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终会不会得尿毒症,每位肾友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笔者发现咱们肾病朋友中不少人在纠结“尿毒症”这三个字,其中有的肾友发成尿毒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也天天担心尿毒症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有的肾友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非常大,反而自认为尿毒症降临到头上这种不幸不会与自己有关。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是没有必要的;每天处在盲目乐观之中,也是要不得的。肾友对自己所患的肾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里说的心中有数,并非说以后一定会怎样,做不到每个人都知道以后100%会如何,但是可以对大多数肾病患者有个大概的认识与判断。具体到每个人,应大概了解一下自己所患肾病严重程度如何?判断一下自己所患肾病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下面就让肾为先为咱们肾病朋友作一简单梳理,希望对各位认识与判断病情及会不会得尿毒症有点帮助,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1.未做过肾穿刺的肾病

如果肾病患者没有做过肾穿刺活检,没有病理诊断,只有临床诊断,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等,则主要看患者这两项指标:即尿蛋白与血压。24小时尿蛋白持续超过1.0克和/或血压控制一直不能达标,肾病患者最终得尿毒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肾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尿蛋白一直不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长期处于0.3-0.5克甚至小于0.3克且血压控制达标,肾病患者最终得尿毒症的概率会非常低,但是糖尿病肾病除外。肾友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2.已做过肾穿刺的肾病

如果肾病患者已经做过肾穿刺活检,即既有临床诊断也有病理诊断,比如慢性肾炎综合征(IgA肾病 Lee分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分期)、狼疮性肾炎(分型,如Ⅲ型、Ⅳ型或Ⅴ型狼疮)及急进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等,则不仅要看临床指标,还应结合病理报告。对于那些治疗后药物反应佳,尿蛋白与血压控制效果好,且病理表现不太重的肾病,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就很小。对于治疗效果差或药物无反应,尿蛋白或血压始终无法控制到理想状态,且肾脏病理表现为IgAN Lee 4-5级、膜性肾病Ⅲ期或Ⅳ期、Ⅳ型Ⅴ型或Ⅵ型狼疮及新月体肾炎等,最终得尿毒症的可能性会特别大。遇到这种情况,肾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果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轻微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相对于继性肾小球疾病,最终会不会得尿毒症,或许不那么复杂,主要还得看尿蛋白控制到何种程度。但是,其中的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看不看尿蛋白或血压,最终得尿毒症的概率也会非常大。肾友确定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终会怎样,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只要尿蛋白不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仅0.3克左右)且血压控制达标,最终得尿毒症的概率总的来说是非常低的。

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果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及糖尿病肾病,不仅关注尿蛋白量,还要弄清楚原发病相关指标控制得如何。比如狼疮性肾炎的“狼疮活动指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过敏源”、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乙肝病毒复制”及糖尿病肾病的“血糖达标情况”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如若还存在这些因素或明显异常或控制不佳,则更容易得尿毒症。咱们肾病朋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5.小管间质性肾脏疾病

如果是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疾病,仅关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错误的,更应该关注尿蛋白分析中的各项指标。另外,与某些药物有关引起的小管间质损伤,如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等,应尽可能停止使用或不用;与毒物相关的小管间质损伤,如汞制剂等,应避免再次与之接触或吸入;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即高血压性肾病,应重点控制血压达标与保护靶器官;与感染有关的小管间质损伤,如慢性尿路感染等,应避免再发感染并规范使用有效抗生素。因为在尿毒症患者中,有很多是由小管间质性疾病引起的。如果控制不佳,最终也会得尿毒症,肾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样不能大意。

6.其它类型的肾脏疾病

如果患者所患肾病是其它特殊类型的慢性肾脏病,如梗阻性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病、多囊肾病及遗传性肾炎等等,则更需要引起注意,最后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会更高。其中的多囊肾病与遗传性肾炎(男性),几乎都会得尿毒症。这一点,肾病朋友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病情,每位肾友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不必整天为此胡思乱想与提心吊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尿毒症是怎么引起的?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速记八
治疗肾病需抓住关键环节,可保降蛋白与降或稳肌酐都不误
蛋白尿的临床诊断
全面搞懂蛋白尿的常见情况,转给需要的人
去医院检查,明明什么症状都没有?稀里糊涂得了这个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