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与剑: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小传

霍亨斯陶芬王朝

中世纪的德意志,名义上由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但帝国内部诸侯林立,势力强大,甚至架空皇帝,9世纪末期-10世纪,逐渐形成几个强大的诸侯国,例如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施瓦本,洛林等公国。前四个号称“四大公国”。基本与皇帝平起平坐,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1053年,神圣罗马帝国士瓦本-普法尔茨伯爵腓特烈-冯-布伦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继承斯陶芬城堡,建立霍亨斯陶芬家族(“霍亨”为后人所加,意为“高”,以区分同名城堡),霍亨斯道芬家族一直对神罗帝位虎视眈眈,主教叙任权之争时,士瓦本公爵鲁道夫·冯·莱茵费尔登反对皇帝亨利四世并被拥立为敌对国王,被亨利四世斩断右臂而死,领地被没收。1079年,亨利四世将士瓦本公国封给支持他的腓特烈。1089年,腓特烈一世迎娶亨利四世的女儿。腓特烈一世死后,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不是本文主角)和康拉德支持皇子亨利五世。萨利安王朝绝嗣后,出身霍亨斯道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与出身韦尔夫家族的洛泰尔争夺王位,后者将主教叙任权让给教宗以换取支持,于是形成支持霍亨斯陶芬的皇帝派和支持韦尔夫的教宗派。教宗派虽然名为教宗派,但不一定支持教宗,只是反对霍亨斯陶芬。在北意大利,很多城市同时有两派,哪一派上台,城市就倒向哪一派。使得意大利的局势一片混乱。

1000年左右的神圣罗马帝国

霍亨斯陶芬家族徽章(13世纪)

1125年,亨利五世去世,萨利安王朝绝嗣。亨利五世计划传给外甥腓特烈二世,但后者因试图干涉选举(神罗是选王制)而失去人心,萨克森公爵洛泰尔继位。1137年,洛泰尔去世,传位给女婿,韦尔夫家族的骄傲的亨利。亨利狂妄自大,引起其他贵族不满,次年败选,只继承了萨克森公国,康拉德成为国王,是为康拉德三世,霍亨斯陶芬王朝开始。

康拉德三世传位给侄子腓特烈一世,即著名的红胡子腓特烈,腓特烈一世对内镇压反叛的贵族,多次远征意大利。对外帮助教宗平定罗马暴动,被加冕为皇帝。腓特烈一世积极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王国联姻,他还安排继承人亨利迎娶西西里王国的公主、罗杰二世的女儿科斯坦察。腓特烈一世在行军途中突发疾病坠河淹死。亨利继位,是为亨利六世。

康斯坦察本是西西里公主,薄伽丘在《名女传》里记载了关于她的一个传说:有预言称她的婚姻将毁灭西西里,所以他的兄长——西西里国王威廉一世强迫童年的她发誓永远守住处女之身,此后她就被关在修道院里当修女直到三十多岁,在中世纪的人看来她已经是个老太婆了,所以也就慢慢淡忘了这个不幸的预言,不过她还是在32岁的时候嫁给了年轻的亨利即后来的亨利六世。1194年12月26日,科斯坦察在赶往西西里途中生下了腓特烈二世。她一直没有孩子,直到39岁才怀孕,难免被人怀疑。为了防止有人说皇子是假的,她下令在集市上搭帐篷,并允许当地女人观看分娩。腓特烈出生后,被科斯坦察起名为康斯坦丁,托付给乌尔斯林根公爵夫人,以避免卷入政治斗争。腓特烈被公爵夫人带到翁布里亚的福利尼奥生活,这里气候温暖,景色怡人,周围的人也善待他,他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2年。日后腓特烈在一封信中写到:我的童年开始于阳光照耀的福利尼奥。在他2岁那年与父亲亨利六世唯一一次见面——施洗中,被他的父亲赋予“腓特烈·罗杰”的名称,意寓将继承祖父腓特烈一世和外公罗杰二世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成为西西里与德意志两地之王。1196年12月,亨利六世让诸侯将腓特烈选为国王。

腓特烈二世诞生

腓特烈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197年,亨利六世病逝,年仅31岁。帝国随即爆发内战。他的叔父士瓦本的菲利普,和萨克森公爵奥托争位。北意大利反对帝国的城市也纷纷叛乱,清洗皇帝势力。为了躲避战火,腓特烈被科斯坦察带回西西里。科斯坦察不希望腓特烈卷入北方的斗争,也不想西西里被外国统治,替他放弃了德意志王位。她把权臣逐出权力中心,将腓特烈加冕为西西里国王,自己担任摄政。临终前,她请求教宗英诺森三世当腓特烈的监护人,代价是西西里王国成为教宗领地,并在腓特烈成年后支付300公斤黄金抚养费。11月27日,科斯坦察病逝,留下了年仅4岁的腓特烈。

