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文蔚《導淮興墾條議》

近十年來。長淮流域。無歲不災。其災地之廣。災情之重。全球罕見。淮民蕩析流亡。慘遘其毒。死者不知其數。生者無以自存。而究其致災之因。蓋自前淸咸豐五年。黃河北徙。河槽淤塞。淮水獨流勢弱。不能出海。乃由運入江。數十年來。入江之口。又復冲積增高。乃幷不能入江。遂使長淮數千里之巨川。畢集於淮揚一帶低原之地。僅恃一線運隄爲保障。洪澤高寶諸淺湖爲容受。此淮災之因一。運河南北三千里。自淮而北至天津。形如弓背。南旺爲其分水脊。南旺以南。水皆南流。勢若建瓴。前淸漕運時代。節節建埧設閘。又旁濬蜀山微山昭陽諸湖以蓄其流。自漕運廢而諸閘失修。每當七八月大雨時期。泰山南麓汶泗沂沬諸水。一瀉千里。不終朝而達於淮。兗沂諸屬。反受旱患。此淮災之因二。洪澤大湖。從前容納長淮上流。及皖豫兩省諸水。以輸送入海。其吐納澄淸之功用。與長江之洞庭鄱陽等。自淮不出海。洪澤逐漸淤積。其容水量不過舊時三分之一。上流睢澮渦潁諸水遂泛濫爲災。鳳泗各地。皆蒙其害。此淮災之因三。具此三因。遂令淮南北每年災區之損失。以千萬計。災黎之生命。以百萬計。而政府發帑救飢。士民減膳助振。歲糜數百萬之鉅金。究無裨於災區之什一。況此後民力俱窮。而災未有艾。於是識時之士。多有倡導淮之說。爲一勞永逸之規者。値今民國統一。兵滿堪虞。則復有倡移兵導淮之議。爲一舉兩得之計者。文蔚、淮人也。所治軍區。包括長淮全域。因熟察全淮之水勢。博採治淮之輿論。竊謂長淮受害已深。非合皖蘇魯豫四省。統籌大舉。不足以收脉絡貫通之效。苟此疆彼界。枝枝節節而爲之。必至利害相反。旱澇不均。遏洩異勢。紛爭割裂。淮終不可治。兹謹擬導淮興墾大綱八條。請吾政府與淮上諸同胞協力圖成之。 一導淮由東北入海之正路 入海之道。議論頗歧。有議仍濬舊黃河由雲梯入海者。(其說亦有二。一由張福口引河至舊黃河。一由洪湖上游桃源境內許家勒子經成子河升官窪至縣城東入舊黃河。兩途似由桃源者較近。)有議出西埧經北鹽河由海州入海者。有議自安東縣城東經北潮河入海者。有議在南運河東堤下築長堤束水由下河入海者。文蔚綜觀長淮下流之水勢。非一河所能洩。而東北一途。自應爲長淮入海之正道。惟海州當沬水之衝。又爲汶泗沂諸水入中運河假道鹽河歸海之路。倘更引長淮灌注其間。勢且不支。且凡大河入海之處。苟無山陵爲天然之障。僅恃兩堤以束水者。其河身宜直不宜灣。此路須由安東折北復向東。灣曲且遠。至若黃河舊槽。淤高且堅。淸口以下。淮已無故道之可復。雲梯以至海口。又廣且遠。卽能濬深黃槽。而海口無量數之淤沙。無法可以盡去。故此兩路皆不宜。惟潮河一口。路途較近。地勢亦低。前人本有議改爲黃河口者。只因口外有開山。慮其阻遏淤沙。故未實行。今淮水流淸。不似黃河之濁。開山且能障東來海潮。無挾沙束口之患。是宜卽定爲長淮入海之正路。測定淮河盛漲時排水之量。以定河路之闊深。隄身之高度。而後導淮自洪湖。出張福引河至西埧。或假道鹽河。或濬淤黃。皆由安東縣城東入潮河。由响水口直東北入海。計程約四百餘里。此長淮正路。宜首先規畫施工者也。 二導淮自運築堤束水歸海之支路 全淮之水。固非一河所能容。卽使導治得法。盡束以歸東北入海之一途。則淮南數百里。將何所資以灌漑。考淮南下河一帶。地勢低窪。西有運堤。東有范堤。形若釜底。舊時貯水之湖。悉成葦蕩。河中無槽。田邊無堤。每遇夏秋水漲。運堤閘埧一開。