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青年帝王朱瞻基:浅析明宣宗的艺术怀柔政策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有一篇流传千古的短篇小说,叫《促织》,讲的是宣德(朱瞻基的年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在这篇小说里,蒲松龄以跌宕起伏的笔法描写了一波三折的人物命运,批判了在皇权制度下,功名利禄对人的异化。同时,也显示了朱瞻基爱促织、爱玩的一面。

历史上朱瞻基确实贪玩、爱玩,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他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仁宣之治”,他在一批老臣的支持和帮助下,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全面恢复了明代的社会经济,使明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他是一位又能玩又能干的皇帝,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之中,可算作是“文艺青年”。在艺术方面,朱瞻基擅长丹青,他的绘画被后人称为“随意所至,尤极精妙'。

朱瞻基喜欢绘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皇帝从开国之初就十分重视艺术。明代初年,承宋制,复设画院,但是规模上已经不能和宋代相比了,朱元璋甚至还杀过不少艺术家。一直到朱瞻基时期,画院才开始兴盛。宣宗、宪宗、孝宗都善画,可与宋之微宗、高宗相媲美,一时名家,都被招进皇宫。

朱瞻基的艺术才能和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一脸英气,于是对他百般疼爱,不仅指派著名文臣姚广孝担任他的老师,还亲自教导他,带他外出打猎、视察军事,甚至远征漠北,以此来锻炼他的勇气,培养他的尚武精神。因为明成祖的精心培养,朱贍基确实有文治武功,艺术才华更是显露无遗。姚广孝一介文人,自然对文人笔墨之事精通之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朱瞻基奠定了良好的艺术趣味。

他登上皇位后,自号长春真人,执政年间大力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书法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出之。《无声诗史》称:

宣宗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尝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

朱瞻基传世作品有一部分流入海外,如《一笑图》《双犬图》《武侯高卧图卷》《万年松图卷》《莲蒲松荫图卷》还有《鼠石图》,书迹有《行书新春诗》《楷书雪意歌》等。

“自然”是宣宗皇帝的写意花鸟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色,在《图绘宝鉴》卷六中云:“仰惟宣朝临御,当重熙累洽,四海无虞,万几之暇,留神词翰,于图画之作,随意所至,尤极精妙。盖圣能天纵,一出自然,若化工之于万物,因物赋形,不待娇柔,而各逐生成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绘画最重要的是“随意、自然而不娇柔”。

朱瞻基这种清新自然、真切生动的风格同样表现在他的绘画之中,他的花鸟画,往往意由笔出,少了宫廷绘画中的雍容华贵,多了一份生活中的朴实亲切,画面生动活泼、清新自然而朴实,注重“思想”的传达,具有“写意”花鸟画的特色。所以才能有“天纵异能,随意所至,皆非人力能及。”的说法。

据说,朱瞻基还是第一位“画鼠能手”。在前代,老鼠的形象往往被人们看作是难登大雅之堂,而从未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朱瞻基时,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形象,却在他的画中变得活泼可爱起来。

在他的《苦瓜鼠图卷》中,描绘出一只小鼠蹲于石上,苦瓜藤条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绕而上,随意散落,枝叶丰茂,苦瓜成熟肥厚,悬挂于藤条上。小鼠回头注视着苦瓜,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在他的笔下,小老鼠的乖巧可爱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整幅作品布局紧凑,虚实结合,生动自然。用水墨粗笔点染瓜叶,淡墨虚笔写出藤条,小鼠的背部用干笔皴擦而成,身下的杂草用浓墨扫出,是一幅典型的写意小品,代表了宣宗朱瞻基写意花鸟画的特色。

宣宗朱瞻基的写意花鸟画多取材于生活,把朴素的题材,经过自身的情感加工,最后呈现在画面中,追求笔墨的表现力,他的写意花鸟画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影响了明初院体写意花鸟的发展,也促进了明代写意绘画思潮的初现。

但是,朱瞻基为何如此看重艺术呢?

