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匈奴的最后荣光:胡夏简史

胡夏(其实国称大夏)政权(407年~431年)是指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定都统万城,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

流亡的王子

胡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381年~425年)(本为刘勃勃,本文皆用其改姓后的称呼),字屈丐,其祖上为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与刘渊同族,到刘虎时号“铁弗氏”,即铁弗部。曾祖刘武被刘聪封为楼烦公,拜安北将军,于是雄踞肆卢川,后来被鲜卑拓跋氏代王拓跋猗卢击败,逃出塞外。其祖刘豹子招集部众,“复为诸部之雄”,被后赵石虎任命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后来其父刘卫辰入居塞内,被苻坚任命为西单于,控制原来被苻坚灭亡代国的西部领土。

等到前秦灭亡后,刘卫辰据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有三万八千,接受后秦和西燕的官职。但后来鲜卑拓跋氏兴起,双方发生冲突,刘卫辰与拓跋珪交战,结果大败,“卫辰少子屈丐(即赫连勃勃),亡奔薛干部……自河已南,诸部悉平……收卫辰子弟宗党无少长五千馀人,尽杀之。”“先是,河水赤如血,卫辰恶之,及卫辰之亡,诛其族类,并投之于河。”(《魏书》)

赫连勃勃与拓跋氏有国仇家恨,自己及时出逃才得以幸免,而薛干部是鲜卑部落之一,在刘卫辰被击灭后,“其部帅太悉伏望军归顺”,然而又同时收留了刘卫辰的少子赫连勃勃(时年十一岁),拓跋珪让其交出,太悉伏将勃勃出示给使者说:“今穷而见投,宁与俱亡,何忍送之。”(此据《魏书》)于是将赫连勃勃送往归顺后秦姚兴的高平公没奕于,没奕于将其收纳为女婿。而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又有不同说法,根据《晋书》记载,叱干他斗伏其实是想要交出赫连勃勃的,其侄子叱干阿利劝谏说:“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但是叱干他斗伏没有听从,执意交出,于是叱干阿利暗地里派遣勇士在半路将赫连勃勃救出,送往没奕于处。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从后来赫连勃勃对叱干阿利的重用来看,后一种说法可能更接近真实。但是不管如何,拓跋珪没有放过薛干部,“车驾亲讨之”,恰逢叱干他斗伏在外征讨,结果就被乘虚而入(也可以说逃过一劫?),“遂屠其城,获太悉伏妻子珍宝,徙其人而还。”于是叱干他斗伏也逃跑到姚兴处,后来返回岭北,“上郡以西诸鲜卑、杂胡闻而皆应之。”

而后秦雄主姚兴与赫连勃勃见了面,史称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如此情况下,姚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对其十分器重,想要与之“共平天下”,加之当时后秦要和北魏争夺北方,拉拢有威望之刘勃勃是其大方略,然而姚兴之弟姚邕认为赫连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又说其“奉上慢,御众残,贪暴无亲,轻为去就,宠之逾分,终为边害”,但是姚兴最终仍然将其任用,“以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馀落,镇朔方。”赫连勃勃得到部众后犹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水,不可复制。当时姚兴刚好和拓跋珪改善关系,互相交还俘虏,而拓跋氏又是赫连勃勃的仇敌,其大怒决定叛秦,时河西鲜卑杜崘献马八千匹于姚兴,刚刚渡过黄河,结果被赫连勃勃留住,之后又率领其众三万人假装在高平川打猎,乘机袭杀其岳父没奕于(为后秦镇守高平),将其部众吞并。

同年(407年)六月,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设置百官,自称为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建国大夏,413年时,赫连勃勃认为自己本来姓“刘”,是随母姓,于是改为赫连氏,是“赫与天连”之意,又让宗族非正统所出以铁伐为氏,“言其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也。”

