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贴心服务似亲人 邻里互助如一家


    编者按:在城市被称为“社会细胞”、“百姓家园”、“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高楼大厦取代了老的居民院,新型住宅小区打破了原有的同一单位职工住在同一区域的模式,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居民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疏远了,有的相邻多年却素不相识,同住在一个楼里却老死不相往来。孤独、寂寞、郁闷等心理疾患在一些大都市人口中远比农村发病率高。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更何谈和谐?


    中国经济网记者  殷陆君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家有难,众人相帮。这样的传统与我们血脉相连。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上上下下共同的目标。创建文明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间的亲和力,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针对老城区老年人多、困难户、下岗人员多的特点,树立特色,创品牌,拓领域,以构建和谐邻里为载体,以营造温馨和谐社区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和谐社区的建设水平,成为厦门闻名的和谐社区。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007年厦港片区有两个楼道被评为厦门市“十佳文明楼院”。

    在爱的传播中体现邻里真情

    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社会成员的那颗爱心。一个缺少爱的社会是冷漠的、没有前途的社会,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是孤独无助、与社会分离的人。我们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理念,用“爱心”换群众的“真心”,在爱中创建和谐邻里、和谐社区。

    1、塑造品牌,响誉央视“夕阳红”。厦港街道首创的“十代三帮”(代看门户、代送报纸、代送煤气、代烧开水、代买菜做饭、代修电器、代看孩子、代送幼儿入托、代找房出租、代上门收垃圾,帮找保姆、帮找对象、帮看护病人)社区便民服务活动,营造了一种温馨的社区互助合作氛围,在全国享有一定影响,被央视“夕阳红”编辑为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被厦门市民政局评为社区建设十佳创意奖。

    随着时代的变迁,厦港街道赋予“十代三帮”新的内容与内涵,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心联动在厦港”系列社区服务活动,内容涉及扶老助困、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就业等等和谐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通过开展“爱心为党旗添光彩”、“爱心伴你成长”活动等十二个系列活动,以及社区居委会开展的“五百”活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从立足构建“和谐社区”的高度让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使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之家。“爱心联动在厦港”成为了厦港片区一个社区服务的品牌,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共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为社区特困军民、老人免费体检。人大代表辉陈建辉,在企业发展时不忘回馈社会,建立高帝助学慈善基金,连续4年每个学期都拿出资金资助困难家庭学生(近300人次)交纳学费,累计资金11万元。居民庄锡珠自己出资购买消防灭火器捐赠店家,支持和谐创建活动。部队离休老干部孙念祥自办花卉科普基地教育下一代,退休教师郭鹏传义务开展家教服务。市区逐步形成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型人际关系。2006年“爱心联动在厦港”活动被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

    2、凝聚民心,弘扬志愿者奉献精神。针对社区群众生活中出现的需求,街道将一些愿意为别人提供服务的热心人组织起来,架起一座服务需求者与志愿者服务者之间的桥梁。这些志愿者从大学生到小学生,从企业家到低保户,从军人到退休老人走街串巷,为困难群众、优先对象、社区单位和居民提供无偿和抵偿的服务。邻里互助服务便利了百姓生活,培育了邻里亲情,广大群众从一桩桩小事中感受着雷锋精神的光和热,亲切地称这些志愿者为“小巷雷锋”。在“小巷雷锋”的带动下,更多的受益者变为奉献者。街道现有“助残扶弱”,“帮老助困”、“科普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夕阳红社区服务队”等10支共3181人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下沃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还被群众誉为“家政服务110”。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广大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主体,他们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可歌可泣的社区建设新篇章。2005年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活动示范街道”。

    3、整合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功能。街道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起单位、家庭、街道和共建单位“四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网络。将“爱心联动在厦港”活动开展成为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理工学院学生“一助一”家教帮扶活动、干休所军医免费为社区老人、儿童体检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服务活动,得到社区单位、党组织、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积极的参与。二是同驻厦海军、空军和武警消防中队等部队携手开展军民共建、社区服务联抓活动。发挥以街道牵头,居委会为依托、部队和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共同开展军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安全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举办科普、法制夏令营等。在创建文明城市、抗击台风等工作中,辖区共建部队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与街道、社区群众唱响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共建温馨社区的和谐之歌。

