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新”培训感悟总结

2022年秋期,四川省新高一年级将正式进入“三新”阶段,因此在暑假期间,省市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相关培训。2022年7月20日至22日,四川省教育厅开展了“2022年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培训工作”。地理学科邀请了人教社地理室周盈科老师、江西省教研员陈伟老师、北师大王民教授、四川省教研员张白峡老师、成都七中吴迪老师、天府七中林燕和韩加强老师等优秀地理教育专家和学者做分享。

“三新”培训之我思

7月20日上午,人教社周盈科老师做了题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简介、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简介》的讲座。周盈科老师介绍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因和主要内容,并介绍了《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特色。课标修订有着深厚的国内外背景和时代发展背景,如21世纪时代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聚焦于核心素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结构的改变、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

学习讲座之后,个人思考如下: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协同发力。地理学科教学从教学内容出发,逐步提炼学科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素养培养是有步骤、有方法、有依据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在意识上应当有所改变和革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教学上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德育上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计教育过程和实施路径。

2.学科教学突出时代性、育人性、专业性、延展性、层次性和目标性。地理课程标准的改变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修正和完善,体现了时代性要求。教学活动也应立足时代特色,把握中国国情,培养时代新人。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就是育人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交叉关联,体现了国家育人要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教育主体,落实素养培养。地理学科具备独特的育人功能,学科的专业特征为学科素养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交叉融合,延展性强,也可借助其他学科的特征实现育人功能。核心素养的水平层级的划分,标志着学生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发展目标,素养的培养必然是不断进阶的过程。教师应主动分析学生成长阶段,结合学生发展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学情,明确每一阶段的施教行为。

3.立足核心素养,拓展多元素养。学生发展素养绝非仅有核心素养,以地理学科为例,四大核心素养是地理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但是空间素养、国际理解等素养也是地理学科需要培养的素养。地理学科多元素养可参见《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4.高瞻远瞩,为国育才。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学生培养的方式、路径和目标等。不管是学科教学还是学校教育,都是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下进行的系列教学行为,都是有据可循的。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关注国家教育方面的政策引领,从教育教学原理和规律出发,科学施教、适时施教、系统施教、顶层施教,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细化核心素养,落实教学和评价方式。核心素养更多时候只是学科教师所了解的几个名词,至于名词的含义,名词的形成和提炼,名词的内涵,名词的学科表现,名词的实现路径等,都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在《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中,编写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划分和解释,如“人地协调观”划分为“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地相互关系”三个方面。教师可从素养的细化入手,分析每个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设计、组织和实施。

6.区分水平层次,利用情境和深广度两个维度调控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四个水平层级,学业性水平考试需达到第二层级,等级性考试需要达到第四层级,一、三层级是过渡层级。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层级表述中,可以提炼出层级的分类主要立足于情境复杂程度和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可以参照不同水平层级的表述,创设不同难度情境,选择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确立不同难度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7.立足学科本质、时代发展、素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学科发展的历史为其提供了大量经典的学科结论和学科案例,教学中可选择经典性素材,适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沿袭经典教学路径,渗透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教学。学科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科教学可与时俱进,选择时代性素材,鼓励生成,合作探究,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学科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学科教学内容和素材选择的多样化,跨学科、跨区域、跨空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8.从近期看,合理把握教学难度。地理学科必修一的素养层级要求为水平2,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当在学科内容的宽度上多做工作,拓展学科内容,增加教学方法,适当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做到教学的“宽而浅”。在后期逐渐提升难度,缩小切口,深度挖掘,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向“小而深”方向迈进。适时施教,合理施教,有效保护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科选科比重。

9.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当拓展课外素材。此次新课标的推行,也促进了教材的革新。人教版教材紧跟课标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科专家选择了大量经典的教学案例,创设了典型的学科情境。教学中,教师可参照教材案例,深度挖掘教材资源特色、适用情境、思想内涵等要素,设计教学内容,探究教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拓展课外资源,教材案例或情境在特定教学探究中不一定适用,教师主动挖掘适合于素养培养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新”培训之将行

7月20日下午,江西省教研员陈伟老师老师做了题为《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建议与策略》的讲座。

陈伟老师结合江西省的深度教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的实施路径。个人学习收获如下:

