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

第一章 译注

作者:孔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及注释  译注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第二章 译注

作者:孔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及注释 译注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第三章 译注

作者:孔伋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译文及注释 译注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讲堂2
《中庸》导读(十)
《中庸》学习整理笔记之一
《中庸》全文、注释、译文
中庸全文及翻译
《中庸》10句:自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