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四年级现象”的产生及化解对策

华冬云 吴维煊

华冬云,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在省市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方法。

吴维煊,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四年级现象”,即:到了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出现明显分化。随着年级的升高,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越发困难,到了中学,基本上成给名副其实的数学“学困生”。“四年级现象”的产生,必然严重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如何化解“四年级现象”?不让任何一个儿童在数学学习上掉队,让每一个小学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学到真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年级现象;数学教学;数学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四年级现象”,即:到了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出现明显分化。调查显示,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有超过8%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到了第二学期,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勉强在及格线徘徊,且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的比例进一步扩大。随着年级的升高,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越发困难,到了中学,基本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学“学困生”。

一、小学数学“四年级现象”产生的原因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启蒙教育,其教育质量是合格的,教育成效是显著的。但是,离优质教育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目标导向、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四年级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对考试的重视从一年级开始

从政府层面,积极倡导对小学生减少考试次数,很多学校也将其作为美好的教改愿景,努力尝试如何让教学从应试中走出来。但是,真正能够大胆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学校并不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来,真正能在短时间内看得见的成绩只有“分数”。受功利教学目的的影响,部分学校特别是县城及乡镇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不仅有期中期末考试,而且还有月考,这些都是全校统一的大型考试。每次考试的成绩,不仅是学校对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也是家长之间的相互比较的资本,是家校微信群里重大信息,是评价学生等地的重要依据。

(二)提高数学学习难度从三年级开始

重视考试必然就要增加教学难度,从三年级开始,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一遍遍刷课本上的题,而且教师们还要把很多精力用于揣摩试题、分析考点、收集各种题型、拓深拓宽知识点上。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虽然小学生“奥数”在公办学校取消了,但校外奥数辅导班依然火爆。部分家长不考虑孩子实际,盲目为孩子报课外班,而极大多数课外班都以大量做题、加大题目难度、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在以应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教育启蒙阶段,数学学习的目的与方式被异化了,将“学数学”异化为“考数学”。在这样的教学导向下,年幼的学生不但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反而在小学低年级就为学困生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三)四年级教学深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度量单位、时间等内容。这些内容符合极大多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学起来并不困难。到了四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涉及到平行与垂直、平移、旋转、轴对称、多边形内角和、三视图、周期、统计等内容。其中的很多内容在十几年前的小学课本中是没有的,虽然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难度并不高,只要求“初步认识”,但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人为拔高教学难度。课外辅导班从“奥数”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高难度的解题训练,致使部分四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无法适应难度要求,成为“学困生”。四年级学习内容中的“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开端,要求学生的思维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从平面到空间。空间想象能力对高中生而言,都是数学学习的难点,部分四年级学生在二维想象力还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突然跳跃到三维,出现“四年级成绩分化”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四)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忽视10岁儿童的自我认知

很多四年级学生满10周岁了,10岁儿童与八九岁儿童虽然只差一两岁,但自我认知却大不相同,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加强,问题意识愈发明显。部分教师在四年级教学内容处理上,只将重点放在介绍数学思维结果和求解数学问题答案上,让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不注重揭示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在求解数学问题时,只注重让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法,但却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以及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直观性,倡导数学与生活相连,教材编写上加大了数学在现实中应用的教学,但很多现实问题经过教学加工后极具形式化,又从现实数学回到书本中的数学,将真实的数学问题变成了枯燥的定义描述和一遍又一遍的模式化训练,不符合四年级10岁儿童自我认知的需要,无法让部分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及对数学产生兴趣。

(五)教师教法创新不足,四年级开始成绩分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数学的定义、性质、公式,学生认真听、记、练、考,很少有独立思考,更难有质疑问题和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虽然教师们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但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基本上是在教师课前预设好的问题及模式中要求学生按教师所希望的结论作答。在小学低年级时,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只要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就兴高采烈。到了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问题意识逐渐加强,当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我、没有机会提出疑问、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课堂预设外的奇思异想,无法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兴趣开展自主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就会被挫伤。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后,成绩分化就成为必然。

(六)四年级自习课被占用,学习过程缺少“留白”