407年十月时,赫连勃勃击破鲜卑薛干(前文已述其投降后秦)等三部,降其众数万,又进攻秦三城已北诸戍,斩秦将杨丕、姚石生等,一时兵威大振,诸将劝其定都高平以为根本之地,赫连勃勃确说:“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儿,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馀年,岂独我乎!”这番话准确判断了后秦的局势演变,当时赫连勃勃政权草创,拥众不多,而后秦姚兴为一时雄主,藩镇用命,如若直取关中恐未必能胜,且定都高平有固定之地,容易被后秦集中剿灭,不如采取运动战的形式先取岭北、河东,等到姚兴死后诸姚内乱之际,再直取长安。当时赫连勃勃“侵掠岭北,岭北诸城门不昼启。”姚兴不得不感叹自己所托非人。

         

赫赫战功

而赫连勃勃为了能够给自己涨身价,又求婚于当时南凉秃发傉檀,结果不许,于是赫连勃勃引兵击南凉,“至于支阳,杀伤万馀人,驱掠二万七千馀口、牛羊数十万而还。”秃发傉檀亲自帅众追击,结果被赫连勃勃逆击大败,“追奔八十馀里,杀伤万计,名臣勇将死者什六七。”秃发傉檀和几名骑兵向南山奔去,差点就被赫连勃勃的追兵给抓住了,此战之后南凉秃发傉檀将居民迁入姑臧,反而闹得人心惶惶,多有内乱。

不久后,赫连勃勃又击败后秦将领张佛生于青石原,俘虏斩杀五千人。408年5月,进而又击败秦将齐难。赫连勃勃先是远远离去,乘着齐难没有提放之际偷偷回来一战将其大败,再战追击而胜,齐难被俘虏,所部二万人几乎全军覆没,“于是岭北夷、夏附于勃勃者以万数,勃勃皆置守宰以抚之。”而同时姚兴派出的另一路进攻南凉的部队也以失败告终。之后赫连勃勃对岭北地区多有骚扰。409年四月,赫连勃勃统领二万骑兵进攻后秦,“掠取平凉杂胡七千馀户,进屯依力川。”而之后姚兴于9月亲征讨伐赫连勃勃,姚兴当年也是消灭苻登的一时雄主,可谓棋逢对手。在姚兴到达贰城时,让姚详等分督租运,赫连勃勃乘着姚兴军队还未集结完毕,主动出击,姚兴大为惧怕,准备率领轻骑逃跑姚详处,被其右仆射韦华劝阻,于是姚兴让姚文宗率兵对抗。姚兴宗奋力作战,赫连勃勃撤退(通鉴说是撤退,晋书说是“伪退”),姚兴让姚榆生等追击,结果被赫连勃勃伏兵大败。赫连勃勃撤退,姚兴也回到长安,但随机赫连勃勃引兵攻克后秦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迁走当地民众七千余家。可以说姚兴未在赫连勃勃身上占到便宜,反而败于赫连勃勃之手。

胡夏政权的兴起,对于后秦是巨大的困扰。当时南方刘裕北伐南燕(在山东的一个割据政权,向后秦称臣),姚兴本来派遣姚强率领一万步骑兵准备救援,等到被赫连勃勃打败后,竟然将这部分兵力追回,可见赫连勃勃对后秦的威胁之大,而刘裕也让人宣传“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以至于南燕广固“城中莫不失色。”而南燕桂林王慕容镇也认为:“秦人自有内患,恐不暇分兵救人。”所谓内患就是指赫连勃勃之患,最终南燕灭亡,后秦终无一兵一卒能够救援。

之后赫连勃勃让尚书朝金纂攻平凉,被姚兴击败斩杀,赫连勃勃又让左将军刘罗提(为勃勃之侄)攻克定阳,“坑将士四千余人”,后秦将领将曹炽、曹云、王肆佛等各率领数千之众内徙,之后赫连勃勃又进攻陇右一带,破白崖堡,略阳太守弃城而走,姚兴将民众一万六千户迁到大城,姚兴从安定追击,不及而还。

