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争夺蛮荒:七年战争中的北美战场

十八世纪中叶,在荒凉的北美森林中,战争一触即发。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英格兰和法兰西两大强国在北美的疆域边界仍然在持续的纠纷之中,双方的正规军,殖民地民兵以及原住民部落盟友彼此对峙,摩擦不断。那时尚无人知道,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争将会改变两个国家乃至整片大陆的命运,帝国的辉煌和变革的暴烈也都在此拉开帷幕。
         
1.战争前夜和非正式战争(1754-1755)

随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束(1740-1748),英国和法国重新开始了对北美的殖民。双方围绕着对无主的俄亥俄河谷的争夺起了争端,英国人声称此地应该作为公开的贸易站,而法国人却怀疑英国的企图,法国民兵和正规军进驻了当地,驱逐了英国商人和殖民者。同时,法国在新斯科舍(今加拿大省份)的殖民也遭到英国人的指责,认为法国违背了先前所订条约。法国试图挑动英属殖民地叛乱以及建造堡垒的计划更加剧了这种敌意。

1754年,民兵军官乔治·华盛顿带领民兵部队进驻俄亥俄河的岔口,为英国的堡垒建造计划提供掩护。4月20日,法国部队发起了进攻,占领了堡垒,以新法兰西总督杜肯侯爵的名字命名为杜肯堡。至此,双方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摩擦已经上升到了公开敌对层面。
(民兵军官乔治华盛顿的画像)

英属十三州为英国的行动提供了资金和民兵部队。5月27日,华盛顿的部队伏击了一队法国士兵,拉开了双方交火的帷幕。6月中旬,弗吉尼亚和南卡罗莱的援兵抵达,但法国人一侧也有上千人的援兵,并且还获得了德拉华族(Delaware)和肖尼族(Shawnee)两支北美原住民部族的支持。华盛顿试图说服原住民改变立场未果,只得和英军指挥官麦凯一同撤往己方的奈瑟堡。一支由法军和原住民组成的,大约500人的部队在库伦·德·维利尔上尉的率领下尾随英军。7月3日,法军潜伏在树林中向英军开火,战斗持续了约9个小时,英国人损失惨重,雨水更是让英军的武器失灵难以抵抗。晚上八点,维利尔上尉表示法军愿意谈判,他强调自己不愿意让局势失控,只是为了报复英军之前的袭击,还承诺允许英军安全返回弗吉尼亚。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两位英国军官交换了之前受到伏击后被俘虏的法国士兵。7月4日,法军占领奈瑟堡,在此期间,原住民军队攻击了英军,杀死了数人并剥下了他们的头皮,法军对此没有阻止。

英军大部队离开了俄亥俄河谷,法军摧毁了奈瑟堡,回到了杜肯堡。英军的失败震动了政府,英国决定在俄亥俄地区部署更多正规部队,这将是最后一次英军在缺乏正规部队的情况下和法国作战。

1754年10月,纽卡斯尔公爵下令正规军增援十三州,以应对河谷地区的局势。第44步兵团和第48步兵团被运送至弗吉尼亚开始整编,第50步兵团和第51步兵团也被陆续运往北美。这一举动让法国人警觉起来,除了海军陆战队外,法国人派遣了3000名正规军在迪斯考男爵的领导下驰援殖民地,虽然未能及时抵达杜肯堡,但也部署至了其他脆弱的阵线。

1755年,弗吉尼亚的英军开始进发,试图夺取杜肯堡,而马萨诸塞州的50步兵团与51步兵团也和民兵一道前往法国的尼亚加拉要塞,约翰逊上校从奥尔巴尼出现进攻法军的圣弗雷德里克要塞,罗伯特·蒙克顿中校则率领一支2000名民兵和200名正规军组成的部队进攻新斯科舍省的波赛祖尔堡。虽然英法双方在56年正式宣战,但此时两边已经在实际上进入了战争状态。
         
