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开题报告

一、背景意义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教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育人方面较多地强调班级的管理职能,多以说教为主,树立的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权威,对学生强调的是“你只能服从”,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多方面的需求,继而造成一种现象:班级管理有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建设只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学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有意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受教育活动组织起来形成的氛围对学生构成的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形势下,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能创建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行为是受一定文化支配的,正是文化使人成为人,人是文化的存在。班级文化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分为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显性学习,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按照规定好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显性学习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隐性学习也可以叫潜在学习,即学生在班级正式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学习。这种潜在的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班级文化来体现的。在一个文化浓郁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文化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各方面得到最大的需求和满足,因而更有利于学生得全面发展。

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可以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全学生人格,成就学生终身良好品质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班级文化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直接的文化环境,在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典型化的人格(榜样),这种典型化的人格就会成为学生塑造自我的范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4、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它是由教师何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班级文化又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个班级是由同一年龄段不同志趣的学生组成的;有的擅长绘画,特别是少数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的爱好比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广泛得多。虽然在学习上他们不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特长却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无法相比的。他们也有追求成功的欲望,而这种追求成功的欲望通过学习成绩是很难体现出来的。一个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很少开展各种活动的班级实际上只对少数学生有利。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成就教师幸福生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是宽泛空洞的,而应有抓手和支点。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可以为年轻班主任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班主任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同时让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职业的幸福感。

   6、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缩影。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

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既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班级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顾明远,《教育大辞典6》,1992)。从外部形态来看,它表现为全体同学“在这儿做事的方式”(杨全印,《学校文化研究》,2005)。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学校文化是基于预设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产生制度,并进而约束行为(肖川、倪晓玉,《创造积极的学校文化》,2008)尽管有点难以捉摸,但班级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微妙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由过去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已成为班级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3、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5、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社会学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门科学。班级作为一个微型教育社会,它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两大基本功能,是一个社会文化传播媒体,是一个选择传递和聚合社会文化的实体。

7、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研究现状

当前的班级文化研究已进入发展阶段,关于班级文化方方面面的探讨已基本展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比如叶澜在《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文化使命之思考》中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提出:“在当代,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更被关注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也要被作为动词来理解,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将活化。”鲁洁在《教育社会学》中认为,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更为直接的制约作用。正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班级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交往与人际关系、制度以及环境等载体,对社会文化进行选择、加工、吸收和再创造,形成一种由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组合而成的独特的班级文化模式。黄可国在《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的学问》中认为,在集体活动中,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加强组织纪律性。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将给我们的研究指明方面,打好理论基础,我们将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结合班级,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然而,由于真正把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模式来理解和运用的时间还很短,因此,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很少涉及。  

国内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置比较注重精致与美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建设有的缺乏研究,有的则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作用。这些做法大多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的来说,当前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例如在要素的划分上,虽然按层次划分的方法已显示出主体地位,但就整体而言,划分方式不统一和交叉重复的现象是较明显的;在要素关系认识上,虽然初步确立了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但这种认识还是零散的,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是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种种“务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为此,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确立成熟、规范的理论体系。让广大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应促使班级品牌管理的层次提升,并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模型和评价体系。

(二)概念嫁接行为较为普遍。作为一门交叉科学,概念嫁接现象是其处于发展阶段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对当前研究资料的分析来看,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在班级文化概念及职能的论述上,存在明显的从企业文化理论中挪用和化用相关专业术语的现象。其次,在要素构建和具体操作上,存在较多的“新瓶装旧酒”现象,即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冠之以班级文化建设之名。究其原因,一方面对班级文化的认识还不成熟,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也不够深入。因此,在构建成熟理论体系的同时,应以务实的态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依据班级内外环境特点创建与教书育人目标相匹配的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成果表达上重理论轻实践。这主要表现为当前研究班级文化的文章几乎是关于班级文化“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理论论述,实践中的例子被摆在为说明理论服务的地位,因而既不详细也不系统。另外,网上出现的少数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也几乎是静态地按内容进行说明,从而割裂了班级文化形成、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内在联系。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更需要反映其纵向发展演变的优秀个案来给人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启发。因此,应积极开发纵向发展的系统案例,建立相关的案例库,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四、概念界定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和象征符号文化、规范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他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用来教育大家的一套价值体系,即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学生身上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班主任文化,指班主任利用一系列影响活动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它是班主任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以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班级活动等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的精神的班级文化。

 

五、目标假设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2、深化对班主任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班主任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探索班级工作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建成一个个有创新力、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塑造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通过班主任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升班级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建成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集体。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策略,建设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独特精神风貌的班级。

六、研究内容

(一)以班级文化为依托进行养成教育

1、悦其目,赏其心。学生大部分时间坐在教室里,整天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即使墙壁再怎么洁白无瑕,也有厌倦之感。如果将教室稍加装饰,会让教室多一点区分的色彩——即“悦其目”。赏心悦目的教室布置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心灵的喜悦之感。

