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西洋的幽灵:美国核潜艇发展史

美国作为核潜艇的发源地,在核潜艇的发展史上曾留下许多精彩的印记。冷战期间,作为和苏联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核潜艇发展同样非常疯狂,短短的30年就发展了4代核潜艇,相比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目前已经启动了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工作,这种核潜艇被命名为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陆续完工服役,并替换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美军现役唯一一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它们是美国海基核打击力量的主要部署平台。算上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话,美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发展到第五代,这意味着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战略核潜艇是核三位一体力量的主要环节之一,美国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就很快启动战略核潜艇的生产工作了。正因为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因此美国才能在战略核潜艇发展方面保持领先。本文将从美国核潜艇发展和各级核潜艇来介绍美国核潜艇的前世今生。

1 发展历史

1954年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服役,彻底宣告核动力潜艇时代的到来,常规动力潜艇依靠氧气和缺乏高航速的缺陷被克服,最可怕的静默杀手诞生。核潜艇拥有极强的海上自持能力,并能根据作战需求从执行一个任务迅速转换到执行另一个任务,和平时期充当情报搜集任务,战时则立刻转向发起攻击。核潜艇所承担的任务包括反水面舰艇、舰队支援、侦查、反潜、运送特种作战分队、核威慑以及“由海向陆”陆上攻击,核潜艇可以摧毁一个城市甚至是瘫痪一个国家,和平时期核潜艇则是绝佳的间谍,优秀的声纳装置可以窃听海底通话线路。核潜艇对于敌对国家造成的心理压力无法言喻,一位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曾表示,哪怕只有一艘vanhuard(前卫)航行于北海中,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自我核威慑”使得从服役至今没有一艘核潜艇和自己的同门师兄弟较量,没有任何人敢于轻启潘多拉魔盒,谁也无法承受来自另一方的报复,能有如此威慑资本的,惟有核潜艇。

鹦鹉螺号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国各从第三帝国那里继承了不少先进的潜艇技术,尤以苏联为甚,但是苏联人的第一艘核潜艇仍然落后于美国,美国的鹦鹉螺号于1957年完成了横跨北冰洋到达大西洋。鹦鹉螺号的诞生必须要感谢日后的海军上将乔治.里科佛,此人当时还是一名上校,尽管此人在美国海军当中颇为不受“航母派”的欢迎,但他却是美国海军核潜艇之父,正是在他的倡导下,鹦鹉螺号才得以顺利建造下水,鹦鹉螺号与他的后来者相比还显得有些结构臃肿,他的核动力系统占据了全舰一半的体积,艇长97.5米,宽8.4米,水上排水量3700吨,水下排水量4040吨。鹦鹉螺号可不仅仅是一艘试验舰,美国海军的传统历来把原型舰和试验舰当作舰队的正式一员,试验舰往往携带武器,鹦鹉螺号就装备6具鱼雷发射管。

美国海军深深感到鹦鹉螺号所将引领的将是什么,因此鹦鹉螺号的后继舰“海狼”号也加紧的研制,从这艘舰开始反应堆改为液化钠推动动力,本来这个设计思想是想用少量的核燃料达到较高的输出功率,但是这类反应堆的冷却问题却没有解决,因此不得不重新改为压水式反应堆。“海狼”号就是后来“鳐”级的前身,而“鳐”级则创造了第一艘在北冰洋上浮的潜艇的纪录。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继鹦鹉螺号核潜艇和海狼号核潜艇之后发展的第二批核潜艇,也是美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鳐鱼级攻击核潜艇首艇鳐鱼号进行了多项开创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潜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横渡大西洋,并在当时创造了水下连续航行31天的纪录;1958年8月12日从冰层下通过了北极点;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极破冰上浮。

鳐鱼级攻击核潜艇

1955年电船分公司根据美国海军1956财政年度计划开始设计编号为EB-269A的攻击型核潜艇,即“鲣鱼”(Skipjack)级。该级艇共建造了6艘,其中3号艇“锯鲉”号的建造却经历了一波三折。“锯鲉”号于1957年11月1日正式开工,但是由于美国海军打算尽快建造装备“北极星”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在2个月后把正在船台上建造的“锯鲉”号改成了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名也被改为“乔治·华盛顿”号。该舰也成为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的首舰。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了美国海军第一代中程弹道导弹,它的服役标志着潜射弹道导弹第一次构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慑力量。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1947年开始研制,首艇1957年开工建造,1959年正式服役,总共建造5艘,已全部退役。

