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复安南:明朝越南战争

一、胡朝的篡立

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安南)获得了独立。此后,相继建立丁朝,吴朝,李朝等王朝,1225年,越南李朝末代女皇李昭皇禅位于陈煚,史称陈太宗。越南历史上进入了陈朝时代,陈朝定都升龙(今河内),对内沿用李朝国号“大越”,对外国号“安南”。相对李朝,陈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更加完善。对外成功抵御了蒙古的入侵,民族意识进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然而,进入十四世纪,陈朝的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与占城(越南南方古国)的战争,屡战屡败,丧师弃地,统治陷入动摇,

 

安南与占城的对峙
 

在这样的情况下,权臣黎季犛开始掌握实权,黎季犛本姓胡,其先祖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士,在五代后汉时期前来安南,镇守演州。此后家居演州的泡突乡,成为当地的豪强,胡兴逸的十二代孙胡廉迁居清化的大吏乡,做了宣尉黎训义子,从此改姓黎。黎季犛是胡廉的第四世孙,也就是胡兴逸的第十六世孙。通过与王室结亲,黎季犛的两位姑母都嫁给了陈朝第五任君主陈明宗。分别被封为明慈皇后 惇慈皇后,明慈皇后生陈朝第九任君主陈艺宗,惇慈皇后生陈朝第十任君主陈睿宗。黎季犛有一个从妹后来嫁给陈睿宗成为皇后,生陈废帝。

1370年(陈绍庆元年),陈艺宗即位,因为外戚的缘故,尤为重用黎季犛,立即将他升为枢密院大使,使得黎季犛开始掌握陈朝大权。1371年(陈绍庆二年),陈艺宗禅位给弟弟陈睿宗,黎季犛仍受重用。1377年,在与占城的战争中,陈睿宗被占城军击毙,黎季犛临阵脱逃。但却因被上皇重用而免于问罪,依然官居原职。陈睿宗死后,其子陈废帝嗣位。1379年(陈昌符三年),黎季犛兼任小司空,并推荐其结义兄弟阮多方为将军,党羽范巨论为权都事,在朝中竖立自己的党羽,逐渐掌握陈朝的大权。架空陈废帝,不甘心沦为傀儡的陈废帝妄图刺杀黎季犛,但被黎季犛识破,自己反被支持黎季犛的太上皇陈艺宗废黜并杀害,。艺宗改立自己的儿子顺宗继位,而顺宗正是黎季犛的女婿。此后,黎季犛成为安南事实上的统治者,1395年,陈艺宗去世,临终托孤黎季犛,但掌握实权的黎季犛篡位之心日隆,1398年(陈建新元年),黎季犛又胁迫顺宗禅位于子陈少帝,逼顺宗入淡水村玉清观成为道士,尊之为太上元君皇帝。不久黎季犛作诗建议顺宗自尽,但顺宗不从,遂遣车骑将军范可永将他缢死。1400年,黎季犛撕开最后的遮羞布,废陈少帝篡位,改元圣元。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春秋时期的陈国国君)后裔,国号为大虞。胡氏统治的这段时间,越南历史上称胡朝。

 

 

(李陈时期的越南)

 

 

(黎季犛像)
 

二 对明关系的交恶

胡季犛得位不正,在国内反对势力颇多,遭到了陈朝遗尘遗臣的一致反对,胡季犛生怕其篡位丑行在宗主国明朝前败露,急于得到明朝的册封和认可,以巩固其在国内的统治。于是将皇位传给了胡仓汉,自己僭称太上皇,继续把持朝政。胡仓汉是黎季犛的次子,是陈明宗的外孙,有陈朝血统。如此安排是显然为了对明的“便其告明之辞”。黎季犛千方百计向拉拢与明朝的关系,获得明朝的承认,甚至在国号上也做文章,据郑永昌先生考证,胡季犛的国号大虞来源于《史记》“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显示是以此来和明朝拉近关系。可谓是处心积虑。
 
1403年,胡仓汉遣使来朝贺朱棣即位,并趁机向朱棣宣称陈氏已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自己是“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权理国事。”请求明朝册封。朱棣也因为自己得位不正,需要借外交来缓解国内的舆论压力,于是不经详查,就册封了胡仓汉为安南国王。但是第二年,两国关系就迅速恶化。先是四月,明成祖接到了广西制府的奏报,称安南侵扰明朝境内的土司,八月,又收到占城国王受到安南侵略的控诉。不久,陈朝遗臣裴伯耆入朝揭发胡氏父子篡位的真相,请求明成祖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 。同年十月,一位名叫陈天平的人,自称是安南王孙,老挝入明,亦向明帝诉说胡氏篡位的经过,历数其罪行,并称胡朝“实欲抗衡上国”,撺掇明朝出兵恢复陈氏统治关于陈天平的身世,中越史料各执一词,中国史料记载陈天平身世经过调查,确实是陈氏后人。而越南史书则坚称陈天平只不过是陈氏的家臣阮康假扮的。不过双方倒是对其出逃到老挝,然后入明的记载较为一致。朱棣为确定真假,安排两人和安南的使臣相见,一众来使都错愕下拜,甚至涕泣。得知受骗的明成祖大怒,派遣人出使安南斥责胡氏父子的无耻行径。不思悔改的胡氏父子,假意入朝请罪,表示愿意迎回陈天平“以君事之”。实则是有意拖延,暗中集结力量试图武力顽抗。
 
