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
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3)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为: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
    ……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头脑思想或者伟大的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门采多罗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个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 确实,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主要的明显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间接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都意味深长,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的思想禀赋。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情,对于一个肤浅、庸俗头脑的人来说,同样的事情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明显见之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平凡无奇为伟大和优美。同样,一个具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剧一幕,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实用主义者则把这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对于人来说,存在和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直接存在和发生在他的意识里面,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构成是首要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主体意识比呈现在意识中的物象、形态更为重要。一切美妙有趣的事物,经由一个愚人呆滞意识的反映,都会变得枯燥乏味。相比之下,塞万提斯却在一个简陋牢房里写作了他的《堂吉诃德》。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身。……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别人或者运气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只能领略平庸无奇、夹杂着动物性的快乐的范围。他只能享受感观的乐趣、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费和闲适的家庭生活。甚至教育——如果教育真的有某些用处的话——就大体而言,也无法在拓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大的帮助。因为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一点缺乏充足的认识;但是,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却首先取决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幸福在多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其实,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甚至如果我们内在丰富的话,我们就不会对运气有太多的要求。相比之下,一个头脑呆滞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头脑呆滞,一个笨蛋至死仍是一个笨蛋,哪怕他身处天堂,被天堂美女所簇拥着。因此歌德说:
大众,不分贵贱, 
都总是承认: 
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 
只有自身的个性。
    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远远比客体来得重要,任何一切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例子包括: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无动于衷,天才和圣人所过的生活等。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人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地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对我们的生活幸福而言,我们的自身个性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因为我们的个性持久不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发挥着作用;另外,自身个性不会被剥夺,我们自身的价值,可以说是绝对的。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得到适合个性的发展。
    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和发挥个人自身才能比全力投入获得财富更为明智。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一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我们应该忽略获得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不过真正称为财富的,亦即过分的丰裕盈余,对我们的幸福却帮助不大。所以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精神方面的熏陶和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而只有这些才可以使他们具备能力进行精神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对于人的幸福,人的自身确实较之于人所拥有的财富更为重要,但是,常人追求财富比追求精神情趣要来劲千百倍。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不眠不休、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已有的财富。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因此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物毫无感知。人生最高的乐趣——精神方面的乐趣——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既然如此,他们就只能忙里偷闲地寻求那些短暂的、感官的乐趣——它们费时很少,却耗钱很多。他们徒劳地以这类娱乐来取代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正因为在大多数情形下人的自身内在相当贫乏,所以,那些再也用不着与生活的匮乏作斗争的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从根本上还是感觉到闷闷不乐。情形就跟那些还在生活的困苦中搏斗的人一般无异。他们内在空虚、感觉意识呆滞、思想贫乏,这些就驱使他们投入到社交人群中。……他们聚在一块追逐消遣、娱乐。众多刚刚踏入生活的纨绔子弟穷奢极欲,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短时间内就把大部分家财挥霍殆尽。这种做派,其根源确实不是别的,正是无聊——它源自上述的精神贫乏和空虚。
 
    《论成功与幸福》也就是这一章的读书笔记。财富并不能提升幸福感,外在的物质拥有或外界的评价也不能令人拥有真正的幸福,一个人能否拥有幸福,能否从普通的日常生活当中感受到快乐,或是从艺术作品当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取决于人的内在而非外在;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对自身产生影响,但自身这个主体部分才是决定性因素。
    然而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依旧孜孜不倦地求诸于外——
    把幸福寄托于外在的客观物质条件,期待外在发生变化,让自己的处境得以改善;认为只要我有了好工作或是好学历,我的什么条件再优越一些,我什么方面不比别人差,我就不会自卑不会沮丧不会挫败不会……结果是给自己找了一万个自卑的理由、一万个“没办法”的借口、一万个推脱责任的挡箭牌,不去掌控自己的命运,自然是只能怪到命运的头上。
    把幸福寄托于他人,期待有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一样;认为只要有人帮我、有人爱我、有人理解我、有人照顾我,只要我寻找到一个依靠,我就脱离苦海,不再痛苦不再恐惧不再孤独不再……结果是不断地向外寻求,依附于客观条件和他人,离自己越来越远,也就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不可能
哲学家:人出生就决定了这辈子,后天努力与幸福无关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就读这本
叔本华:个性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幸福
叔本华| 人生两大苦: 物质匮乏,精神空虚
叔本华 :人生的两种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