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

虽然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已经拥有携带弹道导弹的能力,但是早期的仓促设计,使得这种核潜艇的不足之处不断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水下潜航性能方面,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的表现非常不理想。因此美国在1957年开始也着手研制第二代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这种核潜艇于1961年开始服役。和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一样,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的建造数量也是5艘,但是这种战略核潜艇已经是更加先进的型号了。如果说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战略核潜艇的开端作品,那么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就是美国战略核潜艇技术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型号。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让美国第一次拥有了海洋战略核力量,而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则是力量的加速优化,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

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新设计的水声设备AN/BQQ-2和反潜火箭已经研制成功。为了装备先进的反潜火箭和高性能的探测设备,并加大潜艇的下潜深度以及减小机舱噪音和螺旋桨空泡噪音,美国海军于1958年-1967年建成了第三代攻击核潜艇“长尾鲨”级(又称“大鲹鱼”级Permit Class)。“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的首艇“长尾鲨”号于1961年服役,该级艇共建造13艘。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攻击核潜艇,但从技术上看仍然属于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1961年开始研制,首艇于1963年开工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共建造37艘,目前已全部退役。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在拥有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和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之后,美国的信心大增,开始了大规模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展计划,从1960年开始,美国启动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即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开发计划。得益于前两代战略核潜艇的技术基础,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的发展非常顺利,从1963年开始,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陆续服役,至1967年,第31号艇“威尔·罗杰斯”号(SSBN659)投入使用,仅用数年时间,美国就完成了31艘战略核潜艇的生产工作。

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

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共建造了31艘,是美国海军二战后建造批量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是美国战略核潜艇部队的主力,已全部退役。美国海军在1967年时,总共拥有31艘拉法耶特级、5艘乔治·华盛顿级和5艘伊桑·艾伦级,总共拥有41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携带656枚核弹头,形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支水下核威慑力量。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建造的一种高速多用途核潜艇,也是美国的第五代攻击型潜艇。该舰的任务主要是反舰、反潜、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于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核潜艇,均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联合建造。美国海军当初建造洛杉矶级除了是为了让它取代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及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并能在深海中有效的猎杀苏联的核潜艇,于是委托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电力建造,终于首艘洛杉矶级潜艇总算在1976年建成服役,截至1996年,共建成62艘。目前现役的有36艘、26艘除役。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虽然拉法耶特级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时间持续了数十年之久,但是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更新换代效率非常高,进入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研发第四代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1970年开始研制,首艇1976年开工建造,1981年正式服役,共建造18艘,其中前4艘已经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目前全部在役。与以前所有的战略核潜艇相比,俄亥俄级潜艇更为静音隐身,在1982年的海上试航中,几乎无法被侦测到。这也确保了俄亥俄级潜艇在水下的生存能力,进而随时可以进入战斗状态,一旦得到指令,即可发动核打击。

俄亥俄级潜艇

进入80年代以后,苏联新一代核潜艇开始大规模服役,其中先进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和奥斯卡级飞航式导弹核潜艇在技术上已经追平甚至略有超过美军的核潜艇;而苏联潜射战略导弹射程大幅增加,这样苏联的战略核潜艇不再需要靠近美国海岸实现对美国的核威慑。再加上数量原因,这就让苏联核潜艇开始拥有优势。这样的现实,迫使美国海军开始开发全新的攻击核潜艇,这就是著名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和以往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普遍走“多用途”化的道路不同,“海狼”级在美国核潜艇发展序列中属于一个另类,它是以“反潜”为核心任务专门研制的一种独特的攻击核潜艇。狼级攻击核潜艇1970年开始研制,首艇1989年开工建造,1997年正式服役,计划建造18艘,但是由于冷战结束,美国军事预算缩水,而且价格昂贵,致使原计划建造29艘的海狼级只建造3艘便宣告停工。

海狼级

作为冷战时代海狼级潜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弗吉尼亚级是美海军在建的最新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这是美国海军第一次同时针对大洋和浅海两种环境设计作战能力的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正在逐步取代已在美海军服役多年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成为美海军21世纪水下作战的主要力量。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1990年开始研制,首艇1998年开工建造,2004年正式服役,目前已经服役16艘。由于性能优异,美海军还在继续开建,计划打算服役30艘,成为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同一型号攻击型核潜艇。

