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疗耳鸣常用药对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人群中耳鸣发生率约15% ~ 20%;中医认为,肾主耳,耳为肾之外窍,肾主精气,输注于耳,肾气充沛,则耳窍受养,听觉聪敏;肾精亏损,髓海空虚,耳窍失养,听觉失聪,耳鸣耳聋,甚至眩晕,所以耳病常从肾论治。

随着环境变化、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变化、噪声增多等因素的影响,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逐渐年轻化。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耳鸣无特效药物,本人临证三十余年,稍有心得,与大家分享。

白术、茯苓

白术善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善渗湿和中,二药皆味甘入脾经,属于甘淡、补泄配对,相须为用,常在脓耳、眩晕、咳嗽之痰湿证上酌加用量,皆取意健脾燥湿则痰浊无以生,使临床耳鸣症状改善。二药合而健脾运胃、培土生金,则脾不生痰、肺不蓄痰,而清窍得通。

天麻、僵蚕

天麻甘平柔润,并走于上,养液平肝息风、止痉力强;僵蚕辛咸味薄,祛外风、息内风又通络化痰,二药皆轻盈上浮,肝息风,通络止痉,属于引经配对相辅助效;治肝阳上亢型耳眩晕类疾病,临床最多见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耳鸣耳聋之肝火上炎动风。天麻、僵蚕分属息风、搜风类,天麻入肝透里,僵蚕善引祛风之药至于病所,合用则内外风兼除。

蝉蜕、地龙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功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地龙味咸,性寒,功能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二药伍用,疏风清热,息风化痰而治风痰上扰之耳鸣。

黄精、泽泻

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二药相伍,共奏补肾填精,清热利湿通窍之功。

五味子、酸枣仁

五味子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耳鸣,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功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二药相须,共奏补肾益气,宁心安神之功而治气阴二虚之耳鸣。

磁石、代赭石

磁石味咸,寒,归肝、心、肾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肾虚气喘。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归肝、胃、心经,功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用于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二味重坠之品相配伍,用于肝阳上亢,清空受扰之耳鸣。

龙胆草、黄芩

龙胆草味苦,寒,归肝、胆经,功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二药相伍,共奏清肝利胆,清热化湿之功而治湿热内蕴,上拢清窍之耳鸣。

石菖蒲、远志

石菖蒲醒神益智,长于辛散以宣其痰湿、痰浊消而清窍醒;远志交通心肾,长于苦降以泄上逆之痰浊,气自顺而壅自开。二药皆味辛苦,性温,同气相求,属辛苦、宣散配对、相辅助效。临床上常见头面部闷涩感、耳鸣耳聋及伴睡眠欠佳等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4.8   耳鸣耳聋
耳鸣宜早治,莫待耳聋时。
中医是怎么分类耳鸣耳聋的?怎么治疗?
讲耳鸣耳聋之根源
耳鸣耳聋辨治:
耳 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