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父之名:十字军东征中的战略与战术(1096-1191)(上)
一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战略与战术
11世纪下半叶,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入侵小亚细亚,与罗马帝国爆发冲突,1071年的曼齐刻尔特会战中,塞尔柱人大败罗马军队,生擒罗马皇帝罗曼努斯四世,此后几乎席卷小亚细亚。塞尔柱人的入侵,成为十字军东征的直接导火索。1095年,面对塞尔柱人的威胁,时任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希望欧洲基督教国家能帮助罗马从塞尔柱人手中收复安纳托利亚。西欧各国相应号召。教宗乌尔班二世于11月27日召集主教,贵族在法国克莱芒进行了演讲,号召基督教徒前去征讨东方的异教徒,夺回圣地,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会议也就是著名的克莱芒会议。克莱芒会议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开始。

克莱芒会议


 
1096年,十字军出发。第一波十字军是所谓龙鸣十字军,1096年出发,基本都是龙鸣或者手工业者,由所谓“隐修士彼得”率领,基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军事经验,在半路上就被突厥军队消灭殆尽。同年,由贵族组成的正式的十字军出发。主要头目有图卢兹伯爵雷蒙德,罗贝尔柯索斯(即罗贝尔二世 征服者威廉的儿子),博希蒙德(著名诺曼冒险家罗伯特吉斯卡尔的儿子),下洛林公爵 佛兰德斯家族的布永的戈弗雷和布永的鲍德温兄弟等,。1097年4月,各路十字军先后到达君士坦丁堡,并从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那里得到补给后渡海进入小亚细亚。阿莱克修斯一世同时要求十字军各位首领效忠于他。当然,各位首领都虚与委蛇。是年6月,十字军攻占小亚细亚重镇尼西亚。由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后,前往叙利亚地区的海路尚未被西欧各国所熟悉,因此,由陆路穿行小亚细亚直至叙利亚。成为十字军所选择的道路。决定走陆路,向小亚细亚腹地出发。十字军一分为二,左翼一路是法国人(戈弗雷鲍德温 雷蒙德等),右翼一路是诺曼人(博希蒙德 罗贝尔),分进合击,互相照应。突厥军队一路尾随十字军,7月1日,诺曼十字军在多利留姆遭遇突厥军队阻拦。诺曼十字军尚未及准备,突厥大军突然从各个方向涌来,突厥军队由罗姆苏丹基利杰 阿尔斯兰率领。采取游牧民族的帕提亚战术,从四面八方逼近十字军,射出漫天箭雨。不少十字军骑士向突厥骑兵发起冲锋,但突厥军队打了就跑。,边撤退边向后代射出回马箭。十字军骑士追也追不上,疲惫不堪,掉队的骑士被突厥军队消灭,十字军被动挨打,伤亡激增。被迫退回营内。突厥人冲入营帐,屠杀随军家属及教士,所幸的是,当天早些时候,博希蒙德曾派出信使去寻找右翼纵队(左翼纵队的统帅们似乎根本不知道右翼在哪),最后信使们找到了在六七英里外宿营的右翼。获悉战况之后,戈弗雷、图卢兹的雷蒙德以及其他统帅们立刻带领着手下的全部骑兵披挂整齐,快马加鞭赶往战场,援助诺曼人。突厥军正围攻诺曼军大营,没有注意到十字军接近,十字军数千骑士一齐突然从后方向突厥军队发起冲击,突厥军大败。十字军追击,颇有斩获。使敌军无法重新集结,占领了其物资充足的营地并最终彻底击溃了敌军。此后在十字军穿越小亚细亚内陆高原的数周时间内,基利杰·阿尔斯兰都不敢再向对方挑战。十字军获胜。十字军主力继续前进,10月,来到重镇安条克城下。
 


