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无障碍出行,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

插 图:邵天骊

新闻回顾

  最近,省残工委命名了全省102个符合创建标准的首批无障碍社区,凤山街道东江社区榜上有名,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无障碍社区。据介绍,自去年9月份以来,东江社区投入近20万元,改造无障碍单位3家、公园1个、小区1个、厕所3座、盲道1000余米,使社区周边无障碍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据了解,接下来,我市还将积极推动白云社区、胜山社区、四明社区的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关于无障碍社区创建,您怎么看?就目前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及康复康养产品设施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配套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嘉宾发言

  胡霞:东江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无障碍社区,可喜可贺;白云社区、胜山社区和四明社区接下来要积极创建,为他们加油鼓劲。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始,意味着余姚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城市文明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鲁韵琴:其实刚开始创建无障碍社区的时候,我们东江社区也有很多顾虑,觉得社区残疾人不多,是否有需要改造。其实有一个概念,大多数人跟我们一样有所混淆,无障碍社区的受益者并不光指残疾人这一类群体,还包括老年人、孕妇、儿童等。我们的无障碍设施,比如厕所的改造、轮椅坡道的建设,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社区活动室、多功能室、小区门厅经过改造,方便轮椅、推车、电瓶车出入。

  赵进军:东江社区成功创建为我市首个省级无障碍社区,体现了我市无障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大都市都将无障碍融入城市发展,让生活无障碍。东江社区无障碍社区的创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余姚的城市文明指数。

  鲁韵琴: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如何对待特殊人群,为特殊人群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因此,无障碍设施进社区,消除的不仅仅是阻碍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参与生活的障碍,更是为社会所有成员创造一个人生不同阶段都能自由活动、交流的社会友好环境和生存空间。无障碍设施也是现代化社区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社区功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搞好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的理念,切实使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社区成为“有爱亦无碍”的温暖大家庭。

  赵进军:去年9月,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我市随即出台了《余姚市创建浙江省无障碍社区实施办法》。东江社区为余姚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市将充分发挥首个省级无障碍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梨洲街道白云社区、阳明街道胜山社区、兰江街道四明社区的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以后,越来越多的社区会做好无障碍创建工作,那么整个余姚的出行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胡霞:无障碍设施是指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居住区等使用场景中,为方便残疾人(老年人)通行和使用而设置的专门设施,是人性化的体现。毋容置疑,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保障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也关系城市形象,关乎“城市良心”,考验城市管理细节,促进社会和谐。然而,无障碍设施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由此衍生的负面新闻大大冲抵了建设热情和制度暖意。

  鲁韵琴:的确,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盲道经常被占用,一些盲道被大树、窨井盖“切”断,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各社区创建示范和政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意识,共同维护无障碍公共设施。

  赵进军:在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城市人行道或盲道经常被一些乱停的非机动车所占,尤其是街头的公共自行车,更让人感到头痛。我在网上曾看过有一段视频,一位老大爷因为自行车堵住人行道,将自行车一辆辆挪开,腾出一条人行通道,这种与人争道的自行车就违背了无障碍规则。

  胡霞:无障碍却障碍重重,盲道上各类车辆随意停放,摆摊的、修车的随意占用,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盲道“陷阱”密布,已然成为盲人出行路上的“拦路虎”,有的盲道中间直耸耸矗着一根电线杆,有的盲道竟是“断头路”。还有很多楼层,无障碍通道缺少,残疾人下楼上楼根本无法实现。又比如,最近几年国家提出老小区要建电梯以方便老人上下楼,但真正响应的少之又少,等等。诸如此类无障碍设施或匮乏、或破损,给许多残疾人(老年人)生活造成困难。

  赵进军:一个城市的发展,必将体现无障碍发展理念。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无法体会到对无障碍化设施的迫切需要,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现实中的缺失。随着观念的更新,再重新弥补设计缺陷,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还有一些城市,仅在中心城区或重点路段,才配备无障碍设施,其它地方则被选择性忽视,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鲁韵琴:所以我认为,要加快既有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排查与特殊人群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情况,建议将其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多方联动制订具体改造方案,分解到各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改造。还要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建设同步进行,制订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资金投入。将无障碍设施与工程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确保新建公共设施全面无障碍。同时,我认为还要加快实现公共交通无障碍化。公共交通工具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住宅小区停车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并纳入依法管理。

  胡霞: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得积极鼓与呼,要有长远的布局与谋划。建设无障碍设施不能零打碎敲,维护设施、监管设施不能断断续续,只有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联合起来才有足够的力量。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其一,教育全社会要从内心时刻关注特殊群体的呼声,及时响应他们的需求,“有爱就无碍”,如果市民公德心缺失,随意占用无障碍设施,那“无爱便有碍”;其二,监管的力量太过薄弱,要彻底改变无障碍设施的有“障碍”现象,既需要相关法律和制度“硬”起来,也需要市民监督和管理者监管跟上,该改正的改正,该处罚的处罚,该追责的追责;其三,加大投入,建设要跟得上需求,只有真正推动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才能给残疾人(老年人)撑起生活的蓝天。

  鲁韵琴:此外,要按照“谁设置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管理。相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要依法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使用情况等实施监督,提高城市无障碍设施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当然,还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普及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及有关知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社会氛围,切实发挥无障碍设施的效用。

  赵进军:无障碍环境已创建,关建是处于环境中的人要百般呵护。我们每位市民首先要从爱护无障碍设施开始;大众媒体要大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知晓率;在日常出行中,市民要以身作则,努力成为文明出行的践行者;让公交车上让座、不占盲道、礼让老弱病残等品德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坚信,通过每个人的身体力行,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网友围观

  guoye:无障碍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坐轮椅独自出行的人偶尔还有看到,而盲人根本不敢独自出来,这让我们看到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或者维护还远远不够。希望多建些无障碍设施,让残障人士也能走出家门,更好地融入社会。

  辰辰:建设、管理、呵护无障碍设施,让残障人士共享出行便利,不能仅凭相关部门的行政自觉和市民的道德自觉,还应有刚性的法律约束。相关部门应严格处罚侵占盲道、阻挡无障碍通道的行为。

  时光漫步:除了无障碍设施,提升大家对“无障碍的认知度”也至关重要。如果每个人都有耐心和爱心,就算设施不完善,世界也依然是个无障碍的世界。障碍,不止是沟坎台阶,还有人心之间的冷漠和防备。

(来源:余姚新闻网 编辑:夏丽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尔滨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发布
沈家店无障碍示范小区整治工程竣工-宜昌建设网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及未来展望
榜上有名!湖北6地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凤凰网湖北
我国无障碍设施发展环境分析:设计逐步规范 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下需求增多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