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黄中率五千明军护送陈天平回国,明军刚出鸡棱关,就遭到了安南十万军队的伏击,陈天平被劫去。黄中不得已引兵而还。黎季犛下令将陈天平凌迟处死。不管陈天平身世究竟如何,其已经是明朝认可的安南国王,胡朝擅杀陈天平的行为,已是对明朝的严重挑衅,明成祖得知大怒。决意兴师征讨。安南劫杀陈天平后,也感到事态严重,懊悔不已,胡汉苍曾派遣三江安抚使陈恭肃等入明,“辨白添平诈冒之事”,并请求通贡如故,遭受明成祖的严厉拒绝。双方战争一触即发。
 

朱棣
 
 
三、明军讨伐安南

出兵安南的朝议,得到了大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安南曾是中国的治地,自五代丧失后,宋元两代都曾不惜以武力谋求对其主权。宋代的王佑等人便力主攻交趾,甚至制定了作战计划,当攻交的消息传出后,地方上还有人“献平交州者”。可见中国士大夫的“安南情节”之重。明成祖采纳朝臣“以所得交趾议建郡县”的意见,打着“吊民伐罪,兴灭继绝”的仁义之师旗号出兵安南。任命朱能等二十五将出征,誓言一旦生擒胡氏父子,就寻找陈氏子孙立为国王,企图赢得陈朝遗臣的支持。但实际上,明成祖指示朱能入境之后约束军队,严肃军纪,掌握安南土地人口的实际情况,准备彻底收复安南。兵力方面,此次出征,明军以地方军为主力。分为军队东西两路。《明实录》载西路军集合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马步军,兵源构成有敕蜀王椿于三护卫选马步军五千,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选马步军七万”“近宁远州土官刀吉罕,遣人朝贡,请以土兵四千随征,已可其奏,兵来,宜一以军令约束”。由此可知,西路军用兵数为七万九千人。东路军是本次南征的主力,调集了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各地马步军,史载“调军八万”又载:“五月甲辰,敕镇江、.......邳、徐、庐、宣二十卫精选马步军一万,往广西听征安南。”“敕广西总兵官都督同知韩观、大理寺卿陈洽于广西各土官衙门选土军三万,以九月初十日会太平府听征。”“甲戊戌,敕山东都指挥司,前命将青州二护卫及仪卫司军校分调各卫今可精选一千名,遣官统领赴京,随总兵官南征。”合计以上各方兵源可知,东路军的人数,除鞑军确切额数不详外,至少应为十三万六千名。,此外,为了阻止安南胡氏向南逃窜,永乐四年闰七月庚午,“敕广东都指挥司选精锐军士六百人,以能干千户二员、百户六员领之,具器甲糗粮,由海道往占城,会合军马防遏黎寇。” 经过王桃先生的统计考证,总计以上三方面的人数,明成祖出兵征讨安南首阶段的用兵约为二十一万五千六百名。可谓声势浩大。在国内征兵的同时,明成祖也利用占城与安南的矛盾,遣使与占城国王结盟,约定一起进攻安南。由占城屯兵在安南的南方边境,一方面牵制安南兵力,另一"方面防止胡氏父子南逃。
 
 

(明朝士兵)


安南则早在洪武三十年(1397),黎季犛篡位成功后,就一直在为可能发生的战争准备,首先,清点户籍。为了扩大军队兵源,掌握全国人口,就下令凡是两岁以上的儿童都必须登记户籍,如果有隐匿不报的就均以死罪论处。其直接结果是所掌握的人口数大大增加。“至是,籍成,点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之下,得人数数倍于前。”。同时,“有爵者募逃亡人为勇悍军,置千百户以管之”,扩大了军队的来源,达到了充实军队人数的目的。其次,改进战船。黎氏下令日夜赶造“铁钉船,以防北寇。有中槽、载粮之号载粮古楼船,特假载粮为名耳,上有栈道通行,以便战斗,下则二人摇一棹。”三是修建多邦城。胡氏认为修建要塞是抵御明朝进攻的好方法,遂下令当地官员征许多民夫来修建多邦城。四是修建兵器库。黎氏为了增加兵器等军备,“不问军民,凡有巧技者,皆充役。”这样大大增加了兵器数量,为进一步抵御明朝进攻做了周密部署。五是积极巡查全国各处关卡要塞。黎氏派遣官员巡视了各处关卡要塞的险要程度,对有战略价值的要塞进行了维修,并派兵驻守。另外,黎季犛的大儿子胡元澄是一位出色的火器专家,曾制成神机炮,火力强大,比明朝更为先进。
 