2.作战理念和军队组织

十八世纪欧洲盛行的线列战术对于阅读本文的军事爱好者想必并不陌生。但北美边境的战斗采取的是不同的作战风格,即所谓的非正式战争。这种战术的特点是采用轻装部队,便于在森林茂密的地方行军,并以灵活的小单位部队作战。这种战法并不局限于美洲,诸如奥地利人,普鲁士人都在七年战争的欧洲战场上使用了轻步兵,但北美的大部分战斗都发生在林地,这就强调了对轻步兵的需要,以及匹配的专业人员,如bateaux(独木舟驾驶员)和原住民侦察兵的数量比以往要大得多。

北美原住民是优秀的猎手和战士。他们擅长森林中作战,也擅长本地的狩猎。英法殖民地的民兵也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变得善于在森林中作战,拓荒者和本地部族接触甚多(无论消极还是积极),即使如此,北美大陆对于欧洲人来说还是过于辽阔荒凉。
(典型的殖民地轻步兵形象)

北美的地形不仅影响了战略,也影响了战争的进程。道路建设太过落后,以至于军队必须在行进中修建道路,并且确保道路得到维护。在这种情况下,湖泊和河流是方便的运输补给的通道。有效地调动和补给部队的能力对于战争至关重要。法国人依靠水路作为补给的重要网络,英国人则更多利用道路和堡垒保护自己的补给线。

尽管民兵和原住民盟友熟悉如何在森林中作战,但双方都知道,仅靠森林中的袭扰无法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英国和法国都从欧洲抽调了大量正规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展开线列作战。双方的指挥官都认可非正规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但也同样认为线列战术是决定性的。不过,最终来说,对军队在北美地区的适应化改革将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大不列颠的军事组织

英国的卢登将军在战争期间尝试将正规军和十三殖民地的民兵进行了整合,确保北美的士兵可以得到充足的武器和制服。卢登意识到军队的补给至关重要,而以往依赖雇佣民用马车运送补给的方式并不可靠:平民往往不愿意过分深入森林。卢登使用了一批军用马车,并且发起道路修建计划,同时还建立了一支船舶补给队。

在55年和56年的失败后,英军开始了对北美地形的针对性训练,让士兵可以迅速进行机动和传递情报,这些用非正规方式训练的士兵通常被称作游骑兵(ranger)。这些士兵本由护林员组成,在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后,卢登鼓励扩编了游骑兵的数目,并且开始让一般的边疆民兵参与训练,希望以此补充游骑兵缺乏的纪律性。到1759年,轻步兵连已经在当地英军的正式编制中普及,他们的训练和装备都利于在森林中行进,犹如原住民那般进行伏击。正如1958年一位英军游骑兵所讲述的那样:

“此时此刻,英国士兵已经可以胜任森林作战。军官和士兵们摆脱了无用的累赘,把腰以下长长的衣摆剪掉,把女人留在堡垒里,枪管涂成棕色,背着足够自己吃的食物,这正是我们游骑兵的习惯。”

这些训练的目的是克服英国人对原住民战术的恐惧,适应丛林的作战环境。训练和装备的改革提高了英军对森林的适应,但并没有让他们立于不败之地。英法战争和后续的原住民起义中,英军多次遭受伏击,损失惨重。在森林中,英军和法军正规军势均力敌,原住民虽然精于森林作战,但纪律和协调上的缺陷抵消了这种优势,到了59年,英军对森林的恐惧已经逐渐消除。

英军的部队由正规军和殖民地民兵组成,在57年,超过14000名正规军驻扎在十三州,59年底,将近24000名士兵部署在北美,英国部队包括10个正规步兵团(8个线列步兵团,1个掷弹兵团,1个轻步兵团)除此之外还有临时轻步兵营和掷弹兵营。正规军外作为后备力量的便是殖民地民兵,民兵的地位非常微妙,一方面他们是人力不足的英军在殖民地的必要补充,另一方面缺乏正规训练和服役经验的民兵在指挥官眼中常常因为不够“专业”而遭到轻蔑,相对的,民兵则认为正规军根本不懂得如何在北美的森林中作战。
         
