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对日本称呼演变

东汉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这是“倭”字第一次用于指代日本并出现在中国正史上。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贡,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故求汉皇赐封 ,而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倭举国大喜,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日本文献中,起初也沿用此名称以自称,如圣德太子撰《法华经义疏》,署名即为“大倭国上宫太子”。

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魏晋


在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用了约两千字的篇幅介绍了三国时代倭国的情况。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

魏明帝时曾调封邪马台国王卑弥呼“亲魏委王,假金印紫绶”。该国女王卑弥呼在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晋王朝朝贡。

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邪马台Yamato(日语大和)的音译。

南北朝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隋朝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

唐朝

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宋元明清

官方对日本称呼:日本

民间有日本称呼有:倭国,大和,扶桑,东瀛,日本。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东洋”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清朝

“东洋”可能源自日本。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


所以我国对日本称呼有:倭国,倭奴国,邪马台,大和,日本,扶桑,东瀛,东洋。


扶桑原指神木,《淮南子·天文扶桑训》记载:“日出于肠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 是谓晨明。”扶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籍《山海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在这里,扶桑主要是作为一种植物代指而出现。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记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此书中,扶桑是一个地理位置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国名的起源是什么?
(2)解读日本人的基因和起源
[转载]小葛兰国即是小仡佬国
扶桑、扶桑国,倭人、倭奴国,只要一提起所有人就会想到一个国家
隋炀帝赏给日本一块木头,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天皇也不能动它
讨日檄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