411年时,屯驻在杏城的姚详被赫连勃勃所逼迫,南奔大苏,结果被赫连勃勃派遣平东将军鹿弈干追斩,尽俘其众,赫连勃勃又领兵亲自进攻安定,在青石北原击败后秦尚书杨佛嵩,降伏其部众四万五千,又攻克东乡,迁走其三千多户。恰好此时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投降赫连勃勃,赫连勃勃问其灭秦之策,王买德说:“秦德虽衰,籓镇犹固,愿且蓄力以待之。”赫连勃勃将其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一个位置,可见赫连勃勃对其器重),这时期的赫连勃勃虽然战功显赫,但是所得民众多迁徙他处,并无真正能够消灭后秦入主关中之能力。之后赫连勃勃就又击败后秦雍州刺史杨佛嵩率领的岭北之众,后者被俘,不屈而死(为412年)。

统万城的修筑

413年,赫连勃勃改元为凤翔,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遂“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修筑都城,赫连勃勃认为:“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于是新修之都城被称为统万城,而统万城的完成时间史家多有不同看法(如418、419、420、424),但是历时数年是没有问题的,而赫连勃勃喜好夸大之言,因此统万城的四门皆有名称,东曰招魏,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可见其平定四海的野心。

对于修筑过程的残酷,史家描写到:“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关于“蒸土为城”的解释仍有不同争议,但是锥入一存,即杀工匠来保证工作质量,是一种残忍但确实保障了工程质量。胡夏的新都统万城可谓坚如磐石,“城高十仞,其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可见城高且坚,拓跋焘说:“统万城坚”,是北魏军一大麻烦。而且城池(改名为夏州)流传至后世,成为重要的要塞。定难军李彝超被后唐明宗派兵讨伐,竟有“(夏)州城赫连勃勃所筑,坚如铁石,斫凿不能入。”之困境,可见其城池之坚固。到宋太宗时,因党项李继迁作乱,其认为:“夏州深在沙漠,本奸雄窃据之地,欲隳其城,迁民于银、绥间”,吕蒙正也认为“自赫连筑城以来,颇与关右为患,若遂废毁,万世之利也”,于是夏州城池最终被摧毁,是年为994年。此外,赫连勃勃的统万城并非单纯的政治军事据点,还具有美学价值,赫连勃勃“性奢,好治宫室”,其宫殿“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后来胡夏官方的统万城铭自夸说:“崇台霄峙,秀阙云 亭,千榭连隅,万阁接屏……温室嵯峨,层城参差, 楹凋雕兽,节镂龙螭。莹以宝璞,饰以珍奇……”。虽然《城铭》不免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其精美壮丽是毋庸置疑的。后来拓跋焘进入胡夏宫殿时感叹道:“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中得乎?”赫连勃勃死后三年,坚如磐石的统万城就落入了北魏手中,可谓“在德不在险”,没有施加德政,即使再坚固的城池只能苟延一时罢了。

此外,在修筑都城的同时,赫连勃勃还大量打造兵器,“精锐尤甚”,呈上来的兵器,往往会让工匠丢掉姓名,“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如此一来反倒解决了传统的“矛盾”问题。又制造“百练刚刀”,由于质量较高,被世人当成珍宝收藏,“复铸铜为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凡杀工匠数千,以是器物莫不精丽。

关于赫连勃勃的残暴不在此过多赘述(后文提到),但是统万城的修筑一事的描述颇值得怀疑,但是近年来对于统万城修筑一事提出不同看法,如吴哲认为:“所谓'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由于考古实证中并无发现尸骨,则过去对此惯有之'残暴’判断,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再探讨的”(吴哲:《大夏统万城历来疑难考释兼及工程史价值》)