在十几年前,小学从四年级开始有了自习课。虽然四年级的自习课课堂秩序并不理想,但在这个学生可以自主的课堂里,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今,自习课仍然从四年级开始开设,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自习课只是课程表中的虚拟存在,真实的自习课基本没有了,自习课都被老师用来补课了。基于数学在基础教育各类考试中的权重,这门学科理所当然成为小学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最多的学科。很多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了提高分数,想方设法占用自习课,不断加快教学进度、拓宽知识界限、加大知识难度,用大量重复练习把学生的时间填满,没有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留白。

二、化解小学数学教育“四年级现象”的对策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当下,对于小学四年级儿童而言,还要接受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无论进入哪个学段,数学都是必考科目;无论处于哪个学习层次,数学都是基础学科。“四年级现象”的产生,必然严重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如何化解“四年级现象”?不让任何一个儿童在数学学习上掉队,让每一个小学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学到真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教育课题。

(一)淡化分数,探索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方式

教育离不开考试与分数,但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小学教育需要淡化考试与分数,不用“分数”导向教学,不让“考试”为教学服务。减少或取消例如月考等不必要的考试,探讨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考试形式。用综合评价取代学业评价,用能力评价取代试卷评价,用动态评价取代静态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试题难度要适中,设计学生有兴趣且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在学业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外,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如:动手操作式的实践性考试、讨论式考试、答辩式考试、案例分析法考试……等,注重考试对学生的适应性,使分数逐步从终结性评价走向过渡性评价,让考试为学习服务。

(二)降低四年级学习难度,不让学生因“难”而掉队

以“解题”为目的的数学教学模式,必然导致数学题目越做越多,题目难度越来越大,偏题怪题不断出现。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目的完全服从于认知、服从于分数,忽略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小学数学必须要降低学习难度,以“够用”为目的,让学生从“解题训练”“刷题”这种背离数学学习宗旨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以情趣促进教学,赋予数学情感色彩,让学生喜欢数学,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学习难度过高而掉队。例如:四年级教材中涉及很多几何方面的初步知识,广大数学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初步掌握图形元素之间简单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为目的,培养学生图形认知能力。

(三)做好三四年级学习内容的衔接

与十几年前小学数学教材相比,现在的三年级到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有点像从小学进入初中,虽然在教学要求上没有达到初中的要求,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过程与过度。以“三视图”为例,让四年级的儿童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和感知立体图形,去“看见”立体图形内部无论在哪个视角都“看不到”的部分,不符合四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必然要增加学习内容,但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拓展“量”的概念的基础上,慢慢地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关于几何图形中“量”的基本运算,不要让学生从“数”快速过度到“形”。

(四)加强四年级师资配备

“四年级现象”在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一现象得不到很好化解,必然让部分学生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导致综合成绩的下滑,必然让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学习跟不上而厌学。加强四年级数学教师的师资配备,让教学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四年级教学任务。每一个四年级数学教师,要真正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让每个学生有适合的学习要求与努力方向。四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减少单纯用记忆和反复操练的教学和作业,更要关注和培养学生对概括和自我调控等高级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应用;不仅要讲解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还能通过自我阅读向学生讲解概念和公式背后的故事,拓展公式修正的过程,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超标教学

小学生在三点半放学后及节假日到校外培训班补课,这种现象在县城及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那么多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外参加校外培训班,需要政府加大对校外培训班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目的及导向,严禁超标教学。校外培训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应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时,不以应试为导向,不以加大学习难度为噱头,不以难题怪题加大学生负担,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数学,让学生以数学学习为载体,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六)加强对“四年级现象”的研究

“四年级现象”的存在,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化解对策,还需要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通过研究,降低该现象发生的概率,从理论上探讨化解这种现象的对策。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四年级现象时应重点思考以下问题:(1)小学生数学学习长期存在量多、低效等问题,其根源在哪里?(2)如何通过改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性质、内容和结构,降低四年级开始的成绩分化的概率?(3)如何通过减少四年级学生结构化学习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启蒙教育,其教育质量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人为目的,认真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适时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数学教育发展方向,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四年级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及化解,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到不被掉队的教育。

编辑:王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详情【人教版视频讲座全册】
观摩“千课万人”的学习和思考(一)
如何攻克小学1
殷志斌:严厉也是一种爱
【博尚文苑】有一种经历是去远山支教(二十四)/文字·主播:金平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