前面我们分析过,朱瞻基从很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艺术熏陶,喜欢书画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有明一代,皇帝有嗜好的不少,但是像他这样既能玩转艺术,同时又可以治理好国政的实在是少数,而这正是朱瞻基的奥妙所在。要想探究他对书画艺术喜爱的深层次原因,我们要从明代初期政局形势讲起。

朱瞻基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之后承接皇位的。当时明朝虽经朱元璋、朱棣几位君主的开创经营,但他继位时面临的局面仍然是十分严峻的。

政治上,在靖难之役中,随朱棣征战南北、屡立战功的汉王朱高煦,久有觊觎皇权之志。时刻想步其父朱棣以叔篡侄的旧例,积极筹备,准备公开发动政变,瞻基的地位和朱明政权的稳定随时受到严重威胁,争夺皇权的斗争,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另一方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很尖锐,永乐年间的浩繁开支,加重了对农民的賦役剥削,农民平时不得温饱,再加上各种水早灾害,许多人生活无着,被迫铤而走险。永乐十八年,山东地区爆发了唐赛儿起义,说明永乐末年的社会矛盾已趋激化

经济上,洪武时期,社会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永乐一朝,由于朱棣好大喜功,封赏“靖难”功臣,分封诸藩。无限度的支出,很快使国库空虚,民不堪命,国家财政困难重重,严重威胁了统治秩序的稳定。

人才上,朱元璋建国后,统治地位刚刚稳固,便开始大肆杀戮文武功臣。洪武末年已将功臣宿将诛锄略尽。朱棣登位后,继承了其父“以猛治国'的方针。他对效忠建文诸臣的屠杀残害,在这样刚愎自用、残忍好杀的两位君主面前,诸臣人人自危,动辄得咎,为保全自己,持禄固宠,只能阿谀奉迎,委曲求全。这样国家丧失了大量有用的刚正之士,导致了官僚从政水平的下降,出现了缺乏良吏、政体紊乱的局面。

朱高炽继位后,对永乐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做了一些善后工作,但他在位仅半年多就急病而死。因此,缓和社会矛盾,维持政权稳定,选拔贤良官吏,发展祖宗成业等一系列问题,便摆在了朱瞻基这个匆忙即位,年仅27岁的新皇帝面前。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朱瞻基首先平定其叔父朱高煦的叛乱,成功削藩,强化皇权,扶持保护农业,整顿吏治,对政府的三个主要领域(都察院,地方行政和军事)进行了重要改革,和平外交,稳定社会,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司礼监结构的政治体制。

而之所以朱瞻基可以顺利实行这些政策,离不开文官集团对他的支持和帮助。在经历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残暴政治后,文官集团为何信赖朱瞻基呢?

因为他和文人足够像,这标志之一就是对艺术的推崇。

朱瞻基像他的父亲朱高炽恭谨仁厚,实行文官政治。这比起明初朱元璋朱棣的君主专政来,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局面,他鼓励朝臣畅所欲言。

他曾经画过一幅名叫《武侯高卧图卷》的画,上面绘有诸葛亮隐居竹林,悠然高卧草堂的情景。人物线条圆劲流畅,人物生态刻画入神。墨竹用笔潇酒,得元人意韵,继宋人画风。朱瞻基不是心血来潮随意作画的,他把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与重视程度。

因此,在朱瞻基那里,艺术成为拉近他和文人举例之间的重要举措,凭借自己“文艺皇帝”形象,文人们对皇帝的抵触和惧怕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自然更利于朱瞻基统治。朱瞻基统治时期,宫廷绘画大兴,宫廷画家画了不少宫廷画,比如《行乐图》。在这幅画中,除明宣宗以外的人员可分为两组:一组为画面上方紧随皇帝身后的三人,另一组则是画面下方二十二名骑马人员,他们身后各跟随一个小童。

这幅《明宣宗行乐图》将宣宗一行人安排在松怕怀抱、溪水潺潺、桃杏盛开的宫苑美景之中,他们此时的轻松状态也展露无遗。皇帝身边的近侍微笑对视,丝毫没有拘谨之态;乐人和小童也在亲切交谈,或附身仔细倾听,或热情摊手比画。各人物之间关系和谐,气氛融洽,在这番其乐融融的景象中,明宣宗率近侍和内廷乐人在西苑骑行游览,并即将进行一系列具有娱乐性质的习射和乐事戏文活动。展现了在朱瞻基对文官集团“怀柔”的政策下,皇帝和大臣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总之,明代皇帝朱瞻基走了一条迥异于前代皇帝的统治道路,面对明代初年留下的危乱局面,他采取怀柔和静养休息的政策,用艺术拉近自己和大臣的距离感,主动缓和前朝皇帝和大臣之间紧张地关系,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时他的艺术实践,也为当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没有专权的太监,只有斗不过文臣的皇帝——大明往事太监篇
蛐蛐达人朱瞻基:虽然爱玩是真的,却也缔造了仁宣之治
国画经典三羊开泰图名家,国画三羊开泰图欣赏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何几乎都很短命,甚至有10位没活过40岁
明 宣宗《唐苑嬉春图》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明代鹌鹑艺术形象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