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设计目的,在于替换目前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由于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目前舰龄达到22到38年、预计从2027年开始退役,美国海军从21世纪初起就开始考虑“俄亥俄”级后继舰设计研发的问题,并启动了SSBN-X新型战略核潜艇的设计。2014年,SSBN-X的总体设计完成,2016年12月24日被正式定名为“哥伦比亚”级,随后于2017年被列入美国国家重大国防采购项目,并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开始进行详细设计。美国海军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首艇“哥伦比亚”号计划于2027年交付、2031年进行首次部署,介时美国海军将拥有世界上技术最领先的战略核潜艇。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

美国核潜艇的发展也同苏联一样,在冷战后明显放缓,很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冷战结束,没有明确的对手,现有的核潜艇其技术水平以及远超其他国家,而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已经无力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2 各级潜艇介绍

(1)鹦鹉螺号核潜艇

“鹏鹉螺”号问世的意义在于,它首开应用核动力之先河,潜艇由此进入了又一个新纪元。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一海曼.乔治.里科弗。

海曼.乔治.里科弗

1946年,美国海军部决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机构,并挑选一名上校军官来主持这项工作。早就对原子动力情有独钟的里科弗主动提出了申请,并以其深厚的舰艇工程知识和娴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批准,从此他便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反复研究,里科弗提出美国海军核动力计划的第一步应该放在潜艇上。因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首先体现在潜艇上,只有“航程无限” 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的出现。最终,里科弗的计划被采纳。

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联合宣布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 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和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从此里科弗的名字便与核潜艇连在了一起。1952年6月1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举行铺设龙骨的仪式。1953年3月30日美国当地时间11时17分,陆上模拟堆热中子反应堆达到了临界状态。6月25日,核动力装置达到了满功率,并完成了持续4天4夜的满功率运转试验,这标志着这艘核潜艇巳经具备了以不间断的全速横渡大西洋的能力。1954年1月21日,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在上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下水。经过努力,“鹦鹉螺”号在这年底全部竣工。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以最大航速在水下连续航行50天、航程3万海里而无需添加任何燃料。艇上还装备了自导鱼雷。1955年1月17日,“鹦鹉螺”号进行了首次试航,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开始遨游大洋。它的首任艇长为威尔金森(Eugene P. Wilkinson)海军中校。5月份,“鹦鹉螺”号又进行了90多个小时的水下远航试验,航程为1381海里,是当时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最大航程的9倍。它还以20节的平均时速,完成了从佛罗里达基韦斯特到新伦敦之间1397海里的航行。从1954年1月21日下水到1957年4月第一次更换燃料棒时为止,“鹦鹉螺”号总航程达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大约8000吨燃油。“鹦鹉螺” 号还以首次水下航行抵达北极点而闻名于世。“鹦鹬螺”号所展现的核潜艇的巨大魅力还不仅于此。据美国披露,自其服役后,美国用它多次进行了潜-舰对抗以及反潜演习。1955 年7-8月份,在“鹦鹉螺”号首次进行的作战演习中,它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包括艘反潜航母在内的反潜编队,在这次对抗演习中,“鹦鹉螺”号共“击沉”了7艘“敌舰”。随后在北约所组织的名为“反击”的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数量达到16艘,其中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舰1艘以及驱逐舰9艘,其余的4艘为油轮与货轮。据美国统计,“鹦鹉螺”号在历次演习中共遭受了5000余次攻击。据保守估计,若是常规动力潜艇,它将被击沉300次,而“鹦鹉螺”号仅为区区3次,“鹦鹉螺”号展示了核潜艇确实具有无坚不摧的作战威力。

今天当我们回首冷战可以看到,面对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强大的美国海军,在自身经济、技术实力不及美国,政治地缘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苏联之所以大力发展核潜艇,就不能不提到“鹦鹉螺”号给对手的有益启示,而这种启示的意义,即使是现在看来仍不可低估。“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它的政治与军事意义是深远的。但由于该艇主要供试验之用,因此没有建造后继艇。该艇于1980年退役,在其诞生地格罗顿作为纪念艇被永久保存。

(2)鳐鱼级

鳐鱼级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建造的核潜艇,该级潜艇的主要使命是跟踪与攻击敌军舰与潜艇。该级首艇潜艇鳐鱼号(Skate, SSN-578)服役后,美国海军立即在大西洋潜艇司令部所属的第二潜艇大队组建了第10潜艇中队,当时美国所拥有的核潜艇:“鹦鹉螺”号、“海狼”号与“鳐鱼”号被尽数网罗其中,因而第10潜艇中队是世界上第一个核潜艇作战建制。

