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段玉器史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工艺与当时的青铜工艺、髹漆工艺和印染织绣工艺等一样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玉质材料选择的精美与多样性方面还是在雕琢工艺的进步、造型与纹饰的艺术性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玉环 战国早期

绞丝纹玉环 战国

玉璧 战国早期

石瑗 战国早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臻娴熟,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质珍品。

绞丝纹玉环 春秋

绞丝纹玉环 战国

凤钮双联璧 战国早期

出戟玉璧 东周

蒲纹玉璧 战国

“谷纹”,这一时期的谷纹分为两种,一种是阴线雕,还有一种是乳突状,春秋时期的谷纹大多排列疏散,布局也很不整齐;

谷纹玉璧 战国

外径14厘米,内径4.8厘米,厚0.3厘米 1979年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白质,偏白,器扁圆,两面满饰谷纹,内外缘分别饰一道阴刻廓线,制作规整,表面抛光细致,有较强的玻璃光泽。

蟠虺纹玉璜 春秋

长9.0厘米,宽2.13厘米,厚0.32厘米 1986年严山吴国玉器窖藏出土,春秋时期佩饰,现藏于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玉色淡青,呈扁平圆弧形,两端琢成对称的变体夔龙向中间延伸。璜背中部钻一小孔,两面纹饰相同,以阴刻一面坡线框边,内区浅浮雕蟠虺纹。

玉珩 战国早期

玉珩 战国

长11.8厘米,宽3.1厘米,厚0.4厘米 小真山出土 苏州博物馆藏 青玉,两面均饰以谷纹。顶部中央钻一小孔。

玉觿 战国

玉片饰 春秋

蟠虺纹长方形玉佩

春秋 长10.3厘米,宽2.2厘米,厚0.55厘米。1986年严山吴国玉器窖藏出土,吴国贵族佩饰,现藏于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玉色微绿,半透明。扁平长方体,中部微隆,上、下两端齐平,两侧似琮分节,体中心对钻圆形内孔。两面均饰浅浮雕蟠虺纹,填以阴刻丝束纹,细网格纹。整器形制规整,纹饰布局匀称,线条自然、流畅,琢制精细。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

束绢形玉饰 春秋

龙凤佩 战国早期

高12.7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南殉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青白玉,龙身高度弯曲如“U”形,首尾向上内卷并靠近。长角呈截头状,椭圆形目。龙身饰不减地浅浮雕,卷云纹和蝌蚪纹各有十余个,余为谷纹。龙身附饰和凸饰复杂,共有四只凤鸟与简化凤首,龙尾也为简化凤首形,以尾背上的倒立凤鸟最为具象。玉佩饰的形制和种类繁多。早在东周时期,吴、越、楚三地玉器相互交流的现象早已存在,佩玉形制、纹饰、雕工各具特点,对识别玉器国别族属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例子。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

龙形玉佩 战国

龙形玉佩 战国中期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长18厘米,宽6.7厘米,厚0.5厘米 荆州院墙湾出土,荆州博物馆藏。玉青黄色。龙拱背呈风字形,上颌较长,口微张。回首,椭圆形目。长尾作简化凤鸟形,龙身边缘还有三个弯钩形凸饰,也属于简化凤鸟。龙身饰不减地浅浮雕,以谷纹为主,卷云纹和蝌蚪纹也较多。

谷纹玉璧 战国

云雷纹玉璧 战国

玉管 战国

如果说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应该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 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臻娴,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器珍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丨发现玉器之美:吴越楚时期的玉璧、玉珩、玉佩
荆州市博物馆藏玉珩 龙形玉佩
如何通过工痕对古玉断代
从《大汉楚王》审读西汉楚地玉器(上)
战国早期玉器①山东曲阜鲁国古城遗址玉器
春秋战国玉器(6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