科斯坦察

巴勒莫孤儿

虽然腓特烈还有两个叔父,但和孤儿也没什么区别了。英诺森三世——他的监护人,只关心扩张领土和强化教权,对他不闻不问。王国因君主年幼四分五裂,贵族的争斗贯穿了腓特烈的童年,热那亚趁乱占领商业重镇叙拉古,西西里岛的阿拉伯人割据南岸,腓特烈只能独自面对。5岁时,年幼的腓特烈再次遭遇磨难,贵族马克瓦德为了篡夺摄政权发动叛乱,1201年,叛军攻陷国都巴勒莫,腓特烈被俘。幸好英诺森三世组织勤王军击败马克瓦德,救出了腓特烈。面对叛军士兵,6岁的小国王毅然决然地与之搏斗,表现地很勇敢。次年,马克瓦德病逝,但摄政争夺战持续到1207年。

虽然悲惨,但腓特烈的童年也有精彩的部分。由于缺少看护,腓特烈经常跑到巴勒莫的街上游荡。在这座城市,基督徒和穆斯林和谐共处,城市的一边是天主教堂,另一边是清真寺。在这里长大的腓特烈没有宗教狂热,穆斯林也能被他重用。同时,腓特烈生活困难,时常依靠好心市民救济,深入民间的生活使他能平等待人,这在君主里是少见的。和底层百姓的交流让腓特烈见多识广,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腓特烈不只从社会学习知识,他毕竟是国王,宫廷教育也不能落下。王宫里的老师们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天文、地理、历史……凡是一个国王需要握的,腓特烈都要学习,他还学会了七种语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西西里王国是西欧、希腊、阿拉伯文明交融之地,宫里也是什么人都有,深受不同文明熏陶的腓特烈能以开阔的胸襟接纳各种思想和文明。他非常好学,除了作为君主必须学的课程,他还研究科学知识、动物习性、甚至气象学。腓特烈也热衷学习作战技艺,他的剑术、骑术、箭术都很高超。时人是这样描述腓特烈的:中等身材,但体格健壮。耐力强,精力充沛。气质非凡,天赋过人,且少年老成。但也有缺点,腓特烈不大听从别人劝告,非常固执。

1208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奥托最终胜出。12月26日,这一天是腓特烈14岁生日,虽然为时尚早,但他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成年了。

恢复王权

腓特烈亲政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回权力。1209年1月,腓特烈尝试收回主教叙任权,他拒绝从教宗推荐的人里选择主教。虽然腓特烈最后作出让步,避免激化冲突,但英诺森三世意识到腓特烈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为顺从教廷的国王。于是教宗安排腓特烈迎娶阿拉贡公主科斯坦察,希望通过信仰虔诚的公主对腓特烈施加影响。腓特烈则看上了对方500名骑士的嫁妆,加上其他士兵总共2000多人,这对腓特烈重建权威非常重要。但是,二人婚后关系良好,科斯坦察没有成为教宗的工具。

统治初期,腓特烈将重心放在西西里岛。西西里岛由高级神职人员管理,通过捐赠、给予主教特权和领地,腓特烈获得了教会的支持。同时利用王后带来的军队(一说因瘟疫几乎全军覆没)稳定局势,在西西里岛恢复了权威。之后,腓特烈将目光转向北方的领地,阿普利亚的男爵们发起叛乱,被腓特烈铁腕镇压,遂向奥托求援。

奥托登基前,承诺过放弃北意大利,然而奥托登基后立马毁约,发兵攻打北意大利,随后应男爵们的邀请入侵西西里王国,兵临巴勒莫。奥托的行径引起了教宗的不满,他决定扶植腓特烈当皇帝,随后宣布开除奥托的教籍。1211年初,腓特烈的长子亨利出生,9月,诸侯选举腓特烈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月,后院起火的奥托撤军。接到消息的腓特烈开始了一场豪赌:王国还没有稳定,回到德意志的途中充满危险,但他要去夺回皇位。为了打消教宗的顾虑,腓特烈将王位传给亨利,因为教宗不希望帝国和王国被同一个人统治。之后,腓特烈只带着几个随从出发了。

重返帝国

1212年3月中旬,腓特烈一行乘船北上。4月抵达罗马,与教宗会晤,腓特烈获得大量经济援助。教宗允许他的船队悬挂教宗旗帜,以免被袭击。腓特烈继续前行,在热那亚登陆,绕远路躲避教宗派追杀,于8月抵达德意志。腓特烈积极联络诸侯,承认他们的权力,换取支持。他手下的贝拉尔德主教到处宣传腓特烈受教宗支持、有教养且统治公正。腓特烈和粗暴、贪婪的奥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诸侯们纷纷倒向腓特烈。腓特烈还得到了法王腓力二世支持,他的敌人英王约翰是奥托的盟。腓力二世给了腓特烈2万马克银币,腓特烈没有拿钱去招兵买马,而是用来收买诸侯。同时派诸侯攻打奥托的领地,夺回首都亚琛。1212年末,腓特烈在美因茨加冕为王。此时奥托没有重视腓特烈的北上,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响应英王约翰号召进攻法国,联军在布汶战役被法军重创,奥托权威扫地。1215年7月,腓特烈在亚琛正式加冕。10月,教宗再次宣布废黜奥托。奥托退回领地,三年后去世。