(古代安南军队)
 

明成祖在出兵之前的八月,就拟定了作战计划,他指示朱能等人,如果遇到敌人的前哨部队“不可去逐之,恐为所牵制,难于动移”。只需要“遣沛骑于嘉林举烧烟放炮眩之”即可。大军要迅速赶到富良江北,与沐晟的部队回合,然后渡江。“大军却富良江上流浅处会西平侯合渡。只从此策而行,最妙。”
 
安南方面,黎季犛则希望利用安南的地势恃伪东、西都,及宣江,洮江,沲江,富良江以为固。”,在三江府沲江南岸,伞圆山循富良江南岸,东下至宁江。富良江北岸,循海潮江,希江,麻牢江,至盘滩困枚山的广大大地区沿着江边树立城栅等防御工事,再增筑多邦城的土城城栅。使其相连成一个九百余里的防御工事。接着大规模动员民众防守这一漫长的防线,还强令妇孺儿童为声援,虚张声势。这样通过把军队集中在江北、精锐集中在多邦城。南岸再“缘江置桩,尽取国中船舰列于桩内。诸江海口俱下杆木以防攻击”构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企图将明军阻挡在富良江以北。
 
可以看出,黎季犛与明成祖的战略是吸取历次中越战争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双方都抓住了战争的关键因素:时间;东南亚天气炎热,如果明军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酷暑与瘴疠就会随之而来,必然造成大规模的水土不服。粮草也会难以维系。这对来自北方的明军来说都是不利的。宋越熙宁时,李朝将领李常杰便是将郭逵所帅的宋军始终阻挡在富良江北岸,最终仅仅是疾疫,就令宋军伤亡过半。纵使宋军屡次大破安南军队,却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退军。元征安南,亦是如此。所以,能否在短时间内渡过富良江,击败安南军队,是南征胜利的关键。明成祖针对此制定的快速渡江战略,是非常正确的。他还指示明军将领要注意招纳降人,扶绥当地人民,收集储存的粮草。这些都为明军的胜利,和战后经略安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双方开战,明军兵分两路,东路从广西入境。西路由黔国公沐晟率领,自云南进攻安南。东路军刚行进到广西,主帅征夷将军,总兵官朱能不幸病死军中,年仅三十七岁。然而进兵计划刻不容缓,在这危急时刻,二十二岁的张辅,毅然担负起了指挥全军的重任。张辅是靖难功臣张玉的后人,年龄虽小,但曾参加过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明成祖任命张辅为帅,下旨勉励张辅向李文忠代替常遇春那样,为国家建立功勋。继续征讨安南。
 

(英国公张辅)
 

明军度过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马上攻下了重兵防守的隘留关,初战告捷。张辅向安南居民等人传檄檄文,列举胡氏父子二十条罪状。同时把檄文写到木牌上,顺流而下,利用安南境内溪涧纵横交错全境的特点,使得看到檄文的安南人越来越多,以此瓦解安南人的抵抗心。明军前锋朱荣乘胜又攻下了鸡翎关、小关。明军势如破竹,所向皆捷。安南军队不敢抵抗,屯兵、伏兵全部逃散。明军连战连捷,很快就打到了富良江北岸。这时,沐晟军也自云南蒙自县经野蒲,斩木通道,攻夺猛烈关、华关隘,一路直抵白鹤。张辅谍知西平侯沐晟军至白鹤,遂遣都督朱荣往会,沐晟亦遣都指挥俞让来,两路大军会师于白鹤。
 

(史图馆:明征安南图)
 

明朝大军进军速度之快超出黎氏父子的想象,安南虽然早己做好备战的准备,但抵挡不住明朝大军的攻击,一路皆败。在这种情况下,黎氏父子遂调兵遺将集聚于多邦城,拒险固守,妄图挽救败局。十一月初五日,明军攻破困吾察,大军随即进驻新福县。而明朝大军在张辅的严厉约束下,不妄杀,“军营整肃,秋毫无犯,民悦降者相继”,三带州金判邓原、南策州人莫邃等来降。询问之下,张辅得知了安南军队在富良江北岸修建了密集的防御工事,“还尽发江北诸府州民二百余万守之”“贼众水陆号七百万”。两百万、七百万虽然是夸大之辞,但结合两国史料来看,胡氏动员的人数众多是肯定无疑的。多邦城的防守是重中之重,黎氏将其精锐集聚于此,胡军众多,欲与明军决一死战。而多邦城城峻濠深,外设坑坎置竹签,竹刺如猬,城上守具严备,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张辅分析安南军队不敢渡江,是打算“守险以老我师”。于是移营到三带州,在富良江北岸造船准备进攻。针对多邦城及其周围的地理形势,张辅决定先实施外围作战,遺兵两路,一路命鲁麟夜舁舟从富良江上游下水攻击夺取出没江口胡军划船,斩首百余级,自此划船不敢出没,清剿多邦城外围的胡军,断绝胡军刺探情报;另一路遣朱荣等于下游十八里处嘉林置舟筏,做出要渡河的架势,声东击西,迷惑胡军、掣肘其势,使其分兵出击。中计的胡军,果然分遣水军于嘉林,抢夺明军船只,明军朱荣等奋击,胡军大败而回。十二月,沐晟军夺取宣江水上军,进驻洮江北岸;同时,张辅大军也于上游渡江,与晟军形成合势,钳制多邦城胡军。在进攻多邦城之前,张辅与沐晟及其他诸将商议,张辅指出:“贼边江立栅,势逼地狭,难以列军。惟多邦隘城外沙滩上平阔,足以容军,然其城峻壕深,守具无不备,而外设坑坎布竹签,贼所恃者此耳。蛮人绵薄不耐苦,不足虑也。今我攻具若云梯仙人洞之类且备,攻而取之易也。”张辅深知这一战的意义,他亲自出来激励将士“汝等报国成功在此一举,宜奋勇争先,以立奇功,先登者不次升赏。”将土无不踊跃。张辅于是与沐晟商议进攻方向,大军攻多邦城之西北,沐晟军攻其东南。
 



