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沫若为什么怀疑《兰亭序》是真的

【千千千里马原创-兰亭序-郭沫若】

我稍微纠正一下,郭沫若没有说《兰亭序》是唐代人伪造的,而是说《兰亭序》是智永的书法,唐代的虞世南等人,为了附和唐太宗的旨意,把智永的《兰亭序》说成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了。

郭沫若是说,唐代人伪造了事实,而不是书法。

事实上,郭沫若否定《兰亭序》书法,在逻辑上,也是没有依据的。第一,唐代怎么会突然出现《兰亭序》这种书法?智永怎么会突然创造出《兰亭序》这种书法?

我们的知道,任何一种字体是非常难以创造的,也不是可以任意创造的。

王羲之的书法有一个严格的继承关系,这一点,南朝时代的书法家羊欣,也是王献之的外甥,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

而郭沫若对《兰亭序》采取了彻底否认的态度。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怎样才能彻底否认《兰亭序》呢?

第一,有没有《兰亭序》这篇文章?郭沫若认为,根本就没有《兰亭序》这篇文章。

第二,王羲之时代有没有《兰亭序》这种说法呢?郭沫若认为,根本没有,晋代的天下是隶书的天下。

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但文章说假的,书法也是假的。

这就是郭沫若提出的“兰亭辩伪”。郭沫若的“兰亭辩伪”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后有长达20点论战。

参加第一轮论战的著名书法家是高二适。

高二适先生按照历史记载,提出首先,王羲之《兰亭序》这种书法是真的。

这是论战的根本问题。

为什么王羲之时代有没有《兰亭序》这种书法,突然被提出来,震惊中国学术呢?

因为,南京一个晋代墓志的发型,给郭沫若的学术敏感带来了灵感。

1962年,南京出土了两个墓志,《郭琨夫妇墓志》和《王兴之夫妇墓志》,这两个墓志都是隶书体制的书法。而且墓主人是王羲之同时代的人。其中王兴之据考证,是王羲之家族的侄子辈。于是郭沫若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王羲之时代会有隶书?

1962年南京燕子矶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局部。隶书方笔居多。学者认为具有楷书意味,实际上,为什么不能说有一些“魏碑”味道呢?

按历史上的说法,不是王羲之时代已经是楷书时代了吗?

后来,在1972年,新疆又发现了晋代隶书抄写的《三国志》残卷。这就更加坚定了郭沫若怀疑《兰亭序》书法不成立的信心。

当然,现在已经证明,虽然《兰亭序》不是书法真迹,但是,属于王羲之时代的书法是完全可信的。

考古发现的《李柏文书》,就是很接近《兰亭序》书法的墨迹。

李柏文书,西凉时期,公元324至340之间。正是王羲之生活的年代。、

同时,东魏时代的碑刻《敬史君碑》这个碑刻里面,有很多字也是王羲之行书的体系的写法,这就足以证明王羲之时代是会有《兰亭序》这种书法的。

至于《兰亭序》的文章,有一些争议,也很正常。

那么,郭沫若提出《兰亭序》书法造假的怀疑,是一个学术笑话?还是一次伟大的觉醒?

《敬史君碑》东魏540年写。书法有行书写法。

我个人认为,尽管在《兰亭序》问题上,郭沫若有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

但是,郭沫若也唤醒了我们对中国书法史的新认识。

在郭沫若之前,我们一般认为王羲之书法在王羲之时代已经是天下一体的情势,也就是说,从东晋开始,汉字的书写都是王羲之那样了。

但是,历史考古也发现,王羲之时代的王羲之书法,确实没有普及到全国。

中国的书法,在王羲之时代,处于隶书、楷书、魏碑并列的时代。

其中一部分隶书发展成为“魏碑”了,这就比较科学地认识了中国书法从隶书到楷书的真实发展过程,也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还有“魏碑”这种书法。

其实,汉字演化成王羲之书法体系,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因为书法最合理的要求,就是你要容易辨认,也要写起来快一些。王羲之做到了这两个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史上根本不存在“魏碑”吗?《爨宝子碑》算什么
漫谈324字的《兰亭集序》
书法家的骨气
《兰亭序》真伪的世纪论辩
笔法琐谈(二)误读
兰亭论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