法兰西王国的军事组织

法国的军事指挥官路易·约瑟夫·蒙卡姆少将和新法兰西总督沃德雷伊对于军队作战策略的意见相左。后者认为应该沿着边境布防,前者敏锐地认识到了英军在增援上的优势,决定将先发制人和防御战略相结合。他策划了战争初期对英军堡垒的突袭并取得优势,逼迫英军进行军事改革。
(蒙卡姆少将)

然而少将杰出的战略构想无法抵消法军在增援上的劣势:由于不列颠的海军封锁,北美的法军无法得到本土的补充,在57年后,只能以缺乏补充的,不足英军三分之一的正规军来守卫边境,只能一直处于被动抵挡英军进攻的守势。法军的构成和英军类似——正规军,民兵和原住民盟友。新法兰西的第一批部队是海军陆战队,此时的新法兰西还没有正规的线列步兵团。
(法国海军陆战队)

这些陆战队被分编为连队,每个连队在50人-75人间,1750年新法兰西一共有30个连,到了1757年,共计64个连部署在魁北克和布雷顿角,另外还有30个连驻扎在路易斯安那。陆战队被认为是正规军,但多年的边境训练还是让他们有相当多的森林作战经验。

到1757年为止,只有12个营被运到北美。他们被称作“陆上剧团”,人数堪堪6000人。其中8个营在加拿大服役,4个营驻扎在路易斯安那。法国正规军往往愿意学习那些民兵和原住民使用的作战战术,并且和英国同行一样参加小规模突袭精进技术。在战争的头几年里,法国正规军表现优秀,纪律严明。蒙卡姆称赞他的士兵“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但随着战争和英国封锁的持续,军队被抛在了新法兰西,军纪和逃兵的问题日益明显。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法军的表现相比以往明显出现下滑。但总的来说,法国正规军的表现可嘉,他们在数量和补给上明显落后于英国人,且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七年战争其他战场的失利也削弱了他们得到的资源以及自身士气。鉴于这些困难,美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帕克曼称赞北美法军“具有持久的勇气,军官和士兵都值得称赞”。加拿大民兵的表现比十三州民兵更为出色,正如蒙卡姆称赞的“他们是天生的士兵,从16岁起就入选民兵名单,他们是船夫,神枪手,猎人...擅长森林作战和伏击”。这些生存在边境的加拿大民兵正如奥地利-奥斯曼边境的克罗地亚民兵一样,虽然纪律不足,却非常善于突袭和侦察。然而,整个战争期间,新法兰西提供的民兵从未超过15000人。新法兰西的民兵比十三州更加善战,但数量却明显逊色,同十三州民兵一样,他们和正规军也时有摩擦。
         
原住民部落

这些原住民部落是英法双方都想拉拢的对象。原住民战士熟于森林作战,在侦察和伏击方面的技艺无人可及,他们会根据战况转移阵营,这使得很多欧洲军队认为他们投机取巧,不可信任。原住民士兵擅长获取情报和设伏,但面对正面战斗和围攻时往往缺乏坚韧和纪律。

在赢得原住民信任这方面,法国人更加成功。这有一部分是源于法国的殖民规模要远逊于英国。许多原住民只和加拿大的商人打交道,不会认为法国人侵犯了他们的领土。而英国殖民者的人口更多,对土地的需求也更大,这加剧了原住民对他们的敌意。法国人和五个原住民部族结为同盟:休伦人,渥太华人,怀杨勃特人。迈阿密人和阿尔冈昆人。英国则和五支易洛魁人部落结盟。

总的来说,英法双方都愿意接受原住民盟友,但同时也想让他们变得更守规矩。1757年法军曾经以武力威胁原住民盟友停止杀害英国平民,一些英国指挥官也不愿意让原住民盟友对付欧洲人,最后,对原住民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少。在59年魁北克之战失败后,许多原住民离开了法国人的阵营,免得自己的村庄遭受英军报复。
         
3.开战之初:英军失利(1755)