永乐四年(1406) 十二月十二日,攻夺多邦城正式开始。张辅为了迷感胡军关于明军的进攻方向,当明军在沙滩之上列军、布置已定后,下令明军在将要袭击的地方装做要攻击的样子却不进攻,叫胡军不知所以然,以为是诈,从而让胡军对此处明军要装击的地方懈怠看守:而夜晚此处正是明军要攻击的地方,以出胡军不意。张辅见胡军中计,“于是出内府所制夜明光火药,散军士俾执之,有先登者燃之,及吹角为号。”。是夜四鼓时分,张辅遺都督黄中等率明军潜舁攻城器具,越重壕抵白天诈做欲袭击的地方,用云梯先附城;都指挥蔡福等数人先蹑梯登城,用刀乱砍,引起胡军一阵惊呼,想象不到明军竟从此处攻上来了,加之张辅实施的心理战的影响,结果仓惶失措,矢石不得发。攻上城的明军燃起夜明光火药,城上火齐明,明军军心大振,争先恐后、蚁附而上。攻城猛烈,杀声震天,锐不可当,越南史家吴士连描述此战役称“积尸将与城齐,犹且进战,无敢止者。”"在明军勇敢猛烈的攻击下,城上胡军节节败退,退入城中,城墙遂被明军攻占,张辅率领大军随即入城。而这时胡军在城内与明军展开了巷战,终于拿出他们的杀手锏-象兵部队,胡朝将领阮宗杜等摆好象兵阵势,驱象猛冲明军。明军抓住了象兵部队的要害,神机将军罗文等以神铳火箭猛射象兵部队。张辅又派朱广等用内府所制狮子像蒙着战马,猛冲象兵部队。张辅对付象兵部队,。结果“象见狮形,惊畏颤栗,又为铳箭所伤,倒回奔突, 贼溃乱,自相蹂践及官军杀死者不可胜计。”胡军大败,明军乘势攻占多邦城,乘胜长驱而进,斩杀胡军将领梁民献、蔡伯乐,又尾随胡朝溃军,追至伞圆山,胡军伤亡惨重,“相蹈藉及被杀死者不可胜计,获象十二,器械无算。”在明军的猛攻之下胡朝“沿江诸军大溃,退据黄江。”明朝大军接着“循富良江南岸而下,纵火焚缘江一带木棚,烟炎涨天”,直捣其伪东都升龙城,城内的胡朝守军皆望风弃甲而逃,明军占领升龙,得粮甚多。明朝大军进驻东都城的东南,给榜招谕其国中,召其父老谕以吊伐之意,安南吏民欢声动地,欣然如脱虎口,降附者日以万计,皆使复业。同时张辅遣人驰奏上报,并计划派遣左参将丰城侯李彬、右参将云阳伯陈旭伐其西都(今越南清化)。胡氏父子闻听他们所依靠的多邦城被明军攻破,吓得心惊胆战,不等明军来攻,就“先已焚其仓库,携妻子遁于海岛。”“明军至,遂据其西都,占其城池,而三江州县皆望风送款而降。”胡朝参军还依天建山、困枚山等处水陆拒守,张辅随即分遣靖远伯王友、都督黄中等往胡军所在征讨。多邦城之战,粉碎了胡氏父子的战略企图,基本奠定了明军的胜利。此战,张辅发挥了其卓越的才能,是其戎马生涯的闪耀时刻。
 

(越南动画,多邦城死战)
 

多邦城之战后,贼心不死的胡氏父子不甘失败,集聚溃散的胡军,构筑堡垒、伐木造舟、铸造火器,妄想扳回局面。此时明军进至注江,攻黎季犛的继子胡杜率领的胡军,袭破筹江栅,胡杜败走。又转攻依据困枚山、万劫江、普赖山等处水陆拒守的胡军,大破之,斩首三万七千余级,胡军溃散。明军继续进攻,这时败走的胡杜聚舟于盘滩江,张辅于是派遣降将陈封率军往攻,胡杜败走闷海口,明军尽获其舟。张辅乃招抚谅江、东潮等处人民,使其皆安居乐业,于是其它郡邑闻风相继而降。胡氏父子战前苦心构筑的防线,至此彻底土崩瓦解。
 
