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匠精神之传统学徒制中的“匠品”打造

工匠精神之传统学徒制中的“匠品”打造

一、匠,工匠:

匠,是会意字,(fāng),指盛放工具的筐,是口朝右可以装木工用具的方口箱子;(jīn),斧的意思,也就是木工用的斧头。背筐里放着斧头等工具,表示从事木工。所以它的本义指木工。在上古只有木工才叫""

《说文解字》中也说:匠,木工也。

匠,后来泛指工匠。比如木匠、铁匠、土匠、石匠、史匠、教书匠、泥瓦匠、粉刷匠、剃头匠、雕刻匠等,也就是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

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完美品质精神和卓越的创造精神。

其内涵有:

1、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就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的精神。

2、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耐心,专注,坚持和坚韧的精神。

4、专业,敬业的精神。

5、淡泊名利的精神。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先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匠魂"。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

三、工匠精神之传统师徒关系中的“匠品”打造——心性磨炼

其实,在我们的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在我们的工科类教学中,而且老师们也在一直探讨现代师徒之间的新型关系,也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打造出更具“匠品”的匠人学生。

上周,我在17数控大中专班上课,学生告诉我说:他们专业的王润川老师让学生称他为“师父”,不让学生叫他“老师”。我问学生,什么叫师父?一个学生告诉我说:师父、师父,既是老师,又是父亲。大家哄堂大笑。我说:不是吗?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好。我国传统的学徒跟师父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似师非师”、“似父非父”的特殊关系,有时候,这种关系的教学长进和亲密程度甚至超过老师和父亲,有的人从小跟着师父学艺,孝敬师父,跟师父和师娘就像一家子,常年不回自己的家。而师父对其的管教,为弟子的前三至五年师父是不教他学任何手艺的,只让他打下手、打杂役,侍候师父,更多的是对其进行心性磨练、教其知道如何为人和做人,师父对徒弟的教育是非常严厉的,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体罚和惩戒,许多人受不了,就跑了,而能留下来的,多是经年累月低眉顺眼、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吃得苦中苦的、人品上乘的人,这样经过认真考察和磨练的人,师父才会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慢慢悉数于他。

一个老师曾说过,他们南阳有个远近闻名的名中医,医术高明,师传绝艺,德高望众,老百姓对他评价很高。而他,据说以前是个学徒的,在药店里给人抓药,比他资质聪慧的、比他灵光的徒弟有很多,一个个都走了,他在药店一呆就是十来年,每天早起晚睡,关门开门,打扫庭除,事无具细,认真踏实,最后,师父觉得这个孩子可靠、勤快,能吃苦,靠得住,于是,就把中医的针灸、把脉、按摩、看病等绝艺教给了他,他后来就开始替师父做诊行医了……

由此看来,学徒的前三至五年或者更多的时间里,师傅重点打造的就是徒弟的品性,并有意对其心性进行磨练,这一点至为关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师父的试针石。一个人如果没有三五年的底层磨练,如果没有前期的人品锻造,年轻人最容易自负才高,自满自傲,年轻人最容易一瓶不响、半瓶晃荡,如果这样,是决计不会将技艺学精、学好的,也是不可能将之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创造创新的,也就是说,徒弟没有三、五年的基层性格锻炼,既使师傅教会了他武艺,他也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匠人的。这是对一个匠人的基本功训练!

王润川师傅,在我校工作几十年了,他深知工科类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匠人,所以,他让学生称他为师傅。

记得二十年前,我当汽车专业部主任,将十几个上课不喜欢听课的学生交给他带,希望能让这些学生跟着他学些技艺,他当时就说:你是让我以老师带学生的身份去带呢,还是让我以师傅带徒弟的关系去带呢?我当时不解,我说:不一样吗?他说:不一样!我说:有啥不一样呢?他说:多了!然后,他没搭理我,就走了。我带着这个问题思考了好几年,我问过工科学生,依他们的理解,这两种关系有何不同,有学生说:老师对学生要求松,学生想学就学,老师要求不是那么严,可师傅不是这样,他要求特别严,要求你有些东西必须掌握。

后来,有一次我在家看电视,是一个武打片,看着看着,我突然悟到:老师,肚子里有七分知识,就想告诉学生十分知识;师傅,肚子里有十分技能,他只会告诉学生一分、二分、最多七分,他是会保留一手的。后来,17网络大专一个女生告诉我一个猫和老虎的寓言故事:她说,猫和老虎原都属猫科动物,猫很会捉老鼠,老虎很羡慕,就让猫教它,猫不敢不教,于是,猫就将捉老鼠的一套跳扑捉拿手段全教给了老虎,但是,没有将上树的本领教给它。后来,老虎在森林里为所欲为,称王称霸,许多动物都给猫提意见,说你看你也不管教一下你的徒弟,于是,猫就去管教老虎,谁知,老虎爱理不理,说烦了,就一下向猫扑去,猫知道老虎的道道,于是就从老虎的跨下逃跑了,老虎追它,它一下子上到了树上,结果就没有被捉住,从此,猫再也不敢再在森林里呆了,开始到人间混日子了。

武林高手教弟子都要留一手,是怕自己遇到不良弟子,自己不能活命;古代有些师父教弟子也是,害怕遇到不良淑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

所以,磨练徒弟的心性和人品非常重要!

其实,我们现在的工匠精神里面,这种最基本的心性磨练也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我们培养的人就不可能成为真的匠人。

真的匠人,第一是要对所干的行业手艺感兴趣。兴趣很关键,它是你干好这一行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兴趣,他是决计干不好这一行的;第二是要有好的良善的品性,要懂得感恩,要吃苦耐劳,要持之以恒,要勤勉好学,要踏实肯干,要不计得失,还要不抽机取巧、不偷工减料;第三要有一定的悟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资质,要懂得审美,要一丝不苟,要具备创造创新的潜能……

因此,打造工匠精神,我觉得传统师徒关系中的心性磨练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将之放在首要位置。

现代师徒制中的师徒关系,虽然不像传统的师徒关系那样彼此之间有那么长时间的磨合期,有那么长时间的考察期,师徒之间师傅可以任意使唤,但必要的心性磨练还是必须的。因为,这种磨练是要年轻人懂得工匠之不易,懂得技艺之不易,懂得学习之不易,懂得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和学会的,它是要倾其毕生去钻研的,是要将艺术进行升华的。

所以,好的匠人,首先要具备敬畏的态度。要敬畏世界、敬畏艺术、敬畏学习、敬畏人心,只有懂得敬畏,才有可能虚怀若谷,才有可能不断学习,才有可能精益求精,才有可能日臻完美,也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才会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无论何时都会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一辈子将自己的事当成艺术去追求、去享受。

因此,打造匠人首先要打造“匠品”,对其心性进行磨练,否则,我们培养的匠人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匠人。

那么现代师徒制中,师傅如何对徒弟进行心性磨练吗?(未完待续)

Hello,伙伴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从断舍离到守破离
我们到底在推崇什么样的匠人精神
手艺与匠心
秋山利辉:匠人中的匠人,影响了日本商界,连稻盛和夫都由衷佩服
7分钟读完《匠人精神》,淬炼心性,养成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