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心坊 共建自治家园
浦东新区潍坊十村二小区推动居民与居委会良性互动

开心坊 共建自治家园


日期:2011-06-15 作者:许旸 来源:文汇报


小区独居老人得到“一对一”服务,可定期参加体检。 (资料照片)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居民们在“公共客厅”里自发组建、管理群众团队;对社区管理有啥不满意,谁家需要帮助,大家议一议,协商事务……这幅景象在浦东新区潍坊十村二小区的“开心坊”里热闹上演着。“小区是大家,居民共当家”,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3年来,潍坊十村二居委会以“开心坊”为载体,逐步形成了重大问题居民自治、群众团队居民自组、家园管理居民自理的“三自”新机制,“开心”也便成了活动室的写照和代名词。
    
    记者了解到,潍坊十村二小区的2600多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3%,是典型的老住宅区、老龄化小区。老人长期在家不免寂寞苦闷,灵活运用公共活动场所,充实居民晚年生活成了小区关心的话题。
    
    “开心坊”的创办本身也是民主自治的结果。潍坊十村二居委会召开居民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居民们一致同意,合并两个车棚,改建成活动室。212平方米的小区活动室里,棋牌室、阅览室、乒乓室、多功能活动室和展示室一字排开。
    
    之后,有部分居民提出最好能有室外活动场地,希望对塘家浜旧绿地进行改造。这个建议得到多数人欢迎,但也有少数居民不支持,认为大雪松不能随意搬动,不能毁绿。居委会没有简单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强求统一的办法,而是利用“开心坊”平台,多次召开居民听证会、协调会、联席会,让居民充分讨论协商,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2009年8月,占地8000平方米的塘家浜健身苑改造完成。小区居民们自发聚集形成了一支“晨练团队”,居民戴月带领10多位居民在这里打拳锻炼,“以后不用再到兄弟小区蹭场地了。”潍坊健身苑成了小区居民休息交往的又一新空间,“开心坊”也从室内延伸到了室外。
    
    不仅如此,对于“开心坊”群众团队的组建、活动形式的制定,居委会也不作硬性规定,而是根据居民的文娱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开展活动。
    
    负责“开心坊”的68岁居民储燕华,曾是专业剧团的沪剧演员,退休后,储燕华就投身小区的自治管理。她发挥文艺专长,组建起一支具有特色的沪剧演唱团队。在她的带领下,居民们学会了几出耳熟能详的沪剧。平时演唱团队还创意题材,自编自导,参加市、区、街道的多项演出并获奖。
    
    老人们逐步走出家门,自觉自主参与社区公共生活。“开心坊”的群众团队从十几人的丝网花制作团队,逐步发展到现有百余人参加的沪剧表演、歌曲演唱、手工制作、读书读报、健身拳操等5个文体团队。“开心坊”俨然成了小区居民群众团队的孵化基地。
    
    在“开心坊”参加活动的100多位居民,全部自愿担任志愿者。就拿“保洁护绿志愿者服务队”来说,75岁居民张正明找了几位党员骨干,一倡议成立服务队,便在小区得到热烈反响,现已发展志愿者116名。大伙儿各有分工,每天定人定时地对小区整洁、安保、护绿进行整治:有的身穿志愿者背心,手持火钳,拎着铅桶,一一清除通道、花坛里的垃圾;有的协助门卫,指挥小区内的车辆出行,保障居民安全;有的负责调换阅报栏里的报纸,使居民及时了解时政要闻。
    
    还有13位居民自发组织的“耆英义工服务队”,专门为小区23位独居老人采取“一对一”对口服务。不仅定时去孤老家走访,帮助他们做些家务,还带领老人去卫生站检查身体,适时组织外出游玩等。
    
    一路走来,“开心坊”记录了居民运用自治方式改变社区面貌的心路历程。潍坊十村二居委也发挥了它的两个基本功能——议题设定和利益汇聚,从而推动老人、志愿者与居委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小区新的治理结构。“开心坊”不只是简单的活动室,更是居民区自治的综合性平台。
    
    本报记者  许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协同与参与:社区治理改革的内在逻辑
关于地方政府如何组织业主自主治理的思考
时间越久,环境越差?!看看这个小区,不一样!
选出你心中的“2017年居民自治十佳项目”
9种社区工作创新经验
为什么我主张小区自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