张辅得谍报知胡军舟船来往富良江,又得知黎氏父子等在黄江,遂在一月十二日与沐晟军沿富良江南下左右水陆并进至木丸江的对岸下营。在那里明军“水陆夹击”将安南逆流而上的五百多艘舰船打的大败,“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无算”,“又生擒胡军将领百余人,皆斩之”。胡军退守闷海口。不久又逃到大安海口。
 



永乐五年,二月二十日,张辅率领明朝大军进抵闷海口(今红河出海口),降将莫邃等领安南士兵万人,船五百余艘,随明军征讨。但闷海口地下湿不可驻军,又兼暑雨疾疫,不能呆长久。而胡军已是惊弓之鸟,闻明军一来就逃,时间长了,对明军不利:天气将要转热,瘴疠即兴,这对来自北方的明军来说更是不利。而黎氏正是要用这一手来拖垮明军,犹如陈朝战胜元军一样。张辅就将计就计,运筹帷幄,设计要引诱胡军来攻。张辅对左副将军沐晟说:“贼闻大军来,不敢敌,故潜遁他所,以觇我动静,我若回军交州,留兵于咸子关两岸,留战船守备,彼必出闷海口以袭我,我俟其出,水陆并击之,贼必成擒。”事实上果然如其所料,三月十九日,张辅帅大军回交州,在咸子关处构筑堡垒,令柳升坚守,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胡军上钩。胡军在得知明军退回后,三月三十日,“胡左相国澄、胡杜、杜满,进军鹹子关,胡射、陈挺领南岸步军,阮公拯领艨艟一百艘为前锋,澄、杜在营中,杜满、胡问等领水军,水步合七万,号二十一万”,该部是黎氏尽其所能最后所能集聚的军队了,胡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大小船只连桥接舰十余里不绝。早已有备的明军逐渐引诱胡军至咸子关(今越南海兴省快州西北),张辅、沐晟率领的水陆大军也已赶到,见其情形,遂分步水兵,两岸夹攻,都督柳升等以舟师横击。战况激烈,明军斗志昂扬,喊声震天,厮杀声、战鼓声弥漫飘荡在富良江面上。胡军这时以海船横截江中,而以战船、划船载木向两岸齐进,既而登岸,植木为栅。张辅抓住战机,乘其栅未成,躬督精锐将土猛烈攻之,胡朝的两岸步兵渐渐支持不住,无处可逃,胡军遂大败,纷纷倒戈赴水死,“艨艟粮船皆沉溺,无一人生还者”。明军擒其北江安抚使阮希周、杀其将胡射等数万人,这一战“富良江水为之赤,积尸数十里”,胡军全军覆没。明军乘胜长驱,直抵黄江闷海口,获海船、战船万余只,胡氏父子仅以数小舟脱身逃免。咸子关为越南的名关,曾经是陈朝军队对元军展开反击的地方。陈朝名将陈平仲曾在此击退元军,收复升龙城。现在却成为了安南军队覆没,国家灭亡的地方。实是令人唏嘘。至此,战局已定。
 
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明军荡平了安南境内所有的残存反抗势力。五月十二日,安南降将莫邃手下的头目阮如卿等五人擒获伪国主胡汉苍及其伪太子胡芮于高望山中,其余胡朝将领皆被擒,胡氏亲属俘获无遗。九月,张辅派遣柳升等发布《平南露布》,献俘阙下,宣告明军的胜利。黎季犛及其子胡汉苍、胡杜等悉付狱,他的子孙黎澄、胡芮等得到了赦免,命有司给衣食。大儿子黎澄因善造神枪,得到重用,后来官至工部尚书。从永乐四年十月初九日至永乐五年五月十二日,仅仅七个多月的时间,张辅率领明朝大军征服安南,至此,胡朝覆亡。 此次南征,是中国自五代以来,四百多年来,首次成功收复安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黎季犛篡位不得人心,明军一来便纷纷归附,不愿抵抗。加之,明军正确的战略指导,主将优秀的战术指挥。使得明军仅7个月,就克复安南。

 

(平番得胜的明军)
 

四、蓝山起义与黎利反明

战争结束后,永乐五年(1407年)明朝于安南置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治交州府,辖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顺化府、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永乐六年(1408年)六月一日,明廷正式下诏书,把“安南”更名为“交趾布政使司”(行省),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吕毅任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负责军务),黄中为副。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分别升为太原府、宣化府。永乐九年(1412年)末,置宁化直隶州。永乐十三年(1415年)置升华府;降演州府为演州直隶州。明朝在当地设置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直接统治安南,使得安南再次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在治理安南的问题上,明朝有着很多问题。


安南行政区划(图片来自知乎宁南左侯)
 