在穿行小亚细亚的过程中,补给问题,成为此次十字军首先要考虑的战略,据现代估计,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作战人员约在4-5万之间,加上大量教士,随军家属等,数量极为可观。然而,小亚细亚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严寒,以山地高原为主,高原海拔高,地势险峻,沟壑丛生。并且,古罗马道路到了11世纪,在罗马人丧失小亚控制权后,业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对行军极为不利。受到塞尔柱人入侵影响,小亚细亚许多地区田地荒芜,居民被屠杀或被赶走,成为“无人区”,极大加剧了十字军获取补给的难度,加上突厥轻骑兵的骚扰,以上种种,使得十字军军队行进得十分缓慢。十字军自1097626日离开尼西亚,1020日抵达安条克,行程1200公里,将休整时间算在内,每日仅行进10公里,远远低于中世纪军队行军的平均速度(1624公里)。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路线


 
然而,十字军自身糟糕的后勤管理,也使得十字军的后勤状况极为糟糕。当时,与罗马帝国相比,西欧各国的军事管理体系简单粗放,原始落后,甚至连军需官都不见记载,物资充足时大吃大喝,物资短缺时忍饥挨饿,成为当时许多西欧军队的常态。主要以自带干粮和劫掠为主,缺乏系统后勤管理的西欧军队,在长途跋涉,穿过小亚细亚时,无疑十分困难。罗马帝国和亚美尼亚的支持,成为十字军获取补给的主要来源,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曾先后在君士坦丁堡和尼西亚,与十字军将领达成盟约,并获得了他们的效忠宣誓,与他们建立起类似西欧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其中,阿莱克修斯一世要保护十字军,并为他们提供物资补给。十字军将领则不能危害阿莱克修斯一世及其利益,并把将来夺回的领土交还于他。在十字军前进的初期,罗马帝国资源充裕,为十字军开设专门市场,准许贩售食物,史料记载“皇帝是军需的唯一来源,“整个王国内,唯有皇帝的商品——葡萄酒、油、谷物和大麦、全部的食物——在出售”。罗马皇帝也时常运用补给来确保十字军对其的效忠,期间,戈弗雷公爵曾与罗马皇帝爆发冲突。结果,罗马皇帝断然断绝供应军需物资,软硬兼施下,公爵妥协,宣誓效忠,达成协议,皇帝馈赠礼品和金钱,为平民提供资助和食物。深入安纳托利亚腹地后,十字军同亚美尼亚人取得联系。亚美尼亚人是小亚内陆的主要居民,他们受迫于突厥人的攻势,迁移至卡帕多西亚及乞里齐亚的山区,控制罗曼努斯山脉。此时,亚美尼亚人迫切需要外部援助,谋求独立,复兴亚美尼亚王国。他们很快就同十字军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主动提供了大量物资补给。在穿行小亚细亚的途中,每当达到极限时,十字军总能得到沿途亚美尼亚城镇村落供给,每段行军间隔基本不超过两个星期。同时,罗马帝国提供的向导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在罗马帝国和小亚细亚的帮助下,十字军终于穿过小亚细亚,达到安条克城下。期间,十字军中的鲍德温脱离队伍,占据埃德萨,自立为王,建立所谓埃德萨伯国,
是第一个十字军国家。

布永的戈弗雷


 
 