1212年到1220年,腓特烈在德意志处理内政。祖先的遗产令他骄傲,但腓特烈仍然产生了思乡之情,他决定等帝国稳定了就将帝位交给长子亨利,然后回国。于是,他将亨利接到德意志,让诸侯选举亨利为国王,收回西西里。为了感谢教会诸侯支持和换取教宗为自己加冕,他给予教会免税等权力。此外,腓特烈将许多城市提升为“帝国城市”,当地的居民获得了许多特权,一些村庄也在他的允许下发展为城市。在腓特烈治下,社会各阶层都获得了利益,都赞扬他的仁义和公正。1220年,在准备妥当之后,腓特烈离开了德意志。11月,腓特烈在罗马加冕为皇帝。次年,腓特烈抵达西西里。此后15年,腓特烈在南方为了巩固政权而斗争。

南方事务

腓特烈刚回西西里王国,就发生了切拉诺伯爵诸子联合叛乱,腓特烈亲率大军前去镇压。之后,西西里岛的穆斯林为了给正在攻打埃及的基督世界制造麻烦,联合各路海盗发起叛乱,腓特烈派去的军队全被击败,直到索伦伯爵和条顿骑士团参战才平息叛乱,他处死了大约6万名穆斯林。腓特烈认为穆斯林是潜在威胁,而且可能和北非穆斯林里应外合,他将剩下的穆斯林赶出居住地,贬为奴隶,挑选两万名壮年男性送去卢切拉。通过镇压叛乱,腓特烈没收了大量领地,史学家塞努讷的里希尔评价他的统治是“完全而彻底的”。腓特烈还颁布新法律削弱伯爵、男爵的权力,限制他们扩张,他此后的人生都致力于用法律建立中央集权。

此时基督世界正在进行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被泛滥的尼罗河水困住,又遭到埃及军队包围,形势十分严峻。教宗多次催促腓特烈参战,但腓特烈忙于恢复王权,没有出兵。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最终终于失败。1222 年,腓特烈二世的结发妻子阿拉贡公主科斯坦察去世,腓特烈二世悲痛欲绝。

1223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前来拜见腓特烈,他有两个目的:一,请求腓特烈允许骑士团向普鲁士扩张。二,腓特烈的王后已经去世,教会想让腓特烈迎娶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用耶路撒冷王冠吸引腓特烈出兵。腓特烈同意,1225年,腓特烈迎娶伊莎贝拉,成为耶路撒冷国王,并积极准备发起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1226年,腓特烈二世发给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一个许可状,准许其征服普鲁士。此后,赫尔曼成为腓特烈二世一生中最信赖的顾问之一。但是,之前数次十字军的屡战屡败,使得腓特烈对武力征服不抱希望,他决定以军队为威慑,靠谈判收复圣地,暗中联络十字军的对手——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卡米勒。

同年,性格倔强的格列高利九世当选为教皇,他一向厌恶腓特烈,刚一上台,就命令腓特烈二世必须参加十字军,否则可能面临被开除教籍的惩罚。1227年8月,腓特烈不顾军中爆发瘟疫,前往圣地,但腓特烈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到数日,腓特烈即因染病返航。新教宗额我略(格里高利)九世认为腓特烈在装病,于是开除腓特烈教籍(绝罚),揭开了腓特烈和教会斗争的帷幕。但腓特烈没有受绝罚影响,仍然在准备东征,还向教会征收特别税,被激怒的额我略九世对腓特烈处以“双重绝罚”。作为反击,腓特烈买通罗马城的贵族和穷人发起暴动,趁机占领教宗国的领土。腓特烈出发前,伊莎贝拉在生下皇子康拉德后因产褥热去世,东征再次搁置。直到1228年6月28日,腓特烈才出发。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此时,中东的局势对腓特烈十分有利,阿尤布王朝的建立者萨拉丁已经去世,他把国家分成四块传给三个儿子和弟弟萨法丁,王朝爆发内战,开始衰落。最后,萨法丁统一全国,但他沿用了均分继承制,他死后王朝再次内战。腓特烈出发时,统治埃及的卡米勒正在和统治大马士革苏丹国南部的侄子交战。

腓特烈深知,即使是外交谈判,也要靠军事威慑支撑。因此,他仍然调集了大军前往圣地,十字军有10000~12000人,其中有不少骑士,在那个时代,100名骑士就足够打一场战役。海军方面,腓特烈准备了平底登陆舰,以备入侵埃及,并从西西里调来20艘军舰,给苏丹施加压力。1228年9月7日,腓特烈登陆阿卡,随后南下雅法。由于腓特烈被绝罚,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不愿接受腓特烈领导,刻意和腓特烈保持距离,腓特烈于是将军队分成了两部分。在雅法,腓特烈下令修建城防工事,禁止劫掠沿途村庄。积极做好战斗准备,同时,与埃及苏丹卡米勒展开谈判。

