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票号行业在中国的兴起和衰亡

汇通天下

所谓票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机构,主要从事金银的汇兑业务。而其中,尤以清朝末年的“山西票号”名气最大,不仅覆盖面积广泛,而且业务种类齐全,已经初步具有了近代银行的许多职能。

但是,票号既不是发端于山西,更不是出现于清朝,早在唐朝时就有了票号业的雏形,称作“飞钱”。而到了宋朝时,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真正作为一种主要的专营汇兑的完备信用机构,的确是形成于清朝中后期,形成于山西。

雷履泰

山西的票号业,主要以“祁太平”三县为核心,分别是祁县、太谷平遥。通常认为,平遥商人雷履泰在道光三年时设立“日升昌票号”,标志着票号业的正式形成。

不过,直到祁县商人乔致庸时,他通过设立大德通票号,才初步实现了“汇通天下”的伟业,将票号业务推向了高潮。关于这点,电视剧《乔家大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演绎。

文史不假作为山西祁县人,老家距离乔家大院的所在地乔家堡村,也就不足五公里。今天,抱着比往昔文章更多的感情,浅谈票号业务在中国的兴起和衰亡。

一、票号业的兴起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对于货币金融萌生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从明中期以后,在国外白银大幅度流入的刺激下,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因为明朝的灭亡而迟滞。

清朝建立后,特别是到了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也就是“康雍乾盛世”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安定,商品货币经济自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刘献廷编撰的《广阳杂记》记载: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可见,商品货币经济在当时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区域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表现得愈发明显。

为了加速商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范围,自然要求货币的周转更为快捷和便利,逐渐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促使封建金融机构突破以往的业务范围,尝试向信贷领域逐步过渡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一种专营钱钞货币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或“票庄”。

清道光初年,山西商人雷履泰敏锐地察觉到汇兑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将普通的颜料庄“西裕成”改组成为专营汇兑的票号,起名“日升昌”。由此开始,山西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正式出现。

雷履泰在创立“日升昌”之初,主要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不过,受阻于地域的限制,票号业在初期发展后,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由于山西商人货通天下,商品涉及茶叶、药材、绸缎、瓷器等各类,之前一直沿用托镖起运金银的方式,已经显现出诸多的不便。而票号业在初形成时,覆盖范围十分有限,这就是它发展中遇到的第一个瓶颈。

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为了打破这种行业局限,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济南、成都、西安、开封、重庆、南昌、长沙、厦门、广州、苏州、扬州、南京、上海、镇江、奉天等地,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分号。

之后,票号不仅业务量越来越大,而且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以往单一的汇兑业务,逐步扩展到存、放、汇、贷和中间结算等多种业务。一句话,票号业在形成后,逐步发展和完善,最终开始全面兴起。

二、票号业的发展

要提票号业的发展,必然不能绕过一个人,他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票号业才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夙愿。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人。他是清朝末年时最著名的一位晋商,被人尊称为“亮财主”

乔致庸虽出身于乔家这样的商贾世家,但自幼便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成人。他从小读书习文,意欲走上一条仕途之路。可惜,在仅仅考取秀才后,兄长便因病故去。

为了撑起家业,乔致庸只得弃文从商,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关于这段历史,《乔家大院》演绎得基本属实,没有太过修改。

在乔致庸执掌祖业后,他本着“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的原则,一步步将乔家的生意做大做强,成为了山西当地最著名的商户。

乔家壮大后,为了进一步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乔致庸将大德兴改名为大德通,将原先主营的茶叶、药材和皮货等业务,转向了票号业。从此,乔家票号逐步扩散到了全国各地的主要商埠和码头,成为全中国最大票号。

乔家大院剧照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经商选择尽量避免和官府打交道。可真实历史却并非如此,乔家的崛起和清廷大有关联。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平定新疆,但清廷的国库中却拨不出银两充作军饷。除了向国外借款外,左宗棠还要求民间积极募捐战款。对此,许多的富户都消极应对,惟有乔家在大局面前慷慨相助。

