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人这首词化用多处典故和诗句,了无痕迹,水平之高不输辛弃疾!

“金陵”,据《金陵图经》介绍:昔日楚威王见到这里有王气升腾,大为震惊,于是就在这里埋了了很多金子以镇王气。故此有了“金陵”一称呼。金陵风雨,寒衰烟草,江山满目兴亡。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金陵浸染历史尘烟,看尽繁华寂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对它而言都不过是一瞬间。

在金陵,多少黄粱美梦终成空,多少英雄豪杰化黄土,多少如花美眷化作飞烟消失在历史的夜空。当我们回望历史,早已不见金陵往昔的繁华。烟雨几度,往事不堪回首!关于金陵,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空怅惘,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这些化为文字的“金陵”王气也成了中国人最美丽最哀伤的回忆。

古往今来,书写“金陵”的诗词非常多,而且佳作无数,例如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桂枝香》,女词人李清照的《临江仙》,大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等等。所有这些与金陵有关诗篇词作,多数都是”登临怀古“的作品。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满江红》也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它的作者是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剌“。该词虽出自元人之手,但在化用典故和前人诗句上,可谓是天衣无缝了无痕迹,就像是从自己的肺腑中流出。这样高超的作词技巧,水平之高丝毫不输辛弃疾。

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剌(元代)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字天赐,号直斋,是个回族人,有“燕门才子”之称。这首词是作者于1332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时所作。与其他有关“怀古”类词作相比,这首词侧重抒情,情调低沉凄凉。词作的一开篇“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大有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气势。作为六朝古都,金陵见证了很多的繁华与衰落,当然也见证了很多春去秋来季节更替。六朝的繁华往事就像像即将结束的春天一样,一去不回,再无消息。

这“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面对物是人非的金陵城,人们唯有空自怅惘。连金陵这样的六朝形胜之地,也会黯然失色,不同以往了。一个“空”字就把作者面对今昔对比时怅然若失的心理状态揭示了出来。物是人非,一切成空。再过几十年,我们也会成为过往云烟烟,而金陵城却依旧。想到这些,谁能不心生感慨啊?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王朝是能经受住岁月无情摧残而屹立不倒的。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王谢堂前的燕子,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物是人非,昔日的荣宠繁华喧嚣已经衰歇,唯有金陵城下的春潮,依然年年月月拍打空城,发出寂寞单调的声响。一个“急”字即写出此时周围的寂静,也刻画出了城下潮水正涌动不止不甘寂寞,更隐喻作者此时也是心潮澎湃,颇不平静。

这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在这一词句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繁华和衰落的对比,即写出了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句里的意思,一片惆怅寂寥之情。此时,作者内心,一种情绪正在慢慢积蓄酝酿中。

因此,在词的下片开头作者连用了几个短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语气急促有力,情绪倾泻而出,意思简单明了:往事不堪回首,心中愁绪如织,曾经繁华的进陵城,现在也只剩下一片陈迹。真是让人神伤啊!在全词中,这几句是承上启下作用的过片。在这里,作者的情绪起伏达到高潮。紧接着,在“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一句中,作者用荒烟,衰草,乱鸦,斜日在读者眼中描绘出了一幅晚秋寂寥图,触目所见,一排荒凉萧索的景象。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当年《玉树后庭花》唱得多么欢快,可如今这欢快的歌声早已经消失了,那个时代也过去了,到处都是一片深秋萧索的景象;当然陈后主藏身的胭脂井也已成为断井残垣,唯有井旁边高树上的寒蝉还在哀鸣。这里,“秋露冷”与“寒蛩泣”对举,突出了末世的悲凉。六朝文物都成云烟,唯有枯草一片,历史就是如此无情。

最后,在“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一句中,作者选取历史上金陵城一盛一衰的两个典型,抒发了强烈的沧桑之感,并照应开篇“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俱往矣,历史不会倒转,所有的人事都会成为过往,什么都会发生改变。唯一不变的就只有青青的蒋山和碧波粼粼的秦淮河了。青山不变,绿水长流,作者对此,只有深沉的叹息和怅惘了。

纵观整首词,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写作上都很有特色。首先是结构上前后呼应,通过各种人和事贯穿连缀,其中再用永恒不变的山水风物来连接,全片就浑然一起,匀称有度。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写作上,作者虽然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前人诗句,但是却与全词的抒情氛围协调一致,了无痕迹。像这样的善用典故和诗句,水平之高不输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文化典故!
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文化典故(日积月累)
考考你!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呢?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丨爱学习
整理的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