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缘起“红楼”

清风明月,不期而遇

  你会关注我,是吧?

    缘起“红楼”

 作者  嘉萱

        1987年我十岁,当时正是电视剧《红楼梦》热播的时间,除了剧中人物的仙姿丽影以及亭台楼阁之外,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那些诗词唱和之妙。当时年纪太小,尚不能理解“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里面蕴含了多少剧中人物多舛的命运,却在林黛玉那一句“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里陷入一种莫名的向往。正是从此开启了我对《红楼梦》、对诗词的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那种喜爱无关乎研究,也无关文学,就是一种极简单而又纯粹的精神上的崇拜。但那时候关于阅读却仅限于父母给我订阅的《少儿画报》之类读物,并没有人告诉过我还可以去读一下《红楼梦》的原著。

       青春年少时恰是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大行其道的年代,那首著名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并不是因为原作者为岳飞而被我所知,却因在金庸小说中读到这句后,忽然生出一种少年心事无人知的沧桑来,尽管我的心事与历史上那位抗金名将的心事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并不妨碍那一刻我对这句词产生的深深共鸣感。就连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样的句子也并不是因为语文课本而被我所了解,而是因读了琼瑶的小说《碧云天》、《寒烟翠》。那时很多人都拥有一两个笔记本,用来做各种美好词句的摘抄,有人抄歌词,有人抄名言警句,而我则抄了无数有来处或无出处的诗词。

       这种摘抄到了十七八岁时达到了顶峰。那时我已经离开家去市里读书了,彼时课余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学校图书馆。那会儿早就知道《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了,原以为终于可以一睹“真容”,然而图书馆却并没有任何版本的原著可供我借阅,因而对于大观园里的种种我仍旧只是停留在当年的电视剧以及家里一卷越剧版《红楼梦》宝玉哭灵的那一句“林妹妹——我来迟了……”。图书馆去的次数多了,忽有了一个欣喜的发现,那里虽然没有原著,却有很多与《红楼梦》相关的闲文逸趣、野史杂谈,于是我的摘抄本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那段时间我几乎抄遍了《红楼梦》中的所有判词、楹联、诗句,也是在那时才知道原来《红楼梦》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石头记》。至今仍旧难以忘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以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几句。并不是其他的不够精彩,而是黛玉与宝钗的人生、曹雪芹的痴与苦,都在这寥寥数语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了。或许在整部书中乃至古往今来的诗词名句中这几句皆算不上最佳,但足以让青春期的我深刻的领悟到何以借助极少的词句来托情言志了。于是,除了供日常摘抄的本子之外,我又多了好几个随身的笔记本,偶有灵光乍现便全部付诸笔端,没想到那些一笔一划写下的文字最终成就了我今生最大的爱好。


       真正读到《红楼梦》是在我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笔奖金的时候。捏着几百块的“巨额”收入,我第一时间跑进了小城的新华书店,以一种豪爽的气魄将书架上垂涎已久的数本中外名著悉数收入囊中,尽管在财政上一下子让我从“小康”跌回到“贫困线”的边缘,却仍旧满心欢喜如获至宝。《红楼梦》便是被我从书架上拿下来的第一本。至今仍记得是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硬皮精装,封面绘着宝黛读西厢的场景。许是为了节约纸张,书中的排版字迹略小,如今再翻阅起来恐怕会颇觉费眼了,但在当时却根本未曾考虑字迹的问题,而是一下子就扎入其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那时候没有网络,在宿舍又没有电视可看,下班后读书便成了最佳的消遣方式。年轻人的记忆总是很好,于是,在读原著的同时总是不停的与记忆中电视剧的剧情进行对比,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前后顺序是否有过改动……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剧情与原著在次序上稍有些许调整,但整体还是完全尊重了原著,就连书中描写的那些细节从人物衣饰到眉目表情都刻画的丝丝入扣。尤其是将当年摘抄的判词、诗句与原文中的人物相互对照印证着细读,更是多了无穷无尽的嚼头与回味。

        其时读该书尚不能理解呆香菱学诗的那份“痴”,直到多年以后自己开始一点点对着词谱琢磨平仄对仗之后,于某一场夜梦中醒来匆匆记录下两句梦中所得“梧桐树下春光暖,玉栏桥边柳色新”,方幡然顿悟,原来真正的热爱真的是可以深入骨髓、不眠不休的,而梦中得句的乐趣除了当事人恐怕真的很难为外人道了。

        当读到湘云与黛玉于凹晶馆的月色下联句一节时,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开始重播童年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句子赫然联想起最终二人的结局,原来作者早已在诗词中为每个人物都设定了独有的人生轨迹。


       其实“红楼”之美又何止于诗词呢?其间无论是人物名字、细节、园林景致、室内陈设、服装配饰,再到饮宴玩乐、美酒美食……无一处不体现了生活的美学,更有甚者,有人从中读出了历史、政治、爱情、世故甚至职场规则……一部《红楼梦》真的可以堪称百科全书了。难怪“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认为,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年的我亦是因此而走上了写作之路,此间缘分不可谓不深也。

本文发表于2021年10月26日《唐山劳动日报》悦读版

作者简介

嘉萱

      本名常华,网络昵称“佳嘉萱子”。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擅散文、诗词,多年来作品散见《散文风》《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今日文摘》 《检察一线》等多家刊物,网络作品被收入《女子博客精选》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红楼梦:文图并茂解红楼
北京高考语文连续4年考《红楼梦》,今年这道题出人意料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诗词,带你重温旧梦
“红楼”九重天,君在第几层?
诗画品红楼,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再举品红高潮
红楼梦诗词-夜看红楼提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