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時代》十二年雕刻出來的時光史詩 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大師之作

dean5 发布于: 2015-02-20 00:19

电影《少年时代Boyhood》(2014)英国蓝光版封套

《少年时代Boyhood》(2014)是一部极其独特的电影:男主角埃拉·科尔特兰Ellar Coltrane从6岁一直演到了18岁,时间跨度达12年。它仔细描画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带领固定的班底每年在埃拉·科尔特兰的暑假进行拍摄:这是一个男孩持续参演了12年的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就是他的成长。

《好莱坞报道者》称,电影的情节和生活里所发生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而从来也没有什么影片能对生活做出如此的表述,《少年时代》是部“微言大义”的电影。《纽约时报》称,电影里的人物一定会让观众觉得似曾相识,有的人物你会觉得就是你自己。《纽约时报》和《卫报》分别称赞该片是“本世纪的非凡杰作之一”以及“过去十年最佳影片之一”,这部2014年出品的电影俨然已被捧上神坛。

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曾说,导演的作用就是“雕刻时光”,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不但雕刻了12年的时光,这部看似流水账的史诗电影还用一种温和但残酷的方式告诉观众,从来没有什么能把握时间,一直都是时间把握了我们。

新浪潮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曾以安托万为主角,连续拍摄了《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偷吻Baisers volés》(1968)等五部电影,饰演安托万的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 Léaud,在千万观众前面,从小孩长成男人。但安托万系列电影是一系列生活的断片,《少年时代》则是一部连续的、完整的电影。

理查德·林克莱特过去跟奥斯卡的交集只是两获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他大学休学,当过石油工人,后来开始自学拍电影。在过去,虽然理查德·林克莱特的作品曾经获过柏林和威尼斯的青睐,但相比起那些奥斯卡大导演却实在不算有名气。不过,很多文艺青年或许都看过他的《爱在黎明破晓前/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1995)、《爱在日落黄昏时/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2004)、《爱在午夜降临前/午夜之前Before Midnight》(2013),这三部曲从1995年拍到2013年,用的是同一对男女主角,其中男主角便是后来也主演了《少年时代》的伊桑·霍克Ethan Hawk。

有了“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和“爱在午夜降临前”的先例,理查德·林克莱特花12年拍《少年时代》听起来就没那么疯狂了。小主角埃拉·科尔特兰刚进组的时候才6岁,之后,理查德·林克莱特跟踪拍摄他整整12年。

马赛尔·马尔丹曾经在《电影语言》里提出过电影的三种时间,其中一种便是“自然时间”。大多数电影拍少年成长史,用的是“剧情时间”,为了体现角色的年龄差通常不得不找几组演员。《少年时代》运用的却是不折不扣的“自然时间”,角色从6岁长到18岁,演员一样,这使得《少年时代》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而且具有纪录片式的震撼质感。

必须一提的是,这12年拍摄并不是人们理解中的“无剧本乱拍”,事实上,理查德·林克莱特开拍《少年时代》的第二年就已经想好了最后一个镜头怎么拍了。理查德·林克莱特每年都会花费三四天时间,把同一群演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剧本中角色的生活和命运,并且围绕其中名叫曼森(埃拉·科尔特兰饰)的德克萨斯小男孩展开创作。

这是一部难得一遇的佳作,其形式无与伦比,又美得风华绝代。理查德·林克莱特将日程按编年体式地切割,每隔特定一段时间,就独自一人煞费苦心地制作自己的“《凯尔经》”(形容其华丽庄重)。快速扫过这被照亮的页面,就是一次检视孩童蜕变成人的过程——曼森的迅速长高,身子变得修长,开始经历沙哑的变声期,也同样遭遇心碎。

而围绕在曼森身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也在同他一道成长。他心力交瘁的母亲(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饰)承受住了她的失败婚姻,在当地大学一个心理学讲师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他游手好闲的父亲(伊桑·霍克饰),那个曾经在甚至在某个路边卖掉自己GTO,只为换取一辆小货车的这么一个人,也改掉自己臭毛病,重新投入一段平静、安宁的家庭生活。

