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决胜次大陆: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

一 巴布尔与帖木儿帝国灭亡后的中亚
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征服了许多地方,建立了所谓“四大汗国”即金帐汗国(东欧),伊尔汗国(西亚),察合台汗国(中亚),窝阔台汗国(中亚)
 


四大汗国中。察合台汗国统治中亚一带,锡尔河和阿姆河中间的地区,这一地区被称为“河中地区”(见地图)。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块。西部主要是河中地区,以突厥和突厥化的贵族为主,东部主要是新疆一带,以蒙古(蒙兀儿)贵族为主。成吉思汗的后代秃忽鲁帖木儿成为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可汗,在西边,突厥贵族拥立答失蛮赤为可汗。14中期,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立昔兀儿海迷失为傀儡。帖木儿自封为苏丹。建立帖木儿帝国。1369年,昔兀儿海迷失去世后,帖木儿干脆自立为王。1370年,帖木儿征服整个河中地区,建立强大的帖木儿帝国,随后四处征战,帝国疆域西起小亚细亚,东至旁遮普。1405年,帖木儿在远征中国途中去世。帖木儿去世后,其子孙相互争夺王位,之后其四子沙哈鲁统一帝国大部,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其子兀鲁伯死后,帝国逐渐分崩离析。

帖木儿帝国的扩张

帖木儿帝国按照游牧民族的传统,实行分封制度,经常大封诸王功臣,由此导致封建割据,爆发内战,帖木儿帝国的晚期,就在无休止的内战中度过。时间来到15世纪晚期,巴布尔诞生,巴布尔是帖木儿的五世孙,是帖木儿苏丹卜撒因的孙子,帖木儿三子米兰沙的玄孙。母系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他的母亲是东察克台可汗羽奴思汗的女儿。1451年,卜撒因继位后,按照帖木儿朝的分封制度,将撒马尔罕赐予长子速檀(苏丹)阿合马,将喜萨儿、石汗那、昆都士等地赐予次子速檀(苏丹)马合谋,费尔干纳地区与喀布尔赐予四子乌马尔·沙黑·米尔咱,米尔咱即巴布尔的父亲。在帝国南部,呼罗珊政权落于帖木儿次子乌马儿·沙黑·米尔扎后裔忽辛·拜哈拉苏丹(1469—1506 年)之手。后者自立为王,不服卜撒因一系对帝国的统治,卜撒因的分封举措,使得帖木儿帝国彻底分裂。
巴布尔出生于1483年,到巴布尔出生时,帖木儿帝国已经衰落,南方被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占领,北方的诸王互相争斗,无视中央。与此同时,锡尔河东北的乌兹别克人,乘帖木儿后裔因内争互相削弱之机,酋长昔班尼汗的率领下,南下进入河中地区(即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区),开始强大起来。
巴布尔自幼精通军事,以祖先帖木儿为荣,一心想要恢复帖木儿帝国往日的辉煌,1494年6月,11岁的巴布尔(原名查希尔丁·穆罕默德,巴布尔是绰号,于波斯语中意为“老虎”)继承了父亲的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面积不大,但是盛产谷物和水果,且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然而,新上台的巴布尔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四周强敌环伺。在卜撒因(1469)死后,长子速檀阿合马在撒马尔罕即位(1469-1494在位),尽管他在位二十多年,但软弱无能,完全沦为部落军事贵族的傀儡,其政令基本出不了撒马尔罕,速檀阿合马去世后,贵族拥立他的弟弟速檀(苏丹)马合谋即位(以下简称马合谋),次年即死,贵族又拥立马合谋的儿子拜孙哈尔即位。拜孙哈尔同样软弱无能,他的长兄阿里,另一位弟弟麻速德均不服他的领导,在军事贵族支持下先后发动叛乱,遭到镇压,分别退守布哈拉与喜萨儿,三方互相攻打,局势一片混乱。

