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佾篇》第四章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字子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干27世孙。有说法认为林放是孔子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但孔门七十二贤的名单中也有出入,无法判定。林放在周敬王时担任过鲁国的大夫,拜为太傅。从祀孔圣庙西庑首座,在许多地方的孔庙中,都立有林放的牌位。

“礼之本”,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关于林放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是这样注释的,“见世之为礼者,专事繁文,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也,故以为问”。也就是说当时已经出现了过多的流于形式的礼仪,过多的注重繁文缛节,林放对认为礼的本质不应该是这种表面文章,故有此一问。

“易”,治理的意思,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里应该是谦和、平易的意思。

本章的译文是这样的,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质,孔子说:“你问的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奢华,不如节俭;丧事,与其求仪式上的周全,不如内心真正悲哀。”

从礼的实质而言,应该重内容而轻形式。也只是说内容比形式重要,并没有说可以不管形式了。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有这样的论述,“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意思就是说礼的内容与形式得当才是符合要求的,奢和易都是过于注重形式,而俭和戚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两个极端都不符合礼的要求,事物都是先有内容而后有形式的,故内容才是礼的根本。当今社会与孔子的时代相比,虽然过去了2000余年,但形式主义在很多地方依然大行其道,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连载(44)《八佾篇》第4章,“林放问礼之本”。
礼之本(论语风云系列)
“礼之本”
论语 | 八佾第三(4)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4
本与末——论语体贴之四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