在殖民地征募了足够新兵后,布拉多克将军率领的弗吉尼亚部队踏上征途。英国政府确信足够多的正规军可以确保自己赢得胜利,但布拉多克将军只熟悉欧陆的战争模式,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北美大陆的丘陵和森林带来的困难。而相对的,他的法国对手懂得如何将正规军的纪律与训练和民兵及原住民的战斗方式结合。英军的行进速度极慢,平均每天行走6公里,6月18日抵达小梅多斯。在那里,他们遭到了法军的袭击,但游骑兵部队及时击退了敌人。6月25日,他们抵达奈瑟堡(被法军毁掉的遗址)。7月8日,英军渡河抵达杜肯堡。

法国人这边有200多名加拿大民兵,100多名正规军和近千名原住民盟友守卫着杜肯堡。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组织了一支以正规军为主的野战部队。在当天上午,双方开始交火,第一轮齐射,英军击毙了法国将领德·波诺上尉,但另一位上尉杜马接过了法军指挥权,杜马命令士兵迂回至英军纵队两侧,形成对英军的交叉火力。英军先锋部队选择撤退,而法国人占领了制高点,向撤退的英军倾泻火力。一位炮兵军官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敌人首先在正面开火,他们也绕到了侧翼射击,没过几分钟,掷弹兵就被重创,陷入一片混乱,当主力听到前锋遭到攻击时选择立刻推进,然后他们受到了攻击,我们和敌人交战,却根本看不见敌人在哪里开火,因为树林太过茂密...许多军官声称从来没有一次性看到超过五个敌人。布拉多克把士兵分成多个小队,但小队的军官大部分非死即伤,剩下的军官根本无法约束士兵...”

经过三个小时的战斗,英军撤退,超过800名士兵和军官死伤,包括指挥官布拉多克本人也受了致命伤。法军3位军官阵亡,4人受伤,另有10名正规军和加拿大民兵阵亡。据估计,原住民盟友损失了20-100名战士,英国败军于7月17日撤退到奈瑟堡,然后进一步后撤。1755年英军对杜肯堡的威胁就此解除。布拉多克经验的缺乏只是失败的部分原因,法军占领了至关重要的高地,英军的反攻也被打退,这种情况下英军的劣势极难扭转,而法军的杜马上尉则有着优异的表现。
(杜肯堡之战,法军视角)

布拉多克阵亡后,率领马萨诸塞部队的雪利将军接过了战区司令的职位。由于物资供应造成的进攻拖延,法军已经建立起了防御,雪利决定暂停行动,先建设防御阵地。同一时间,约翰逊中校率领的2000名士兵于乔治湖附近的营地中遭到了约1000人的法军部队的进攻,法军的炮火和包抄未能对营地内的英军起到足够作用。几个小时的交火后,加拿大民兵和原住民军队撤退,而法国正规军则坚定地守住了战线,当英军增援部队赶到时,法军被迫撤退,双方各损失200多人,法军统帅迪斯考男爵被俘。英军借此扳回一筹,但也因法军加强了防御而暂停了对圣弗雷德里克堡的进攻。
(乔治湖战役,英军营地后方便是乔治湖)

讽刺的是,前往新斯科舍的英军部队虽然规模最小,战果却最为辉煌。法军在此只有很少的正规军(几个连队)和约千名阿卡迪亚民兵(英国殖民领里的法裔居民),英国人顺利将堡垒包围起来,以持续的炮火轰击迫使法军投降。临近的佳佩罗堡一同投降,这使得法国将路易斯堡和新奥尔良连接起来的防线被切断,路易斯堡除了魁北克方向的水路外被英国封锁了起来。

总的来说,1755年英国的战略并不能称得上成功实施。俄亥俄地区英军遭受挫折,另外两个地方也只有有限的进展。只有在新斯科舍,英军真正达成了目标。同时这些战斗恶化了正规军和民兵之间的关系。许多民兵认为正规军的表现非常糟糕,而以民兵为主力的乔治湖战役更加深了这种想法,正如乔治华盛顿中校评价得那样:“我们可怜的弗吉尼亚人,表现得像是男子汉,死得像士兵。”
         
4.法军的攻势(1756-1757年)

1756年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安大略湖的英军哨站周边。这一年英国人专注于训练新部队以及缓和军队内部关系,因此反而处于守势。法国人虽然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正规军和民兵数量相对英国都处于劣势,但在56和57年,法军发动了多次进攻。