1.明确改革背景,掌握核心理念。

地理教育教学从教书到育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育人目标终于从“剃头”变为“理发”,再升级为“美发”,对学生的培养也从注重“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大核心素养”。学生素养培养已成必然,素养培养的研究也应提上教师教学日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认知决定思维”,目前高中地理教育面临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知层级亟待提升。为什么我们对高中地理教育充满了无力感,因为我们不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但是《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了高考的内容、维度和深度。我们需要明确目前的学科发展和教育理念,遵照教育文件政策,建立有依据地教学和备考的认知,准备好枪支弹药再上战场。

目前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构主义”,个人反思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读该理论,并运用于常规教学中。通过第一性教育原理,扭转过去的教育观念,构建新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意识和教学常态。

教育考试中心的史辰曦老师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文高度凝练了目前高中地理考试主要内容,其表述被部分研究者成为“泄题程度”。作为高中地理一线教育工作者,这不就是无敌的宝典之一吗?

同时,陈伟老师还介绍了他的教法学法研究成果,如“一题三做”、“费曼学习法”、“康奈尔笔记法”。这些学习法我在之前有所了解,但未具体落实到实践上,确当反思。“一题三做”是指学生在讲解前,解题思路和方法可视化呈现后、标准化答案讲解前分别做一次题,对比不同阶段的解题,找到自己薄弱环节,针对性提升解题能力。“学习金字塔”理论是“费曼学习法”和“康奈尔笔记法”的理论基础之一。“费曼学习法”是指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在学科教学中,我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阐释对某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但尚未体系化开展,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可为且有为之处。“康奈尔笔记法”则将“输入”“简化”“输出”三个环节在笔记中可视化体现。借力于学习方法、笔记方法和解题方法,促进教学行为从虚假学习向浅层学习再向深度学习转变。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落实课标基本要求。

陈伟老师利用教材中“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这一案例,深入分析“案例研究的实施路径”,体现了案例的经典性、思维性、层次性和可挖掘性。教材内容是多位学科专家大浪淘沙、千挑万选之后,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核,不断完善,最终定稿的成果。是最为丰富、最为常用、最为经典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深度开发使用。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忽略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

3.重视问题式教学,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第一条就是重视问题式教学,经过诸多学科专家的不懈努力,基本提炼出了问题式教学的大体操作范式。经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展示成果评价反馈”四个步骤,形成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模式框架,并在反馈中再次发现学习需求,循环探究,形成闭环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基于该研究模式,践行操作,不断丰富和完善问题式教学模式,为模式的进一步丰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4.学习进阶单元教学,分层处理教学活动。

站在全面、系统的教学层面考虑,教学不能只关注当前的内容,还要具备大局观、联系观。不同章节、不同学段的知识点之间都具备关联性,在教学设计上也能从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入手,通盘设计、科学规划,形成系统性的育人过程。陈伟老师列举了《沃土乐土何处觅——土壤的特征、形成与保护》和《我眼中的城镇化——以通州为例》两个课例,展示较为优质的单元教学操作步骤。

5.利用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

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强地理实践”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两条“教学建议”。课标中提供了“认识地表径流”的模拟实验案例,在“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中也有明确要求。地理的实践性决定了地理学科不能只是在课本上、在教室里、在校园内的学科,而应该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有关水循环的内容”的平板电脑交互式学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提供了经典案例。地理教师常用信息技术手段较多,如“谷歌地球”“FLASH”等,教师要不断积累信息手段、积累资源,提升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通过对两条“教学建议”的实施,更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此外,补充一些学习感悟:

1.深度解读“教学建议”。陈伟提供的深度教学建议中“重视问题式教学”、“加强地理实践”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都是取自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一栏,可见课标理念、课标内容乃至具体建议对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指导意义。中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就是这些建议的广大践行者和拥护者。

2.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建构主义理论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思想之一,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值得深度分析。每一项教育理论都蕴藏着教育原理和教育规律,都是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验证形成的具备一定科学性的思想或思维模式。教育教学中必是常读常新。

3.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学法的改善。之前申请的一个课题“基于优质课例研究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想认真去做一下课例研究和课例分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目前来看,可能会延后在做了。课例是教育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师理念体现,也是教学中最直观、最丰富的研究成果。搜集优质课例,分析课例特征,解读特征生成,模仿、创设优质课例,反思课例优劣等系列研究过程能够促进教师对课堂和学科教学的高度把控。陈伟老师推荐的听课网、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都是特别优质的课例集中地。

4.命题素材来源广泛。讲座中出现的教材案例、学科经典轶事、课例部分环节,都隐藏着大量的命题素材,且素材质量较高,但需要深入挖掘和解读。如陈伟老师列举的“上海浦东机场选址建议”案例,其中就蕴藏了经典的学科命题素材......