二 安条克围攻与十字军国家的建立
安条克围攻战成为十字军独立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围攻战(尼西亚围攻战得到了罗马帝国的支援),此战使得十字军的后勤管理问题及攻城问题暴露无遗,也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转折点。安条克作为罗马帝国曾经的重镇,固若金汤,现代考古调查表明,它曾留存至少 60 座塔楼。它地理位置极佳,体现了东方城防对地势的巧妙利用。城市建于奥龙特斯河东岸,西南侧的大门与河水相邻,又称桥门。河流成了天然屏障,城市西面,尤其是向南面延伸的部分几无处布阵。城池是依山而建,东部处于山峦之中,海拔 512 米,最高处坐落卫城,据险而守。城墙沿山脉而上,绵延于峭壁之上,高低落差明显,难以攀爬立足。南面城墙临深渊,无法靠近。城中还有一条溪流穿过,可保城内饮水和卫生。著名历史学家阿尔伯特在《耶路撒冷史》中,反复强调它的宏大壮观,固若金汤,称其“无法为铁器或投石所毁,是以闻所未闻之法,不可计数的石料、庞大砌石结构修筑而成”更说它有塔楼 360 座之巨。安条克城是由双层城墙构造,阿尔伯特注意到,法兰克人将这座城市的外墙称为“barbicanas”,即外堡,面对固若金汤的安条克城,远道而来又缺乏攻城装备的十字军一筹莫展,只得将其团团围困,然而,后勤管理十分糟糕的十字军在此战中的缺点暴露无遗。因为是冬季围城,十字军食物紧缺,陆路补给无法及时到达,主要依靠海上。在安条克,十字军主要是从圣西蒙港获得补给。这座港口位于奥龙特斯河口,离安条克最近也有27公里远,经十字军营地通往这些港口的主要道路紧邻安条克城的西南一侧,与桥门交汇。补给线路安全难以保证,在海上补给的过程中,十字军不断遭到城内穆斯林的出城袭击,伤亡惨重。如阿尔伯特所记,“这些屠杀、伏击、突袭,上午、中午、晚上,天天发生。营地里,天天都能听到因有人被杀而发出的恸哭声”,然而,十字军因兵力有限,却无法完全封锁安条克,使得城内穆斯林可以源源不断获得少量补给。使得安条克围攻战成为互相消耗的消耗战。

安条克城平面图


 

安条克城


 
十字军围城八月,次年6月,才在收买的内应接应下勉强入城,伤亡惨重。十字军进城,屠城。将安条克杀掠一空。但内堡的穆斯林军队还在负隅顽抗。然而,十字军还没休整多久。数万穆斯林军队在摩苏尔埃米尔卡布卡和(伊斯兰贵族的称呼,相当于西欧的公爵伯爵)基利杰阿尔斯兰率领下,组成联军 来支援安条克,此时,已经抵达安条克城下,十字军见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城池。十字军在围困中逐渐断粮,饿死无数,十字军不甘坐以待毙,决心突围,恰在此时,6月10日,安条克城内,一名不起眼的穷修士彼得·巴塞洛缪(Peter Bartholomew)向众人宣称他看了圣安德鲁(St. Andrew)显圣,后者告诉他基督教的圣物圣枪(Holy Lance, 传说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刺入耶稣体内的一把枪)就在安条克城里。都快要饿死了的十字军对这种幻象之类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另一名修士瓦朗斯的史蒂芬(Stephen of Valence)则称自己看到基督和圣母显灵。6月14日,十字军看到一颗流星落在敌军营内,都认为是一个吉兆。连续的宗教暗示使人们相信圣枪真的在城里。6月15日,包括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奥兰治主教威廉(William, Bishop of Orange)在内的许多人都到圣彼得大教堂挖掘圣枪。当众人从发掘坑中空手而出时,修士彼得走到底下挖出了一支枪尖。雷蒙德认为这是上帝的启示,他们一定能活下来战胜敌人。十字军挖出“圣枪”,士气大振、(当然基本确定是贵族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6月29日,十字军共25000人分为6队,出城突围,两军决战。双方开战,15000突厥军队在从右翼迂回,发起攻击,企图包抄十字军,博希蒙德和作为教会代表的阿德赫玛主教亲率预备队抵抗。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与此同时,十字军骑士在弓箭手掩护下一字排开,向穆斯林军队发起夹枪冲锋,穆斯林军队低估十字军数量,也没有认识到夹枪冲锋的威力,阵前土库曼人临阵脱逃,穆斯林军队大败。此时,基利杰阿尔斯兰还在围攻博希蒙德,由于寡不敌众,十字军在博希蒙德率领下步兵组成环形阵型,互相支援,苦苦支撑节节败退,这时,十字军主力赶到,向突厥军队发起冲击。突厥军队不敌,撤走,十字军解围。

安条克围攻战


 