2、敛其行,遵其规。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布置,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使学生在班里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改变,这样会使学生的某些行为得到收敛,会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微妙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自觉地收敛起个人不好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去遵守规章制度,而这种表现却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自发而成。

3、养其性,培其趣。品性、兴趣的养成会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如果学生一入这个班级,发现许多新鲜的、美的东西,长此以往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受其熏陶,学生的性格,行为规范会慢慢的发生改变。

4、校其为,尊其劳。班级文化建设搞好了,无形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别人作比较,校正自己的不足。

5、展其能,乐其居。好的班级环境会让学生个人的班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愿意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愿意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参与意识也会加强。另外,也会让学生觉得坐在教室里是一种乐事,有种“乐其居”的感觉。

(二)班级生态文化的构建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生态系统,要想使班级保持“生态平衡”,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在班里得到充分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存在都能感到愉悦和幸福。

1、用活动打造“班级名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班主任善加引导,全班师生同心同德、精诚合作,才能构建起适合自己班级特色的生态文化。这个过程就是在打造“班级名片”。

2、“秀心”提升育人功能。(1)文化墙秀班气;(2)图书角秀好书;(3)博客家园秀习得。

3、走进学生心理。心语小本是师生平等对话的精神领地。让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得内心世界,让教师了解到了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意向别人披露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4、在时代气息中构建“幸福班级”。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生活会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引领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三)塑造积极的班级精神

1、班训的制定。班训把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班级成员的发展需要明确提了出来,使得班级成员有了明确的进取方向。

2、提供班级精神的榜样。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家庭学习氛围、个性特点等都有些不同,反映出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人相处的方式各有千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来教育全班同学。

3、通过体现学生文化的活动,渗透班级精神。学生文化是学生自主性的表现,他们的文化希望能够得到班主任的承认,因此要把参与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作为教育的契机。

4、运用“班级媒体”形成传播,加强积极的班级精神。所谓“班级媒体”是指班级传播信息的工具。如班级的“板报栏”、“班级周记”、“班级周报”等可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营造高品位的班级物质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时代感、民主感,鼓励竞争与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性。

2、丰富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升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

3、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夯实学生创造性的人格。班级制度文化的确立,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评定自己的内在尺度,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2年的班级文化建设,探索塑造学生自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并在班级中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首先进行班级现实主导价值取向的调查。其次制订出班级建设的具体行动实施方案,并实施。最后评估行动实施方案,根据行动实施评估结果,修正行动方案,再进行研究、评估、完善,并推广。

 

七、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新课程新理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个性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实施策略,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个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建立适合本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塑造班级精神、创造具有普遍满足感的文化氛围、创造合理的个性班级文化生态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 2015年10月)

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总体的理论分析策划;建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创设必要的物质、设备条件;进行课题研究的最后设计,并举行相当规范的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完成本阶段的工作总结报告。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本阶段是课题实验研究全面展开的阶段,初步计划实验研究分两大步进行,第一步:开展对我区三所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家长的素质状况及教育方法的调研,了解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影响状况和程度;第二步,落实研究任务,从我区三所高中的一线教师着手,在三所学校范围内,针对家长素质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开展全面深入的实验研究,并在此阶段进行各阶段实验状况的分析总结,找出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距,写出分析文章和阶段工作总结报告,并每年召开一次阶段实验研究成果交流会或专题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在本区三所高中范围内实践阶段性实验研究成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系统整理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得失,归纳总结成果与经验。并形成实验报告及论文。根据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初步计划在这一阶段完成以下工作:1、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对实验假设的验证情况和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实验研究总结报告;2、回顾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归纳其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报告;设想今后这一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3、准备结题鉴定的一切必要材料,并向课题主管部门申请结题。

九、预期成果

1、《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研究报告;(文本)

2、《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论文集;(文本)

3、《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究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光盘)

4、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成果结题报告。(文本)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王俊龙

成员:吴迪芝、班玛、林高望、周洁花、程海谅、何迎滨、刘美霞、吴丹媛

 

十一、人员的分工

  王俊龙,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及实施方案的制订,研究对象的跟踪调查,数据收集与对比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吴迪芝,主要工作是协助主持人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和资料的整理;

   班玛,主要工作是典型课堂实录及典型课堂案例的资料积累,协助主持人撰写结题报告;

林高望,主要工作是数据收集与对比分析;

周洁花、程海谅、何迎滨、刘美霞、吴丹媛五人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成员导师做好相关工作

十二、本课题研究的保障

1、本课题有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有成员所在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我相信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并能如期完成研究项目。

2、本课题有一万元的专项研究经费,给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
班级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班级文化与学生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如何培养和利用班干部队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研究
如何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班主任的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