同时,腓特烈正在与卡米勒谈判,他精通阿拉伯文化,不需要翻译,使者法赫鲁丁对这位博学的皇帝印象极好,两人私交甚密。在中东人的观念里,直接提要求是无理的,腓特烈先和卡米勒通过书信谈天说地,互送礼物,两人越聊越投缘,成为了朋友。到这时,腓特烈才提出收回圣地。卡米勒同意,不光是因为两人的友谊,他正在和侄子内战,需要腓特烈的支持。

1229年2月11日,双方签署和平条约:穆斯林归还从雅法到亚伦基实的海岸线,以及耶路撒冷和拿撒勒。阿拉伯人保留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区,正常进行宗教活动。作为交换,耶路撒冷王国让出部分肥沃内陆土地。双方停火10年5个月40天(按照回历定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没有伤亡,只靠外交手段就收复了圣地,被后世称作“无血十字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个被开除教籍的人。和约到期后双方续约10年。

1229年3月17日,腓特烈在耶路撒冷圣墓大教堂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典礼上没有一个教士,他自行加冕,举起王冠戴在头上——比拿破仑早了575年,腓特烈自行加冕的举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在欧洲中世纪,按照传统,国王应由教会人员进行加冕),这是赫尔曼的主意,赫尔曼认为强迫教士给一个被绝罚的人加冕会激化矛盾。5月1日,腓特烈从阿卡启航回国。

腓特烈与卡米勒面谈

钥匙战争

讽刺地是,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胜利反而引起了基督世界的强烈谴责,腓特烈和苏丹谈判被一些人视作向穆斯林屈服,教宗对腓特烈更加不满,腓特烈以戴罪之身领导十字军已经激怒教宗,他和苏丹进行漫长的谈判也被视为拖延时间,教宗认为只有武力收复圣地,十字军东征才有意义,双方已经谈无可谈,只能诉诸武力。

1129年1月18日,教皇额我略九世趁腓特烈不在国内,派兵入侵西西里王国。教宗国的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枢机主教约翰-科隆纳率领,麾下人员有教宗国军队、各国雇佣军和伦巴第同盟军队,目标是占领斯波莱托公国和安科纳边区;另一路由教宗亲信潘杜尔夫和枢机主教佩拉吉乌斯率领的主力部队,目标是攻入王国腹地。他们的战袍上缝着圣彼得的“天国钥匙”,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作“钥匙战争”。教宗国的军队向南推进至贝内文托-阿普利亚一带,并占领了王国几乎所有港口,以备在腓特烈登陆时将其抓捕。同时,西西里岛的穆斯林再次叛乱,整个王国陷入动乱。为了动摇人心,教会散布腓特烈已经战死或者被俘的谣言,谣言迅速传到帝国境内,但是没有掀起大规模叛乱。

6月10日,腓特烈在布林迪西登陆。他向王国各地发出信件,表示他已返回。腓特烈先派赫尔曼会见教宗请求和解,但被教宗拒绝。于是腓特烈利用随他返回的十字军组建临时军队,忠于腓特烈的势力也迅速发起反攻,收复了安科纳边区。开战前,腓特烈再次求和,但教宗决心战斗,拒绝和谈。然而,腓特烈回国的消息传开之后,教宗国的军队望风而逃,形势急转直下。腓特烈迅速推进,收复大片失地,被占领的城市纷纷投降,负隅顽抗的则在攻陷后被焚毁和屠城,守军将领被处死。到了10月末,腓特烈的军队收复了所有领土。

战争胜利后,腓特烈提出和谈,这次教宗只能同意。腓特烈态度很诚恳,从参与叛乱的城市收了一大笔罚金给予教会作为补偿。在帝国诸侯和主教的调解下,1230年7月20日,双方签订《圣吉尔马诺和约》。腓特烈归还在战争中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并且依旧承认西西里王国是教宗领地。教宗撤销腓特烈的绝罚处分,承认他领导的十字军东征。教宗对和约十分满意,因为腓特烈作出了少有的让步。之后,腓特烈前往阿纳尼城会见教宗,他谦卑地跪下请求谅解,得到了教宗原谅。双方关系暂时缓和。