4月3日,皇家鲁西永团和拉萨尔团的两个营的法军增援前往魁北克。5月17日,英法两国正式宣战。但对于北美的法军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法国会将军事力量集中在美洲。相反,法国的战略分为殖民野心和大陆野心,而后者总是优于前者,因此法国总是将最多的资源投入到欧陆的冲突中。法国寄希望于占领汉诺威换取谈判筹码,而皇家海军则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封锁,将法国舰队封锁在土伦和布雷斯特。英国的策略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占领新法兰西可以取得更大的优势。新的总司令卢登伯爵开始训练士兵适应森林作战。卢登伯爵设法降低了民兵和正规军对彼此的敌意,并且重整了新兵的训练。

7月,一千名法军(同样,包括民兵,原住民和正规军,这是战争常态,此后不多赘叙)出于吸引英军注意发起佯攻的目的开始集结,试图切断奥斯威戈和奥尔巴尼之间的运输。7月3日,法军伏击了一支英军运输队,双方各有伤亡。由于指挥系统变化,英军在8月12日才准备好增援,但为时已晚。8月10日,法军抵达安大略要塞,开始筹备对英军的进攻。英军在此处的几个堡垒驻军总数超过1500人。法军以猛烈的炮火瓦解了安大略堡的防御,直到14日,安大略堡的英军向法军投降。英军伤亡大约50人,法军伤亡一半。法军将堡垒摧毁,俘虏送回了蒙特利尔。借此,法军掌握了主动权,56年余下的时间,双方多是在边境互相骚扰。

1757年的战争依然并不频繁。英国人不断向美洲大陆运送正规军兵力,同时征募更多的十三州民兵。而法国人得到了最后一支正规军援军——贝里团的两个营。即使如此,法军也只有8个正规营和64个殖民地连,而英国人在57年年底兵力可达21个营和7个独立连队。
(法军和他们的将军蒙卡姆)

随着威廉·皮特政府的上台,英军将进攻的重心转移到了魁北克和路易斯堡。然而情报的混乱让英军无法确定对面法军的规模,进而组织缓慢,而蒙卡姆已经集结了一支部队,向英军据点发起攻击。法军的人数约7500人,包括6个正规军营。一支法军从陆路出发,人数约2600人,另一支从水路出发汇合,约5000人。他们的目标是英国的威廉·亨利堡。其中驻军大约2000多人,由乔治·门罗将军指挥。8月2日,法军汇合完毕,3日开始和英军交火,切断了援军支援的道路。8月4日晚,法军开始顶着英军的炮火挖掘攻城壕。由于道路被切断,临近的英军担忧自己派遣的部队全军覆没,进而削弱其他地区的防御,因此按兵不动。围攻数天后,堡垒内的英军死伤超过300,堡垒已经出现了缺口。9日上午,英军同意在不失荣耀的前提下投降,他们被允许光荣地离开堡垒,前往其他英军据点,还被要求18个月内不参加英法冲突。54年以来的法军战俘则应该在三个月内被送还新法兰西。堡垒内的物资都被法国人带走。虽然原住民士兵对英军伤员发起了攻击,但最终被法军阻止(具体是否存在纵容难以确定),英军的死伤,被俘总人数超过700,而法军伤亡(不计算原住民盟友)不超过100人。1757年的战事是战争期间法军的顶点,英国人屡屡受挫,直到58年开始才逐步扳回局势。
         
5.英军反攻(1758年-1759年)

1758年,詹姆斯·阿勃克伦少将取代了卢登爵士,皮特政府还向殖民地让步,为民兵提供食宿和武装费用,以及提供殖民地官员更高的地位。约24000名正规军和22000名民兵兵分三路朝新法兰西发起攻击。

西路军:进攻杜肯堡

自宾夕法尼亚州出发的约6000名英军包围了杜肯堡,法军的突袭一度让民兵陷入崩溃边缘,但最终英军还是稳住了阵线,迫使法军撤退。意识到难以为继,法军最后炸毁了堡垒主动选择撤退。英军占领了此处,重新命名为皮特堡。