安条克围攻战


 
在战术上,十字军的夹枪冲锋战术,成为在安条克城外十字军取胜的不二法宝。所谓夹枪冲锋,是许多个楔形骑兵方阵平行靠拢在一起,形成一排笔直的战列线。骑士们一路小跑着前进,直到接近敌人时才一齐发动冲锋(这样可以节省马力),小跑前进时骑枪是竖着握的,而在环形正式冲锋时则变为平举状态。骑士们必须挺直身子。牢牢握紧骑枪并用自己的胳膊使劲夹紧枪尖,以保证刺中敌人那一刻枪柄不至于脱手。冲击敌军。这一战术若能要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完成,冲锋威力极为恐怖。但是,骑兵想要形成真正有效的集团冲锋,不仅需要时间组成密集队形,还要等待战机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威力。中世纪的指挥官普遍缺乏对战场的控制力,加之骑士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使得这种战术的效力很难达到预期。同时,突厥弓骑兵的突袭、骚扰及远程打击,也会严重妨碍骑兵的组织和协调。因此,骑兵需要步兵的协同。在此次安条克会战中,十字军将弓箭手布置到队列最前方,率先突围而出,并利用步兵阵线突入穆斯林联军,使之陷入近距离的混战。最终,少量的骑兵抓住时机,成功发动了冲锋,击溃了突厥人。其间,戈弗雷在增援博希蒙德的时候,主动放慢了骑兵前进的速度,以避免步兵阵列掉队。历史学者斯梅尔在《十字军战争》一书中认为“他们密集的队形和武器,保护着骑兵,使得他们免受敌人进攻的伤害,直到这些人准备好骑马奔驰而出,发起其至关重要的冲锋。”

夹枪冲锋的诺曼骑士


 
 
但是,战后,十字军开始争抢地盘,开始内讧。卡布卡逃离后,内堡的守军终于投降,但仅对博希蒙德一个人投降,这显然是在雷蒙德不知情的情况下事先安排好的。正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博希蒙德宣布自己为安条克的主人,实际上博希蒙德的军队已经控制了安条克的绝大部分城区,在内堡上也飘扬着博希蒙德的旗帜。。1098年的其余时间里,十字军逐步控制了周边城镇,但是他们的战马数量还在减少,当地的穆斯林也不愿提供必需的食物。下级骑士和士兵因为饥荒的又一次蔓延而变得焦躁不安,他们威胁那些争吵不休的领主,如果不继续向圣地前进,他们就离开十字军自己前往。11月,雷蒙德被迫妥协,同意把安条克交给波希蒙德,以平息士兵的哗变。1099年初,十字军再次启程,留下博希蒙德在安条克,是为第一任安条克公国公爵。博希蒙德建立所谓安条克公国。由于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未能(当然也没有能力)在安条克围城战中给与足够的物资及军队支援,加之十字军将领围绕该城的控制权争执不下,他们曾派出以韦芒杜瓦的于格为首的使团去请阿莱克修斯一世前来接管该城,皇帝依然没有做出积极回应。以博希蒙德(博希蒙德等诺曼首领本来就与罗马帝国矛盾重重)为首的十字军为确保自己地位,遂撕破丑恶嘴脸,一方面指责阿莱克修斯一世未能亲自领导远征,弃十字军于危难而不顾;另一方面指责他也没能平息十字军将领的纷争前来接管安条克,实际上,这些指责大多是无理取闹,无中生有,胡搅蛮缠,一系列指责,使得许多西方史料将阿莱克修斯一世丑化为“毒蝎”。以博希蒙德为首的一系列骚操作,使得十字军与罗马帝国关系迅速恶化。
 
 
十字军主力继续进发,向圣地耶路撒冷进发。1099年6月,十字军(15000步兵 1500骑兵)抵达耶路撒冷城下,此时,耶路撒冷由统治埃及的穆斯林王朝法蒂玛王朝(909-1171909年由自称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的什叶派穆斯林首领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建立 中国史书称绿衣大食)统治。城内穆斯林军民拼死抵抗,十字军围攻城池,7月18日破城,十字军进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杀穆斯林军民数万人,十字军推举威望较高的戈弗雷为王,戈弗雷自封“圣墓守护者”,建立模仿法国政体的耶路撒冷王国,是十字军国家中最大最强的一个。

