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欧雄狮成名录——布莱登菲尔德会战

三十年战争是一个契机,是欧陆局势洗牌的契机,在这场席卷欧陆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中,有的国家衰落了,有的国家崛起了。而本篇文章将为您讲述这场战争中的传奇人物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以及他的成名之战布莱登菲尔德会战。

战争背景   

瑞典面临着哈布斯堡势力的威胁,如此而已,但这一理由已经足够了。必须迅速而强力的面对这股势力。----古斯塔夫·阿道夫致瑞典议会

在瑞典加入三十年的欧陆厮杀之前,欧洲的破碎物---神圣罗马帝国(以下简称帝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错综复杂、令人费解的政治、军事活动。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著名行动被视为对教皇权威和传统基督教的挑战并开启了宗教战争的时代,欧洲大陆在一个多世纪内饱受蹂躏。

马丁·路德之后的时代,一系列终将撕裂天主教世界并使之无法复原的战争开始了。宗教冲突也在法国和荷兰作祟。1550-1650年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这些军事冲突,通常称为“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哈布斯堡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皇帝马蒂亚斯(1557-1619)膝下无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有序过度,便选择施蒂利亚的费迪南为继承人。此人有耶稣会背景,1617年当上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国王。费迪南开始在国内厉行天主教,但是波西米亚人并不买他的账。1618523日,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人们在图恩伯爵的率领下冲进王宫,将斐迪南二世派来的两名钦差从窗口投入壕沟,是为布拉格抛窗事件,并成立临时政府,由三十位成员组成,宣布波希米亚独立,王位由帕拉丁的腓特烈五世担任。

腓特烈五世

这一行为毫无疑问导致了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的冲突,但这场冲突并没有持续太久。1620118日,在布拉格附近,费迪南和陆军元帅、蒂利伯爵约翰·采克拉斯麾下的天主教军队在白山战役中获得胜利。然而,杀戮并没有结束。在未来的十年,没有接受天主教的人遭到了迫害。波西米亚的暴乱虽然本质上是局限性的,却成了延续至1648年的一系列战争的开端。像大多数冲突一样,这场战争也是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新教徒在白山的失败导致了新教同盟的解体。腓特烈五世领地被没收也被逐出了帝国。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

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与新教联盟共同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动进攻,开始了三十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很快便占领日耳曼的西北部,与此同时,由曼斯菲尔德率领的英军则占领波希米亚西部。这场德意志诸邦的内部战争终于演变成了欧陆各国的混战。但是新教联军的好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16282月神圣罗马帝国元帅华伦斯坦围攻特拉尔送德,但于同年7月放弃这一行动。他将注意力转向丹麦,蹂躏了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丹麦在沃尔加斯特战役中战败,双方进入和平谈判。1629年签订《吕贝克条约》。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被迫同意放弃对帝国境内新教徒的支持。

帝国元帅华伦斯坦

天主教联盟势头正盛,力促皇帝费迪南光复天主教在北德意志失去的土地,尤其是教会的财产。丹麦的战败让瑞典国王,瓦萨王朝的古斯塔夫二世(1611-1632在位)意识到了帝国的威胁,他决定与战败的丹麦结盟。1629年古斯塔夫安排了一场与克里斯蒂安的会晤,但是会晤以两国君主的大声争吵宣告结束。然而丹麦-瑞典结盟的可能性仍让华伦斯坦感到不安。帝国迅速修改了在吕贝克开出的条件。

瑞典国王及其他决策者在丹麦参战时得出一个结论:瑞典无法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瓦萨诸王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控制波罗的海沿岸,使之成为瑞典帝国的内湖而奋斗。而帝国在海岸的存在如同一只拦在内湖大道上的拦路虎,虽然西班牙组建波罗的海舰队的计划没有成功,但是帝国在汉莎同盟(编者注汉莎同盟是1367年以吕贝克为首的北德意志城市联盟)的支持下极有可能成功,帝国的战略威胁已经越来越明显,古斯塔夫决定投入这场血腥残暴的厮杀中去。

古斯塔夫靠什么打这场战争?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资本,那么对于一个人口不足150万的北欧国家瑞典来说,参加这场厮杀的资本是什么呢?