首先明朝派去的官员,往往素质低下,常常胡作非为、贪污腐败。欺压当地官民,当地官民往往不堪明朝官员的欺辱而造反,如永乐十七年八月,交趾义安府土官知府潘僚“为中官马骐非理凌虐,遂反”。其次是明庭对安南索取过重,例如《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明取勘金银场,起夫淘探,及捕白象,采珍珠,重科厚敛,民不聊生。”第三,明庭对安南的文化思想管控过严,引起了安南人民的不满。明成祖在安南设立三司后实行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旨在推行汉化政策,彻底肃清“夷俗”,于是多次命令征南将军将安南原有的片纸只字悉数毁坏,并多次搜寻安南本地人才送入明朝接受明成祖的册封,选送儒生送入明朝国子监学习,接受明朝的教化。此外明朝还在安南的府州县各设儒学,颁布儒家经典令其学习。在安南的民俗上也有诸多要求。过于激进的中国化,势必会引起当地世族和民众的反抗,成为安南叛乱不断的诱因之一。这些不正当的政策,引起了越南人民的不满,各地相继爆发暴动起义。避居民间的陈艺宗之子陈简定得知明朝不打算恢复陈氏的统治,于1408 年起兵反明,建国号“大越”。明朝命沐晟带兵四万征讨之,但在生厥江遭遇大败,明朝兵部尚书等多名高官遇害。明朝再派张辅统兵于1409年12月俘获陈简定,又于1414年5月俘获陈简定余部陈季扩,平息了陈氏的反明斗争。但是,明朝镇守交趾的官员往往借战争之机更加贪婪残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引起当地人民的愤恨。明朝军队刚撤退,当地交趾人民便起来反抗。
 
1418年,黎利在故乡蓝山发动反明起义。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区,原为地方豪绅,出仕过明朝,但由于官职卑微,不能得志,还经常被镇守太监马琪羞辱,索要贿赂。最终辞官,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越南汉文小说《皇越春秋》中,把他描绘成像刘备一样宽厚仁慈的君主。黎利见举国反明情绪高涨,遂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展开了战争,这段历史,越南史称“抗明十年”。


(平定王黎立雕像)
 

起义之初的黎利,自身实力单薄,多次被明军打的惨败,但是明朝一味奉行的怀柔政策,寄希望于招抚,没有及时将其剿灭,黎利得到喘息的机会,东山再起。1424年,黎利总结了之前失败的教训,采纳部将黎只的建议,不再以攻占都城为目标,而是转向南方,攻取乂安,作为立足之地,再向明军发起反攻。九月二十日,黎利袭击多矜堡,先后击败参政梁汝笏率领的明军及由都指挥使阮率英所率援军,梁汝笏与阮率英败逃西都。而此时黎利并没有乘胜追讨,而是按原订计划,“簿丁壮、缮器械、严部伍、备粮糗,直趋义安”。黎利率领的 起义军在进军茶笼时,与陈智等率领的明军在葵州相遇,起义军大败明军,杀死明朝都指挥同知陈忠及昌江卫指挥伍云。十一月,黎利的起义军对茶笼形成合围之势,明军守将乃安南土官琴彭,坚守不降。
 

(蓝山起义)
 

此时,明军主帅陈智,居然还想着招抚黎利,他派出使者前往黎利大营中劝降。而黎利对明朝的使者却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与明朝使者谈判,以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又积极备战,对茶笼的攻势并没有稍减。陈智未能及时发现黎利的图谋,当黎利最终攻陷茶笼时,才仓促派兵前往支援,结果在可留关与黎利的遭遇战中,再次惨败。黎利乘胜追击,很快便掌控南方的义安、清化、演州除府城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方战场呈现一边倒的局势。在此期间,黎利为了得到越南百姓的支持,向百姓约法三章,宣布:“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官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凭着严格的军纪,黎利军所到之处,都得到群众的响应,“相与并力围乂安城(今乂安河兴原县)”。战后,黎利声势大增,被众将推尊为帝,以“代天兴化”自榜,并告谕四方,号召安南人民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
 
 


 
此时,奉行招抚政策的明仁宗去世。即位明宣宗得知安南的情况后,大惊。撤掉了陈智的官爵,任命王通为总兵官,前往南方平叛。但明宣宗此时已有放弃安南的想法,永乐年间,明军出征安南,北伐蒙古,建造宝船下西洋,还有修建新都北京。这些转运极大的费用,已经使得明帝国财政拮据。加之安南局面被动,明宣宗的信心已大为动摇。他假托朱棣之言,试探性的问宰辅杨士奇、杨荣二人:朕今思之,若陈氏果有后,选一人立之,使共蕃臣之职,三年一贡如洪武之制,用宁其民,而中国亦省兵戎之劳,岂不可乎?如此,不免论者谓朕委弃祖宗之业。然继绝与兴灭,实我皇祖之志。”实际上已准备借口找到“陈氏之后”,撤兵安南;但又担心遭到臣僚 “委弃祖宗之业”的指责。在得到了二杨肯定的答复后。宣宗在王通出征的次日就在文华殿召集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商议,明宣宗撤兵安南的提议,果然遭到了夏元吉的反对,夏元吉云“太宗皇帝平定北方劳费多矣。今小丑作孽,何患不克?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止损威望?愿更思之。”杨士奇也以汉元帝罢珠崖郡之事加以反驳。宣宗此次谈话,并没有收到期望的结果,商谈安南撤兵的时机并未成熟,因此,此后大半年时间,宣宗再也没有与大臣讨论此事,而在等待适当的时机。
 
