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隶非楷,两头不靠,书法史上作用无可替代

文/一者

乍看标题是否一头雾水,书法史上哪个碑帖非隶书非楷书,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就是南碑代表《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全拓

《爨宝子碑》又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碑》,刻于两晋时期,由于当时有禁碑令,因此那个时期的刻石流传稀少。也只有在云南偏远的地方,缺少监管,才敢违背禁令,留下了两个碑“二爨”《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成为书法史上书法史上弥足珍贵的遗产,留下了隶书像楷书过渡的例证。

关于禁碑令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抑制奢侈浮华的厚葬之风,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自我歌颂,禁立私碑。魏之后西晋,依旧下诏禁碑令

《爨宝子碑》自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 出土,为历代书法家所重,是研究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实物佐证。该碑文字结构古朴,方正有劲,拙中带巧,古气盎然,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以研究和推崇碑版书法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晋碑如《郛休》、《爨宝子》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爨宝子碑》原碑

相对其他碑刻,爨碑是原始真迹碑刻,有利于直接取法学习。我们下面从此碑章法、结体、笔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便于书法爱好者临摹参考。

章法

爨碑字距相对较大,字字独立。

从章法看,爨碑字距相对较大,字字独立,有行有列,较为齐整,气息通畅,连贯自然。一行之内,有穿插避让,而有高低起伏之感,通篇生动活泼。

临摹前要认真领悟每一字笔画的舒展与收缩、重心的左右摇摆、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关系,整体把握了。

结体

结体《爨宝子碑》用笔以方为主,刀刻斧凿痕迹显露,其结体亦多为方形结构,或呈正方形,或呈长方形,或为扁形,或为梯形。同字不同体,同画不同形,形态各异,变化丰富,而又有机统一。

爨碑的一个显著特征不想隶书一样伸展,横画收笔上翘,适可而止,有蓄势待发之状态,但又用笔内敛,这是不可多得的笔法结体特征,如“”、“”等字,四角饱满,棱角分明,没有成熟楷书中中宫紧收、四周纵放的体态,显得端整、结实。

“治”、“熙”

长型结构

该碑中长方形结构的分为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1. 独体字如“”、“”、“”等字,显得瘦硬劲挺,精力内蕴,坚不可摧。

“束”、“年”、“長”

2. 左右结构在一般的隶书中,通常写得很开,呈横向长、纵向短的扁形,典型的“蚕头雁尾”而该碑,左右组合的字也有取纵势的,如“”、“”等字,取纵势显得陡峭、峻拔。

“情”、“偉”、“素”、“鸞”

3. 上下结构也多取纵势,如“”、“”等字,似巨石林立,给人以阳刚之美感。

扁型结构

由于该碑处在由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有些字的结体仍保留了隶书的横势,呈扁方形状。但是它不像隶书中靠“蚕头雁尾”横向舒展笔势,而是靠字本身的偏旁部首等组合成扁方形的块状。这种组合方式主要体现在左右或左中右结构的字中,如“”、“”、“”等字,都是靠字本身的偏旁部首等组合成扁方形的块状,并未夸张某些横画,整个字仍然以内做为主,横平竖直,难能可贵的是,平而不呆、直而不僵。

“湖”、“斯”、“吐”

除了方形结体之外,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梯形结体字,上收下放,上小下大,拙中藏巧,在以方正平直为主的结字中,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如“”、“”、“”等字,显得别有情趣。

“太”、“威”、“感”

 笔画

爨碑笔画变化多样,堪称一绝,点法是形成该碑风格的主要因素。点可分为平点、竖点斜点、长点、变点等等。各种点法多写成三角形状,大小不一,向背各异,圭角奇出,凝重峻利。启功先生曾说“学碑自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 对临习该碑很有指导作用,临摹的同时仔细斟酌,有的用笔势写不出刀刻的效果。

1.平点呈水平状态的三角形状,多用于横画之上,笔势与横画保持一致,显得和谐统一,气脉相连。如“”字的头点和“”字的首点等。

2.竖点也可称为直点,形状竖直向下,基本上呈正三角形。写法和竖画起笔一样,方切调锋中锋垂直行进渐行渐提,行动要迅速。如“”字的首点,“”字的左点等

3.斜点呈倾斜状,可分为左向斜点和右向斜点,用笔方法同竖点,只是有一定的倾斜度,倾斜度的大小与下一笔的起笔处有关,笔断意连的效果。如“”、“”等字的首点。

4.长点。该碑中有些短撇、短捺写成长点,如“”、“”等字,这些长点比之撇、捺显得短促有力、干净利落。

5.变点主要指把其他笔画变化成点状,用点来代替该笔画。如“”、“”等字。这些点画,给该碑增加了活泼的气息。

该碑处于隶楷过渡时期,因此仍然存留一些隶书的影子。短横粗细适度,方起方收,棱角分明。长横虽没有鲜明的“蚕头”,但“雁尾”之意仍依稀可见,明显残留隶书笔意。临写时应露锋落笔,调中锋行进渐行渐提,到横之中点后,渐行渐按行至最后重按转锋,侧锋右上迅速挑出,形成中间细两端粗的笔画效果,如“”、“”等字。

“晉”、“疾”

竖画起笔为方笔,先向左蓄势,然后迅速向右或右上顿笔,再调整笔锋,铺毫向下中锋行笔,运笔速度比写横稍快,至收笔处略用力挑锋,或稍驻笔挑锋成钩状。要注意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有的较为含蓄,有的外露一些,然不可一味露锋,锋芒毕露会失去该碑的浑厚古朴之意。

该碑中撇与隶书之撇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起收笔粗、中部细、在收笔处有明显的左上挑出的形态。临写此碑中撇画之时,注意弯曲弧度不可过大,否则失去爽利之感矣。

《爨宝子碑》原碑

《爨宝子碑》笔法多样,结体变化多端,章法浑厚朴茂,临习时难度较大,必当反复读帖,描摩体会其用意,反复临习,方能得其神韵。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石新探 |《华芳墓志》《爨宝子碑》《好大王碑》众家谈
方笔是魏碑笔法之魂——论魏碑方横之书写
南朝书法讲座2 南朝宋《爨宝子碑》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六十六)
你写的隶书,为什么就这一笔,被人说是不懂“隶法”?
颜真卿唯一考古发掘出土真迹:早年书法风格和后期很不一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