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


 
在此后的阿什凯隆会战中,十字军依靠步骑协同与夹枪冲锋再次取得胜利,耶路撒冷沦陷后,法蒂玛王朝不甘失败,企图反扑,8月,号称5万实际2万余的埃及军队在埃及大将阿夫达尔率军反攻,驻扎离耶路撒冷非常近的阿什凯隆。十字军出城迎战。双方决战。十字军由罗贝尔(即罗伯特)和戈弗雷率领,分为九个支队,成品字形分布,互相支援。在与埃及军队接触后,一字排开。穆斯林军队弓兵在前,骑兵在后,右翼的贝都因骑兵占据高地,企图迂回。两军开战,穆斯林弓箭兵射出漫天箭雨,然而,对武装到牙齿的十字军效果不大。十字军步兵首先发起进攻,击溃贝都因骑兵。而后,十字军骑士一字排开,发起冲锋,呼啸而来,穆斯林弓箭手抵挡不住,大败,冲乱后方骑兵阵型,十字军乘势追击,穆斯林大败,许多人被十字军赶进大海淹死。十字军大胜。法蒂玛王朝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向十字军国家发动进攻。

阿什凯隆会战


 
三 十字军国家的生存战略:堡垒战术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罗贝尔返回诺曼底。雷蒙德在的黎波里(不是利比亚的那个)建立的黎波里伯国,1100年,戈弗雷去世。无子,临终让弟弟,埃德萨的鲍德温继位,鲍德温加冕为耶路撒冷王。称鲍德温一世。将埃德萨给了堂弟鲍德温二世。1118年,鲍德温一世去世,贵族推举鲍德温二世为王,埃德萨留给了远亲约瑟林。至此,十字军国家格局基本形成。以后的十字军东征,都围绕着这几个十字军国家的攻守而展开了。

十字军国家


 
尽管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一系列十字军国家,但局势仍然不容乐观。远道而来的十字军兵力有限,难以补充,与穆斯林军队相比,数量处于绝对劣势。占人口绝对少数的十字军,统治当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心有余而力不足,近东的各种埃米尔林立,其控制区域与基督教势力范围犬牙交错,边界经常是混淆不清的,这使得基督徒对边界地带的控制十分有限,近乎于形式。十字军国家对近东地区的统治,更像是由军事据点和城市构成的点状网络而非成片土地。在此情况下,十字军国家,无一例外都大量修筑城堡,依靠城堡保卫自己。十字军所修建城堡数量极多,难以统计。十字军的城堡有着浓厚的东方风格。设计更为巧妙、复杂。石制城墙成为具复合功能的防御工事,内侧有依墙而建的走廊,顶端是防御墙构筑而成的通道。城墙上有城齿和堞口,还有许多射击孔,塔楼间也能相互呼应,形成交叉火力网。城墙上还建有宽大的平台,用来放置弩砲和投射器械。有时,城墙上还会悬挂木制守望台,以增强火力,城垛上悬挂屏障,提供额外保护。城墙成了上下两层的双重壁垒,这是拉丁东方城堡的普遍特征。此外,城堡还有细化而实用的变化:城堡入口斜向一侧,或通道弯曲,入口正对塔楼、城墙的射击孔,使得突入者暴露于远程集火中;城门更坚固,配升降闸口,上方有射击孔,可将希腊火倾倒下来;塔楼同幕墙隔断,避免敌人攻陷一座塔楼后就涌入全城。十字军城堡中,以骑士堡最为著名。骑士堡坐落于今叙利亚霍姆斯地峡内650米高的克拉克山上。远眺霍姆斯湖的湖口和贝卡平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二世意识到该地是一个战略要地,便决定修建城堡以加固防御。1142年,伯爵将这块要地授予了医院骑士团。此后,经医院骑士团几番扩建,成为近东地区最著名的城堡之一。骑士堡分外堡,内堡,互相支援,东、西、北三面均为陡坡,敌军无法进犯,仅有南面坡度较缓,是攻击骑士堡的唯一选择。城堡的城墙表面很光滑,是由石灰岩构筑的,仅仅能看到石灰浆的痕迹。工匠们通过修建高达50米的斜壁构造来抵御地震的威胁,由于斜壁的高度极高,以至于被人们称之为“山壁”。这正是骑士堡构造中最为出彩的一部分。1188年,医院骑士团依靠骑士堡,击退萨拉丁所率穆斯林军队数次围攻,医院骑士团坚守骑士堡直至1271年被埃及苏丹拜巴尔斯攻破。