鳐鱼级在“鹦鹉螺”号成功的基础上,分别于1955年、1956年各建造了2艘。在核潜艇问世初期,美国官方的要求并不高:按美国海军舰船局设想,只要兼具刺尾鱼级或经过“GUPPP”计划改装的潜艇的水下高航速与核动力的无限航程,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鳐鱼级就是装了核反应堆的刺尾鱼级一连它们的外型都儿乎像对亲兄弟。为降低成本,该级艇采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排水量比“鹦鹉螺”号减小了近1000吨。该艇航速虽低,但在美国海军进行的各种航行试验中,却充分地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操纵性能。

(3)鲣鱼级

鲣鱼级几平为现代核潜艇在造型上树立了一个款式样板,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水滴型造型,采用围壳升降舵。该艇之所以采用围壳舵,首先因为采用艏升降舵的潜艇在停靠码头或补给舰时,为防止发生碰撞而损坏,升降舵就必须得采用可收放的结构形式。对单壳结构的美国核潜艇来说,这会带来许多技术难题,其二,依美国海军的经验,在备潜时,收放装置发生故障是影响下潜速度的常见病。而频繁的潜浮所进行的艏升降舵收放操作,又加重了艇员的工作负担;第三,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核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艏升降舵所产生的涡流噪音,会严重干扰艇艏声呐的正常工作,这种现象是以往航速低的常规动力潜艇所没有的。

综上,该艇便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围壳舵。不过也应该看到,围壳舵这结构形式非常不利于潜艇在冰区航行,虽然设计师把围壳舵设计成可以转动90度的结构,以防止舵面在破冰上浮时受损,但这种设计还是对舵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洛杉矶级从第40艘(SSN-751圣胡安号)起,又把水平舵由围壳移至艇首的原因。当然,从舵效看,围壳舵不如艏升降舵,这是最简单的物理学原理了。但与强调空中机动性能的战斗机相比,就水下机动性能要求不高的核潜艇而言,这点儿操纵性上的差别实在算不上什么太大的问题。该艇于1956-57年度开工建造,共6艘,其中第3艘“天蝎座" 号中途更改了设计,在艇体中部加入了一个导弹舱段,改装后的潜艇被命名为“乔治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人类所发明的、最具毁灭力的战争工具一弹道导弹核潜艇一由此发端,美国为此又补建了“天蝎座”号。该级潜艇上装载的S5W型反应堆不仅容易更换核燃料,比起前一级的S3W反应堆功率也要高出2倍以上,加上艇型的改进,其水下航速达到了29节的惊人水平,从而使核潜艇的战术价值大为增加。在洛杉矶级诞生之前,鲣鱼级潜艇直以航速高而称雄于美国海军的水下舰队。

(4)长尾鲨级

长尾鲨级是美国第二代核潜艇的典型代表,也是美国最早的专用攻击型核潜艇,它的论证工作始自1956年10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阿里.伯克上将主持了这项工作。长尾鲨级原计划建造17艘,由于其中的3艘被改装成拉斐耶特级战略核潜艇,因此长尾鲨级实际建造了14艘。根据对苏联核潜艇的分析,美国认为潜艇航速在30节以上时噪音增加太大,不如将精力放在提高安静性和增大潜深等方面。因此该级艇的水下航速比前一级稍低,并在艇首安装了探测性能良好的球型声呐。该艇装备了装有核弹头的“萨布洛克”反潜导弹,显而易见,在冷战高峰期,在反潜战上美国人就作好了不惜打一场核战争的准备。1963年, 首艇“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失事沉没,为消除这次灾难对艇员心理上的不利影响,该级艇改称大鲱鱼级。美国海军对最后3艘艇的设计进行了修改、艇长增加到89米,排水量也有所增加。

在长尾鲨级的设计论证过程中有个有趣的插曲:美国海军太平洋与大西洋潜艇司令部联合向海军舰船局提出了一个过于激进、超前的建议:取消指挥台围壳!他们援引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是提高潜艇航速的最大障碍,其导致潜艇航速降低了1.5节,但海军舰船局驳回了他们的建议。反驳意见说:任何具有军事用途的潜艇,都需要某种形式的结构把潜艇的各种升降装置包覆起来;潜艇在水上航行时也需要一个指挥台围壳。从使用方便的角度看,这个意见是对的;而美国海军潜艇司令部的建议实在有点划不来:给实际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仅能换取1.5节的航速。

(5)鲟鱼级该艇为1962~1969年间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共37艘。鲟鱼级从第4艘SSN-646号起,在水平尾翼两端各加有一块垂直端板,以保证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的方向稳定性,美国后来在建造洛杉矶级与俄亥俄级时广泛采用了端板。鲟鱼级装备了“鱼叉”反舰导弹,加强了对水面舰艇的攻击能力,其29号艇之后的9艘艇改装了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的BQQ-5声呐。该级艇的安全性、武器和居住性都非常好。