费尔干纳谷地

野心勃勃的巴布尔同阿里与麻速德结盟,共同对抗撒马尔罕的拜孙哈尔,1496 年,巴布尔与麻速德,阿里联合进攻撒马尔罕,对撒马尔罕城的围攻长达四个月,后因冬季来临不利于进攻,三方势力先后撤回。1497年5月,巴布尔再次率军围攻撒马尔罕,至11月底,巴布尔攻陷撒马尔罕,拜孙哈尔逃走,经历长期战争破坏的撒马尔罕已经萧条,这让想发战争财的士兵和部下非常失望,加之思乡心切,军队开始瓦解。在进入撒马尔罕一百天后,巴布尔被迫退出撒马尔罕,巴布尔走后,军事贵族迎立阿里为傀儡君主。阿里与军事贵族矛盾重重,很快就大打出手,阿里引狼入室,邀请乌兹别克人前来支援。在乌兹别克汗昔班尼的率领下,乌兹别克军南下,逼近撒马尔罕。
此时,巴布尔的老巢——费尔干纳谷地的安集延发动内乱,后方不稳,巴布尔手下的大伯克(相当于宰相),速檀-阿黑麻-檀巴勒整合逃兵,联合驻守安集延的乌尊哈桑(不是白羊那位),扶持巴布尔的弟弟贾汗吉尔为傀儡,发起叛乱。巴布尔被迫离开撒马尔罕,一度陷入两难的境地,但是檀巴勒和乌尊哈桑的统治残暴,人心向着巴布尔,他得以发动反攻,收复了许多领地,最后与叛军议和:忽毡河以西和乌兹根归巴布尔,以东归贾汗吉尔。
 

巴布尔

1500年初,巴布尔再次进攻撒马尔罕,因城中内应暴露而撤军。此时,阿里与军事贵族矛盾计划,阿里利令智昏,将撒马尔罕献给昔班尼,但他还是被昔班尼杀害。巴布尔原打算撤退,行军途中又改变主意,决定趁昔班尼根基不稳攻城——当地居民一定会支持他,至少不会为乌兹别克人而战。他派出7、80个精兵半夜登上城墙,从内部打开了城门。很快全城的人都得知巴布尔归来,士兵和市民们发起暴动,打死4、500个乌兹别克人,把他们赶出撒马尔罕。城中的贵族和商人也款待他,为他祈祷。撒马尔罕周围的城堡全部归顺。
穆罕默德-昔班尼,是乌兹别克可汗阿布海尔的孙子,术赤的后代。他的经历和之后的巴布尔有些相似。他的祖、父在和哈萨克人的战争中阵亡,汗国随即崩溃,他过着流亡生活。起初他投奔阿赫马德,又投靠西察克台可汗,在1488年的锡尔河战役打败帖木儿军队,受封突厥斯坦城。之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南下争夺河中。
 

乌兹别克人南下

大战乌兹别克
1501年,昔班尼的军队卷土重来。巴布尔纠合部众,与乌兹别克人决战,1501年4月或5月,为了迎战昔班尼,巴布尔行军至新花园,整顿完毕后来到萨尔普勒。以障碍和壕沟作为营地周围的防御工事。昔班尼驻扎在和卓-卡尔宗附近,和巴布尔相距大约6公里。双方在位于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的萨尔普勒遭遇,两军对峙。起初的四、五天,双方从各自的营地出动,互相射击。期间昔班尼发动了一场失败的夜袭,巴布尔营地周围布满防御工事,昔班尼无力突破。在与2~4千名援军会合后,加上先前的援军和240人的嫡系,巴布尔的兵力达到了2740~4940人,他挑了一个他认为星象吉利的日子开战。事后他评价当时的考虑毫无意义,急于开战是个错误。
天亮时,巴布尔让士兵和马匹披上铠甲,他将部队分为左翼、右翼、中军和前锋,向前进军,准备开战。同时,敌人也以战斗队形从对面前来。这是巴布尔第一次和昔班尼交手。

乌兹别克骑兵

两军接近时,昔班尼军的右翼转向巴布尔军后方,巴布尔将作为前锋的,作战经验丰富的陌刀手调转到敌方正面,作为右手军,使中军暴露在了敌军面前。尽管如此,巴布尔军还是击退了先上来的敌军,迫使他们退回他们的中军。昔班尼手下一些老将甚至提出撤军,但昔班尼坚持作战。
昔班尼军的右翼击退巴布尔军的左翼,来到了后方,由于中军失去了前锋的掩护,受到了前后夹击,绕到后方的昔班尼军朝他们射箭。前来援助的蒙古人见形势不利,就开始抢劫友军,大部分士兵被打下马,抢劫一空,还有很多人被杀。巴布尔对他们的评价很差。
乌兹别克人作战惯用“迂回战术”,巴布尔认为这是他们作战的最大优点。此外,乌兹别克人冲锋时一起前进,攻击时一起放箭,撤退时绝不散乱,如同一体。
 