纽约方向军:兵败卡里永堡

约6000名正规军和9000民兵在威廉·亨利堡的废墟上集结,到7月4号完成了准备,意图北上攻占卡里永堡。由于民兵的袭扰和英军对地形的陌生,行进十分缓慢,法军得以做好了防备,在堡垒外建造了巨大的壕沟,并在壕沟中铺满了树木。但法军只有八个营,且缺乏弹药,情况依然十分不利。

然而,英军指挥官艾伯克龙比将军做出了一个鲁莽的,颇受后人非议的决定:在缺乏炮兵支援的情况下正面强攻。在7号下午,英军四个纵队冒着法军的火力发起冲锋,其结果正如一位法军军官描述的那般:“敌人一露头就被我们消灭”。英军全天的六次攻击无一取得成功。晚上七点左右,英军撤向爱德华堡,死伤超过1300人,而法军损失不过300人左右。


加拿大方向:路易斯堡沦陷

路易斯堡是新法兰西最坚固的堡垒,约3500人的法军部队在此驻守。但由于气候和维护问题,堡垒的部分地段已经出现了破损。这给了英军炮兵可乘之机。6月2日,12500名左右的英军在堡垒不远处登陆,法军派出一支千人规模的部队试图阻挡,但英军的数量优势还是压倒了他们。最终法军前锋撤退,双方损失相当,而英军得以登岸展开队伍,决意对这座坚固的堡垒进行欧式的围攻。皇家舰队和英军陆军封锁了堡垒,而法军窘迫的人力让他们无法完善的守卫每一段炮台。激烈的围攻一直持续到7月下旬,法军意识到他们已经无法防守,经过谈判向英军投降。英军死伤约1500人,而法军阵亡约1000,受伤超过2000人。这场战役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标志英军占得上风。
         
1759年英军继续了之前多面出击的策略。詹姆斯·沃尔夫少将指挥的10个正规军营,一支掷弹兵部队,外加300名十三州工兵与6个连的游骑兵组成了总数约8000人的,对魁北克城的进攻部队。阿默斯特将军率领5800名正规军和5000左右的民兵攻打卡里永堡。第三支部队由约翰·普里多准将指挥,带领3个营的正规军和2个营的民兵攻打尼亚加拉堡。最后一个方向是一支小型部队,负责维护皮特堡和其他地区的运输,并在当地建立部队。

纽约方向

1759年3月,阿默斯特将军开始对卡里永堡周边地区进行侦察,筹备进攻计划。7月21日,英军开始向卡里永堡出发。迫于英国人对魁北克的威胁,法军只能在卡里永堡部署400人的正规军。守军用炮火阻挡了英军4天,最终在英国人的重炮轰击下投降。
(哈利法克斯,英军进攻新法兰西的集结地)
         
(路易斯堡之围,法国海军无法阻止英军的封锁,最终被迫放弃)

另一边,普里多准将面对的法军规模不过100出头。7月14日,英军封锁了交通线。围攻中,普里多准将因火炮失灵被炸死,约翰逊中校接替了指挥权。7月24日,一支800人的法军增援抵达,英国人使用了自己惯常的战术,主动抵近法军,靠近到“足以用刺刀攻击他们”的距离,然后趁法军纵队没有调整为线列时开火,以少胜多击溃了法军。7月25日,法军的最后一次突击失败,26日法军投降,西部地区的法军威胁已经被完全解除。

