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一:
【解释】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即喝酒、好色、贪财、斗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出自】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一觉睡了十八年,看到了酒色财气,体会了人情是非,经历了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示例】李生起而观之,乃是一首词,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酒色之徒 扩展资料 酒色财气的成语典故 北宋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佛印和尚,佛印和尚外出,住持和尚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特意端上了美酒素肴款待。东坡独自斟酌,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佛印和尚墙上新题诗一首。 其诗云:“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东坡见诗写得很多道理,只是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想躲也躲不开,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 于是,就在原来题诗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题毕,把笔一扔,乘着醉意,就离开了禅房。 第二天,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也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到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感到很有兴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其诗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诗人的慧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把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 宋神宗非常赞赏,也和诗一首,其诗云:“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各抒己见,先后和诗,别有一番情趣,自此被传为千古佳话。
回答二:
解释: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苏轼有《和佛印禅师诗》一首。其诗云:“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气之好处:一自混元开辟,阴阳二字成功。含为元气散为风,万物得之萌动。但看生身六尺,喉间三寸流通。财和酒色尽包笼,无气谁人享用? 气之坏处:霸王自刎在乌江,有智周瑜命不长。多少阵前雄猛将,皆因争气一身亡。
回答三:
我们试图从《酒色财气歌》中的几则入手,联系“酒、色、财、”三者来探究“气”的意思。
酒是断肠的毒药,色是惹祸的根苗。
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杀人的钢刀。
————指精神状态,情绪,此专指躁动、暴躁的情绪,即盛气。与嗜酒、嗜色,贪财一起是祸的根源。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静人稀。
无财不成世界,无气反被人欺。
————气派;气概;气节;骨气。酒色财都是人生活,传承,交往的必备品,少不得。而骨气,气概是人立世的根本,也少不得,若否则被人欺压。
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
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绕人祸自消。
————这里又用酒、色、财、气几个标准:饮酒不醉,近色不乱,无义之财,忍气绕人来界定君子,英雄。劝诫人们要取之有义,用之有度。气:愤怒;气恼;生气,当人气愤时忍让,饶人,也是君子的气度。
总结: 但凭“酒色财气”四个字,是无法确定“气”的意义。
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歌”颇感新鲜。宋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
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
国有朝气方生机。
随后宋神宗皇帝即又吟道: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国家盛,
气凝大宋如朝阳。
这里两处的“气”与上面的又不同,楼主自己去理解 。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