水勢奔赴。如瀉平地。九縣三十餘萬頃民田。頓成巨浸。故前人屢建築堤束水入海之議。如靳文襄則議自高郵築堤通海。王文通李書芸徐旭旦諸公。則議自山陽涇河築堤通海。東台馮道立則議兩堤並築。近人又有主從寶應子嬰閘築隄束水至鹽城天妃閘入海之說。文蔚察下河地勢。欲束全淮之水以入海則不可。欲束淮水分流入運之水以入海。則誠必要之策也。惟前人所議三隄中。似以高郵一隄爲宜。蓋淮水南注高寶諸湖後。多趨重下游。而高郵適當其衝。宜自高郵車邏埧下築隄。經澄子河。過興化南。而至白駒草埧等處。以出鬭龍港或稍北至新陽港入海。其車邏閘仍宜用滾水埧。以爲節宣。復於新隄上建立涵洞石閘。俾南北水路亦可往來。水大則開束水之埧。小則開運隄之閘。開埧可以備澇。開閘可以備旱。其下河民田應浚河渠開溝洫之處。可廣集民力以自爲。而官爲區畫監督之。此長淮由運入海之支路。宜同時規畫施工者也。 三導淮自運分洩入江之路 運河自由陽至瓜洲四百餘里。北受淸口分來之水。西受高寶諸湖之水。沿隄設埧閘四十餘座。以時節宣。實爲江淮湖交通蓄洩之總機關。惟一線運堤。西有浪衝。東無地倚。而每歲隄工。增高培薄。河身亦隨之而高。故昔時堤高於田者。今且水高於屋。卽此後淮流北洩。水量可平。而河不加深。交通將絕。每逢盛漲。堤終危險。法宜用挖泥汽船。(挖泥船大者價約二十八萬元。中號十四萬元。小號七萬餘元。)時常疏濬。祗里河中一道。不必分增兩堤。卽以所挖之泥。傾於東西兩堤之外。將西堤築成斜坡。東堤倍加堅厚。其河之深度。視淸口引入淮河之處。能容淮水全流十分之三爲標準。而邵伯以下。瓜儀芒稻諸河。亦略加疏濬。以資分洩。此濬運通江以分洩淮流。亦宜同時規畫施工者也。 以上治長淮下部之水。依大河欲分之例。三大工程同時並舉。因勢利導。排於潮口者。計全淮水量十分之六。排洩於高寶運河者。十分之四。更自運河洩之於束埧。又分洩之於沿江。綜淮南北。旱澇幷籌。諒無逾此三策者矣。 四治洪澤 洪澤周圍四百餘里。匯納長淮上流。及皖豫諸水。以分洩於江海。自下流壅滯。洪湖日漸淤高。平均水深不過二三尺。一逢水漲。迴波倒漾。四潰難收。上流鳳泗各地之災。皆原於此。欲濬深以拓容量。則湖面廣大。板淤可去。活淤難除。故向鮮濬法。惟下流旣闢入海之路。則洪澤任河泛漲。決無中滿之患。其治法可用大號挖泥汽船。由長淮及睢水諸大河入湖之口起。至出湖各口止。於湖中標識水道。常年往來疏濬。務使浚之極深。卽以所挖之泥。培湖濱涸出之地。(洪湖三分之二。本爲成田之地。自前淸之初。舊泗州陷落。湖形遂大。近來復逐漸涸出。)築圩開墾。以興農利。卽以湖田所獲之利。充常年疏濬之費。當有贏無絀。惟所當注意者。洪湖地勢傾側。北高南下。三河爲洪澤南瀉高寶湖之下口。張福引河爲洪澤東北入海及分流入運之上口。嘗考三河河底。低於運口河底二丈四尺。而三河寬有一百數十丈。深有四五丈。張福引河寬僅四十丈。深僅三四尺。其過水之廣狹淺深旣不同。而洪湖北高南下。淮水西來。三河路近。水勢無避下就高之理。故於導淮入海之工程。旣宜展寬張福至運口數十里之河身。而湖內之引河。亦宜時加疏濬。務使較三河一口。更爲深廣。俾淮水暢行出海後。仍分餘流入南運河。不逕由三河先注高寶。以侵下河。此濬湖所宜審者也。 五治皖北諸水 淮源自河南桐柏東流入皖。合上游信羅光固汝潁霍六諸水滙於正陽。以至壽州。自壽而鳳台懷遠鳳陽靈壁五河而入洪澤。其夾淮南北河湖溪澗沿路入淮者。諺稱大小七十二澗水。又叢納於一河。新漲驟發。其勢自難容納。然綜覽地勢。自洪湖而上。