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华夏霓裳醉千年

清风明月,不期而遇

  你会关注我,是吧?

华夏霓裳醉千年——我的汉服情缘

     作者 嘉萱

《唐山劳动日报》副刊新增生活版面,应编辑所邀特写此文以贺栏目开篇。

2020年的那个春节,恐怕没有人会忘记,因为武汉大疫,全国按下暂停键。居家的日子,偶然一天在网上看了一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经典剧目《牡丹亭》,被那优美的乐曲、旖旎的舞台灯光、以及漂亮的行头所吸引。那一刻,仿佛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随即在朋友圈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等疫情过去,一定要给自己买一套明制汉服”。为什么非要是明制汉服呢?因为这部大戏中的戏服立领、对襟与明制汉服非常接近。

越剧《牡丹亭》里的杜丽娘

入手第一套汉服是在五月中旬,并不是最初设定的明制立领对襟款式,而是选了一套宽袍大袖的交领齐腰衫裙,外配刺绣大袖衫。下摆印有灰蓝色古墨山水风格晕染图案,行走间会有水墨流动之感,商家推荐为魏晋风,穿起来颇有仙风道骨的样子。同时还选了一件白纱帷帽,展现出来的完完全全是被武侠剧误导的汉服概念。那个端午,我便穿着这套并不正统的“汉服”参加了县文联与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朗诵会”,以此致敬经典。那是我第一次穿汉服上街、走入人群中。自此,便开启了我穿着汉服招摇过市的日子。

入手第二套汉服与第一套汉服仅仅相隔了两个月。这次选了一套纯白镶淡黄边刺绣款的对襟齐腰衫裙,还是没离开大袖衫。尽管后来我把它跟第一套一起挂在网上转手售出了,但它仍然是我心底的白月光。因为它同样见证了我与汉服另外的“第一次”——第一次与一群年龄各异的同伴一起出游拍照。事后还仿照杜甫的《丽人行》为照片配了几句顺口溜:

六月闲来气象新

绿杨阴下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静

眼如秋水鬓如云

眉间花钿娇相映

裙裾飘摇动芳尘

轻声笑语娉婷顾

嬿婉回风胜三春。

     第一套和第二套汉服已经         在闲鱼转手了

第三套和第四套汉服是同时买的。第三套依然选了魏晋风,只是不再有外面的大袖衫,而是选了双层的交领“襦裙”。直到很久以后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上衣都可以称之为“襦”的,通常所说的“襦”在剪裁上一定要有腰襕的,显然,我买到的只能称之为交领“衫裙”。第四套也是我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明制汉服。是一款淡蓝色对襟立领长衫和一片式褶裙,渐变色带绣花的款式。与此同时也开始购买翘头鞋和一些缀满了流苏的发饰,然而还是没有完全脱离古风仙侠影视剧的影响。穿上街虽然好看,但总归有些说不出来的奇怪。

那么,有没有能够方便出门的汉服呢?居然被我找到一款适合夏天穿的“宋袴”。白与粉紫的配色加上荷花的刺绣,很是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几乎就是现代的吊带背心加阔腿裤,外面再搭一件防晒衫的穿法了。正因此也引发了我对汉服知识的渴求:宋代真的有这种类似我们现代一样的阔腿裤吗?通过各种查找资料发现宋袴的确存在,但我们今天买到的是经过改良的。历史文物中的宋袴是由两层构成,内层是开裆的阔腿裤,外层则罩一层两侧开叉的合裆裤,这样行动起来既方便又具有飘逸美。而改良版则将其合二为一,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衣需求了。

-这套尚未来得及拍照就送人了,

所以只有网图 -

2021年的春节,我终于入手了明制的秋冬装。这次没有选择成套的,而是根据自己学来的零碎知识给自己搭配了两套。另外还购置了一件对襟绣花披风以及一件看起来比较奢华的菖蒲紫色狐狸毛边的斗篷。同时,也开始尝试做发型用的假发包。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我彻底“入坑”了。

锦衣岂可夜行,自然要到公园溜达一圈,拍拍照,录个视频,发个朋友圈……难得的是没有人会觉得我穿的是奇装异服,反而很多人会说“哇,好漂亮啊!”还有看的比较仔细的阿姨居然发现我鞋子的奥秘——她的鞋竟然是尖的!因为我穿了翘头鞋,鞋头还有一颗仿珍珠。这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无论是看起来稍显夸张的云头履,还是普通翘头鞋,都是为了能够托住裙裾而设计的,为的是防止行走的过程中踩到自己的裙摆。