唯一的缺陷是由于艇体拉长,使得湿面积增加、阻力比水滴型外形增大,其水下速度只有26节。鲟鱼级潜艇在建造过程中倍受建造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早期建造的艇造价大约在4900~ 5700万美元,但到了1967财年,每艘造价猛增到广7450万美元,而列入1968财年的鲟鱼级的每艘造价为8440万美元。该级艇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一直都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6)洛杉矶级

苏联核潜艇的水下高速性能令美国人印象深刻,美国因此改变了” 以往单纯追求安静性的政策,转而着手设计、开发新一代高速核潜艇,这导致后来洛杉矶级的问世。该级潜艇共造了62艘,自1976年起相继服役。反应堆为新型S6G型,水下航速比鲣鱼级要高3节,公开报道的最大水下航速为32节,但据美国透露,该级“迈阿密”号在试航时曾达到37节的高速,与之对照的是美国海军对其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三缄其口,他们的标准说法是最大航速“超过20节”。该艇具有良好的安静性。从第32艘(SSN-719普罗维登斯号)起,加装了12座垂直导弹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导弹,这一改型又被称为洛杉矶二型;从第40艘(SSN-751圣胡安号)开始敷设消声瓦,水平舵亦由围壳移至艇首。水平舵为活动式的,可以伸缩,以利于在北冰洋海城航行,这一改型又被称为688-1型。洛杉矶级安装了优秀的声呐系统和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是现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核心力量,现有51艘在役。

该艇一改以鱼类命名的方式,头批建造的12艘艇改用投票支持建造该级潜艇的国会参议员所属选区的地名命名,之所以如此一按里科弗尖刻而一语中的的说法一是因为 “鱼不会投票”、洛杉矶级按地名命名艇名的方法即由此而来。洛杉矶级从1976年竣工的首蜓“洛杉矶”号到1996年竣上的“夏延”号,前后共生产了20年,它的建造时间之长创了美国潜艇的记录。有趣的是它是一种边生产边退役的潜艇,当SSN-773~夏延”号1996年9月服役时,该级已经有3艘退役了。目前,在役的洛杉矶级为51艘、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1艘退役了。


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水下舰队规模已大大缩水,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阵容现已名列全球第一,而洛杉矶级即使是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无疑还将是美国水下舰队的主力艇型。由于洛杉矶级建造跨度长达20年,因而它的造价也前后悬殊,在1974财年拨款的、首批建造的5艘艇,其单艇造价为1.8亿美元.而到了1989年.单艇造价已到I 7.59亿美元。1996 年,该级终结版的造价已是8.83亿美元之谱了。当然也应客观地看到,它的早期价格在当今国际军火市场上.已经是连一艘现代化的常规动力潜艇也买不下来了。该艇以“热铺”(Hot Bunk)著称,即:每3名水兵合用2张床铺。

(7)海狼级

从1978年5月开始,美国海军便开始深谋远虑地酝酿研制新-代攻击型核潜艇,以便在未来年代替换洛杉矶级,此时洛杉矶级刚刚开始建造。1984年,美国海军作战部最终确定了这种潜艇的主要性能要求,并把这种新型潜艇定名为SSN-21型核潜艇。从开始酝酿到1997年首艇“海狼”号服役,这个过程用了20年。

由于现代武器是技术与资金高度密集的产物。它们的研制周期较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先进武器,大致都是20年前计划出笼的产物。如果算上技术储备的先期预研,这个周期则还需上推若干年。美国海军提出建造SSN-21型核潜蜓是基于如下的理由:面对苏联潜艇的数量优势,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质量优势,以确保在未来与苏联潜艇的水下对抗中居于主动地位。其实苏联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推出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一阿库拉、塞拉与麦克级一在技术上所做的探索与尝试非常广|泛与深入,苏联核潜艇采用的钛合金建造技术及其I低噪音、大航速、大潜深等性能、都令美国与西方心存恐惧,海狼级必须能够对抗它们的威胁。