夺取关中

赫连勃勃的下一步战略是夺取关中之地,而此为后秦的基业。415年三月,赫连勃勃攻克杏城,抓住后秦守将姚逵,“坑士卒二万人”,姚兴再次前往北地应对。之后发生的两件大事都让赫连勃勃找到机会。第一件大事是后秦国主姚兴的去世(416年二月),新上位的姚泓对于国内控制力非常不足,后秦藩镇多有反心(如姚恢“阴聚兵谋作乱”,北地起兵叛乱,以及姚宣起兵),这种情况让赫连勃勃乘机进取关中,416年六月时,氐王(仇池国)杨盛攻后秦祁山,攻克后进逼秦州,后秦将领姚平和上邽守将姚嵩引兵救援,杨盛撤退,他们继续追击,结果反而被杨盛打败,姚嵩战死。而赫连勃勃抓住机会,乘机偷袭上邽,结果用二十天的时间将其攻克,“杀秦州刺史姚军都及将士五千馀人,因毁其城”,又进攻阴密,“杀秦将姚良子及将士万馀人”,结果姚恢放弃安定城撤退回长安,胡俨等人率户五万带着安定城投降赫连勃勃,赫连勃勃让羊苟率领五千鲜卑人镇守安定,接着进攻雍州,姚谌弃镇跑会长安,赫连勃勃接着进掠郿城,大有进取长安之势,而后秦名将姚绍等人率领五万步骑兵迎击,赫连勃勃退往安定,结果胡俨再次投靠后秦,赫连勃勃和姚绍在马鞍阪交战,赫连勃勃战败而走,接着仇池和胡夏的进攻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接下来刘裕北伐,在这个期间赫连勃勃并未采取太大的干涉态度,他对群臣说刘裕一定会攻克关中,但“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若拾芥耳,不足复劳吾士马。”可谓眼光毒辣,之后厉兵秣马,休养十卒,接着进兵占据安定(估计是乘着姚恢起兵南征时),“姚泓岭北镇戍郡县悉降,勃勃于是尽有岭北之地”,之后果然乘着刘裕东归,留下年幼的刘义真和诸将,诸将自相残杀,给了赫连勃勃机会,很快就一举拿下长安,进而攻克潼关、蒲阪,赫连勃勃于418年11月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但是赫连勃勃的统治重心仍然是没有转移到关中,他拒绝了群臣定都长安的建议,仅在长安设立南台,由自己的继承人赫连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他提出:“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馀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可见赫连勃勃仍把北魏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对手。

赫连勃勃为人

赫连勃勃“性骄虐,视民如草芥”,也就是不拿百姓命当回事,又说“常居城上,置弓剑于侧,有所嫌忿,手自杀之。群臣迕视者凿其目,笑者决其脣,谏者先截其舌而后斩之。“也就说,赫连勃勃站在城墙上,看见谁不爽就拿弓箭将其射死,别人看他的眼睛就要挖那个人的眼,又把劝谏的人的舌头砍断,然后再砍头。可谓残暴至极,生活作风上又显得非常奢侈,可谓国小而好用民力。

在战略眼光上,赫连勃勃起兵之时大约有三万人,他迅速吞并了他的岳父没奕干的部众,在407年六月自称大夏天王,又击破了鲜卑薛千等三部,“降其众以万数“。当属下建议其以“高平”为根据地进取长安时,他提出游击战略,袭扰后秦岭北,给后勤造成极大麻烦。当刘裕进攻关中,他准确地判断刘裕无法稳固地占据关中,选择坐观成败,当刘裕返回江东之时果断出手,将刘裕留守在关中的部队歼灭,顺利夺取关中。之后仍旧不听属下定都长安的计划,而是选择留在统万,阻拦北魏渡河,可谓相当有战略眼光。

虽然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但其本人和手下(估计也是他授意)滥杀情况亦非常严重,比如攻后秦,“陷阴密,执秦州刺史姚军都,坑将士五千馀人”;征伐南凉“杀伤万计,斩其大将十馀人,以为京观,号'髑髅台’”;又有攻克定阳“坑将士四千余人,以女弱为军赏”;攻取关中时,“获晋宁朔将军傅弘之、辅国将军蒯恩、义真司马毛修之于青泥,积人头以为京观。”而且攻取关中时大家杀戮,《魏书·释老志》记载:“义真之去长安也,赫连屈丐追败之,道俗少长咸见坑戮。”《高僧传·释昙始传》也记载:“晋末朔方凶奴赫连勃勃破获关中‚斩戮无数。”刘义庆《宣验记》记载:“佛佛虏破冀州,境内道俗,咸被歼戮,凶虐暴乱,残杀无厌。爰及关中,死者过半。妇女婴稚,积骸成山。纵其害心,以为快乐。”可见以杀戮为炫耀武功,以滥杀为乐之情形。此外,他还杀了著名的隐士韦祖思,但是其“恭惧过礼”,赫连勃勃怒道:“吾以国士征汝,奈何以非类处吾!汝昔不拜姚兴,何独拜我?我今未死,汝犹不以我为帝王,吾死之后,汝辈弄笔,当置吾何地!”可见赫连勃勃认为韦祖思这样把自己当成不如姚兴的狭隘之人,又担心他死后会瞎写文章喷自己,于是提前将其杀害。

