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又是啥?看中医怎么说

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应该是“阴平阳秘”失衡,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时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以我浅薄的中医知识,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先谈历代医家对疾病的看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刺法论》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疾病发生的根源所在,阴平阳秘,百病不生,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正气虚弱,才会有外邪致病,或者内生疾病。

1、 先给朋友们解释一下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阴与阳之间相互对立、阴阳互根、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在运动变化中,,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

在中医上,阴与阳是八纲辨证中的总纲,阴与阳相对平衡,才不会生病。当出现阴阳失衡时,也就是出现阴盛阳衰,或者阳盛阴衰,我们就会出现疾病。这里分为绝对偏胜,与相对偏胜。

我与朋友们举个例子,先举一个绝得偏胜(实证)的例子:

常见的风寒之邪(外邪)侵袭我们身体的时候,也就是受凉。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等,这时候我们身体正气与外邪相争,就出现恶寒发热。中医上讲“一分恶寒一分表证”,风寒就是属阴邪,当侵袭人体后,会出现怕冷欲盖衣被的症状。这时候是阳气暂且没有偏少,只是外邪侵袭人体后,寒邪之阴加上自身之阴,阴相对比自身之阳偏胜,出现恶寒发热,阴盛阳衰的症状。

再举一个相对偏胜(虚症)的例子:

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时,我们就会出现畏寒(也是怕冷,但没恶寒重,是虚寒)肢冷。这时是年老身体命门之火就会逐渐衰竭,不能温养身体,出现怕冷之状。久病伤阳,人体阳气就会减少,出现畏寒肢冷。这时是人体阴气没有减少,只是阳气相对减少,出现阳虚之证,为虚寒。

以上所举之例,就是阴阳失衡,阴气偏胜,才会出现疾病。我们可以通过祛风散寒,恢复身体阴阳平衡,才能病除身安。阴阳失衡的例子还有风热袭表,肝胃郁热等等,是阳偏胜的例子,也会生病,不再枚举。

2、谈一下正气、邪气:

  • 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称为正气。也就是俗话说的身体的抵抗力。

  •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

像我们冬天容易感受风寒,引起感冒,春天感受风热出现风热感冒,这里的风热、风寒,都是邪气。也包括最近两年的新冠病毒,中医都称为邪气。

  •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指人体正气旺盛(恢复疾病的能力与抗病能力强),外邪就不容易侵袭,就不容易产生疾病。像新冠病毒感染者有的是无症状者就是正气相对旺盛,不发病。再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体内感染乙肝病毒,但不发病,也是正气内存的表现。也有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病毒,有的在半年内自身把病毒排除体外,这都是正气旺盛的表现。

二、谈一下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

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与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1)、整体观念的主要体现有三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包括五脏一体观(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和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病理上,脏腑功能相互影响致病,如咳嗽久治不愈,引起肺虚,五行上肺属金属子,脾属土属母,肺气亏虚,子盗母气,累及脾(母),日久脾气亏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腹泻。

  • 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生理上,如脉象可随四季气候的变化,出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病理上,昼夜交替,病情轻重随之改变,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社会环境的不同可使人精神振奋,也可使人精神压抑而致病。如在单位上工作顺心,心情就好。工作压力大就愁眉不展,影响心情。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谈一下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 症:即症状和体征,是机体的异常表现。如腹痛腹泻、口苦口干。

  •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势等的概括。如肝胃郁热证。

  • 病:即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的完整的过程。如胸痹、中风等。

2)在辨证论治中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原则:

  •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证候的不同,采用的治法也不同。如风寒感冒,初期疏风散寒,风寒入里化热,就表里双解,解表清里。

  •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致相同的证候,因而治法和方药大致相同。如由中气下陷而导致的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的治疗法则,运用到各种病证当中,力挽沉疴。

以上从中医角度上浅谈万病的根源以及治疗上的最高法则,相信朋友们都有所了解,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了解中医,宣传中医,弘扬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伪中医十大特点
浅谈中医学基本知识
中医思维本质探源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绪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