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聯華畫報》注重自身品牌的宣傳 展現“聯華”的風貌
dean5 发布于: 2013-09-13 21:34

《联华画报》扩大版第一期自然以其台柱明星阮玲玉作为封面招揽读者

据有关统计,一部中国早期电影史(1905-1949),拍摄影片超过三千部,但保存下来的拷贝却不过十分之一、二;至于当时输入中国的外国影片,更是头绪纷繁,少人整理。因此,研究、欣赏中外老电影须另辟蹊径,而当时发行的纸质媒体堪称最理想、最有价值的文献,它们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照片、说明书、海报、广告等等,它们是凝固的电影,是除拷贝外对中国早期电影的最好补充,而其中广受人们关注的则以电影杂志为最。

《联华画报》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电影杂志。由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主办。创刊于1933年1月1日。初为周刊。每逢星期日出版。宣传该公司拍片情况、影人生活。如第一期,主要介绍联华女演员阮玲玉在参加《三个摩登女性》摄制中的情况和照片。1935年,《联华画报》由周刊改版为半月刊,篇幅随之增加,并由横版16开本,改为直版16开本。

《联华画报》第一期——那时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杂志,只是对开4页,形似宣传单,但阮玲玉(右)作为联华的台柱地位是无人抗衡,所以封面以她拍摄的电影《三个摩登女性》(1933)的宣传照为第一期的封面


内容仍以宣传该公司的影片、影人为中心,但已注意刊登一些电影艺术家的创作经验谈、札记等,如蔡楚生的《一天风云楼梦呓集》、吴永刚的《〈小天使〉导演者言》以及孙瑜的《大路》剧本(连载)等,还刊登译文、漫画,内容较周刊有所充实。1937年,随联华影业公司的结束宣告停刊。

当时以新军姿态崛起于影坛的“联华”,继1929年7月出版的《影戏杂志》和1932年12月出版的《联华周报》后,又于1933年1月创办了《联华画报》,王绍清、沈浮、赵英才等编辑。和《明星》半月刊相比,该画报更注重宣传性。它以大量篇幅刊登了公司创作人员的研究和回忆文字,并注重对广义的电影问题的探讨,但在贴近时代方面则稍逊于《明星》。它的版面编排也很生动,影人漫画和童星作品为其生色不少。

但“胡云集”、“无名文”之类的栏目里却不乏庸俗的内容。尽管如此,画报仍不失为一种有特色的影刊,当时有人攻击它“眼睛里吃不到多少冰淇淋”,由此可见其总的倾向仍是较严肃的。

陈燕燕(右)那时候刚进联华就作为培养的对象,联华在自己的阵地——《联华画报》上对她的推介也是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者看多了也就记住了陈燕燕

1936年7月1日出至第八卷第一期后一度休刊,同年11月20日第八卷第二期起复刊,1937年8月1日出至第九卷第六期后停刊。第一至四卷各出26期,第五、六卷各出12期,第七卷出12期11本,第八卷出6期5本,第九卷出6期,共出152期150本,此外,第八卷第六期后还出有不计卷期的号外1本。

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联华画报社、联华画报半月刊社历任编辑责任人。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编译部出版。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营业部、联华画报社历任发行。撰稿人有陆逢新、钟石根、白坚、尘无、鲁思、金擎宇、梁云谷、郭柏霖、顾梦笔、旅冈、王珏、唐纳等。

该刊图文并茂,为联华影业公司的宣传刊物,旨在“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生活与艺术的关连与进展”(王绍清《我们从新来开始》,第一卷第一期),目的则是“不仅只负责于联华消息的报道,而且要作为每个电影爱好者的优良读物”(《扩大后》,第五卷第一期)。

早期的《联华画报》上的明星黎灼灼女士(右)

然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侧重于宣传和介绍本公司的动态及出品,故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33-1937年间“联华”的风貌。该刊的前身为1932年12月3日创办、出版过4期的《联华周报》,改为《联华画报》后因其形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第一卷到第四卷,横16开本,逢星期日出版,每期4页,每26期成1卷,王绍清编辑。编制采用画刊的方式,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和照片并重,主要刊登“联华”新片拍摄进程、影片放映的反响,以及公司所属影人的简介和近况,也刊登“联华”导演的影片阐述,如费穆的《〈人生〉的导演者言》、孙瑜的《〈体育皇后〉导演者言》、马徐维邦的《〈暴雨梨花〉导演者言》、袁丛美的《〈铁鸟〉导演者言》、蔡楚生的《〈渔光曲〉的画面之后》等。设有“每周情报”、“小事情”、“小报告”、“银海零星”、“银沫”等栏目。

