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氏宗亲网 - 广州陈氏宗祠 从宗祠到书院到博物馆

陈氏宗亲网 - 广州陈氏宗祠 从宗祠到书院到博物馆

宗祠

  陈家祠堂现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以陈颖川、陈世堂的名义,用银元21691元3毫8仙整,购买了位于西门口外恩龙里、荔枝湾福水堂等,总面积约36600平方米的地产,作为陈家祠的建筑用地和出租田地。同年开始清理场地,光绪十六年破土动工,聘请当时岭南最好的建筑大师黎巨川来进行设计,并由他的瑞昌店承包。依据书院内保存完好的一副传世楹联中的“七十二县宗盟共守”推定,是由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

  陈家祠堂整体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雅致。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陈家祠布局看似传统,但寓意深远。整座建筑前低后高,中间有青云巷,站在巷中抬头仰望,能看到山墙上装饰着一只巨大的,口衔花篮展翅飞翔的蝙蝠灰塑,代表着富贵和祝福。又如,把为防火而设立的青云巷也设计成南北贯通,层次递进的巷道,意为层层递进,寓含了希望陈氏子弟通过青云巷能平步青云,考中功名,步步高升,光宗耀祖。  

在陈家祠的整个修建过程中,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两个故事:

  一、石鼓。古代,住宅、祠堂门前的石鼓大小、造型是非常讲究和严格的,与人的地位、官职有关。据说,在陈家祠建筑工程进行两年后,族人陈伯陶科举考中探花,清政府特赐殊荣,允许陈氏家族在宗祠前立巨型石鼓,以示彰表。陈家祠门口的石鼓高达2.55米,是目前广东已发现的最大的石鼓。

  二、大门。陈家祠大门,每扇高6.7米,宽2.5米。当时曾想,每扇都用一块完整的木板做成。为此,设计师黎巨川找到一位木材商,说自己可在海南岛找到符合要求的木材,索银200两。黎巨川要求该木材商交200两银作为保证金,如能如期运回则给他400两银。结果,那木材商伐下大树后,运不下山,损失了200两银子的保证金。最后,陈家祠的大门,只好采取三拼方法做成。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古称番禺或南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型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粤剧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全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0.08万:中心城区7727163,占60.84%;新城区3343491,占26.33%;县级市1630146,占12.83%。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州市西部,与芳村区合并之前是广州老四区之一,被广州市府定位为“最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它历来以繁荣兴旺的商都“西关”,和风景优美的“荔枝湾”、“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荔湾区总面积59.1平方公里,下辖22条行政街,19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03万。

  祭祀活动

  关于陈家祠的祭祀和授学方面,有人认为,陈氏书院自建成后,一直是用于祭祀祖先的祠堂,从未在此教授学问。与书院仅有一点关系的是,曾经有人想找有学问的人在此教授陈氏子弟,但这只是个愿望,终未实现。除祭祀外,陈氏书院还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场所,例如为陈姓子弟来广州参加科举提供复习场所和落脚之地,方便来广州处理诉讼、缴纳赋税的陈姓族人休息,类似今天办事处的部分功能,使原来非常神圣、受族人尊敬的祠堂变得更具有实用功能。

  关于陈氏书院祭祀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在史料中发现相关记载,所以还不清楚当年祭祀的情况。只知道每次祭祀都设专人备办祭品,并有“颁胙”(音bān zuò),即乡间所说的“太公分猪肉”。最后一次祭祀的时间,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战广州前。因为侵占广州后,曾有日军驻扎在陈氏书院。解放后,这里办起了学校,就更不可能有祭祀活动了。

  1996年,陈家祠堂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2002年以“古祠留芳”入选广州新世纪羊城八景,2004年被广州市民评选为“广州市文化名片”。

  如今,陈家祠早已没有祭祀的原始功能,不少著名的祠堂已是开放给游人的旅游场所。而且,外国游人的身影似乎比中国人更多一些。现在,陈家祠的门前在进行大规模拆建,要修建一个广场。

  族谱家规

  陈氏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附:陈氏祠堂简介

陈家祠堂,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始建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当时广东省所属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在广州创办的家族宗祠。198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最初为陈氏书院,始建时用途主要是为各县前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陈氏子弟提供读书与住宿场所,逐渐发展成为祭祀祖宗的宗祠。

民国期间,陈家祠堂内供奉的牌位,据统计有上万块之多。1957年,进行了全面维修。1959年,陈氏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停止祭祖功能。

陈家祠堂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15000多平方米。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14.5米的主殿“聚贤堂”。

陈氏祠堂的主体建筑正门两边外墙上有《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六幅大型砖雕。雕刻技法既简练粗放又精雕细琢,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全院的门、窗、屏、栏、墙、梁、架、屋脊等处,也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等不同风格的工艺。

郭沫若曾于1959年造访,并赋诗称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广州人 | 百年陈家祠在哪里?
中国古建筑那些事儿——祠堂建筑
广州祠堂,这个祠堂厉害,比陈家祠还要年长300多岁
己亥冬至游花城之三:陈家祠
【散文】刘维斗 | 百粤冠祠•四海流芳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随拍拾零
广州印象8:陈家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