海狼级核潜艇在建造问题上充满了变数,以致它几经生死。海狼级原计划建造29艘,但该级首艇“海狼号在建造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焊接质量事故、使它的造价高达26亿美元,高昂的造价又使其倍受非议。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苏联解体与冷战结束,美国决策层对是否有必要继续采购装备这种造价昂贵的潜艇产生了怀疑。1992年I月,美国国防部长宣布取消“海狼”项目,但美国国会却又在同年5月戏剧性地恢复了该项目,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是出于稳定核潜艇的研制与建造工人队伍,防止人才流失的一种无奈之举。该级艇采用S6W型反应堆,最大水下航速39节,艇体为水滴型。该艇是首次采用泵喷推进的美国核潜艇。据美国海军透露,海狼级核潜艇平均每艘的建造费为21亿美元。

(8)弗吉尼亚级

冷战时代,与苏联核潜艇进行对抗与作战是美国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要任务,面对性能不断完善且数量十分庞大的苏联水下舰队,美国海军十分重视攻出型核潜艇的高速性与安静性。为了保持技术领先,美国建造的的核潜艇,其排水量与造价都呈大幅攀升的趋势,而海狼级成了这种趋势的颇具代表性的典型。为了扭转这种造价越来越昂贵的不利局面并平衡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以便适应新的全球战略需要,美国设计建造了这种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其实,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任何对手都已不具备当年苏联水下舰队那样的实力了,因此在装备采购上美国的决策机构更看重的是“可承受性”原则,再也不必像先前那样由于担心被苏联在技术上超越而忌惮重重了。

弗吉尼亚级计划的名称几经变动,曾先后被称为百人队长级、NSSN (新型攻击核潜艇),1998年9月,美国海军把其正式命名为弗吉尼亚级。与俄罗斯的雅森级(885型)一样,弗吉尼亚级是一种典型的多用途核潜艇,多用途核潜艇将是大国海军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从战斗效能来说,弗吉尼亚级大约是海狼级的75%,它的艇型也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成本。该级潜艇不仅能执行反潜、反舰作战,还能执行对地攻击与浅海作战,它的另一个用途是搭载特种部队的小型潜艇(ASDV)以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由于该艇采用了新一代减振降噪技术,其安静性将比海狼级更好,不过水下航速比前者要低一些。弗吉尼亚级的头一批为4艘,以每年1艘的速度建造,首艇“弗吉尼亚”号于2004年服役。从第5艘起,弗吉尼亚级将采用低阻造型的指挥台围壳,这种新型围壳被称为“先进指挥台围壳”。由于弗吉尼亚级是美国21世纪的第一型核潜艇,该级核潜艇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与技术特色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它在核潜艇建造与使用上所具有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不可低估。美国强大的计算机工业使得计算机技术在该级潜艇的设计与建造中得到空前的应用,它大大地缩短了潜艇的设计周期,综合性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使得设计建造图纸的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弗吉尼亚级采用了计算机支持的模块化设计与建造,可以根据作战与技术更新的发展情况迅速、便捷地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舱段模块,使其衍生出不同种类、不同专项用途的核潜艇,它甚至还可以通过更换舱段模块的方法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弗吉尼亚级基本型装备有12座垂直导弹发射管,能够对陆地及海上目标实施远程打击。它的角雷发射管数量为4门,口径为533毫米,除了能发射鱼雷、反舰与反潜导弹等传统武器外,还能发射与回收水下无人驾驶遥控装置。无人驾驶遥控装置有多种类型,它可在远离母艇的海域完成警戒、侦察以及反潜作战等任务,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弗吉尼亚级潜艇的水下探测、侦察与作战能力。美国还在开发、研制与弗吉尼亚级潜艇配套使用的无人驾驶遥控飞行器、以使完成对陆地、海上目标的侦察、并把这些侦察结果实时地传输给潜艇,弗吉尼亚级可自主地对这些目标发起精确打击。据美国海军透露,若以总建造数量30艘计算,弗吉尼亚级的单价为16.5亿美元。这个单价并不便宜、几乎是1996年建造的洛杉矶级造价的2倍、是海狼级造价的79%。与海狼级相比,两者的性价比怡成比例、这倒是印证了“.分钱一分货”的基本法则。

(9)乔治华盛顿级

二战末期,德国进行的把V型导弹放在潜艇上的试验给人以极大启示。但美国对“天狮星”巡航导弹所做的一系列试验表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巡航导弹作为潜基导弹存在着种种难以克服的严重缺陷,使得潜艇的先天优势良好的隐蔽性丧失殆尽。其实,在研制潜基发射巡航导弹的同时,美国还在同步研制着潜基弹道导弹。

