,自编、自导、自演起来。他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猛龙过江》。

EP《ドラゴンの怒りの鉄拳 メイン・テーマ 愛のテーマ》封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是李小龙的灵魂伴侣(分析)
与李小龙斗殴,和成龙交恶,昔日影坛大哥,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李小龙从腰带内抽出暗藏的尖刀,欲取这名导演的命,现场人员脸都吓白了
【10月3日】今天,你还记得李小龙的第一部功夫片——《唐山大兄》吗?
46年过去了,《精武门》9位主创已经去世,他上个月刚走
精武门[1972年李小龙主演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