 
总兵官王通于宜德元年(1426)九月进入安南后,对黎利的围剿并不如意,明军节节败退。十一月六日,王通集合十万大军,与方政,马骐等拟分三路向黎利展开最猛烈的进攻,然而,王通不听众将的规劝,轻率冒进,以至陷入敌兵的埋伏。经过一昼夜的激战,以明军惨败告终,黎利起义军大败明军“斩尚书陈洽、内官李亮及士卒五万人,溺死者甚众,宁桥之水为之不流,生擒万余人,获马匹、军资、器械、辎重、簿书不可胜计。方政从古所渡遁归,王通、马骐等仅以身免,走还东关城。”此战对明军影响极其恶劣,史载“京路豪杰及各府县人民、边镇酋长,皆辐辏军门(指黎利军团),愿效死力,以攻各处贼(明)城”。以至于明廷的诏令在安南已基本无法贯彻。越史记载,此役之后,“明之正朔不行于我郡县”。王通经此一役,心生胆怯,退守于东关城,日夜加筑城垣,期待援军的到来;而黎利则乘势围攻东关城,两军相持于东关城下。王通无计可施,只能写信给黎利请求议和,要求“复立陈氏遗嗣”。黎利表示同意,找了一名叫“陈暠”的人,立为君主,作为对王通的回应。关于此人,越南史一说是陈氏末孙,又一说是乞丐之子。总之,只是黎利用来应付明朝和议撤军条件的傀儡。驱逐明军后,即被黎利所杀。
 
 
明宣宗决定再遣兵增援,以祈一举歼灭之功。他下令安远侯柳升、黔国公沐盛任总兵官,同时调派南北京诸卫、中都留守司、武昌护卫,湖广、江西、福建、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贵州都司官兵总共七万,听其指挥,分别从广西与云南两路进发。此次出兵,宣宗强调“务要器械锋利、衣甲鲜明”,并且俸粮从优。但此时,明宣宗已经知道安南不可能收回来了。宣德二年,柳生率军出征后,宣宗再次召见少傅杨士奇、太子少傅杨荣商议安南事件,他批评蹇义、夏原吉“拘牵常见,若从所言,恐中国之劳费未已”,并说:“太宗皇帝初得黎贼,定交趾,即欲为陈氏立后,当时下人不能承顺。朕今欲成先志,使中国之人皆安于无事。”还表示:“朕志已定,无后疑者。但干戈之际,使令访求恐未暇及。俟稍宁静,当令黄福专意求之未晚也。”这里所谓的“俟稍宁静”,只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局势而言,在对待安南时,宣宗只是想在处理安南的问题上掌握主导权,并可保留宗主国的尊严体面撤出,而不是在被动之时以失败者的身份撤出。
 
安南方面,黎利预料和议难以执行,便制订多项措施,实行全民总动员,养精蓄锐,以待明朝援军的到来。宣德二年(1427)九月十八日,柳升所率明军从凭祥进入交趾,并很快通过坡垒关,直捣支棱关。面对柳升大军入境,黎利两次致书柳升,向其示弱,迷惑对方。军事部署上,黎利分析柳升“素轻我,谓我国人性怯,久畏贼威,闻大军来,我当惊怖。”下令以弱旅在前诈降,诱敌深入战术,再“命黎察、黎仁澍、黎冷、黎列、黎受等领精兵一万、象五只,先潜伏支棱隘以待之。”柳升收到黎利的议和书后,果然视其为懦弱的表现,加之大军进入安南后,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抵抗,这些都使柳升滋生骄傲情绪,堕入了黎利的计策。即使有部将“逆贼谲诈,或示弱诱我。”的提醒,也不予采纳。轻率冒进,最终落入了安南军队的伏击圈内。二十日,双方在支棱关附近的马鞍山展开激烈大战,柳生只亲自带领100骑兵追赶黎利军队。到达支棱的泥泞地时,明军由于移动困难后队无法跟进,安南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安南军队乘胜追击,明军惨败,死伤万余。支棱一役失败后,明军由崔聚、黄福整饬散兵,继续向昌江推进,想尽快与东关城的明军会合。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昌江早已陷落,东关城也被重重包围,而且沿途黎军早已设置埋伏。二十五日,马鞍山再战,保定伯梁铭中鑣身亡;二十八日,芹站一战,李庆又战殁。十月十四日,在昌江附近,崔聚等所率残军陷入四面包围,安南驱象大战。明军阵势大乱安南军大喊:“降者不死!”明军或死或逃,全军尽没。
 

