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教版新教材教学设计||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分析

1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湘教版2019)第五章第一节,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的学习,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以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会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各种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完规律后,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探讨自然环境整体性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用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材采用“组成—表现—应用”的呈现顺序,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阶到高阶的认知规律。各个案例的应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易于学生掌握知识。

4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5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6

教学方法

观察归纳 自主探究 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导 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岩石圈的地表形态及其变化,大气圈的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水圈的洋流及海-气相互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各种循环的存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了,要掌握这些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既然各大圈层都有规律可循,那么作为整体的自然环境又有何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板 书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承 转

学习目标展示,主要内容呈现。我们先来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板 书

自然环境的组成

学习活动一

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观看视频《塞罕坝的春夏秋冬》,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有哪些美丽的称号?

2.这些美丽的称号涉及哪些地理圈层?

3.塞罕坝自然环境由哪些地理要素构成?

(设计意图:通过塞罕坝的春夏秋冬视频的展示,感受美丽的自然环境,从塞罕坝的美丽称号,学习自然环境涉及的地理圈层及环境要素,学生更有体验感。)

师生共同总结

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这些圈层的物质成分,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板 书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学习活动二

  观看视频,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观看视频,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角度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特征。

 

2.观看视频,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角度说明热带沙漠的环境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视频所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各自的环境特征,充分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论一: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2019年8月,巴西亚马孙雨林大火持续燃烧了二十多天,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如果亚马孙雨林消失,当地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全球环境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4.如果我们改造了撒哈拉,全球环境又会受到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视频所见,从环境要素角度对比分析巴西雨林环境变化与撒哈拉沙漠环境变化可能会对世界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性,即“牵一发而支全身”的表现。)

结论二:自然环境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5.观看视频,归纳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视频来源于
联合国粮农组织

6.史料记载,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53%,河流大多比较清澈。观看视频,对比分 析黄土高原现在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成因?

 

(设计意图:从土壤的功能和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视频案例中,学习自然环境系统新功能的产生及系统对干扰的整体性响应,认识人类活动应在整体性规律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对环境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结论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7.观察“湿润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描述各阶段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湖泊向陆地演变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湖泊演变过程图的分析解释,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统一性,各要素组合会阶段性地保持统一协调,从而体现出整体性的原理。)

结论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整体性的演替

教师引导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我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以维持我们生产生活。而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也越来越强,一些我们不曾预想到的后果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而这些后果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整体性规律。

  因此,认识并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遵循规律办事,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板 书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认识提升

运用整体性原理指导人类活动

1.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指导人类利用自然,恢复生态。观看视频,归纳塞罕坝生态恢复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2.观看视频,归纳黄土高原环境的变化及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身边的,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塞罕坝林场建设和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案例,运用前面学习到的要素分析法分析两地环境的改善措施及影响,充分体会在整体性原理指导下修复生态系统的正向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

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当堂练习

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1 - 2题。

1 .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

    ①大气 ②土壤 ③生物 ④民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长白山的山地苔原带是北极苔原的“残留片段”,位于海拔2 0 0 0~2 5 0 0 m之间,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4.草本植物入侵后导致当地(  )

    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

    C.土壤水分降低

    D.土壤肥力降低

5.从苔原物种相似性来看,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和长白山有较大的相似性(  )

    A.冈底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泰山

    D.横断山

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C

板书设计

课件展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考点丨考点2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考专题】学考条目识记之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质教育课件PPT
【高三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精讲,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
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