和普遍的魏晋南北朝君主一样,赫连勃勃在立嗣的问题上出了问题。赫连勃勃的太子是赫连璝,赫连勃勃想废赫连璝,立他的小儿子赫连伦为太子,于是赫连璝进行武装叛乱,并且击败了赫连伦(被杀死),但是赫连伦的兄长赫连昌击败了赫连璝,于是赫连昌被立为太子(424年)。同时在采取魏晋官职改革,政权理论构建(继承夏朝)方面,赫连勃勃也有许多成就。

425年八月,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去世,葬嘉平陵,庙号世祖;其子也就是太子赫连昌即皇帝位,没想到他在任竟然会丢了统万城,胡夏瞬间走向衰落。

统万城破

当赫连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即位,陷入着“诸子相图,国人不安”的局面,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想要乘机进攻,但是鉴于统万城坚固的局面,元老长孙嵩说:“彼若城守,以逸待劳,大檀(柔然的牟汗纥升盖可汗)闻之,乘虚入寇,此危道也。”然后拓跋焘在崔浩的支持下,毅然选择西征。

所部兵马分为三部,司空奚斤率领军士四万五千人袭击蒲阪,宋兵将军周几是由万人袭击陕城,河东太守薛谨作为向导,而426年十月份时,北魏拓跋焘从平城出发进攻统万城。先说拓跋焘这一路,拓跋焘这路行至君子津,时为冬天,突然大寒,黄河结冰,于是拓跋焘率领二万轻骑兵渡过黄河,赫连昌正在宴请群臣,全无防备,赫连昌出战而败,退走入城,未及闭门,北魏先头部队豆代田甚至一度进入西宫,焚其西门,后来宫门关闭,豆代田才翻墙而出。拓跋焘率军在统万城附近杀掠,“杀获数万,得牛马十馀万”,但是拓跋焘仍认为“统万未可得也”,于是迁徙民众万余家而归(在路中死者多至十之六七)。

另外两路情况更为顺利,胡夏弘农太守曹达不战而走,魏军乘胜直接进入三辅(不过周几在军中病逝),而由于夏军得知统万城战败的消息,军心不稳,赫连乙斗(赫连勃勃的弟弟)放弃蒲坂奔往长安,奚斤进攻得手,当时赫连乙斗和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都放弃长安逃亡安定,奚斤于十二月进入长安,“秦、雍氐羌皆诣斤降。河西王蒙逊及氐王杨玄闻之,皆遣使附魏。”由是关中平定。

427年正月,赫连昌派遣其弟赫连定想要收复长安,拓跋焘看到机会准备再次出击,三月时造桥于君子津,又让宗室拓跋礼帮忙镇守长安,与奚斤一起对付赫连定,自己在四月时亲帅3.3万骑兵,6万步兵进攻统万城,而拓跋焘更是直接率领三万骑兵为先锋丢下大军和辎重前进,拓跋焘认为:“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彼见步兵未至,意必宽弛;吾羸形以诱之,彼或出战,则成擒矣。”可见并不指望骑兵能够攻克统万,而是着重引诱赫连昌出战。而当时赫连定拒绝回援,提出:“统万坚峻,未易攻拔。待我擒奚斤,然后徐往。内外击之,蔑不济矣。”选择了与庞涓不同的做法,因此赫连昌本来打算坚守以挫魏军锐气,然而北魏方面有军士投靠说:“魏军粮尽,士卒食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情报倒是真的),宜急击之。”于是赫连昌又改变主意打算乘着拓跋焘步兵、辎重未至,轻敌冒进之时将其击败。夏军步骑兵三万出战,而拓跋焘率领大军假装撤退引诱夏军,双方死战,战况激烈,拓跋焘一度差点被夏军俘虏,最终夏军战败,死者万余人,赫连满、赫连蒙逊战死,赫连昌不及入城奔往上邽,而拓跋焘攻陷统万城,“获夏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数”,赫连定听到战败也逃往上邽,柔然本打算入侵北魏,结果听到胡夏战败,也撤退而归,可见赫连昌战略失误。