1957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此事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都已被笼罩在苏联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为了确保自己在战略力量上的优势、美国建造了这级世界上最早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了尽快建成,美国海军采纳了电船公司所提出的一项巧妙建议把处于建造阶段的鲣角级的艇体切开嵌加段长约40米的导弹舱,其导弹发射管采用分两排并列布置的方式。从此以后,这种经典的布置方式成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战略导弹核潜艇所遵从的样板。

该级潜艇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此前的潜艇只能毁灭一支舰队的话,那它现在已经具备了可以毁灭一个中等面积国家的可怖威力,潜艇的作用也从战术层面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在冷战年代,由于它被赋予如此重任,故其艇名皆以对美国有重大功绩的人物命名,可见美国人对它的看重程度非同一般。该艇一直服役到80年代。

(10)伊桑.艾伦级如果说乔治华盛顿级是一种应急的改装艇的话,伊桑.艾伦级则是美国第一种专门设计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它比乔治华盛顿级体积更大,有着与长尾鲨级类似的安静性和良好的深海活动能力。由于其是全新设计,艇型和内部设备都较为先进。该级艇于1959- 1961财年建造,在1961~ 1963年间完工,起初装备射程1500海里的“北极星”A-2弹道导弹,首艇“伊桑.艾伦”号于1962年6月26日进入北大西洋开始了它的首次巡逻行动。1974~1976年间,该级潜艇改装了射程达2500海里的“北极星”A-3型。

到七十年代末期,它一直被作为战略核潜艇使用,后来由于更先进的“海神”弹道导弹的出现,该级潜艇逐渐被改为特种部队运输艇和攻击型核潜艇。至20世纪90年代全部退役前,它和华盛顿级同构建了美国最初的海基战略核力量。

(10)拉菲特级(拉耶法特级)五十年代末期,苏联人开始发展与部署水下核打击力量,为了确保自己的水下核打击优势,美国推出了拉菲特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该级潜艇是美国生产部署数量最多的战略核潜艇,共建造了31艘。从首艇“拉菲特”号(SSBN-616)到最后一条艇“威尔罗杰斯”号(SSBN-659) 竣工,其建造时间集中在1963-67年这短短的4年间,平均每年建造8艘,最高年份(1964年)竟然造了13艘,美国强大的潜艇生产能力由此可见一班。美国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多时为41艘,而拉菲特级就占了其中的31艘,其地位与作用在当年不言自明。

拉菲特级较之它的前辈有了许多改进,由于采用了减振浮筏技术,它的航行噪音进一步降低: 自“本杰明.福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SSBN-640)号起,最后建造的12艘拉菲特级装载的导弹为“叉载- 1”(C4)型、其打击威力进-步增强、所以有时拉菲特级的最后12艘艇又被称为本杰明福兰克林级。在乔治班 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SSBN-643)号进行的发射演习表明,将艇上16枚导弹全部发射完毕所需要的总时间大致为15分钟,即发射枚导弹所需时间平均为56.6秒。

美苏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签定后,拉菲特级逐渐被俄亥俄级取代。退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拉菲特级中的SSBN-642与SSBN-645号曾改装为运载“海豹”突击队的特种潜艇,改装后.它们的舷号分别去掉了“B”字。2001年8月,随着最后一条SSN-642号退役,拉菲特级已全部退出了现役。

(11)俄亥俄级

美国海军自完成了“北极星/海神”潜射导弹计划之后,便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的远程潜射导弹,这种导弹便是“三叉戟”导弹。三叉戟导弹的射程较以往大幅度增加,这意味着它们只须部署在美国近海即可对敌人目标具有相当的威协性。最初8艘俄亥俄级潜艇部署于缅因州的班戈外海,其余则部署于乔治亚州的金斯湾。这意味着俄亥俄级主要任务区城仅须在美国拥有控制权的海城即可,显而易见,它的生存力较之以前的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高出许多。

俄亥俄级潜艇的战斗值班采用两班艇员轮换制,一班乘员在执行为期70天的巡逻任务后,潜艇返港进行为期25天的检修与保养:随后再由另班艇员登艇执行任务,如此循环反复。俄亥俄级潜艇每九年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大修并更换核燃料棒。

俄亥俄级的导弹发射系统较之上一代的拉菲特级有了极大改进,据披露,该级潜艇将24枚“三叉較”导弹全部发射出去最快情况下仅需6分钟,平均每枚导弹发射时间仅需15秒。由于弹道导弹核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后,发射管迅即灌满了海水,而海水重量要大于导弹的重量,所以此时潜艇必须进行浮力均衡,即:把重量多出来的那部分海水排出艇外,这需要-定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它又决定着潜艇的导弹发射间隔时间的长短。 