作为成长电影,少不了表现曼森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校园暴力,爱情,性,酒精,大麻。梅森一概接受,我们看不到他有挣扎,看不到道德规诫在他身上的作用。他张开双臂,迎接一切到来的新鲜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体验“中。他遇到了一些好人,像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那样,打工时的那位餐馆老板,在暗房教导他的老师。

他经历着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挫折,高中毕业前夕和女友分手,像每个少年那样,被占有欲、自尊、不甘心所折磨。好的成长电影,总能唤起我们在回忆中酸甜苦辣的共鸣。——吊诡的是,我们很难把埃拉·科尔特兰和小曼森的成长分开,我们到底在分析一个电影角色,还是在试图认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少年?

如果将视线抽离得更远一点,我们将会发现,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也在发生着改变。四季的不断更迭,上色的小马忽上忽下,笨重的有机玻璃Mac开始被Iphone取代。再没有人在饭店吸烟,政治摇摆不定的州县也从共和转为民主。历史不断地在林克莱特帆布的每个角落爬行。

在高中将尽时,曼森决定自己想成为一名照相师,他的导师告诫他“拍照是个人都会,但要让他升华为艺术,却相当困难”。但有时正是照相这个行业——需要你付出时间与精力,长时间停滞却也不屈不挠——能诠释深意,触及崇高。事实也说明,过程和艺术二者相辅相成,他们塑造彼此,定义彼此,出现其一,另一个必将随行。

为了达到“去戏剧化”,拍摄中,理查德·林克莱特尽力屏蔽掉所有具有标志性或深远意义的事件。比如,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女儿罗蕾莱·林克莱特Lorelei Linklater在片中扮演曼森的姐姐萨曼莎,当她成长到叛逆得不想再演这部电影时,希望父亲把她的角色“写死”,理查德·林克莱特拒绝了女儿的请求,原因就是这样做太过戏剧化。全片所有的戏剧矛盾就在于曼森与父母之间的纠结,没有令人惊愕的变故,没有意外的死亡。片中小配角的出现和消失,像我们真实世界中一样自然,没有过多的解释和交代。在现实中,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不也是等同于莫名消失于我们的世界中了吗?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和伊桑·霍克Ethan Hawk在《少年时代Boyhood》(2014)的外景地

就在一件件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之中,电影不动声色进入关键的戏剧节点。尽管观众常常错觉这是一部纪录片,但这毕竟还是一部剧情片。实际上,在这些看似闲散的情节背后,它有台词、有剧本、有结构设计,12年的制作周期是有意而为之。事实上,开拍后的第二年,理查德·林克莱特就已经想好了最后一个镜头怎么拍。

《少年时代》让观众跟小男孩曼森与他的家人一起感受长大、变老的奇妙旅程。在这三个小时中,主演们从身高、外形到性情都在发生改变,周遭的美国社会也在变化。

由于实时拍摄的原因,影片就像一枚压缩的时间胶囊,生动记载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美国重大的文化和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艺术品位和流行风向:从布什到奥巴马,从9·11到经济危机,从电玩到社交网络到更新换代的iPhone,从《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到《蝙蝠侠Batman》系列和《暮光之城The Twilight Saga》系列……曼森父子甚至谈到了《星球大战Star Wars》要不要拍续集的问题,影片中的音乐,也从“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和威瑟乐团Weezer变成了西罗·格林Cee Lo Green和傻瓜朋克乐队Daft Punk。

因为美国文化的辐射之广,《少年时代》不仅是美国人,也是我们许多人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一代人的内心写照———事实上,片头酷玩乐队的名曲“Yellow”一响起,有些人就无法自控情绪了。