巴布尔身边只剩下十一、二人,渡过锡尔河回到撒马尔罕。次日早晨,巴布尔召见所有部下和近臣,进行商议。众人决定闭门死守,与城共存亡。巴布尔和他的亲信组成后备队,其他人住在城门边和城堡周围的壁垒。两、三天后,昔班尼来到城外驻扎。撒马尔罕市民(以下简称民兵)自发聚集到宗教学校门口,发誓拥戴巴布尔,投入战斗,昔班尼军甚至不能接近城堡。几天后,民兵开始出城主动进攻,被昔班尼军击退。昔班尼又派出7,800人从防御薄弱处偷袭,也被守军击退。后三、四个月,昔班尼停止攻城,从远处包围撒马尔罕。城中的食物即将耗尽,士兵和亲信纷纷逃走,巴布尔向各方求援,都被拒绝。对获得援助无望的巴布尔接受了昔班尼提出的议和,放弃撒马尔罕。离开时,巴布尔被迫将姐姐嫁给了昔班尼。乌兹别克人占据河中,帖木儿帝国至此,基本覆灭。
 

撒马尔罕

巴布尔此时失去根基,被迫率部众流浪,其部众最少时仅剩二三百人,1502年6月,巴布尔前去投奔他的舅舅,东察克台的两位可汗马哈木和马黑麻。甚至一度打算去中国(明朝:你不要过来阿),未成,巴布尔向两位舅舅求援,请求他出兵帮助自己夺回费尔干纳的王位,为了驱逐檀巴勒,让巴布尔复位,7月21日,两位汗集结3万大军,和巴布尔从塔什干出发,攻打檀巴勒。
巴布尔迅速收复忽毡河以南除安集延以外所有城堡,被强立为傀儡的贾汗吉尔也设法逃脱,投奔哥哥巴布尔,此后一直跟随,不离不弃,但巴布尔军队对安集延的两次进攻都失败。檀巴勒见形势不利,向昔班尼求援。此时两位汗正在围攻安集延,得知消息后解围而去,乌兹别克军声东击西,大败蒙古人,巴布尔大败,仅以身免,单骑逃走,两位舅汗都被昔班尼俘虏,后被昔班尼放回,巴布尔逃到费尔干纳南部的苏赫山区,东躲西藏,形同乞丐,1503年6月,巴布尔对流亡生活感到厌倦,带着三百多人前往呼罗珊寻找机遇。之后,昔班尼乘机杀了檀巴勒全家,占领费尔干纳,将巴布尔的“祖地”夺走。
 

昔班尼与巴布尔

巴布尔再次流亡,率部经过喜萨尔地区,此地是军阀胡思老-沙的封地。胡思老的妹夫巴基-石汗那慧眼识才,向他提出联合,率领部众前往投奔,此后,成为巴布尔的重要谋臣。巴布尔就留在了喜萨尔,准备见机行事。之后,巴布尔向呼罗珊的统治者——忽辛·拜哈拉(见上文)提出结盟,面对来势汹汹的乌兹别克人的威胁,后者同意与巴布尔组成同盟,共同抵御昔班尼入侵。得知昔班尼即将入侵,拥兵2-3万的胡思老-沙未作抵抗就离开封地逃亡。胡思老麾下3,4千个蒙古人带着家眷投奔巴布尔。胡思老自觉走投无路,也请求归顺,最终投降巴布尔(但不久即叛变,被巴布尔军击败,逃亡呼罗珊 最终被乌兹别克人杀死)。他的手下纷纷归顺巴布尔。
巴布尔调头南下,于1504年10月来到喀布尔。喀布尔的统治者兀鲁伯是巴布尔的七叔,他死后(1502),兀鲁伯的女婿谟乞木成为喀布尔的统治者,巴布尔来到喀布尔,谟乞木开城投降,拥有王室血统的巴布尔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喀布尔,被当地军民拥立为统治者,以喀布尔为根据地,勉强在阿富汗站稳脚跟,与此同时,1507年,呼罗珊统治者忽辛·拜哈拉去世,昔班尼乘机攻打呼罗珊,攻陷帖木儿帝国的最后城市——呼罗珊的首府赫拉特,帖木儿帝国正式灭亡。昔班尼汗攻赫拉特时,巴布尔赴援,亦因后方喀布尔发生篡位阴谋,不得不返回。此时东察克台汗国因内乱陷入分裂,无力挑战乌兹别克人,布哈拉汗国(即乌兹别克人)称霸中亚,只有南方的新兴强国萨菲波斯可以与之抗衡。

