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浩然最有气势的投献诗,第二联为千古名句,后世无人能及!

在中国古代社会,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走上仕进报国之路。但是仅靠“科举考试”是不够的,还需要“走后门”,即“干谒”。什么是“干谒”呢?就是文人士指在考试前拿着自己得意的诗作,像当时的名人,主考官或者达官显贵投献,以求得到推荐和擢引。

在唐代,干谒之风尤盛。无论是才气纵横,天赋极高的李白,还是人称“诗佛”,淡泊名利的王维,在年轻之时都曾有过“干谒”之作。毕竟,在唐朝那个人人都充满梦想的时代,文人仕子哪个不想一鸣惊人名扬天下,而后走上仕途,最后功成名就地过完一生?

就连孟浩然,唐代诗人中唯一 一个终身未仕的文人,在年轻时也有过为跻身仕途建功立业的梦想而“走后门”的时候。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投献之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至于他所投献的人,有人说是张九龄,有人说是张说。无论对象是谁,这首诗无非就是想借诗文来恳请对方援引。

然而,投献干谒之作不同于文人吟咏情性乐山好水的纯粹抒情作品。在干谒类作品中,如何既能表明自己希望对方援引之意,又能维护好个人自尊心,是很费心思的。无疑,孟浩然的这首诗,很好地做到了这两个方面,而且还写地极有气势,后世无人能及。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写洞庭之景。这时的诗人对仕进充满了期望。他认为自己一定能有机会实现抱负,他的内心是兴奋激动的。在昂扬情绪的驱动下,诗人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湖”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雄浑,后世无人能续写。透过这个宏大辽阔的景致,不难看出诗人欲在太平盛世一展宏图的那颗跃跃欲试的心。

后四句抒情言志。然而,却处处紧扣洞庭湖的景色来写。对着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却苦于无舟可渡;看着别人悠闲钓大鱼,自己却没有钓竿;在这千载难逢的时代大潮里,我又如何能端居自处呢?这些意象的使用,不过是在说自己希望得到引荐罢了。“欲济” “舟楫” “垂钓” “羡鱼”,处处不离洞庭,又处处在于谒投献。

整首诗写景恢宏大气,很好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渴望一展宏图实现抱负的迫切心理。当时的诗人是是意气风发的,豪情万丈的;此外,诗人借物言志,比兴巧妙,心思婉曲。字字含情,却始终不直露心迹。我们仿佛能从中得见沽人既要表露心曲又要维护个人自尊的矛盾心境。

投献的结果如何呢?很可惜,孟浩然文采超高,随机应变能力却十分不足。在宰相张说的府上,他无意中见到了玄宗皇帝。玄宗于是让他赋诗一首,结果这位耿直诗人竟然吟道“不才明主弃”之句。唐玄宗一听非常不悦,说:“你不求仕,为何奈我?我啥时候弃你呢?”自此,孟浩然的仕进之路就彻底断绝了。哎,这就是命啊!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潘俊杰丨孟浩然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很经典的一首诗,却引起清代学者质疑:前后相差太多了吧
孟浩然的一首自荐诗,含蓄委婉,不落俗套,堪称干谒诗中的一绝
第十一讲 孟浩然诗(二)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