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学西渐”,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

提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官员选拔机制,从科举制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封建王朝时期皇帝统治天下的基础,更是底层民众向上流动最重要的途径,对于古代中国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鲜为人知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早已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对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留在我们脑海之中的印象,好像就是古老的城邦制,是中世纪的教会,是发达的商业活动,甚至是大航海时代的殖民侵略。 可这些都是西方文化的外象,作为世界文化的另一个中心,欧洲古代官员选拔,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又与科举制有怎么样的渊源呢?

这就首先要从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开始说起。

一、西方古代的文官制度和演变

首先要说的一点是,之所以强调是文官制度,实际上强调的是国家的统治能力。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曾说:

“古代国家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任何私人事务都带有政治色彩,何况官僚制度。”

因此文官制度,其实代表的是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那么古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又是什么样呢?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最常见的文官制度是“恩赐制”和“世袭制”,世袭制不用多说,所谓的恩赐制,即君王或者掌握权力的教会,城主等将权利和官职“恩赐”给贵族,然后贵族回报以对君主的忠诚。

在这种制度之下,君王的意志就成了选拔官员的决定因素,因此难免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带来政府机构低效,结构性腐败的后果,与同时期中国的科举制度相比,显然是有所不足的。

当然这也跟西方古代的政治环境有关,不同于中国古代曾多次出现长期的大一统王朝统治,欧洲历史上,分裂的时间要远远大于统一的时间,国家各自为政,小到甚至一座城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这种清醒之下,也不需要繁复的文官制度来管理管家。

但是到了中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个文艺复兴的出现,中古时代的城邦制逐渐退出舞台,整个欧洲被整合为几个大国,人口和土地的增加都急需着一种新的,能够取代古旧的世袭制和恩赐制的文官制度出现,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给西方文官制度指明了方向。

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将当时中国的科举制度记录在自己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之中,带回欧洲。

其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也详细的考察了当时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将之介绍给西方世界。

十八世纪以后,西方思想启蒙开启,科举制度所体现出的“机会均等”的原则,正符合了当时“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比之贵族世袭制,恩赐制之类的西方文官制度,先进了不知多少倍。

在此基础之上,西方国家在19世纪初,纷纷建立的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蓝图的文官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这个角度上讲,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官制度,是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保留了科举制度的很多特点,最典型的就是以考试来决定官员的认知资格,这相较于西方古代的世袭制和恩赐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由此可知,西方在中古以前,其实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官制度的,全靠着封建贵族世袭和君主的“恩赐”才任命官员,到了中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端和文艺复兴的兴起,欧洲大陆上分裂的状态逐渐被整合,不论从思想上,还是客观治理上,原来的制度都不能满足生产关系的转变,这时,马可·波罗等人从中国带回的中国科举制度,就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

二、 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科举制度的区别

科举制度毕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选官制度,尽管其方式上几乎领先了西方几乎一个时代,但毕竟与当时西方的社会状况不能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西方各国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科举制度作了一定的改善和创新,最终形成与古代科举制度同源但更进一步的现代文官制度。

首先,科举制度有个显著的特点是,不论做什么官,考试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四书五经。

《明史‧选举志》记载: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这在古代的中国,因为整个社会都是以农业为主,治理百姓并不需要懂太多技术型的问题,所以并没有什么不合适。但是到了近现代的西方,随着科技革命带来的公重的多样化,很多管理专业领域的官员,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就很难开展工作。

因此,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相对于科举制度最大的革新就是细化了考试内容,不再按照统一的标准来选拔官员,而是根据现实情况,选拔那些对本领域知识有相应了解的官员来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行”管“内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近现代政党制度和职业政客的出现,西方的文官选拔制度还出现一个科举制度没有的优点,就是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开。

实际上“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就已经产生了。所谓政务官,就类似于古代科举治下的“清流”,这些人只参与国家大政的讨论,不参与地方具体事务的管理。而“事务官”类似于古代的“浊流”,通过科举制度后被派遣到地方,负责地方政务的具体施行。

但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是,西方现代的文官制度下,政务官和事务官一般是不能兼容的,但中国古代不同,所谓“猛将必起于行伍,宰相必发于州郡。”科举制度下的政务官和事务官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但这种转变有利有弊,从下到上的转变,自然有利于国家统治,但是从下到上的转换,却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在吸收科举制度的基础之上,做出了新的改变,彻底将事务官和政务官区分开来,避免了出现纰漏的可能。同时两套体系的相对独立,也保证了即使在政务官出现缺位的时候,国家也能够正常运转。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之上,做出了一些顺应时代的创新和改变,这种改变满足了生产力发展的去求,促进了西方世界的发展。

三、从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看东西文化的融合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航海时代的开辟,闭关锁国的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并最终导致了近代末年那场民族的灾难。

为了能够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学习模仿西方的一切,包括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等等,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更圆一些。

实际上,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政治制度,文化水平,都是领先于时代,比如从隋唐时就开始在中国建立的科举制度,就是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蓝本。

这足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身并不是一无是处,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制度。任何先进的文化,想要保证一直先进下去,就需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中有营养的部分,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同时,这种吸收绝不是粗矿的生搬硬套,而是基于自己的文化基础,社会需求之上,批判性的吸收和借鉴,然后最终达成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的目的。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清末学者魏源,曾在自己的著作《海国图志序》之中记载: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现代的中国不用再“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文化本身的特性,要求它必须得不断革新才能进步,这种革新从何而来,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是吸收,也是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之中,又必须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才能不被融合,被吸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反过来,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吸收和接纳方式,也对我们今天的中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读史有感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西方现代的文官制度,实际上是借鉴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而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官制度。

这种制度在借鉴科举制度公平选拔的基础之上,更融入了新时代条件下,对于官员素质本身的要求,细化了官员选拔考试的内容,使得负责方针大政的“政务官”与负责具体实行的“事务官”区分,既有效的推动了人才的上下流动,也保证了现代国家的平稳有序运行。

现在是历史的延续,今天是过去的重演。通过解读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渊源,能让我们意识到自身传统文化的先进之处,也学习到西方对于外来优秀文化制度的态度,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中华民族才能一直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沿。

参考文献:

《马可·波罗行纪》

《海国图志》

《明史·科举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国家如何防范当官“任性”
历史纵贯线
从唐朝一直到清朝结束,一共有多少名状元,那个省份的状元最多
北宋前中期监察使职的设置,对当时政治制度与继承发展有何影响?
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哪个省出状元最多?各省状元数量排名
二轮微专题07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