1504年的局势

南下的乌兹别克人很快与波斯萨菲王朝爆发冲突,1510年。乌兹别克人与萨菲波斯爆发战争,在谋夫(即木鹿)战役中,乌兹别克人大败,昔班尼阵亡,波斯沙阿(皇帝)伊斯玛仪一世不仅将之前被迫嫁给昔班尼的巴布尔的姐姐救出,还将其送回巴布尔处。巴布尔十分感激,于1511年派使臣前往伊斯玛仪一世宫廷以表谢意,同时恳请其发兵相助,以收复撒马尔罕。伊斯玛仪一世接受了请求,派出两名将领率军前往援助。巴布尔在波斯援军的帮助下,于同年10月收复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然而,信仰什叶派的波斯人引起了当地信仰逊尼派居民的敌视,当地谣传伊斯玛仪迫害逊尼派人士。对巴布尔的到来持不欢迎态度,巴布尔在当地举步维艰,不久,恢复元气的乌兹别克人发起反攻,在1512年的加兹德万战役中,因波斯人轻敌中伏,波斯军大败,失去援军的巴布尔被迫退出中亚,返回喀布尔,此后,再也未能在中亚站稳脚跟。此后,在喀布尔的数年间,巴布尔厉兵秣马,引进火器(可能为1513年由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赠送 奥斯曼人甚至还派出火器专家指导巴布尔使用火器),改组军队,等待时机。同时,夺取巴焦尔,坎大哈等城市。

三 南下印度
1519年,巴布尔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四分五裂的印度,此时统治印度恒河流域的是德里苏丹国(1206-1526),由突厥和阿富汗的军事贵族建立,先后经历奴隶王朝(1206-1290),卡尔吉王朝(1290-1320),图格鲁克王朝(1320-1414),赛义德王朝(1414-1451),洛迪王朝(1451-1526)。此时,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者是德里苏丹易卜拉欣-洛迪,他是洛迪王朝第三位苏丹。易卜拉欣昏庸无能,冲动幼稚,又残忍无道,滥杀无辜,许多领主不服他的统治,发动叛乱,德里苏丹国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势。
 

巴布尔南下印度

 

开伯尔山口(开伯尔山口是兴都库什山余脉的萨菲德山脉的切口,自古至今为南亚与中亚的重要商贸线,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1522年的德里苏丹国

早在1505年,巴布尔刚在喀布尔站稳脚跟之后,就率军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大掠而还。此后,巴布尔几次率军进入印度,进行劫掠。此时德里苏丹国发生内乱,反对易卜拉欣的拉合尔(旁遮普)总督道拉特-汗和易卜拉欣的叔叔阿拉拇-汗,派遣使者来到喀布尔,请求巴布尔帮助他们反对易卜拉欣。1523年11月,巴布尔从喀布尔出发,向拉合尔前进,这也是巴布尔第四次进军印度,他击败了易卜拉欣派来进攻道拉特的军队,占领拉合尔,随后南下占领迪巴耳普尔,向锡尔欣进发。拉合尔是道拉特的领地,巴布尔没有将其还给他,他因此和巴布尔决裂,叛逃,(真可谓反复无常),这使巴布尔的东进有了后顾之忧。1524年10月,因乌兹别克人再次来攻,巴布尔命部下镇守旁遮普,自己返回喀布尔(直到1524年,他的目标只是将其统治扩张到旁遮普,主要是为了夺回他祖先帖木儿的遗产,因为旁遮普曾经是帖木儿帝国的一部分)。巴布尔走后,道拉特进攻占领区,易卜拉欣趁机夺回旁遮普。被巴布尔任命驻守迪巴耳普尔的阿拉姆被道拉特击败,逃到喀布尔向巴布尔求援,二人达成协议:在阿拉姆··汗成为德里苏丹后,让巴布尔全权统治拉合尔及以其西的所有地区,但是阿拉姆屡战屡败。不久,投降道拉特,后又被易卜拉欣打败,再次投奔巴布尔,听闻此事,巴布尔大怒。决心亲自率军征讨易卜拉欣。
1525年11月17日,巴布尔对印度发起最后一次进攻。闻听巴布尔到来,易卜拉欣在第二年初纠合印度王公,拼凑联军,离开德里,向北移动,迎战巴布尔。1月,巴布尔大军包围道拉特·汗的城堡,道拉特出城投降,此时,易卜拉欣的军队还在前进,1526年4月12日,巴布尔抵达帕尼帕特,与易卜拉欣率领的印度军队遭遇,两军对峙了8天,而决定次大陆命运的战斗发生于1526年4月20日上午。因为之后在帕尼帕特又发生了两场战役,所以这场战役被称作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继古尔王朝苏丹吉亚斯丁·穆罕默德之后,北印度再次迎来了一位征服者。
 