皆南高北下。而淮北大小河道復多淤塞。且河無堤防。田無溝洫。故水患之發。往往北重於南。而睢河流域爲尤甚。治水之次第。除潁州以上。地勢較高。無庸濬治外。其自正陽而下。直至五河。長淮兩岸。一律起築堤防。或用小號挖泥汽船。或用人工。均挑挖本河泥土。以增築兩堤。使淤去而河身自深。堤長而河防自固。其次治淮北諸水。則以睢爲急。而澮渦肥潁諸河次之。査睢水在宿州境者。先分三股。總歸一河。北股上承徐州銅蕭諸山龍岱二河之水。中股上承河南虞永及洪減二河之水。南股上承河南巴溝河及洪減支流之水。由宿而靈而泗。以安河爲入湖之口。自昔靳文襄開毛城鋪等處減水埧。借睢水行黃入湖。致將靈泗兩境河身。淤成平陸。今靈壁而上。亦僅中股河身。較能容水。南北二股則均無堤防。水至則平漫民田。此睢河流域屢被水患之原因也。導治之法。宜由入湖之口。疏濬舊槽。並增築兩堤。尋源而上。濱河之地。則勵行溝田之法。限民田若干畝爲區。環區疏濬支渠以明界。區內更設通水之溝。分水之埂。儲水之塘。其大小尺寸。皆頒一定之式。其濱河之區。則各自築圩。連絡包圍。以爲外界。又查睢水所經之宿州境有湖十六。靈壁境有湖十一。泗州境有湖五。合計三十餘處湖蕩。擇其可分注睢水者。濬深而溝通之。夫有湖蕩以容泛濫之水。有長圩以禦各河高漲之水。有溝埂塘以分平地漫衍之水。則脉絡貫通。旱澇皆可無患。其澮渦肥潁諸流域。皆仿此法。漸次行之。期以十年。行見長淮南北。平原千里。阡陌大開。稻粟相陳。桑麻遍野。富庶埓江浙矣。雖然。淮上民情。惰農自安。於農務素少硏究。欲其振起力行。殊非易易。計惟用兵屯之法。以部署之。或頒民屯之法。以督率之。所望淮上紳民。通力合作。共弭此積年之水害。而闢此後無窮之利源也。 六治沂沭諸水 淮徐海三屬 受淮水之災。不過十之二三。受沭沂之災。常十之六七。蓋自淸口而上至山東。地勢皆北高而南下。故南旺以南之中運河。容納汶泗沂諸大水。順流而南。歷代節節設閘。以蓄流通運。又旁濬蜀山昭陽微山諸湖以爲容貯。自漕運廢而運河淤塞。諸閘失修。每逢伏秋大雨時期。泰山南麓汶泗沂沭諸大水。勢如高屋建瓴。一瀉千里。且直入淸口南運河。助淮以侵下河。而分流入鹽河者。與沭水交互泛濫於海州之境。故海州之受災尤鉅。而東省兗沂諸境。反因水洩無餘。常受旱荒之患。今旣議導淮自潮河入海矣。倘沂沭不治。旣慮其侵入淮路。又虞其引淮以災海州。詳度水勢。似宜道引山東諸水。別趨海州以北入海。庶海沭無患。而淮流可安。今査中運河上承汶泗諸水。南下至姚灣。納沂水之流。水勢始大。經宿遷縣而下。乃分流一入鹽河。一入於淮。今可自宿遷東開河築隄。引中運河由劉老澗。經六塘砂礓等河。至沭陽北會合沭水。同趨海州北境入海。此河路最近且直。其劉老澗迤東。本是引河。亦易挑濬。築隄之法。亦如高郵新隄。多開涵洞石閘。水大則束流入海。水小則洩水漑田。更於宿遷隄口之下。及鹽河口之下。修築壩閘兩座。俾中運河大部之水。由東隄入海。小部之水。由鹽河歸海。免其南下。與淮爭流。此治沂沭諸水下流之策也。然下流旣治。而上流不節。則水勢奔瀉。沂沭同出於一途。尙虞危險。宜尋源上沂徐兗沂境內。凡濱河之地度。其可耕者。畫定區域。或移兵屯。或招民墾。用美國新出澳氏挖泥機器。(此機大者。能於平地鑿渠六十尺之闊。二十四尺之深。每十時用煤一噸至一噸半。馬力六十四匹。掘土至一千一百方碼。而駕駛惟需一人。每日所費僅二十五元。每大號機金具價合華銀一萬六千元。此機若入中國。不特長淮導墾之收其利也。)大開溝洫湖蕩。