    4、扶贫济困,提升社区向心力。在街道再就业中心基础上,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家教援助、庇护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医疗援助、实物救助和邻里互助等“七位一体”的社会援助活动。建立“三解”工作机制,实现社区成员和谐相处。一是在经济上“解困”,设立下岗职工培训学校,定期为社区“4050”人员提供业务技能培训,依托社区就业示范点建设,通过鼓励灵活就业、举办技能培训、多方联系企业经常举办就业推介会促进再就业等方式,为他们荐岗、腾岗、买岗和开发就业岗位。二是在生活上“解难”,充分发挥街道“爱心超市”这一窗口,抓好帮扶和慰问,重点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员和困难群体等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街道2006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3785户次,8554人次,发放总额达118万元。为解决社区独居老人托老问题,街道把1353平方米的自有产权拿出来开办了医疗保健托老院,有90几位独居老人寄托。全力做好“安康计划”,厦港街道现有90名老人享受了政府购买医疗、家政服务。三是思想上“解惑”,发挥街道思想政治工作志愿者工作队和心理咨询室等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他们对新形势的认识、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在文化中促进邻里和睦

    厦港街道是厦门最早的城区,南普陀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厦门大学是现代文明传播使者。深厚的闽南文化赋予了厦港片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积极向上的文化渊源。在此基础上,厦港街道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载体来促进邻里关系和睦,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密切社区成员关系,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

    1、夯实基础,扩大文化建设阵地。街道建有业余党校、市民文明学校,7个社区居委会均建有市民文明学校教学点,2007年还在下沃社区成立了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这些学校面向辖区居民开放,制定有完整的教学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定期进行授课。各种文化学习、交流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同时加大街道、社区图书、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除街道自建3间图书室和社区服务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综合文体活动场所外,还积极打破单位物资所有封闭格局,拉开资源共享序幕。利用厦门理工学院、第一干休所、国家海洋三所、华侨博物馆、华侨中学等辖区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建立3处科普基地、体育场所和图书阅览室。现有图书馆建筑面积2324平方米,总藏书149732册,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8处,科普教育示范点3处。在部队干休所办起了老年大学,长年开设花卉班、书画班、音乐班、舞蹈班。这些活动场所定期不定期向社区群众开放。大家在文化学习当中提升了思想观念,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原来互不相识的人也在这里渐渐熟悉起来成为了朋友,更把这种交流从学校带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文化凝聚了大家、带动了大家,文化让居民之间的隔阂与淡漠逐渐消失,让邻里更加和睦,社区更加和谐。

    2、丰富载体,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为了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街道重视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建立学习型社区。现有讲师团、社区宣传员队伍、社区文体指导员队伍和27支群众歌舞、健身操、登山、书法等文体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闽南戏曲、歌舞演唱、文体活动、图片书画等形式,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福海社区的南音小分队将闽南戏曲与现代先进文化相结合,把“八荣八耻”配上南音进行传唱。夏秋时节。社区每天放映一部露天电影总是吸引了社区的老老少少。文化广场活动,纳凉舞会和社区家庭才艺秀等活动更是拉近了邻里的距离,沟通了情感,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在社区综合活动室,几十种书刊杂志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人们在这里安静地读书学习;乒乓球室、游泳馆、网球场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健身操、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厦港居民们走得越来越近。

    3、互帮互助,推动邻里文化繁荣。邻里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小细胞,近年来我们广泛开展“和谐楼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远亲不如近邻”引导社区邻里相知、互帮互助,着力营造社区邻里志愿者、市区志愿者为社区里的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四帮一”爱心志愿服务,建立“爱心联系卡”,让爱心充满社区;“邻里互助服务日”,以社区各类志愿者和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开展居民之间的义务便民互助服务活动,倡导邻里互助精神。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努力营造“邻里一家亲”的新型邻里文化氛围。75岁的张亚快和71岁的老伴余招治老两口仅仅只依靠低保金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张亚快老人又因肺积水住院,楼长苏美珠知道情况后带头捐了100元,并发动全楼居民为老人捐款,得到左邻右舍的积极响应。两位老人感动得逢人就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在特色创建中构建邻里和谐

    在构建和谐邻里活动中,厦港街道注重发挥各社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根据7个社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氛围、社会基础等,因地制宜,致力打造“一居一特,一街多特”的工作格局。