加拿大方向

法军在魁北克募集了14000名士兵,包括五个正规营以及大量民兵。6月29日,英军渡河登陆。7月31日,皇家海军开始炮击法军阵地,英军试图从海上和路上同时对法军左翼发起攻击,预定掷弹兵部队和60步兵团负责攻占前两个堡垒,后续增援跟上攻击。但掷弹兵的鲁莽进攻使得自己遭受重创,他们重蹈了尼亚加拉堡法军增援的覆辙,在极近的距离遭遇法军的集火,陷入了混乱。
英军烧毁了两艘登陆船只,伤亡400左右,无奈撤退,法军没有追击。沮丧的沃尔夫将军派遣轻步兵,游骑兵和原住民部队去法国村庄烧杀抢掠,打算以此逼迫法军正面决战。而法军司令蒙卡姆无动于衷。英国人在8月9日和10日重新发起进攻,伤亡数百人,无功而返。9月初,沃尔夫将军决心冒险一搏。他带着五个营的士兵乘船来到魁北克市下方的悬崖,选定了一个登陆点,这个登陆点通向一片平原,蒙卡姆最初以为这是佯攻,等到英军建立了阵地他才反应过来,集结约同等人数的士兵试图摧毁英军阵地,大部队则留给了新法兰西总督继续守城。决战在此打响。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决定了魁北克的命运,但其过程却快速而简单。向来有耐心的蒙卡姆这次没有等到靠近便让士兵开火,法军的射击并没有给英军造成足够杀伤,而英军继续等法军靠近之后倾泻密集的火力。战争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沃尔夫将军和蒙卡姆司令都受了致命伤,而法军损失约是英军三倍。法军遭受重创,亚伯拉罕平原标志法军在新法兰西彻底丧失了主动权,经过63天的炮火轰击,魁北克城投降。
(沦陷后的魁北克)

6.最终胜利

1760年的战斗标志决定加拿大归属权的战斗逐步步入尾声。加拿大的英军在城中中度过了艰难的几个月,由于湖面结冰,舰队无法运输物资,英军被寒冷和疾病折磨得苦不堪言。而法军的增援已经抵达。这只法军总共8000人左右,包含8个正规营和20个陆战队连。法军在亚伯拉罕平原西部的圣福伊建立了营地,英军的主动出击被法军挫败,他们击溃了法军的右翼掷弹兵,却被法军主力步兵压倒,只能在炮火掩护下被迫撤回城内。英军阵亡约三分之一,法军也损失了2000人。法军试图围攻魁北克,但英军增援的到来和皇家海军的补给让他们放弃并撤离当地。

7月起,约两万名英军兵分四路朝蒙特利尔推进,一点点的切断城市的增援路线。9月6日,蒙特利尔被包围。法军司令李维斯侯爵意识到局势无可挽回,要求和英军谈判。面对投降的法军,阿默斯特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他要求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不应再继续服役,一些法军军人认为这是侮辱,而英国观察员对此的解释是,法国人理应为他们原住民盟友犯下的残暴罪行负责。一些法军军官认为这个说法非常虚伪:英国人在魁北克周边一样犯下了残酷的劫掠罪行。

7.后记

虽然七年战争的硝烟要到1763年才彻底结束,但在辽阔的北美大陆的这场争霸中,英国人宣告了自己的胜利。英军和法军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了极大的英勇,而英国人胜利的原因也并不复杂:海军的优势,更多的资源投入,更突出的单兵素质,以及对战术的及时改革。相比欧洲战场,北美争霸的规模并不大,但其意义却颇为深远。新法兰西被割让给英国,北美大陆的大半被纳入英语世界。这对英国的世界霸权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这场战争的收获可谓有喜有悲,在欧洲和北美同时维持庞大军队,以及海军的作战,使得英国背负起巨额债务(1756年,英国国债为7500万英镑,战争结束后已经攀升至1.33亿),而这笔债务的一部分将被转嫁给不满愈发强烈的十三殖民地,从而在日后引起又一场改变世界的战争。

法国同样遭受严重的经济打击,他们除了军事开支外,还要承受贸易封锁带来的冲击,法国选择以借钱而非征税的方式缓解经济困难,但这无济于改变法国威望和经济的受损,而经济的困难将会一直沿袭至路易十五的继承人身上,直到掀起新的一场烈火。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可以称得上是塑造了今日世界的“第0次世界大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拿大军事史
大历史小痔疮
决战美洲:英军18米距离排枪轰杀2千法军(1)
《世界军事战争史-170》北美殖民地的军事(下)
美国黑历史:正规军被民兵暴捶,生生把侵略战争打成卫国战争
《敦刻尔克》上映后,法国媒体人为何骂声一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