巴布尔进军印度(注意帕 尼帕特的位置)

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 1526年4月20日
兵力对比:
巴布尔 1万2000-25000
印度 6-7万
当你可以对敌人射箭时,不要犹豫,全力以赴。——巴布尔
帕尼帕特位于今印度哈里亚纳邦,距离德里只有90公里(这是现代数据,考虑到城市扩建,当时应该还远一些)。
巴布尔军有12000人~25000人,由蒙古人、突厥人、波斯人、阿富汗人组成,军团与他一起作战十多年,因此部队和指挥官很熟悉,也相互信任。带着复合弓的弓骑兵构成了军队的主体,而步兵则由同样配备复合弓的弓箭手,和配备火绳枪的火枪手组成。巴布尔还有15~20门火炮。他意识到了火炮用重金从各国雇来火器专家制造火炮。
德里军有20000正规骑兵,20000非正规骑兵,30000步兵,以及400头战象,没有热兵器。巴布尔评价易卜拉欣是一个生性吝啬且贪心的人,他不能满足士兵,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分给士兵。他只想无限地积累财富,不得军心。他完全有财力再雇佣一、二十万士兵,但他吝惜钱财。此外,易卜拉欣是一个没有作战经验的青年人,他丝毫未作战斗准备,无论是行军和驻扎,都是杂乱无章;无论攻城和野战,都是漫不经心。
 

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

巴布尔军的右手边是帕尼帕特城及其郊区,前排是准备好的战车和挡箭牌,在左手边和其它一些地方是一条覆盖着树枝的壕沟和栅栏,留下了一块一箭距离的开阔地带,一、两百骑兵可在这片地方铺开驰骋。
巴布尔军有七百辆战车,仿照奥斯曼的习惯,用生牛皮制的绳索代替链条,把战车绑在一起,在每两架战车之间安装五、六个挡箭牌,相当于一个个微型堡垒。巴布尔还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让他的士兵休息和开火。巴布尔将这种方法称为“奥斯曼装置”,因为奥斯曼人以前在查尔迪兰战役中使用过这种方法。弓箭手和火枪手站在战车和挡箭牌的后面射击。战车之间留有空隙,以供火炮射击。位于第二线的骑兵被巴布尔分为三组,巴布尔和亲兵在中军。火炮位于战车和骑兵之间。
德里军的前锋是象兵,骑兵在第二线,步兵在第三线,易卜拉欣本人带着5000后卫留在后方。

两军布阵

易卜拉欣相信兵力优势将会让他获胜,命令全军正面进攻,印度军以战象为前驱,发起攻击,巴布尔军对德里军开炮,炮声声震天地,使不熟悉火炮声的战象受到惊吓,并且停止前进,回身便向自己的军队奔逃,冲乱后续部队的阵型,印度军自相践踏,队伍一片混乱。印度军左翼的骑兵试图进攻巴布尔军右翼,但后者得到中军支援,击退了攻击。由于战象在恐慌中被杀和溃退,一些士兵被战象践踏而死,军队陷入混乱。巴布尔派出右翼和左翼的骑兵从德里军两侧发起钳型攻势,朝后者放箭,德里军的左、右翼不得不转向应对弓骑兵,易卜拉欣的军队被钉死,使得炮手和火枪手可以从容射击,德里军的中军损失惨重。这些火炮在战役中被证明是决胜的关键,巴布尔军的科技优势抹去了德里军的数量优势。
 