家庭事务

但是,腓特烈却没有像处理教会关系一样处理好他的家庭,腓特烈与他的儿子亨利矛盾日渐增长,1222年,亨利被腓特烈接到德意志,在北方长大成人。腓特烈的注意力聚焦在南方,对亨利缺乏关心,父子两人长期分居,没有感情基础,14岁时,腓特烈安排他与波西米亚公主阿格尼丝订婚,但又撕毁婚约,安排他娶了奥地利公爵玛嘉莱特。这件事对亨利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开始认为自己只是父亲的傀儡,怨恨腓特烈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在治国理念和为人处世上,他又和腓特烈产生矛盾,父子积怨越来越深。之后,腓特烈将次子康拉德引荐给教宗,被亨利视作要更换继承人,在教会的煽风点火下,亨利索性发动叛乱,1234年,教皇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亨利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二世率军赶到,很快扑灭了叛乱,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生擒亨利。1235年,亨利失去王位并被剥夺继承权,并被腓特烈二世软禁在意大利。诸侯们选举康拉德为王。1242年2月10日,亨利在从监狱转移时,骑马跳下悬崖,年仅31岁。虽然儿子曾经举兵反对自己,但血浓于水,虎毒不食子的腓特烈闻讯后仍然陷入巨大悲痛,命令全国为亨利举行弥撒,并为长子写下了道别语:“……本能从内心深处引来如潮的泪水……。”亨利的两个儿子也被腓特烈接到身边,作为丧子之痛的慰籍。

1235年,除了废黜亨利,腓特烈还干了一件大事。他娶了英王亨利三世的妹妹伊莎贝拉,这场政治联姻意在制衡法国。在婚礼结束后的宫廷大会上,人们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争斗了百年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韦尔夫家族和解。狮子亨利的孙子,不伦瑞克的奥托跪在腓特烈面前宣誓效忠,腓特烈用双手轻轻夹住腓特烈的合掌,宣誓结束后,腓特烈将吕讷堡一带封给奥托。腓特烈和伊莎贝拉有一子活到成年,亨利奥托。但不幸地是,不久之后,1241年12月1日,伊莎贝拉即死于难产。数任妻子的接连去世,加之童年丧父丧母,自幼生长于穆斯林文化浓厚的西西里地区,使得腓特烈二世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在他的晚年,他鄙视欧洲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沉迷女色,情人情妇无数。堪称一位“风流天子”,他爱女人,爱过许多许多女人并为她们写出许多情真意切,感情热烈奔放,甚至相当肉麻的情诗。在他最爱的情人临死的时候他在她的灵床边和她举行了婚礼的仪式。他还有一个奇特的爱好,就和以前的西西里君王一样,喜爱阿拉伯的美丽宫妃,他经常带着一些阿拉伯女奴和这珍禽异兽出游。

一征伦巴第

在当时本属神圣罗马帝国控制的北意大利,由于处于欧洲商路的中心,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天高皇帝远,德意志贵族无法实行有效控制,北意大利事实上已经成为半独立地区,出现了许多自治城市和公国,俨然割据一方,较为著名的北意大利自治城市有威尼斯共和国。建城于687年,10世纪获得自治和独立地位,依靠海上贸易和地中海商路迅速发展。热那亚共和国(1100年独立)。米兰(11世纪初建立自治的城市公社,实际上获得独立地位)佛罗伦萨共和国(1187年独立)等,这些北意大利的自治城市,依靠商业迅速发展,军队大多由雇佣军和本地城市公民组成。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希腊城邦有一定类似之处。教皇也经常与这些城邦勾结一起,一起反对神圣罗马皇帝,压制皇权。其中,部分北意大利的城邦所组成的伦巴第同盟实力最为强大,伦巴第同盟的前身是维罗纳同盟,成立于1164年,由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和威尼斯共和国结成,起因是腓特烈二世的爷爷腓特烈一世(即红胡子腓特烈)试图建立帝国对意大利的直接统治权,并将一个地方的官员替换成自己委派的官员。同盟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支持,他亦乐于见到腓特烈在意大利的势力衰退。1167年11月1日在蓬蒂达成立的伦巴底同盟的成员除了原有的维罗纳、帕多瓦、维琴察、威尼斯外,还包括克雷马、克雷莫纳、曼图亚、皮亚琴察、贝尔加莫、布雷西亚、米兰、热那亚、博洛尼亚、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特雷维索、韦尔切利、洛迪、帕尔马等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帝国贵族。腓特烈一世不能容忍富庶的北意大利脱离控制,多次南下和同盟交战,最终在莱尼亚诺战役被击败。1183年双方签订《康斯坦茨和约》,北意大利城市仍然属于帝国(除了威尼斯),但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1226年,感受到腓特烈二世威胁的伦巴第城市又组建第二次伦巴第同盟。

伦巴第同盟标志

对腓特烈来说,伦巴第同盟隔绝西西里与德意志的道路,不服从皇权,曾与自己的祖父红胡子腓特烈交战,还支持过亨利叛乱,堪称宿敌,必须彻底消灭。1236年,腓特烈二世亲率军队,攻打伦巴第同盟,他首先放出和谈烟幕,迷惑伦巴第同盟,1236年8月,腓特烈率领不少于3000人的军队进入北意大利,其中有1000名骑兵。还有15000人的军队正在组建。1000名全身披甲的骑兵起到了威慑作用,同盟军队望风而逃。维罗纳领主埃泽利诺三世转而投靠腓特烈,成为腓特烈的女婿,伦巴第同盟被撕开一道口子。腓特烈定下了明确目标,要将同盟城市一个个征服。腓特烈离开维罗纳之后向曼托瓦进军。事先征召的军队开始前来与他会合。在军队行进的同时,腓特烈也没有放弃外交谈判,他派赫尔曼前往罗马,请求教宗作为中间人调停。10月,腓特烈来到皇帝派城市克雷莫纳,等待教宗回音。