在隐身方面,俄亥俄级没装消声瓦,而是在艇体表面涂敷了消声涂层;它的所有设备的减振基座都是双层的,以保证进步消除艇上的机械噪音;由于单堆、单轴、单桨所产生的噪音远小于双堆、双轴、双桨,而且后者在运行中会产生相互迭加作用,使噪音进一步增大,所以对隐身问题格外重视的美国在体驱庞大的俄亥俄级上采用了前种方式。苏联/俄罗斯的潜艇设计师显然在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计上倾向于后者,他们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采用安全性更佳的双堆、双轴、双桨设计,这也是美苏两大潜艇设计流派的一个重要区别。

1974-1990年,美国共建造了1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相继于1981-1997年竣工。其水上排水量为16764吨,仅次于苏联的台风级,是现在美国战略核威慑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美国专家认为,与它的俄国对手台风级相比,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一种按照传统设计思想设计的潜艇,但从俄罗斯正在建造的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北风之神级“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上,人们看到的是传统的回归。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将俄亥俄级的前4艘,即“俄亥俄”号、“密执安”号、“佛罗里达”号与“佐治亚”号改装为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为主的多用途潜艇。以俄亥俄级非凡的武器携载能力看,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武库舰。

(12)哥伦比亚级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是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接任者,也是美国21世纪的主力海洋核威慑力量,该型核潜艇的预期服役时间将持续至21世纪的80年代。在研发初期,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受到美国在海外行动的影响,出现了延迟,但是随着俄亥俄级核潜艇的老化,以及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入役,项目的推进变得迫切起来。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海军目前建造的最大尺寸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艇长171米,艇体最大直径为13米,满载排水量达20810吨,其尺寸是“弗吉尼亚”级的2.5倍左右。“哥伦比亚”号没有像“俄亥俄”级潜艇那样设置多达24个导弹发射筒,导弹发射管下降到16个,但其发射管直径不变,仍然为2 .21米,继续沿用现役的“三叉戟”ⅡD5系列导弹。由于美军对现在的“三叉戟”Ⅱ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性能极其满意,据称在2042年之前,“哥伦比亚”号将采用“三叉戟”ⅡD5LE(LE为英文life-extension的缩写,意为延寿)型潜射导弹,但采用了最新设计的核弹头,杀伤威力较W76(10万吨TNT)和W88(47.5万吨)这两种核弹头型号有很大提高。

一艘“哥伦比亚”号核潜艇的总打击当量有可能超过1.5亿吨,比“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杀伤威力大50%,远超二战各国释放火力的总和。除此之外,新一代“哥伦比亚”号战略核潜艇除了搭载“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和自卫用的鱼雷外,还可以搭载潜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SLIRBM)、KEI反导拦截弹、新一代潜射巡航导弹和潜射无人机等。这样一来,“哥伦比亚”号既可执行战略巡航任务,也可执行常规快速全球打击任务,还可执行反导、侦察等多重任务。与目前各国功能单一的战略核潜艇相比,“哥伦比亚”号成为了一个全能潜艇,即可执行二次核打击任务,又可执行只有战术攻击核潜艇才能完成的任务。

相比于传统的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非常注重多用途性。传统上的核潜艇因往往只有潜射战略导弹一种武器而在平时显得“用处不大”、空有战略威慑意义而难以发挥其设计性能,而“哥伦比亚”级则打破这一常规、堪称是一种“核常兼备”的新型潜艇。“哥伦比亚”级在研发阶段就考虑了发射潜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潜射弹道导弹其在任务弹性更高。另外,“哥伦比亚”级还能用于传统海上冲突的支援任务,其搭载的多用途无人水下潜航器能执行侦察监视、反舰攻击、猎雷扫雷等任务。可以说,“哥伦比亚”级潜艇的设计建造,将引领战略核潜艇新的方向。

美国正式开工建造哥伦比亚级

当然,越先进也意味着更加昂贵,目前透露的消息加上研发费用首艇的建造成本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接近首艘“福特”号核动力航母的造价,即便如此美国海军仍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保持再弹道导弹核潜艇领域其绝对的领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有多少艘核潜艇 美国核潜艇数量
全核水下力量,世界上只有三家,英、法属于跟风,只有美国真正发挥了其优势!
美国雄心勃勃的战略核潜艇计划,耗资1200亿美元,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
美海军现役核潜艇
俄亥俄级导弹核潜艇后继有人,怎么艇大弹反而少了?
冷战中的美国核武器(第3章/共14章)核潜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