在理查德·林克莱特这里,电影已经不是在表现时间,而是成为时间的化身。那些不需要通过化妆、特效表现的青春痘和鱼尾纹,展现着时间的真正魔力,它们让生命在电影中变得真实、温暖和残酷。看着演员在镜头里一点点长大、老去,我们似乎正在和他们一起,体验着生命的恩赐与无情。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车上前行,恋爱、结婚、生子、送孩子离家,并不清楚做这些的原因是什么。正如片中的母亲所说:“然后呢?然后就是我的葬礼了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影片最后,曼森从相片中领悟到了时间的真理:照相机让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不是我们抓住了时间,而是时间在那一刻抓住了我们。《少年时代》中所有成分被友好地凝结在一起,演员们优雅从容的表演丝毫看不出是在演戏。

对于时代的记录,理查德·林克莱特一直有特殊的偏好,1993年他曾拍过一部《年少轻狂Dazed and Confused》,他以戏谑的手法描述了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高中生活,有趣之外,也被看成是活脱脱的历史群像,《少年时代》则被理查德·林克莱特看成是“《年少轻狂》精神上的续集》”。

但在拍摄上,《少年时代》肯定比《年少轻狂》难度要大得多。2002年理查德·林克莱特突发其想,拉来伊森·霍克和帕特丽夏·阿奎特扮演父母,选中6岁的埃拉·科尔特兰做影片男主角,即使他对影片架构早就有成熟预案,但12年的拍摄当中会发生什么事情仍然无法预料。

12年的拍摄在影史上并不是时长之最,著名纪录片《人生七年49 Up》曾用49年跟拍14个英国普通人,拍摄时间更久,但在剧情片领域里这仍然是一个疯狂的尝试,理查德·林克莱特把一个偏社会学、人类学的项目纳入文艺创作的范围,并且有机融合,也是《少年时代》的过人之处。

幸运的是,12年拍摄期并未偏离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创作轨道。片中曼森经历了父母离异,而就在拍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演员埃拉·科尔特兰的父母也离了婚。他一度不敢看自己出演的影片,不想自己和影片中那些破碎家庭的伤痛故事联系起来,而真实的生活经历无疑也有助于他对片中角色的理解。

《少年时代》使用了35毫米胶片拍摄而成,片中没有任何特效镜头,在低光度下,画质充满噪点,甚至有很多虚焦镜头。但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不起眼的作品,当它在艺术圣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放映后,“史诗”、“大师作品”、“终极伟大”这样的形容词络绎不绝地出现在美国知名媒体对它的评价中——

《纽约时报》:创意颠覆,但又聚焦于日常细节,《少年时代》游离于经典电影和当代艺术电影之间,又不落入任何传统窠臼。它是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的典范,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显而易见又神秘。有很多理由爱上这部电影,从故事到漂亮的角色,他们是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死。它制作朴素,普通的房间,安静的时刻,平常的生活。这一切都淡化了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野心和

他成就的伟大。

《时代》: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是平凡生活的动人史诗。我们都会记得什么是或者曾经是对我们最重要的,并且在了解到他人也有这种想法时感到惊讶。其实,我们忽略的往往是我们所爱的。这就是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体验它,很少有像《少年时代》这样的影片来记录平淡中的汹涌。拥抱每一个瞬间,林克莱特告诉我们,因为它不会重现——除非他把它们记录下来,雕琢并呈现在一部不可磨灭的电影中。

《滚石》: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理查德·林克莱特从未有过放催泪弹或者戏剧化过度的失手行为。他了解曼森的心,也了解如何抓住我们的心。《少年时代》在影院里创造了一幅成长风景画。它让我们体会电影带来的欣欢、神秘和力量。它让我们哭了又笑了。这是一部谦虚的大师之作!

《综艺》:具有手工制造、有机品质的《少年时代》,让人联想起那些欧洲电影大师的作品,而他们正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特非常崇拜的电影人: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少年时代》的构思不是要塑造,而是要发现曼森这个角色的命运。

电影《少年时代Boyhood》(2014)美国版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球奖大赢家《少年时代》 你不知道的20件事
金球奖大赢家《少年时代》你不知的20件事
美国【少年时代】中文字幕
名导历时12年拍出这部高分佳作!
少年时代
用了12年,拍了一部100分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