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心理学的寻宝图——中国传统文化
《三字经》说起: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这是古时幼童启蒙《三字经》中的一段,从四时天地起引申至解释事物变化发展的五行,再到做人的五条基本准则“仁义礼智信”,传统“整体观”的思想可见一斑。

    整体观,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人自身也是一个整体;第三,人身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到自然界、社会发展中去探寻,个体与外界是交互影响的。

    这个观念,对我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以五为数,把人身体、心理与自然界一一对应,木-火-土-金-水与肝-心-脾-肺-肾、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神-魂-魄-意-志等一一对应,此五数又存在着生克制化的规律,这就为我们研究繁杂的社会关系与复杂的人类自身提供了一张寻宝图——以五行为本原的关系网,高度凝练,包罗万象,且相互影响。

    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不同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玄奥宏大,西方的哲学思想具体深刻、针对性强。现代两者相互借鉴,互补。不过现代心理学主要是西方学者所论述(东方本土的心理学研究比较少),其中西方文化色彩比较浓厚,不同学派各执一词,从一个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虽然近代有创新融合但不同学派的边界仍很明显。我们都知道,人的心理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那么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如何统筹安排,按什么样的层次顺序进行呢,中国传统哲学可能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仔细的研究这张网络就有助于我们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等问题的出现。再以《三字经》中的话举例: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翻译一下,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我本身、我的儿子、孙子、玄孙和曾孙,这就叫做九族,而这九代人应保持的长幼尊卑秩序、感情关系等就是人类的伦理。其中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被称为十义,这是人人都应恪守的准则,千万不能违背。

    这段话48个字概括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持良好的人伦关系,即“十义”。这对我们建立现代良好的人伦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贪图“本我”的享受,欲望极度膨胀的结果就是行为极端,与社会冲突,导致身心诸多问题。这不是导致身心疾病的唯一原因,但却是近年在上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处理?价值观中立?

    曾与几位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滤掉自己的价值观取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价值观中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影响,只有30%左右是专业技能,70%是他的心理能量,这里面包括他的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一位真正坦率、真诚、开放、宽容的咨询师能够深刻理解来访者与伦理道德相悖的思想及行为,并能从心底靠近他,温暖他,帮助他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他接受症状、接受自己,进而改变。改变,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强盗因为多次抢劫内心不安吃不下睡不着去做咨询,结果咨询师告诉他你这是与童年不愉快的体验有关,缺乏关注,不被疼爱,使得你慢慢变的冷漠,你被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转向掠夺财物,以填补心灵的空缺。他想想确实是这样,终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于是继续抢劫,比过去还厉害。

    一个冷笑话。

    这种咨询其实是对自我的安慰,很有阿Q的味道,作为应对方式的一种,虽然可以显著的减轻焦虑,但却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

    这就比如检验一种药物的效果不能只看靶症状的消除情况,更重要的是从整体来评估。它是否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其他部位有无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等。
心理治疗也是这样。

    古典精神分析产生于性压抑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最基本的欲望受到禁锢,无法得到满足,也没有途径排解,许多人就只能以神经症的方式表达出来。

    现代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社会对人性亦持开放态度,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状况改善,与精神分析产生的年代相比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在这个时候如果放任欲望膨胀,本我满足,只求共情,不加“干涉”的话,对来访者,咨询师,心理学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奢华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安逸,勤恳工作谨慎说话,经常去“有道之人”处去匡正自己,这样才可以称为好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多都不排斥人的本能欲望,“喜怒爱惧爱恶欲”被成为“七情”,而“七情”是“人之具”。是人都会具备的。但欲望的满足要“有节”、“适度”,经常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传统文化与本土心理学其实就是“本”与“道”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心理学产生的土壤,也是滋养它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原则,心理学的发展深化了传统文化,并有助于其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三字经,让传统文化在身边开花!
心理学的高手,都经历过哪四个阶段?(上)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三字经》注音 译文,让孩子了解历史朝代、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
每天听本书:《知道几句三字经》传统文化启蒙的正确打开方式
走进自然催眠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