16-17世纪见证了多数国家(俄国、波兰-立陶宛、奥斯曼帝国是出了名的例外)的骑兵的衰落。这种改变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进行了。随着步兵武器的改进和有效化,战场越来越由步兵主导。这就需要组织和战术的变化。16世纪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班牙人创造性的发明了西班牙大方阵。部队由长矛和火枪混合,被组织为多个包含3000人的单位。

在这些100*30的方阵中,长矛兵位于中央,火枪兵位于侧翼。然而这种编队在战场上笨拙得很,降低了战术的灵活性。但是西班牙方阵依然是主宰欧陆战争一个世纪的资本。

西班牙方阵

而古斯塔夫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军事变革,瑞典步兵的基本战术单位是营或者中队,包含408人。这种结构对长矛较为倚重长矛兵216人,火枪兵192人。长矛兵与火枪兵布置为3个四边形,每个纵深6排。不同之处在于,所有长矛兵位于营阵中央,正面36人,而火枪兵分为两组,分别位于长矛兵的两侧。每个火枪兵编队正面为16人,而一个营通常附加96名火枪兵,担任警戒、侦查等任务,这种阵型使各营能够发挥出令人生畏的强大火力。

同时,古斯塔夫引入了“齐射”的概念,后面几排火枪兵上前,进入前方火枪兵间的三英尺间隔,以此实现齐射。这成了欧洲步兵战术的范本。古斯塔夫在步兵武器上的革新也作出卓越贡献。古斯塔夫为了克服长矛被敌方骑兵砍断的问题,给长矛上部加装了铁皮护套,长度从16英尺缩短到11英尺。

火绳滑膛枪取代了火绳钩枪,而且瑞典人也做了一些改进,新设计出的枪械能让士兵更快的装填弹药,沉重的铁支架被替换成一根两头尖的细矛,称为“瑞典之羽”。瑞典人也对口径和药量进行了标准化。每名士兵携带15发子弹,装在胸前的布质弹药袋中。装填时,士兵只需咬开弹壳的末端,用推弹杆将其推入滑膛枪,这减少了装填时的很多动作,显著提升了火力。

瑞军军阵

瑞典骑兵大多为轻骑兵,由志愿兵组成。截止1630年古斯塔夫有8000名本土瑞典人和芬兰人组成的骑兵力量。通过固定的军饷,辅之以土地或租赁收入等方式可以保持良好的士气。他们的主要武器是马刀,骑手们依然配备手枪,但只是在危急时刻使用。火力支援由部署在骑兵中队之间的火枪兵分遣队提供。第一轮齐射扰乱敌军线列后,骑兵发起冲锋。同时火枪兵装弹,为了第二轮冲锋或者掩护骑兵撤退而准备的。轻型团级火炮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提供火力支援。

对于火炮,古斯塔夫对炮兵们进行了正规化改造并抛弃了笨重的48磅炮,保留了24磅和12磅炮,用于攻城和远距离轰炸,8磅炮替换成3磅炮。1624年,古斯塔夫重新铸造了一些新的3磅炮,口径2.6英寸,长48英寸,重400磅,含炮架重625磅。作战时,四个人或者一匹马就可以移动新炮。因为它们分团使用,被称为“团级炮”是军事史上最早的团级战地设备。

瑞典人也开发了最初的封装式炮弹,搭配团级炮使用。简化了装填,带来了高频率的开火。在火枪兵齐射6次的时间里,瑞典的团级炮可以开火8次。古斯塔夫也将火炮转变为进攻工具。新型团级炮比以前火炮优异的机动性毫无疑问得以实现这一目标。瑞典火炮惊人之处不仅仅在于质量,也在于数量。1630年古斯塔夫去德意志带了80门火炮与1600年尼乌波尔特战役8门形成鲜明对比。

16306月下旬,古斯塔夫率领76艘船的舰队渡过波罗的海,其中战舰运输船各半。受到风暴阻碍,直到74日,他才在奥得河口的一座小岛登陆。他的1.39万人由92个步兵连和116个骑兵中队组成。瑞典正式投入这场惨烈的厮杀中。

古斯塔夫二世

战役经过

到了1631年初夏,瑞典控制了德意志东北部---波美拉尼亚、梅克伦堡和勃兰登堡。经过韦尔本战役,古斯塔夫击败帝国元帅蒂利伯爵率领的帝国军。双方最终在莱比锡以北一片相对开阔、有所起伏的平原上集结,延伸数英里。这里没有河流或者丛林这样的障碍物,对于当时的大规模军队而言,是理想的战场。

实际战场在莱比锡以北7公里,蒂利伯爵将军队部署在一道和缓的山脊,总体面向北方,在布莱登菲尔德和塞豪森之间,这里帝国军的远程火炮可以控制附近的平原。尤其是山脊下约两公里的沼泽般的罗贝尔溪流。