在西北的战事平定以后,左宗棠奉旨回京,途径山西时专程拜访了乔致庸,并且为乔家题写对联一副:

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1900年,伴随着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逃往陕西西安避祸,途径山西祁县时已经是狼狈不堪。伴驾西逃的内阁学士桂春,屈尊向山西商人写信:

銮舆定于初八日启程,路至祁县,特此奉闻,拟到时趋叩不尽。

乔家立即将大德通票号隆重装典,作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临时行宫。为了解除慈禧銮驾的窘境,还主动提供了十万两白银做路费以示孝敬。慈禧太后大为感动,为乔家亲题四个字:

福种琅环。

乔家大院正门

今天,这四个字就悬挂于乔家大院的正门。

慈禧在庚子国难后返回京师,清政府立即将各省的公款汇兑业务,下放交与晋商票号办理。由此,山西票号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据《山西票号史》记载:

大德通票号在光绪十年时,每股分红是八百五十两;光绪十四年时,每股分红增长到三千两;而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时,每股分红增长到一万七千两。

就山西票号这种增长的势头和规模,是其他任何的行业都难以企及的。

三、票号业的利润

在票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乔氏一家的票号,一年的流动资金就达到了白银八百万两到一千万两之多。那么,在如此巨大的流动资金背后,究竟包含了多少利润。

票号行业的利润,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费收入

这是票号的最初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每一笔的汇款来收取相应的汇费。

(二)利息收入

在初期的汇兑业务扩展延伸后,票号开始经营存、放款的业务,赚取其中利息的差额,称为利息收入。

(三)损耗余利

由于中国疆域广阔,各地流通的白银,其成色和品质并不统一,而且差别甚大。为了建立统一的标准,通常以总号的存银为衡量依据,会以成色和比重不足为由,收取少量的损耗费用。

(四)代捐收入

面对不断的内忧外患,清廷早已财政枯竭。于是,一系列的苛捐杂税便接踵而至,比如海防捐、车马捐、煤炭捐、河捐、路捐等等。通常,清廷多会委托票号代捐,而每一笔的代捐,都有相应的手续费。

(五)其他收入

清后期时,政府大量向国外银行进行各种借款,而通常情况下,国外银行不会运来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只能通过票号作为双方的中间人。类似于这种服务所得,就是其他收入来源。

对于一向谨慎保守的山西商人,经营票号的本金,通常都是祖上几代贩卖茶叶、布匹、药材等生意的积累所得,很少有负债经营的。而且,在具体的经营中,山西票号采取掌柜负责制,类似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制,其管理也比较科学和严谨。因此,票号业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粗略统计,乔致庸除了拥有“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家大院以外,还在全国各地拥有票号、店铺等不下200多处,总资产绝对在几千万两白银以上。

四、票号业的衰亡

山西票号的发展高峰期,得益于与清政府的大量资金往来,从巨额的国库公款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据《山西票号史料》记载:

辛亥革命前,山西票号年平均汇兑公款四百五十五万两白银。1906年的汇兑公款数,竟然达到了两千两百多万两。

而且,与普通客户5‰——10‰的汇兑费用相比,政府承汇的汇费相当高,竟然达到了2%——5%。诚然,这其中与各级官员需要支付数额不等的行贿费用,但算下来的净收入,依然要明显强于普通的汇兑收入。

不过,山西票号与清廷之间太过于密切的资金往来和过度的长期依赖,成为其日后衰亡的最大隐患。

1905年,清政府设立自己的户部银行,仿效西方国家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规定,各地应上缴户部的所有款项,一律交户部银行兑缴京师,不再通过民间票号。

1908年,清政府设立了官办的交通银行,逐步抢占了原属票号的其他业务。这样,票号的业务范围被日益挤压。

1910年,英国人麦边的诈骗行为,引发了“橡胶股票风潮”,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中国的各类票号和钱庄均损失惨重,彻底转变为衰落期。

