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盛和夫说:你要永远记住,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跟别人讲道理

稻盛和夫说:“你要永远记住,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的跟别人讲道理,即使你是对的,也没有必要证明别人就是错的,古人有云,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文章底部也有本文配音,想听可以往下拉)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有这么一个问题:社交中,人最容易犯的愚蠢行为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认知不同,还据理力争。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的经历、背景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自然会不同,所以有些事,你再怎么解释,再怎么争辩,别人也无法理解,最终也只是浪费唇舌,甚至自找没趣。

或许单纯这么讲,也还是有一些人无法理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讲道理解释就是为了别人好,为了别人理解呀!我给你分享两个故事,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位置不同,要少言为贵?

在古时候,孔子的一位学生正在门外扫地,突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好奇地问道:“你是谁呀?”学生自信地回答:“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高兴地说:“太好了!我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学生开心地答道:“当然可以!请问什么问题?”

客人问道:“一年到底有几季呢?”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心想为什么还要问呢?他回答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学生不服气地说:“哎呀,您搞错了,一年有四个季节!”客人坚持道:“三个季节!”最终,两人争执不下,决定通过打赌解决:如果是四个季节,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个季节,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正巧,孔子从屋里走了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向孔子请教:“老师,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孔子瞥了一眼客人,答道:“一年有三个季节。”学生吓呆了,但他不敢立刻反驳。客人立刻得意地说:“磕头,磕头!”学生无奈地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离开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向孔子提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您为什么说只有三个季节呢?”孔子解释道:“你没注意到那位先生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在春天孵化,秋天就会死去,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冬天。你说三个季节,他会满意;你说四个季节,我们会争论到天黑也说不通。你吃点小亏,磕三个头而已,无所谓。”

智者不争辩,愚者抢破头,往后你遇到一个认知三观不同的人,心里当他是三季人就好,没必要去争辩。

我还看过另外一则有趣的故事:前,有一位秀才和一个老农,起了争论,差点扭打起来,后来到衙门让县太爷断个公正。为了什么事呢?原来,他们争论的是,三七到底多少?

农民说,三七二十八。

秀才说,三七二十一。

结果谁也说不过谁,谁也不能服谁。为此,请县太爷为他们评理,县太爷听了,结果,却下令:老农回家,秀才领二十大板。秀才很愤怒,大为不解。县太爷回道:你堂堂一秀才,却和一白丁计较,该打!故事很搞笑,寓意却很深刻

所谓“宁与同好论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对于认知不同的人,死磕就是愚蠢,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还徒劳无功,甚至惹祸上身。

两个简单的故事,却道出了极其深刻的道理,不去争辩是智者,喋喋不休是愚者,愿往后余生,我们都做一个智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和傻逼争长短,宁与同好争高下
“一年只有三季”,发人深省!
三季人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
孔子有时也说谎
哲理故事:三季人,让人多活几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