然而,我毕竟还是经验不足,长袄因为选了包银边的,穿久了会扎脖子;短袄虽然好看,却因盲目迷信尺码,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商家的不同放量,导致穿起来略显窘迫感。而披风则因为不懂得服饰发展史,虽绣花华丽,但贴边却有点接近清代风格。假发包更是因为选择的过于厚重,用起来并不顺手……同样套用网络流行语,可以称之为“踩雷”了。

吃一堑长一智,因此我开始恶补各种汉服知识。后来还干脆购买了《中国服饰史》、《千古霓裳——汉服穿着之美》等书籍,同时好友宁姑娘则给我寄来了大部头的《服饰文化全览》……在读书查资料的过程中也让我逐渐意识到,汉服不仅是一件漂亮衣服,而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之后形成的一系列围绕“华夏——汉”文化为背景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体系。

有了这些基础,让我再次选择汉服越来越谨慎了。也开始将自己的日常穿着锁定在宋制与明制这两种形制上了。喜欢宋制,可能或多或少源于对于宋词的喜爱,而且宋制上衣窄袖居多,穿起来更加日常方便,裙子多为褶裙、百迭裙或三裥裙,除了一片式剪裁之外,穿起来与现代时装半裙也很相像。喜欢明制则因其款式多样,一点不逊于当下的时装,圆领、方领、立领、交领,对襟、斜襟,长款、短款一应俱全,四季皆宜,即便秋冬里面套件薄羽绒服都不会影响美貌。

各种明制汉服

2021年四月的一天,我随手刷到一个短视频,是一位普通的退休京剧演员——77岁的“汉服奶奶”刘维秀。她身穿各种汉服的样子一下子惊艳了我,这就是我向往的老年后的样子啊!就像她说的“热爱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更何况还有人跟你一起热爱着你的“热爱”。

2021年5月15日,苏州,同里。我和网络上神交已久的江南姑娘莹终于相见了。在江南的园林里,两个穿着一模一样淡绿衫子百迭裙,梳着相似发髻的女子,穿过长廊、穿过花木、穿过小桥流水,穿过时间与空间,就那样相遇了。那一刻,没有任何的生疏,没有一丝的尴尬,熟稔的仿佛根本不是第一次见面,而是早就经历过抵足而眠的多年故交了。可惜时间短暂,只有一天的相处时光。我们遂约定等她出差来唐山时一定要再相见,再一起穿汉服。

苏州同里

与君初相逢

恰似故人归

      所穿着汉服为宋制

时隔两个多月后,她从上海出差,辗转北方好几个城市,最后到达唐山。这次,我们真的是抵足而眠了。我将那套颇有代表意义的第一套明制汉服送她做礼物。那两日,我们穿着汉服在唐山宴、南湖等处到处漫游,不为吃吃喝喝,不为观风景,只为一份“热爱”,对汉服,对彼此。

赠卿钗钿与罗衣,相与谈昕夕。

自从迷上汉服,让我的知识面跟着一下子变宽了,就连生僻字都多认识很多,比如古人的发髻也是需要假发的,称之为“髲髢”亦作“ 髲鬀 ”就是假髻的意思。也因为汉服让我迷上了摄影、妆造、礼仪、典故等各种相关的信息。汉服与我而言,始于单纯的服饰热爱,到最终逐渐延伸成为对其背后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历史、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它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一套漂亮的衣裳,而是华夏汉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传承。

宋制汉服

本文发表于2022年6月15日《唐山劳动日报》生活版

作者简介

嘉萱

      本名常华,网络昵称“佳嘉萱子”。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擅散文、诗词,多年来作品散见《散文风》《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今日文摘》 《检察一线》等多家刊物,网络作品被收入《女子博客精选》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宫廷与平民女子服饰,琵琶襟、大襟、对襟马褂图片大全
【壮族服饰】破胸对襟衣: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中国各朝代服装特点
[灰常点评]游园惊梦——八一八那些姹紫嫣红的昆曲服饰
垂衣裳而治自己
【戏曲知识】京剧服装的名称样式和使用(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