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里仁篇》第二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常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穷困的意思。朱熹的注释是“约,穷困也”。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德的安于仁道,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故而努力去践行仁德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注释,“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意思就是没有仁德的人,失去人本质上的仁爱之心,长时间处于穷困的环境之中,必定会为非做歹。长时间处于安乐、富贵的环境中,必定会骄奢淫逸。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仁之人不会从自身修养的提高上去分析穷困或富贵的原因,即不会懂得“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处世之道,也不会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修养不到家的人,得意会忘形,失意也会忘形。

仁者安仁,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仁人是安于仁道的,真有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贫困还是富裕、得意还是失意,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知者利仁,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必定有其深刻的认识,他明白因果关系,知道善有善报,所以他乐于为仁,在为仁的过程中他的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最终定会踏上仁人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中庸启示录060:怎样理解好学、力行、知耻和智仁勇的关系
智-儒家孔子思想
《论语解悟》里仁 第一、二章
第十五讲:孔子让我们住哪里?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的富贵观与仁德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