以分水勢而興農利。其昭陽蜀山微山諸大湖。則更濬深而溝通之。以拓容量。凡山麓接近平原之地。及旱田不墾之地。均畫爲林區。取東西各國山林國有主義。不論官荒民荒。一律入官。限期栽種樹木。俟有成效。再給還原主林利十分之幾。設山林督墾兩局。專司其政。蓋溝渠湖塘。爲直接之蓄水者。森林爲間接之蓄水者。東省旱荒已久。土地乾裂。然苟樹木陰森。溝渠四達。空氣不致乾燥。瘠土亦漸可變爲腴壤。此治沂沭諸水上流之策也。文蔚更綜觀魯南淮北一大區域中。水量本無多。祗以農利不講。乃盡逐有用之水。以歸壑於下流海沭之境。待水去而旱災又見。故治沂沭者。當注意於蓄流之法。勿斤斤慮海沭之災也。 七屯墾 淮水旣治。則凡洪澤高寶諸湖涸出之良田。鳳潁泗諸屬曠原不治之田。徐兗沂諸屬高亢旱荒之田。約計可墾治者。無慮數百萬頃。兵屯所佔面積。不過數百分之一。宜先派人測量各地。畫野分區。繪成圖卷。先大別之爲山林區與耕種區二種。山林區應歸國有另籌辦法。其耕種區應分三種。一兵屯。一民墾。一招墾。兵屯之法。先擇面積大。地質腴者。畫定大區若干。每兵授田三十畝。劃三百畝爲一小區。區劃五段。環區疎濬支渠。以明界蓄水。(渠廣十五尺深六尺。)分隴析段。再設塍溝。而區與區之間。必有橋道耕澮。舟楫可通。隄岸幹渠。必置閘啟閉。以資運輸耕作之便。一段之耕作。二人共之。一區之耕作。十人共之。合十二小區爲一中區。則設一兵村。建田舍一百八十間。(每間約十二元。)移兵一百二十戶。連長率之。而每一中區之內。必擇一小區爲公田。招僱他處有經驗之農。由連長自行督墾。以爲模範。購集各種新式農器。試驗比較。擇其佳製。自行仿造。分佈各兵。其土性肥料。時加考究。漁業菜蔬等農家之副產。亦宜分別硏究。推廣盡利。合四中區爲一大區。共田一萬四千四百畝。屯兵五百戶。營長率之。設立市街。以便交易。若農事講習所、若試驗場、若測候所、小學校等。皆次第規畫之。凡兵無論遠近。必令其攜挈妻孥。爲永遠移家之計。庶兵與田相依爲命。而兵屯之基礎以固。民墾之法。則可仿行溝田之制。(昔靳文襄請開鳳陽溝田一疏。頗得井田遺意。可變通仿行。)劃三百畝或二百畝爲一小區。環區疎濬支渠。濱河增築圩隄。區內蓄水之塘。通水之溝。分水之埂。其方廣尺寸。皆有一定之制。(其或地勢有高下。不能限以方廣定數者。亦可隨勢變通。以水之蓄洩爲度。而在一區域內。必行同一之制。)繪圖附說。頒布民間。限期進行。更連合數十區爲一大區。設一區長。專司督墾修築圩隄。濬治溝渠之事。其或無力任辦。或逾期不辦者。則改編爲招墾區。招墾之法。隨地勢之大小肥瘠。畫定區域。差其等次。官地則定應繳之價。(此項繳價。槪歸導淮費用。)民地則定收買之價。更繪圖列表。登報廣集公司。限期興辦。如逾期無人承領。亦歸導墾局招民興墾。以兵屯之法部勒之。務期長淮流域方千里之地。十年之後。阡陌宏開。水害除而水利大興。毋任惰農之因循不振。而坐失利源。此導淮興墾之大略也。 八籌款 籌款之方法。擬爲三種如左。 (甲)借款 導淮及屯墾之費。至少約需二千萬元。然預計導墾所得之利。如洪澤高寳與濱淮諸湖涸出之良田。及鳳潁泗海徐兗諸屬興墾之溝田。無慮數百萬頃。其利不可以億計。卽如下河九縣民田三十餘萬頃。苟使水旱無憂。按畝加收一角。已得三百餘萬元。他利勿論。卽以此三百萬元爲率。每年攤還二千萬之款。不出十年。已可本利淸償。上年導淮之說起。各國爭願借款。只須國家擔保。今日行政費之大宗借款。且達數萬萬。其用途屬於銷費者多。而屬於生利者實尠。若導淮之舉。