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
新城区建设:一个案例的启示
 2013年05月21日07时02分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当下中国正在发生有史以来人口转移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适应这一进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近年间剧烈扩张,更有众多城市实施了新城区开发。安徽作为工业化、城镇化高成长性的省份,设想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50%,2020年接近60%,2030年接近70%,为此将着力建设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区域性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显然,这都涉及到新城区开发建设。那么,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发建设新城区?笔者在合肥滨湖新区调查时感到,该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值得探究,其建设理念与开发效率给人以有益启迪。

  合肥市滨湖新区从2006年11月开始建设,到2012年累计投入486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8.21平方公里,主要道路网围合面积达32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建了两个合肥老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55.8%,原有不良的生态环境经过高效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一大批高端现代服务业入驻,正在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常住人口已超过36万人,一座基础设施趋于完备、产业和社会事业初具规模、居民安居乐业、城湖和谐共生、人气快速汇集的湖畔新城拔地而起。纵览新区的城市形态和建设速度,总使观者赞赏和惊叹。探究其开发建设轨迹,我们可以发现,秉持与践行产城一体化开发和生态型城区建设的理念,是滨湖新区突出的成功之道。

  追溯新城开发的国际经验和理论,新城理论起源于阿伯克比(PatrickAbercrombie)在1940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该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在已显“城市病”的大城市周边新建一批卫星小城市,以分散人口、工业和就业,形成组团式的城市区,强调新城建设必须是人口居住与产业发展同步。在以后的各国城市化演进中,新城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在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上形成了许多创新理念。然而,阿伯克比的新城理论把人口居住、产业发展和就业紧密结合为一体的理念仍然是不可颠覆的基本指导理念。检视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城区建设的经验教训,人们不难看到,但凡把产业开发与城市建设割裂开来的理念及操作,不免造成一种“黑区”(大片开发区晚间黑暗无光)、“空城”(新城楼宇林立但无人居住)现象。从城市经济学分析,问题就在于,新城区作为较大尺度的空间,必须具有承载人口和产业的双重基本功能,人口与产业在这里事实上构成了一种相互供给和需求关系,缺失一方则另一方也失去存在的现实可能性。倘若没有产业,人口便无从就业,因而就不能居住,由此产生“空城”;如果此间仅有工业而缺乏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人口难以就近而稳定居住,由此产生“黑区”,产业则没有稳定的就业劳力,因而也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这都是空间和资源配置与利用低效率、不经济的表现。滨湖新区经验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从建区伊始就确立了产城一体化同步开发的理念,一是将新区定位在合肥作为区域性特大城市重要的人口承载新区,为此着力营造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居民生活功能,以吸引人口汇集居住;二是根据特大城市产业发展升级的规律和合肥总体城市功能分工布局,将新区定位于金融商务、行政办公、会展旅游、文化体育、研发创意和商业服务集聚地,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成为全市的产业新支撑。近五年来,滨湖新区便是按照这一理念与定位进行开发建设,于是才呈现出人口承载居住功能日臻完备、产业承载发展功能持续增强的“能居能业”局面,人口与产业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滨湖新区未来作为全国金融后台中心之一,将吸纳10~15万高端人力资本就业,而新区现代化的城市服务系统则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居住生活条件,从而使新区成为极具新鲜活力的城市增长极。若揭示滨湖新区开发建设为什么有如此的快速度和高效率的原因,应该说这种产城一体良性循环正是其重要的内在机理和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新区人气集聚与活力提升研究
六个新城向心发展 隆起都市区新架构(上)
难以置信!比买亏房更可怕的,是把房买在了这些地方!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合肥未来13年规划,人口破1300万!建设骆岗、滨湖、东部新中心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