骑士堡


 

十字军城堡遗址


 

十字军城堡遗址


 
事实上,城堡也构成了十字军国家扩张的重要手段,即堡垒扩张。在新征服地区,通过修筑城堡,步步为营,可以控制战略要点,对敌实行封锁,逐步渗透。同样的手段在英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以及大致同时北宋对西夏的战争中也得以使用。例如,安条克公国早期持续不断的扩张势头,就是利用城堡实现的,充分体现了其攻城略地的功效。为稳固对安条克北部平原的控制,他们兴建了巴格拉(Bagra)、亚历山大勒塔、罗吉尔阿缪(Roche Guill Aume)和德罗帕萨克(Trapesac),将从西部沿海到东部埃德萨伯国边境的整个北部边界封锁起来; 在东部,自博希蒙德起的20 余年间,一直在修筑工事,向阿勒颇控制地域渗透、施压;1137 年以前,安条克公国基本是靠着修筑城堡实现了其的疆界扩张。到了13世纪,也正是这一系列城堡加上源源不断的海上补给。
 


在这段时间内,著名的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也得以成立。所谓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较为著名的骑士团是所谓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此外,还有活跃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哥骑士团等。这些骑士团都是由罗马教会组建,直接听命与教会。充当教会的打手和走狗。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天主教会)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因此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归其管辖的支团首领称"支团长",再往下还设有司令、马厩长等,支团长以下的军官组成总会,从属于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在名义上,骑士团必须恪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三大戒律。但是,骑士们朝思暮想并且为之忙得不可开交的,却是积累财富。他们根本做不到安贫乐道。而且,十字军国家的教会封建主为了借其力量使西欧人长期占据地中海东岸,也给予骑士团以优厚的待遇。因此,骑士团的生活方式极端世俗化,在近东地区有大片领地和财产。势力逐步增长,到后来,甚至成为十字军国家的中流砥柱。圣殿骑士团,正式全名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拉丁语:Pauperes commilitones ChristiTemplique Solomonici)1119年,参加十字军的法国贵族雨果·德·帕英和格弗雷·德·圣欧莫以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作为根据地成立一个修士会,以保卫朝圣者的安全,并攻击异教徒。该寺建于昔日所罗门圣殿的废墟之上,修士会因此得名,成员起初九人。后来逐渐发展到数千甚至上万人。1129年,圣殿骑士团得到罗马教廷正式支持,拥有诸多特权,遂迅速增长其规模、势力和财富,甚至发展出最早的银行业。在后来的几次十字军东征和十字军国家的保卫战中,总是能找到圣殿骑士团活跃的身影,圣殿骑士团装备精良战力极强,为保卫圣地立下许多汗马功劳。

圣殿骑士团标志


 

圣殿骑士


 
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全称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又被称为圣约翰骑士团,成立于1099年,最初是由勃艮第贵族格雷德和几名同伴在耶路撒冷圣若翰洗者教堂附近的医院里成立,主要目的是照料伤患和朝圣者。由于朝圣者无私的付出让医院修会迅速发展,从1110年起修会同意将分散耶路撒冷的领土的财产,可以交给医院骑士团。1113年,教廷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修会组织,并赐予他们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特权,如无需缴纳十一税,无需接受任何政权的领导,只受教皇节制。1120年,医院骑士团开始转变为武装团体。并迅速发展。并发展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虽然实力在东征时期略逊于圣殿骑士,但是也对耶路撒冷的政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力。鼎盛时期有12500名成员。(未完待续)

医院骑士团标志


 

医院骑士


 

骑士团(从左到右分别为耶路撒冷骑士 医院骑士圣殿骑士 圣地亚哥骑士 条顿骑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殿骑士团
十字军的东征,耶路撒冷陷落
改变了历史上的七名骑士
十字军的东征,十字军的最终完结
十字军的故事:中世纪的晚钟,文艺复兴的黎明
说一段你不知道的欧洲史,三大骑士团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