伦巴第同盟

额我略九世对同盟的诉求并无所谓,他只关心一件事,皇帝和同盟必须永远敌对。如果两者不再敌对,教宗国就会受到把意大利南北都置于统治之下的皇帝的夹击。如果两者敌对,皇帝从南意大利去德意志就很不方便,腓特烈对北方的控制力也会大幅减弱。他的答复是:“既然那么想解决伦巴第同盟的问题,就请皇帝亲自来罗马,匍匐在教宗的脚下乞求吧”。

得知消息后,腓特烈离开克雷莫纳。10月31日,腓特烈急行军120公里和埃泽利诺会合,之后又急行军30公里,对维琴察发起突袭。维琴察居民毫无防备,连城门都来不及全部关上,11月1日,维琴察投降。腓特烈的军队焚毁了维琴察,对抵抗的市民格杀勿论,以警告其它城市。维琴察被交给埃泽利诺统治。

维琴察的遭遇迅速传遍意大利北方,意大利东北除威尼斯以外的城市接二连三向腓特烈投降,到了11月,已有近一半城市脱离同盟,只剩下意大利西北的城市还在抵抗。腓特烈于是回到德意志稳定人心,并期待教宗会因为他的战绩做出让步。

二征伦巴第

为了孤立教宗,腓特烈把写给教宗的信公开展示给全欧洲的王侯。在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相信教会伪造的《君士坦丁献土》——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赠予了教宗,这意味着西欧的君主们只是教宗的代理人,教宗有权剥夺他们的统治权。君主们已经知道了教宗的真实意图,虽然没有明确支持腓特烈,但也没有人站在教宗一边。如果教宗扳倒了腓特烈,那么下一个可能就是他们了。然而,和教宗的外交交涉再一次失败,腓特烈向德意志各地发出命令,在奥格斯堡集结军队,再次进军伦巴第。

腓特烈集结了15000名士兵,由2000名德意志骑兵和13000名步兵组成,步兵有6000名南德意志和北意大利士兵,以及7000名阿拉伯士兵,其中有公认优秀的阿拉伯弓箭手。这些士兵大多是雇佣军,如果让封臣出兵会增强他们的影响力。腓特烈的兵力和同盟军相当,1237年9月,腓特烈翻越阿尔卑斯山,到维罗纳与南方士兵会合,召集将领进行军事部署。腓特烈的第一个目标是夹在克雷莫纳和维罗纳之间的曼托瓦,拿下这座城,就能保证从克雷莫纳到德意志的道路的安全,并牵制三座城以东的城市,以便专心进攻意大利西北部。腓特烈的军队在曼托瓦城下布阵,没有进攻。10月1日,曼托瓦不战而降。这次腓特烈没有屠城,只要求曼托瓦臣服并赶走教宗派来的主教。南方帕尔马得知腓特烈的宽容措施后也向皇帝投降,从维罗纳到帕尔马连成一线,对同盟形成半包围之势。此时,米兰派来救援曼托瓦的军队已经抵达布雷西亚附近,这里距曼托瓦仅有60公里。他们没能赶上救援曼托瓦,明知如此,但他们并不撤退,而是摆开架势,准备与腓特烈二世决战。两军于科特努瓦决战。

科尔泰诺瓦战役

帝国军:2000名骑兵,10000名步兵

同盟军:2000名骑兵,6000名步兵

米兰派来的援军抵达距离曼托瓦60公里的布雷西亚,由米兰长官提埃波洛率领,曼托瓦失守后他们没有撤退,而是在波河支流之一的奥廖河上游的高地安营扎寨。腓特烈不能对同盟军坐视不管,但是北意大利已经入冬,气候寒冷且降水频繁,不适合作战,逆流渡过波河的众多支流也费时费力。

尽管如此,腓特烈还是选择主动进攻。11月初,腓特烈带着12000名士兵沿着奥廖河向西北挺进,抵达前沿地点。同盟军占据高地,帝国军只能驻扎在河边的低地,附近有很多沼泽。两军隔着河对峙了15天。

腓特烈决定把同盟军引出阵地,然后进攻。他派出间谍到附近的城镇和村庄,散布皇帝要回克雷莫纳过冬的谣言。同时,腓特烈率领全军渡过奥廖河,来到前往克雷莫纳的近路,假装撤军。一名将领率领步兵前往克雷莫纳,其他将领率领骑兵埋伏在树林里待命。6000名阿拉伯士兵负责后卫,接到新命令后,立即后军变前军。