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了关文清的《好莱坞见闻录》、《美国影业调查概略》,以及他随罗明佑考察欧美电影事业途中所作的《海外随感录》;对一些电影理论艺术译介也见该刊的连载,发表如《纯粹艺术化的电影》、《电影艺术与眼泪》、《电影艺术与电影艺术家》等。

早期的《联华画报》上刊登女明星谈瑛的生活照

第五卷第一期起刊物改为16开单行本的半月刊,大大扩充了版面容量,每期并附铜版图照若干页,沈浮、赵英才等编辑,复刊后由唐瑜、丁聪编辑。主要刊登“联华”的影片剧照、影星肖像,及与电影有关的图片,文字方面也分门别类,开辟专栏。

1935年,“联华”的《渔光曲》一片参加了在苏联莫斯科举办的国际电影展览会并获“荣誉奖”,对此,该刊也以《“联华”参加苏俄电影展览会》、《联华出品〈渔光曲〉争得国际荣誉》和陶伯逊的《参加苏联电展纪事》等文对之进行了颇为详细的报道。同年,曾为“联华”创作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的音乐家聂耳在日本溺水身亡,其好友安娥、孙瑜、沈西苓等皆在刊物上发文怀悼。该刊还转载过一些颇有价值、而非电影界人氏所作的有关电影的文章,如林语堂原载于《纽约时报》的《中国与电影事业》,傅雷的《〈夏洛外传〉译者序》(《夏洛外传》一书为法国文人斐列浦·苏卜根据卓别林的舞台表演而写成)等。

《联华画报》内页用图片的形式介绍自己旗下的明星们,从受重视的程度上女为阮玲玉(左图的中间),男为金焰(右边的最下角)

该刊所出版的专号,有为哀悼“联华”台柱演员阮玲玉之逝世而出的“阮玲玉纪念专号”(第五卷第七期),刊登了《阮玲玉女士小传》、《艺人阮玲玉女士年表》、《忆阮琐记》、《埋玉记》等细述阮生前死后的资料,以及罗明佑的《阮事感言》、孙瑜的《悼玉》、黎民伟的《最后一次宴会》等“联华”同人的怀念文章,并发表阮玲玉的遗书和“联华”、“明星”等公司祭文,选录阮玲玉生前收到的观众信件,还以大量篇幅摘载了沪上各大报纸的评论。

其他还有登载费穆、吴永刚、丁羊等人缅怀之文的“阮玲玉女士逝世周年纪念号”(第七卷第五期),专事介绍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二十多位演员的“中国影星特辑”(第九卷第六期),以及“革新号”(第七卷第八期、第八卷第二期)、“《迷途的羔羊》特刊号”(第八卷第一期)、“《春到人间》特辑”(第八卷第六期号外)、“麒麟乐府之一《斩经堂》特辑”(第九卷第四期)。

早期的《联华画报》内页刊登王人美的剧照及消息

专号之外,还有若干以专页形式附于刊物的特辑,如哀悼郑正秋逝世,载有蔡楚生、孙瑜等人悼文的“郑正秋先生专页”(附第六卷第三期);刊有“联华”全体导演、演员照片的“‘联华大检阅’增刊”(附第六卷第七期);刊载追悼遂远挺战阵亡军民大会及阅兵典礼图象的“遂远挺战纪念特辑”(附第九卷第三期);以及一些影片专页,如“《天伦》特刊”(附第六卷第八期)、“《寒江落雁》专刊”(附第六卷第十二期)、“《浪淘沙》公演专页”(附第七卷第十一期)。

《联华画报》第一卷18期封面——蒋君超

“电影皇帝”金焰

童星黎铿

童星黎铿是“联华”最受欢迎的小童星,所以杂志有时候在封底也会刊出他的生活照

刘琼

硬汉张翼

既能演又能导的郑君里

《联华画报》曾专门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旗下的“四大金刚”(既四大小生)——金焰张翼、郑君里和罗朋

毛泽东的夫人——早期的蓝苹

费穆参与导演的电影《天伦》(1935)特刊的内页和封二刊出蔡楚生导演的电影《迷途的羔羊》(1936)的剧照

左为导演孙瑜,右为蔡楚生导演的电影《新女性》(1934)剧照——阮玲玉和王乃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影人) 黎莉莉
她不是女神 却看尽了女神们的人生结局
悲剧皇后陈燕燕:曾是阮玲玉接班人,被闺蜜害成精神病,孤独终老
旧上海八大耀眼女星之陈燕燕——阮玲玉的“假想敌”
开满大路的野玫瑰
银幕诗人,造星高手,因拍摄遭举国批判的电影,断送职业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