    1、社区“BBS”让沟通没有界限。针对社区活动参与的对象范围稍窄,以老年人和儿童偏多,而且传统的“大杂院式”的邻里交往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人们更希望在彼此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扩大交往,互通有无,以利于个人发展为目的参与邻里间的沟通。下沃社区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个社区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为主要功能的社区网站。需要帮助的居民可以通过网站的平台发布求助信息,为服务需求者与志愿者服务者之间架起一座电子桥梁。同时还申请“社区爱心联动专用电话”——2089110,让不会操作电脑的居民可以通过电话寻求帮助。每天都有大量居民通过下沃社区的“BBS”网站,交流心得、嘘寒问暖,帮助遇到困难的邻居,共同抨击身边不文明现象。更可贵的是,虚拟空间的讨论与现实生活的交流交织在一起,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扩大了交往范围,在网上认识,网下成为朋友。社区网络,让冷漠的邻里关系变得融洽起来。

    2、“馨家园”让社区大家园更和谐。蜂巢山社区充分利用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队伍拥有充裕家庭教育资深专家这个优势,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将已经形成一定范围和咨询群体的专家和老教师集中起来,组建了厦门市第一个“馨家园”家庭教育义务咨询站。目的是让现有的寻求咨询群体能够得到更多更全面的义务咨询服务,同时向更广泛的群体提供家庭教育义务服务。我们以家庭义务咨询站为平台,加强与辖区中、小学的联系,紧密与家长相互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特色活动纷呈多彩。南华社区将辖内区内单位的老人活动场所利用起来,组织邻里的老人成立了“社区老人乐园”;鸿山社区则将邻里们组织起来,建立了“社区教育小教室”,将居民们关心的问题进行学习讨论,比如如何办理居民的“社保”、“医保”、“保障性住房”等事项的申请和了解街道各项的中心任务,都在“社区教育小教室”得到掌握;巡司顶社区的《阳光之家》,发挥社区党员志愿者作用,走街串巷为社区群众服务,并以阳光之家为平台,组织党员学习交流身边的好人好事,塑造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

    在探索中完善社区和谐、邻里和谐

    目前,“爱心联动在厦港”、“邻里节”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城区正散发着浓浓的温馨和谐之风。新型邻里关系、和谐社区创建形成持之以恒的常态化管理和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1、“真”“实”“常”,将和谐进行到底。一是真。就是真心真意为辖区困难的居民办实事。厦港街道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要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换取群众真诚的微笑。二是实。就是要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将扶贫济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关注弱势群体,开展“爱心联动”,不是简单地“送”和“献”,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走进群众之中,与他们一道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困难。三是常。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好事,每年搞一两次容易,但是长期坚持,时时处处关心困难群众、居民生活,让居民切实受益,这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它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决心。以社区志愿者活动为载体,通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将之规范为常态的服务工作。

    2、深化内涵,拓展延伸活动方式。厦港的活动不仅侧重文艺活动,而且深化睦邻文化建设,丰富和谐文化内涵,扩大和谐影响力上。社区根据各楼幢、小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爬山、游园、文艺演出、便民服务、厨艺比赛、家庭趣味赛、拔河比赛等项目进行推广、举办“邻里节”,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社区大家园。同时,作为社区不仅限于组织居民活动,还要完善自身功能,一方面多为社区居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形式,可以尝试将“邻里节”与“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邻居节延伸到一年的365天当中,可以以“一帮一”结对、送温暖活动、惠民行动等扶贫济困的措施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应当注意的是,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每一个居住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用“邻里节”来打开邻居“结”。

    3、造性思维,扩大活动参与范围。社区活动一般来说是老人多年轻人少,因此厦港街道注重扩大活动的参与范围,抓住中青年力量,发挥他们承上启下的作用,形成参与主体合理的年龄梯次。社区广泛宣传动员,结合年轻人的特色,努力开展一些年轻人喜爱的活动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邻里节”这样的社区活动中来,让社区活动充满朝气和活力。此外,还进一步突出大邻里、大和谐理念,把各辖区单位及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特殊的邻居,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之中,让所有生活在一起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以“邻里节”活动,带动社区内的所有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都来为社区建设出主意、出力量,共同投入社区建设,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实现社区居民的健康快乐,生态环境优美和人际关系和谐。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背靠五老峰的厦港街道,关爱老人,扶持弱者,关心少年,帮扶困难,在构建和谐邻里、和谐社区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获得诸多荣誉,更铭刻在街道群众的心中。

    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颜文聪说,“我们将牢牢把握住全国共创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乘着和谐的春风不断前进,为四万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更美好更温馨的幸福家园!”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服务,如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社区和谐邻里活动计划2
我们的节日——“邻里齐动手·温暖过冬至”活动
民族团结一家亲 冬至水饺暖人心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与群众在一起”(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申论模拟题:探索居民共治新方式的汇报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