腓特烈没有立刻下令,他在等同盟军走到一个距离营地足够远,而且适合骑兵冲锋的地方。在科尔泰诺瓦平原,帝国军发起进攻,步兵已经事先截断了退路,配合骑兵和阿拉伯士兵从三面进攻同盟军。同盟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战死3000人,其中多半是跳入河中淹死的,包括提埃波洛在内的4000人被俘。帝国军还缴获了米兰的象征——自由旗车。战后,同盟城市未遭攻击就纷纷投降,同盟事实上已经解体。

1238年1月,腓特烈开始巡视各个投降的城市,召开巡会,确定皇帝的统治权。到了3月,伦巴第同盟只剩下五座城市。米兰的兵力已经损失大半,但仍然提出有条件投降,而腓特烈要求无投降,于是谈判破裂。

腓特烈没有去围攻米兰,他的军队已经解散,再招募需要时间,而米兰立刻就能动员市民守城。而且米兰连接着两条通往盟友的大道,难以封锁。但是腓特烈不能示弱,否则已经归顺的城市可能会回归同盟,他决定进攻布雷西亚。

这次腓特烈没有用雇佣军,而是向整个天主教世界请求支援。除了德意志和意大利派来的军队,腓特烈还获得了英、法、阿拉贡的国王和诸侯的援军,领主们知道伦巴第同盟有教宗支持,不希望腓特烈失败。他还有一支常备军,6、7000人的阿拉伯弓箭手。

腓特烈采用老办法,把守军引出城墙,一些士兵上了当,被帝国军全歼,但是大部分人吸取了教训,闭门不出。守军也没有闲着,用投石机向敌军军营投掷石块。同时,米兰通过贝加莫不断运来援助物资,如果布雷西亚失守,米兰就会变成孤城。

两军从7月11日僵持到9月底,距离入冬还有一个月,附近没有城镇收容这么多士兵,腓特烈也不能强迫士兵们在野外过冬,这会逼反归顺的城市。10月10日,腓特烈下令撤军,回到克雷莫纳重新制定战略。

这次失败引起了原同盟城市的动摇,但被腓特烈按住了。他将北意大利分为几个区域交给手下监视:萨伏伊伯爵看管西北部、将领乌贝托以克雷莫纳为基地,镇守中北部、东北部交给埃泽利诺。此外,腓特烈开始培养私生子恩佐,以后统领整个北意大利。

和教皇的斗争

腓特烈战败的消息传到罗马,额我略九世决定出面调停,恢复自己的影响力。此时赫尔曼已经病倒,腓特烈失去了能调解他和教宗矛盾的中间人。教宗想趁机夺回外交主导权,派圣方济各会会长埃里奥去面见皇帝,结果埃里奥成为了腓特烈的拥护者,再也没有回来。教宗闻讯后大发雷霆。

1239年3月24日,额我略九世下诏开除腓特烈教籍。腓特烈知情后立即进行反击,写下反驳的信件,寄给选举和辅佐教宗的枢机主教团,并令人复制信件,寄给全欧洲的国王和大诸侯。教宗把诏书贴在意大利所有城市的主教堂大门上,腓特烈就把反驳信贴在通常在主教堂对面的市政厅大门上,社会各界人士都能看到腓特烈对教宗的驳斥。教宗还派出说教僧去意大利南方,煽动当地人反对皇帝。腓特烈把说教僧抓起来装到船上,流放到耶路撒冷。

腓特烈的措施富有成效,德意志和南意大利没有出现动荡,但是北意大利有几个城市撕掉了皇帝的反驳信。为了控制住这些城市,腓特烈派兵烧毁了供养他们的村庄,帕尔马和米兰重新开始联系,也被腓特烈率军镇压。

1240年,教宗与威尼斯、热那亚组成联盟,两国承诺各派出25艘加莱船进攻西西里王国。然而,威尼斯,热那亚很快就意识到和皇帝为敌没有好处。为了履行约定,两国出动了舰队,但是各自为战,消极进攻。教宗的计划再次失败。

教宗决定召开公会议,在会上将腓特烈定性为异端,剥夺他的皇位。教宗向整个天主教世界的高级教士送去邀请函,通知将于1241年复活节召开会议。教宗想让法国的阿图瓦伯爵成为皇帝,要求路易九世出兵,被拒。

1241年4月25日凌晨,从各地汇聚到热那亚的高级教士乘船出发。热那亚船队有30艘船,其中近一半是帆船,配备加莱船护航。腓特烈把西西里舰队调到比萨,舰队由窄体船组成,速度更快,也更灵活。等到船队距离热那亚足够远时,西西里和比萨舰队开始追击。5月3日,联合舰队在梅洛里亚岛附近击败热那亚船队,400名高级教士成为俘虏。腓特烈随后入侵教宗国,由于教宗去世撤军。他回到南方,等待新教宗继位。