旣可消納目前數萬之軍隊。又可年省數百萬之賑款。行政固莫急於此。興業亦莫先於此。應請政府將長淮導墾費二千萬。加入此項行政費大宗借款之內。卽以墾利爲抵押。期以十年還淸。此一法也。 (乙)變通集股之法 集股之難。皆由前此集資諸公司。利未可卜。率爾興辦。屢失人民之信用。今導淮之利。如上所說。每年至少可得三百萬元。應變通招股與償款之方法。以廣招徠。如需款二千萬。分作二百萬股。每股十元。每年定期償還本息一次。扣算入股已滿一年者。用抽籤法。其抽得者。每股得二十元。股票繳銷。其入股期未滿一年者。歸下年抽籤。計利三百萬元。每年可償還十五萬股。共十三年全數還淸。然將來獲利不止三百萬。其償額可漸逐加增。則十年內總可償淸。人人皆有一倍之利。雖得有先後。而最遲不過十年。較之尋常集股利未可期者。自易招集。或更於三百萬之外。每年提出若干萬。支配數十號之奬彩。俾入股者更形踴躍。此二法也。 (丙)參用國債票與彩票之法 彩票以賭博之性質。傷財害俗。而人爭趨之。債票以集股之性質。共謀國利。而人爭避之。今依國債之性質。仿彩票之作用。其法分二千萬元爲二百萬股。每股更小分之爲十條。以二年或三年爲截止期。每年定期開彩一次。卽以所獲利三百萬元爲彩。如頭彩四十萬元。二彩二十萬元。三彩十萬元。四彩五萬元。五彩一萬元。而六彩一萬元分十張。七彩一萬元分二十張。八彩一萬元分五十張。九彩一萬元分一百張。計得彩者一百八十五張。共八十萬元。餘二百二十萬元。槪作爲十彩。每張得二十元。計得彩者十一萬張。其未得者。年年仍照前法開彩。以盡爲度。約計十八年可以開盡。無一人不得彩者。然利益逐年增加。則小彩之額。亦隨之而增。故或不到十八年。亦可開盡。此後所獲之利。槪屬國有。其第一二年屆期開彩。而票尙未售罄者。須於一月之前。將已售號數宣布。售盡則否。夫一票之費。不過十元。而年年有數十萬之希望。卽最少所得。利亦加培。非若彩票有喪本之虞。則人孰不爭先恐後以購之哉。然尙有二問題如左。 一 票未售盡。其利或不敷彩費。 二 所興業未成。無利可獲。如前之說。則可於第一二年酌減小彩。而移增於二三年後。蓋小彩總數。多於大彩。而人情之所趨。則在大彩。雖無小彩。猶不至失望也。如後之說。則今日無論借款與集股。必有年利。今卽無利可獲。而第一二年減去小彩。則不過四釐之息。何從得此輕利之債也。惟尙有應注意者。 一此票限於興辦實業有利可預計者。其利未可卜。或爲消費之籌款。決不可用。 一此票之額至少一千萬元以上。少者不可用。 一此票應定名曰導淮公利票。 一此票必由中央政府擔任售票開彩之事。此籌款三法。請海內理財大家悉心硏究。擇一法以行。總之有利可償。則無論借款與設法集款。均非難事。惟須政府提倡擔保。以堅民信耳。 以上八條。僅舉大綱。其詳細辦法。文蔚已於軍司令部設立導墾局。逐一硏究。各訂詳細章程。

柏文蔚《導淮興墾條議》,《东方杂志》1912年第9卷第2期內外時報第5-1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运河与沂沭泗水系的变迁
沧海桑田硕项湖
淮河
手提肩挑大响苏北治水第一仗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四十二卷
夷陵评论||名家名作:杨世灿《山海经》秘境第十七《大荒北经》连载(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