胡夏梦碎

428年,北魏尉眷领兵进攻上邽,赫连昌退守平凉,奚斤进军安定,与丘堆、娥清会和,但是粮草不济,马多病死,赫连昌乘机偷袭在民间征粮的丘堆,一战败之,之后在安定城下抄掠,不设防备。由于主帅奚斤谨慎,魏将安颉与尉眷乘着赫连昌攻安定城时,在阵前利用大风沙尘天气将赫连昌擒获,胡夏这位“狷而无谋,好勇而轻”由此退出了胡夏政坛,一开始还被北魏以礼相待(因为拓跋焘攻克统万时娶了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其中一位还成为皇后,后来的太后),但是434年时,因为赫连昌逃跑,被杀,其兄弟也一起被杀。

话说到赫连定这边,其收集赫连昌余下部众,仍有数万人,于是退回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赫连定是赫连勃勃的第五个儿子,自负勇略,但年少时“凶暴无赖”,于是没有被赫连勃勃看重,曾经登上高山望着被北魏军占据的统万城说:“先帝若以朕承大业者,岂有今日之事乎!”可见其雄心和遗憾。奚斤自以为元帅,但是赫连昌却被手下偏将所擒,深感耻辱,于是舍弃自重,率领军队携带三日粮食进击平凉,结果因情报泄露,被赫连定击败,奚斤、娥清、刘拔等人都被擒获,士卒死者达十之六七,丘堆放弃长安而返(被拓跋焘斩杀),夏军收复了上邽、安定、长安,积极想办法收复统万城。430年,赫连定与刘宋刘义隆“连和,遥分河北。自恒山以东,属宋;恒山以西,属定”,随机拓跋焘决定先进攻胡夏,而当时刘宋北伐大军仅仅沿河据守,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拓跋焘进攻平凉,同时派遣军队进攻安定,赫连定听说后率领二万步骑兵从鄜城返回安定,与魏将古弼遭遇,双方交战,古弼率军假装撤退引诱赫连定。赫连定引军追赶,结果拓跋焘派遣高车部落的骑兵突然进击,夏军大败,登上“鹑觚原”,“以方阵自固”,拓跋焘下令将其四面围困,断其水草,而赫连定得不到水源,引军下原,拓跋焘乘机让丘眷引军击之,结果夏军大溃,死者万余人,赫连定受伤后单骑逃跑,带着剩余部队又跑到了上邽。而收复的长安也被赫连乙斗(又是他),逃跑到上邽。北魏军乘胜进攻安定、平凉,随后两城投降,被魏军攻克。

赫连定见实在打不过北魏,于是决定停止收复长安、统万的战略,把目标盯在了西秦身上,于431年正月攻克南安,灭掉了西秦,西秦国主暮末投降,赫连定将其与宗族五百人尽数杀害,带着秦民十多万想要从治城渡河,进而攻占北凉,被土谷浑王吐谷浑王慕璝派遣其益州刺史慕利延、宁州刺史拾虔率三万骑兵偷袭,赫连定在此战中被擒获,之后被送往北魏,随后被北魏斩杀,而北魏任命慕璝为大将军、西秦王。

就此,胡夏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夏第二任皇帝废主赫连昌简介资料
一头来自北方的狼(下)
兽化的匈奴人
匈奴最后的倔强,志向远大却命比纸薄的胡夏政权
崔浩,北魏的先知,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流星
元嘉往事5:统万城绝不会陷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