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

之后,巴布尔亲自率领亲兵绕过左翼的战车,进攻德里军的右翼,从三面包围了德里军,朝后者放箭。德里军对巴布尔军的左翼、右翼发动了一、两次短暂的进攻,但在弓骑兵的射击下退了回去。德里军的左翼和右翼军都挤在一个地方,既无法向前对巴布尔军发起攻击,也无法向后杀出一条退路。为了提振士气,易卜拉欣率领5000后卫增援右翼,但为时已晚。易卜拉欣战败后试图撤退,被杀,他的首级被追兵割下献给了巴布尔。整场战斗只持续了半天,德里军20000人阵亡,残部溃散,而巴布尔军损失轻微。
 

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

就在同一天,巴布尔派出两支军队:一支由他的儿子胡马雍率领,轻装迅速地驰往阿格拉,占领该城,控制那里的金库。另一支军队则奉命放下辎重,急行军占领德里,以夺取该城的金银库存。4月24日,巴布尔进城,绵延320年的德里苏丹国灭亡。

四 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1526年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巴布尔宣布自己为“印度斯坦皇帝”,定都阿格拉。巴布尔建立的国家被称作“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即波斯语“蒙古”的转音,因统治者是有察合台家族血统、波斯-突厥化的蒙古帖木儿王朝。“莫卧儿”并不是帝国的正式国名,帖木儿家族自称“古列甘尼”,意为“驸马”(帖木儿祖上为成吉思汗家族的女婿,曾娶察克台家族女子)。这个国家将延续331年。巴布尔礼遇易卜拉欣的家属和臣属,加以任用,同时大肆封赏功臣,声威大振。然而,许多部下思念故乡,水土不服,厌恶印度炎热潮湿的气候,纷纷要求返回,极具远见的巴布尔拒绝部下劫掠一番返回喀布尔的意见,反而命令部下将家眷都接往印度。准备在印度站稳脚跟,进行长期统治。在此期间,易卜拉欣的母亲买通厨子企图将其毒死,阴谋败露,易卜拉欣的母亲被巴布尔下令终身囚禁。
巴布尔仍然面临两个挑战:占据曲女城和恒河北岸的阿富汗叛军、他们在德里苏丹国时代就在作乱还有南方的拉杰普特人。巴布尔派胡马雍征讨阿富汗人,自己率军对抗拉杰普特人。拉杰普特人是印度的武士阶级,塞种人和当地土著融合的后裔,拉吉普特人推举梅瓦尔国王拉纳-桑伽为首领。拉纳-桑伽以作战英勇闻名,在和巴布尔交战前,身上已经有了八十多处伤痕,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右手,瘸了一条腿。他曾和巴布尔结盟对抗易卜拉欣,随后与巴布尔决裂。1527年,巴布尔在坎努战役中用大炮击败了拉杰普特联军,拉纳-桑伽在两年后悲愤而死。之后巴布尔返回西部,镇压了阿富汗人的叛乱。1529年,巴布尔又亲自率军,在戈格拉大败德里苏丹国的残余势力——孟加拉人与德里苏丹联军,打死易卜拉欣的兄弟马茂德(值得一提的是,此战,著名的舍尔··沙也参加叛军对抗莫卧儿军队,日后,即是此人险颠覆莫卧儿帝国),此后三年,巴布尔征服了恒河流域大部分土地,正当巴布尔雄心壮志,想彻底征服印度,并进军中亚,夺回故土之时,大帝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1530年夏,巴布尔长子胡马雍病重,医治无效,爱子心切的巴布尔祈求上苍以自己的生命交换胡马雍的生命,不久,胡马雍奇迹地般逐渐康复,但巴布尔却病重不起,1530年12月26日,巴布尔去世,享年47年。遗命胡马雍即位。巴布尔虽然去世,但莫卧儿帝国的传奇还将继续。
 

胡马雍

 

莫卧儿帝国的扩张

 

莫卧儿帝国旗帜

参考:
《巴布尔回忆录》 巴布尔
《Two Battles of Panipat – 1526 and 1556 – Mughal Empire DOCUMENTARY》  Kings and General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故事——1483年2月14日,被称为“中亚刘备”的巴布尔出生
莫卧儿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完成了印度人统一的梦想
莫卧尔帝国2:征服南亚——中亚碰壁的巴布尔南下印度荡平德里!
乌兹别克汗国猛男昔班尼的人生轨迹到底是怎么样的?
游牧男人的终极梦想是啥?这位绝世猛男告诉你,什么叫战场情场赢家通吃
印度皇帝巴布尔最不愿回忆的一件往事,因与波斯人结盟被赶出中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