“三新”培训之可研

7月21日上午,北师大王民教授做了题为《普通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王民老师详细讲解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变化和教学中的应用。

7月21日下午,四川省教研员张白峡老师和成都七中吴迪老师分别做了题为《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和《立足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以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为例》的讲座。张白峡老师介绍了课标的背景、内容、教学主张。吴迪老师用一堂精彩的研究课,展示了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7月22日上午,天府七中林燕和韩加强老师分别做了题为《把我新变化,迎接新未来——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校本实践探索》和《“三新”背景下地理研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的讲座。林燕老师展示了他们学校地理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韩加强老师对研学实践做了科学、系统的介绍和应用探究。

学习感悟如下:

1.重视核心概念解读,探究内涵与外延。专业领域研究和学科教学中有诸多专业概念,部分概念在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和研究中,核心概念是进行后续要素分析、融合领域、实践应用的前提。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包含什么、干什么、有什么作用都需要一线教师完善其体系,提升自身认知。

2.素养培养是综合性的,认知过程不代表素养水平。在王民老师讲解的案例中,对区域位置范围、区域特征、特征形成、变化、因地制宜发展和预测是认识区域的过程,并不代表区域认知素养的水平层级。因此素养培养是有过程的,同时也是有深度层次变化的。

3.整合部分课程内容,依据整体特征组织教学。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每一部分课程内容都具备部分相同特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差异明显。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章节的内容要求,促进个别章节的教学。

4.内容扣素养、教学分水平、讲授设情境。王民老师在讲授中提出了课标在教学应用中的三大建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要紧扣素养要求,对应内容要求和条件要求,突出学科本质和新发展,落实落细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培养的水平层级差异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不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不同素养水平。注意素材积累,主动开发、创设和应用景观、分布、实验、活动、探究及试题等情境,注重试题的真实性、典型性、地理性、本质性,落实课标,方便教学、高效备考。

5.深入解读背景文件,落实政策于课堂细节。各位专家都分享了“三新”阶段的政策背景,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注和指导。但政策引领如何在课堂中呈现,还需要细化、分解和渗透。吴迪老师的研究课就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细节落实。每个教学环节体现的是什么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素养哪一层级,都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和实施,这样学生的素养进阶过程更为通畅和深入。

6.迎难而上,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做分享的几位老师,在前期都做了大量的“三新”内容的研究和实践,对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目前全省的改革都处于初期阶段,可研究内容和维度广泛,我们在这些领域中也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7.课题引领下开展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吴迪老师、林燕老师和韩加强老师,他们的课堂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地理学理论知识和背景。他们展示的实践操作都成体系地解释了他们的新理念,展示了他们应对新时代来临时迎难而上的信心、勇气和果敢。上次星姐提到教育教学中专业化程度不够说了一段话,意思大体是“我们觉得事情太难,遇到了瓶颈,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提升它的专业性。教育教学专业化研究是未来的唯一出路。”做课题就是将原本的稀疏平常提升到专业化水准,用专业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丰富成果形式,搭建交流平台。韩加强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他们采取的成果形式主要包括:论文、报告、模型、展板、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方案设计。交流方式有班级交流、刊物交流、展览会、演讲会、答辩会、研讨会、节目表演展板、墙报等。在逐步开放性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成果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尝试接近张白峡老师提出的教学主张:重视教学观念、资源、思想的开放性;独立思考和相互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立足学情开展实践活动;利用直观、经验情境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最后感谢相关机构和部门提供的此次培训机会,对我们而言,主动适应、积极改变、深度研究、专业化进阶,必定未来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反思:从“分”到“合”——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统整”教学实践
大咖说丨崔允漷:新教学“新”在哪里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力
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
地理新教材培训
鄞州“溆浦送培”纪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