蒂利伯爵

瑞典军队部署了1.3-2.68万人不等,萨克森部署1.2-1.8万人,天主教联盟军估计在3.6-4万人。帝国军有27门野战炮,瑞军和萨克森盟友有51门重炮,每个团还有各自的野战炮。

帝国军火炮部署在步兵方阵前面,重炮部署在右翼前方的山脊上;轻炮可能有20门左右,部署在中军前方,大约5000名帝国胸甲骑兵位于帝国军左翼,由帕彭海姆指挥。菲尔斯滕贝格和伊索拉尼两位将军指挥帝国军右翼骑兵,包括3100名天主教联军士兵和900克罗地亚士兵。重骑兵排列成1000人的方阵,纵深10排。为数不多的轻骑兵分布在方阵之间。

瑞典中军由古斯塔夫指挥。第一线包含4个相互支援的步兵旅,一个骑兵团和一个苏格兰步兵团充当后备军。后面是第二线,有3个相互支援的步兵旅。二线后面是两个充当整体后备军的两个骑兵团。

瑞军右翼是约翰·巴纳将军指挥。第一线有5个骑兵团,其中夹杂着4个火枪兵连队。二线为4个骑兵团。两条线后,还有一个骑兵团充当局部后备军。骑兵和火枪兵均组成纵深6排方阵。

瑞军左翼是古斯塔夫·霍恩元帅指挥。这一翼比右翼弱得多。霍恩第一线有3个骑兵团,间杂着两个火枪兵连队。第二线两个骑兵团。萨军在霍恩左方四分之一英里处,由来自勃兰登堡的陆军元帅汉斯·乔治·冯·阿尼姆指挥。

两军布阵

在帝国军火炮制造的浓烟和大风扫过的布莱登菲尔德平原扬起的沙尘中,瑞军和萨军出现了。几近正午,瑞典军火炮以3倍与帝国军火炮的速度发出怒吼,火炮对决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帝国军步兵因为密集的队形而遭受惨重伤亡,较为开阔的瑞军阵型损失较少而拥挤的萨军则遭到惨重打击。

在随后的两个小时里,帝国军忍受着瑞军火炮的重击,帕彭海姆不等蒂利伯爵的命令,对瑞典军队发起了进攻。为了避开瑞军的滑膛枪火力,他向西方扫去。帕彭海姆率领5000多黑骑兵,向着瑞军右翼的侧面发起暴雨般的冲锋。但是瑞典军的火枪兵和骑兵部队早有训练。他们转换方向,使第二线与第一线呈直角。当瑞军团级炮对帕彭海姆的骑兵发出死亡的怒吼时,火枪兵也向前跨出,跪地开火,再在第二排上前开火之时重新装弹。

开战局势

滑膛枪对德意志重骑兵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瑞军右翼的战斗进入高潮,帕彭海姆七次尝试粉碎佁然不动的瑞军阵地时,巴纳将军命令后备团和瑞典轻骑兵向着帝国骑兵侧翼发起冲锋。帕彭海姆的黑骑兵陷入全面混乱,随后巴纳亲率瑞军右翼骑兵发起决定性冲锋,全面摧毁帝国军左翼。

但是帝国军同时也粉碎了瑞军左翼,菲尔斯滕贝格误认为帕彭海姆的进攻是全面进军的命令,对萨军发起进攻,同时伊索拉尼的克罗地亚人扫过其侧翼。短短半小时内约翰·乔治的萨军溃不成军,直接暴露瑞军的左翼。萨军溃散的以至于可以洗劫瑞军的补给队。

布莱登菲尔德会战

由于硝烟和扬起的尘土,战场能见度变低,菲尔斯滕贝格开始失去对骑兵的控制,后者正在追赶逃窜的萨克森人并抢掠辎重。1530分左翼,菲尔斯滕贝格跑到之前零零碎碎派出的步兵面前,到达了萨军遗弃的阵地。帝国军后续行动的缺乏,以至于霍恩凭借这个时机迅速组织军队驱散了菲尔斯滕贝格组织起的军队。

布莱登菲尔德会战

当蒂利伯爵看到萨军溃散的时候,就发现了重新掌控行动并对瑞军发起毁灭打击的机会,哪怕他的左翼已经被摧毁了。他命令靠右一半的方阵以斜线移至瑞军暴露的左翼对面,后者因为萨军的溃散已经被包围了。但这过程是缓慢的,他们的行动和进攻变得混乱,预计的雷霆一击没有出现。蒂利伯爵留在山脊阵地上的其他步兵方阵事实上成为了帝国军的左翼。