(东南亚的象兵)
 

在柳升所率援军与黎利激战的同时,云南总兵沐也晟挥军南下,十月二十六日,与范文巧、黎可、黎忠、黎犬相持于梨花关。柳升援军惨败后,黎利把俘获明军的指挥一人、千户三人及柳升所受敕书、符印送至沐晟军营前示威,沐盛晟见状,大惊,一时间,明军不战而溃退。安南兵在范文巧、黎可等率领下,乘胜追击,于冷水沟丹舍大败明兵,斩首万余级,获人马各千余,陷溺溪涧者不可胜计。沐晟仅以单骑败走。至此,宣宗的援军计划以惨败而告终。
 

(明朝骑兵)
 

柳升与沐晟的援军相继败退,东关城彻底成为孤城一座。黎利“令诸将备木栅战器围东关城”,同时,“令通事邓孝禄将崔聚、黄福并所俘获人及征虏副将双虎纽、两台银印、战器、旗鼓、军籍等物示东都城”。王通目睹此情景,已经预感到东关城的结局,但在和与战之间,仍是“犹豫未决”,妄想作最后一击,侥幸求得局部的胜利,再与黎利议和,挣回一丝尊严。因此于十一月“悉众出攻”,然而,在这次战斗中,明军遭遇伏击,王通几乎就擒,不得不退守东关城内。经此一败,王通幻想破灭,再无他途,被迫出城和黎利签订城下之盟,随后灰溜溜的率军撤出了安南。至此,平定王黎利彻底驱逐明军,光复了安南全境,安南再度复国。战事大致平息后,1427年(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暠(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为王。明朝随即封陈暠为安南国王”,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战事完结后,黎利令阮廌起草《平吴大诰》,宣示黎氏复国成功成为大越国家的新统治者。该诰文称,以往“因胡之烦苛,致使人心之怨叛,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恶党怀奸,竟以卖我国”的国家乱亡时代已经过去,大越国进入“一戎大定,迄成无竞之功,四海永清”的新纪元。次年,黎利即废杀陈暠 位称帝,改年号顺天,建国号大越都东京。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的后黎朝(1428-1789)。安南至此复国。
 

(越南后黎朝)
 

总结:
在明朝对安南的战争中,本着彻底收复安南为准则的明朝,却最终在当地的起义浪潮中不得不放弃安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安南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儒家文化的传播,忠君爱国的思想,促进了安南民族精神的萌发,从李朝大将李常杰对抗宋朝时创作的《南国山河》再到陈朝兴道王陈国峻反抗元军入侵的《檄将士文》,这些慷慨激昂的作品,无不以儒家的仁义忠孝来激发将士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安南民族意识兴起的表现。越南人受儒家文化圈影响,本身具有华夷观念,又在这种意识下,他们将自己视为,周边的国家除了中国外是。越南称中国是北国,自己则以南国自居,认为和中国一南一北,各据一方,认为双方是平等的关系,这个在越南权臣李常杰的一首诗里得以很好的体现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正是这种趋于雏形的民族意识认知,后来构成了越南国家的民族主义。对于安南,朱棣未能像朱元璋经略云南一样,安排沐英这样的将领,世世镇守云南。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移民政策,以增强汉人在当地的力量。反而对当地人过分重用,导致安南当地势力依然强大,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陈简定叛乱时,化州知府邓悉等就纷纷响应。明庭又经常更换当地的明军将领,导致无法有效控制当地的局势。
 
在财政方面,明成祖时期五次北伐,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了兵力空虚,使得安南卫所的建制并不完善,卫所缺员的现象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官不得人,逃亡之数,十去七八”的情况。造成兵力空虚,明廷又猜忌平定安南的功臣张辅,不能尽用。张辅作为安南的征服者。对当地拥有强大的震慑力,是镇守当地的不二人选。而性情多猜忌的朱棣却听信监军中官马骐上奏,马骐诬称张辅在交趾有招兵制械、割据自王之意,明廷遂将其召回,不再启用。明宣宗在危急局面下,仍不肯信任,启用张辅,不禁令人感到惋惜。
 
最后,黎利本人极具军事才能,又赢得了人民支持。黎利在攻打茶麟琴彭时就显示出了其善于治军的才能,能做到军纪严明,抚民而不扰民。“彭已降,秋毫勿犯,必赦其罪,不戮一人。”此举获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护,黎利注重拉拢团结,即使安南人民自愿,黎利也再三要求不得滥取人民财物。“、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官之牛穀,虽甚饥困,不得滥取。”黎利与明军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对安南百姓秋毫无犯,笼络了民心,提升了军队战斗力,为今后问鼎安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棣南征安南,让安南(越南)在隋唐以后重归中华
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占婆兴衰史,立国近1600年的东南亚古国如何一步步被越南灭亡?
明成祖南征安南的过程:二次南征终是征服交趾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七万大军全军覆没|明朝|明宣宗朱瞻基
回眸:越南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历史原因(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