1243年6月25日,英诺森四世继位。腓特烈立即派出使者去罗马,但是和谈没有结果。腓特烈又提出和教宗直接会谈,教宗却逃到了法国里昂。1245年6月28日,教宗在里昂召开公会议,宣布腓特烈为异端,并要求帝国诸侯选出新皇帝取代腓特烈。然而,教宗滥用权力早已引起各国的不满,响应者寥寥。

三征伦巴第

到此时,伦巴第同盟还有几个城市没有归顺,1247年下旬,腓特烈再次进攻伦巴第。

   帝国军首先进攻帕尔马,恩佐将城外的农田全部焚烧,并封锁了补给路线,城内很快出现饥荒。腓特烈在帕尔马附近建立了一个基地,起名叫维多利亚。他准备建立一座新城市,等帕尔马投降了就把居民迁到这座城,然后彻底毁灭帕尔马。维多利亚不是完全的军事基地,防御工事不多,腓特烈还将大量财物堆在这里。1248年2月下旬,轻敌的腓特烈离开基地去打猎。帕尔马长官派出士兵出城佯攻,引开守将兰齐亚,然后派几万居民发动偷袭,摧毁了基地,腓特烈的财物全部落入敌手。

这场失败对腓特烈打击不大,帝国军仍然在各条战线上连战连胜。1249年5月,负责西北意大利的腓特烈的私生子恩佐被博洛尼亚军队俘虏,腓特烈用尽手段也没有救回来。1250年,腓特烈提拔恩佐的部下乌贝托接替恩佐。乌贝托迅速攻下米兰的三座卫星城和帕尔马,制服了因为恩佐被俘而叛乱的城市。

正当腓特烈二世雄心勃勃,准备彻底消灭伦巴第同盟之时,命运却不肯再给他更多的时光,1250年11月25日,腓特烈突发疾病。卧床不起,自知大限将至,12月7日,腓特烈留下遗嘱:康拉德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王国。如果康拉德没有子嗣,嫡次子亨利继位。如果亨利也没有留下子嗣,曼弗雷迪继位。他原本是私生子,在他的母亲和腓特烈结婚后成为嫡子。曼弗雷迪继承塔兰托公国,长孙腓特烈继承奥地利公国。1250年12月13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去世,享年55岁。迷信的皇帝曾听到过请他小心带“花”的地名,所以他一生都小心地踏足佛罗伦萨(意大利语“佛罗伦萨””意为百花城),但是命运却安排他在“百花之宫”(弗奥伦蒂诺城堡)结束了他传奇性的人生。由于腓特烈二世一生征伐无度,人们传说在他去世的时候,恶魔把他的灵魂从埃特纳火山口带往了地狱。西西里地区仍然有这样的说法:这位国王会骑着白马从埃特纳火山口跃出,以救世主的身份拯救世界。他活着的时候为意大利而生,忘却了自己的父亲的国家德意志,他爱说自己是“西西里国王”,一生只有一次称自己为“罗马人之王”(即德意志国王)。

腓特烈二世雕像

死后

也许是上帝开始嫉妒霍亨斯陶芬家族,腓特烈的继承人们接连去世。1251年,奥地利的腓特烈去世。1253年,亨利病逝,年仅15岁。1254年,康拉德病逝。帝国进入19年的权力真空期,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成为皇帝。1256年,腓特烈的另一个私生子安条克的腓特烈阵亡。康拉德留有一子叫康拉丁,西西里的王位本应由他继承,但是曼弗雷迪夺取了王位。他希望和新教宗亚历山大四世和解,承诺不要帝国的皇位。但是教宗决定将霍亨斯陶芬家族赶尽杀绝,他邀请安茹的查理入侵西西里王国,曼弗雷迪在贝内文托战役中阵亡,西西里霍亨斯陶芬王朝结束。至此,腓特烈的直系男丁后代断绝。

无论怎么说,腓特烈二世在当时的欧洲君主中堪称异类,他热爱文艺,风流倜傥,鄙视一夫一妻,一生风流韵事不断,同时,乐于享受奢华的生活,讲究排场,崇尚花天酒地,动辄群仆簇拥,宛如花花世界,因此与教会格格不入,行事作风更像穆斯林君主,他本人饱读诗书,重视教育,文学素养较高,掌握了七种语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本人更像学者而非皇帝,但他的一生却又在杀戮和征伐之战度过,最终也死在了征讨伦巴第同盟的路上,因此,笔者原意以“花与剑”概况腓特烈二世的一生,花象征他文艺多彩的一面,剑象征他征战的一生,无论如何,腓特烈二世都是中世纪的一位传奇君主。其传奇的一生值得我们歌颂。

 参考文献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日)盐野七生

《救世主还是恶魔: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传》王顺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VS教皇 |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困境
神奇的变革者:“异教徒”腓特烈二世
巴巴罗萨和他的神圣罗马帝国-今日头条
[人物传记]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德意志君王谱】神圣罗马帝国(二):历史沿革2
希特勒疯狂作战的原因之一,是他曾崇拜过这个六征意大利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