如果说,山西的票号业在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时,尚能苦苦支撑的话。那么,辛亥革命就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长期依附于清政府的票号行业,自然遭到了灭顶之灾。据吴钩所著的《山西票号的信用》记载:

辛亥革命前夕,全国尚有二十六家票号存世,之后逐年递减。到1934年时,只剩下三家山西票号“大德通”、“大德恒”和“三晋源”还在垂死挣扎。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溃败逃亡,其军需粮草皆由乔家在包头的商号垫支。保守估计,乔家因此而损失的粮食在五百万石以上, 大洋在一百五十万块以上。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攻入包头后强占了乔家所有的店铺。再经历了之后的解放战争,乔家的生意已经是奄奄一息,再无回天之力。这种结局,恰恰是晋商票号官商一体的必然。

五、票号业的反思

从票号业的兴起和消亡历程不难看出,尽管它存在过相当的时代进步性,但却并未真正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新式银行出现后,票号业对这一新兴事物太过排斥,仍然坚持自己长期一贯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模式。

随着清政府设立了自己的官办银行,大幅度侵蚀了原来票号的业务。山西票号业中,曾出现过联合改组设立新式大银行的呼声,但很快遭到了票号中保守和顽固派的坚决阻挠。最终,票号业丧失了这一次最后自救的机会。

辛亥革命形势图

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本就举步维艰的票号行业以致命打击。由于票号的主要财源和重心皆在南方,而辛亥革命又率先爆发于南方,而且,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工商业和手工业都相继破产和倒闭。加之,百姓对于战乱的恐慌,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挤兑风潮。

那时,倘若山西票号在北方的大本营能有充足的白银储备,尚有可能应付挤兑。但事实却是,许多票号缺乏储备,因无力应兑而被迫倒闭,即便有幸存下来的,也都声誉严重受损。

总得来说,辛亥革命还只是票号业衰亡的直接导火索,并不是根本原因。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票号业灭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的固步自封,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缺乏准确的判断,对于新式的银行太过于仇视,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

六、票号业的传承

票号业虽然已经消亡了将近七八十年,俨然就成为了历史的过往。但是,票号业对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和影响却是功不可没的,为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基本上,票号所创立的一系列业务、制度、手段甚至某些管理理念,依然存在于今天的现代金融业中。

例如,票号在“密押”方面详尽严密和完善,甚至在某种程度讲要强过今天的银行存款单或汇款单,几乎没有史料记载过,票号业中有因为票据作假而被诈骗的事例。所以,有人说票号是中国银行业的鼻祖,笔者对此深表认同。

在大力提倡诚信经商的今天,山西票号的诚信精神更需要被大力弘扬。票号内部坚持认为: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山西票号摒弃了“商人只逐利”的片面思想,旗帜鲜明的树立了义利思想,认为义字当先才是商人应具备的诚信本质。

还是以最具代表性的晋商乔家为例,在乔致庸过世后,乔家的票号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境地。但是,乔致庸的后人依然延续着乔家祖训,坚持义在利前的思想。

中原大战结束,阎、桂、冯被蒋军击败,山西境内出现了经济衰退。阎锡山之前发行的晋钞大幅度贬值,只得通过发行新币来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变相转嫁责任给普通百姓。

当时,已经深处困境的乔家票号,完全可以遵照政府的要求,废除旧币,收兑都用新币。甚至,还可以借此机会伺机实现翻身。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百姓的利益,大德通票号坚持继续收旧币,虽然造成了票号的巨亏,但却维护了诚信经商的招牌。

乔家大院在中堂

“义在利前”的商业理念,是由山西票号所极力推崇并维护的准则。这个准则,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金融业和其他的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述中国票号行业的兴衰史
山西乔家大院旅游线路推荐
票号发展史
山西晋商的历史
票号
观票号,识晋徽商人的同与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