布莱登菲尔德

萨军的逃跑让古斯塔夫感到失望,但他肯定不惊讶,他在部署军队的时候已经考虑过这一情况了。为了帮助霍恩,古斯塔夫拨出两个团交给他。霍恩迅速部队向左转,由火枪兵分遣队掩护这一行动,他们被派去占领与迪本-莱比锡道路平行的水沟。笨拙的帝国军向着瑞军左翼缓慢前进时,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强大而坚固的防御阵地,防御阵地由火枪兵组成,还有团级炮的支援。

确信左翼安全后,古斯塔夫迅速骑马奔向右翼。巴纳得到命令,带上能够匀出右翼所有骑兵,向着进攻霍恩的大方阵群的左翼发起冲锋。当帝国军的右翼方阵斜线进攻瑞军左翼的时候,帝国中军出现一道缺口。霍恩控制了迪本-莱比锡道路,巴纳的骑兵冲锋导致面向霍恩的大方阵群发生混乱。

古斯塔夫亲率4个精锐骑兵团---东哥特、西哥特、斯莫兰、芬兰向着帝国炮兵侧翼和留在那里的一大半方阵发起冲锋。帝国火炮无法移动,瑞典骑兵扫过火炮阵地,杀死没有跑掉的炮兵,缴获的火炮随后被用于轰炸帝国军队。致命的炮弹在帝国军战线上撕开一条条血路,瑞典步兵和骑兵开始收拢,完成歼敌任务。帝国军左翼陷入一片混乱,抱头鼠窜的人甚多。

蒂利伯爵发现自己的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左翼逐渐破碎,右翼没有任何进展---他失去了对战场的控制。此时,古斯塔夫发现帝国军战线陷入混乱,下令对敌军发起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冲锋。他将中军和右翼旋转了90°。瑞军扫过山脊,向着他们面前正在瓦解的帝国军右翼推进。

战役结束阶段

帝国军左翼已经全面粉碎,原本的大方阵化作混乱的人群,瑞典骑兵对他们发起接二连三的冲击,火炮也在成群的步兵中打出一个一个的窟窿。步兵方阵迅速崩溃,蒂利伯爵的大军变成了大量的逃亡者。

战争结果

1631917日的夜晚,长期战无不胜、令全德意志在毁灭或恐怖中匍匐于其铁蹄下的帝国军,最终随风飘散了,它不只是被打败了,而是实质上被摧毁到无力抵抗。7000多帝国士兵战死沙场,约6000人当场被俘虏,还有3000919日被俘。帝国军受伤人数不为人知,但是掉队的帝国军士兵大多遭到萨克森农民的报复(为了报复之前的抢劫行径),将他们成百的杀死。帝国军损失了全部的火炮,辎重队和战地金库。绝大部分被俘者加入了瑞典军队,这使得损失2100人的瑞典军打完仗后反而壮大了。120面敌军旗帜被缴获,送到斯德哥尔摩装饰利达霍尔姆教堂。

军事上说,这是古斯塔夫新式军事的重大胜利,是新教徒在一场充满失败的漫长战争中的第一场大捷,并改变了军事和政治形势。战争新时代的黎明到来了,布莱登菲尔德会战对于古斯塔夫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功不可没。

政治上说,古斯塔夫成了新教的拯救者和保护者,布莱登菲尔德会战的胜利永久性的遏制住了天主教的席卷之势。维也纳方面则被这场大败“震惊的目瞪口呆”同时的1631912-13日斯拉克海战,一支试图登陆荷兰的西班牙舰队被全歼。

战争没有结束,即使蒂利伯爵被击败了,古斯塔夫的声名达到了顶点。对于德意志那些踌躇不定的诸侯而言,古斯塔夫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有必要向着新星靠拢。但古斯塔夫将在一个地方遇到他的宿敌,而这位国王也将英勇的战死在那里。那个地方叫吕岑,那个宿敌叫做阿尔布雷希特·文策尔·优西比乌斯·冯·华伦斯坦

关联文章

帝国的崩坏:波尔塔瓦战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军事战争史-131》三十年战争(四)
【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绝代双雄的巅峰对决—1632吕岑战役
古斯塔夫二世的军队续2
满清帝国衰亡简史(5)
他被人称北欧雄狮,依靠军事改革,将瑞典由边远雪国变成欧洲强国
终结一代名将,北欧雄狮古斯塔夫国王的骑兵武器:阔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